塔山之战为什么能守住?国军在进攻中踩了哪些坑?

塔山不是山,可以说是无险可守。不仅如此,就地势而言,敌军控制的阵地,对塔山有居高临下之势!就兵力而言,塔山阻击战中,我军在一线只有2个师,而敌军直接投入进攻的部队达5个师!就技术装备而言,我军没有空军和坦克,只是在阵地上有部分战防炮和高射炮!相比之下,国军不但装备了大量大口径火炮,而且还能得到巡洋舰152毫米重炮的火力支持!就工事而言,四纵接到任务后,只有很短的时间修筑临时阵地

塔山不是山,可以说是无险可守。

不仅如此,就地势而言,敌军控制的阵地,对塔山有居高临下之势!

就兵力而言,塔山阻击战中,我军在一线只有2个师,而敌军直接投入进攻的部队达5个师!

就技术装备而言,我军没有空军和坦克,只是在阵地上有部分战防炮和高射炮!

相比之下,国军不但装备了大量大口径火炮,而且还能得到巡洋舰152毫米重炮的火力支持!

就工事而言,四纵接到任务后,只有很短的时间修筑临时阵地。由于塔山陆地周围没有树木,工事所需的木料、石材要从很远的地方运来,因此,到战斗打响时,我军所能依托的只是一个临时性工事。从理论上说,我军的临时阵地,在敌军的重火力面前,几乎不堪一击。

就将士用命的角度来看,此战,我军自然一如既往的英雄,但国军也拼得“超水平发挥”,各军、师长多能奋不顾身,亲临前线指挥,团以下军官甚至有不少能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这在整个国军战史上都很罕见!

如果搞兵棋推演,此战国军似乎没有不能取胜的道理!

然而,经过5天激战,国军在付出6222人伤亡、607人被俘的代价后,依然不能前进一步,我塔山阵地全线巍然不动!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战前部署:谁能把“不惜代价”落到实处?

双方都知道:此战,是对全局有决定性意义的作战!

对双方来说,重点只有一个:不惜代价!我军要不惜代价挡住敌人,敌人要不惜代价突破我们!至于伤亡数字、物资损失,都不是重点!

形势发展迅速,此战,双方指战员都是仓促接到任务的。

一开始,我军在思想上准备不足。

四纵以前打的防御战都是运动防御,一些同志认为这是“顶牛”,没有油水。尤其一些老战士,有一些牢骚,挖工事也不是很认真,进度很慢。

在防御部署上,师首长的意见是:塔山村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应将重点放在地势稍高的白台山,只在塔山村部署警戒阵地。

野司做出严厉指示:这“完全是一个正规战,绝对反对游击习气,必须死打硬拼,不应以本身伤亡和缴获计算胜利,而应以完成整个战役任务来看胜利”!

也就是说,就是把部队拼光,也绝不后退一步!

兵团首长程子华、纵队首长吴克华等人到塔山视察阵地后,认识到问题:目前的部署,不符合“死打硬拼”的任务要求!以白台山为防御核心,如果敌人以部分兵力在白台山牵制我军主力,却掩护他们的主力突破塔山村而去,虽然会受到白台山我军火力威胁),但敌人仍然能够“不惜代价”突破我防御,实现其战役目的!

程子华坚决下令:“守山必守村”!必须要守住塔山村!把最强的营部署在塔山村,并将炮兵向前推!从正面将敌人挡住!

同时,针对平坦地区修筑工事的难题,程子华采取1942年冀中反扫荡时宋庄战斗的经验,将防御阵地修在村庄围墙下,一半在围墙外,一半在围墙内。敌人炮火攻击时我退入围墙内的半圈,敌人打不到;步兵进攻时我再钻出墙外打击敌人。

可以说,兵团首长的调整,将坚决抵抗落到了实处!

同时,野司又让参谋处长苏静派到塔山。苏静到达四纵,传达了野司“死打硬拼,不惜代价,坚决守住阵地”的指示再次重点传达。

四纵遂开展热烈的战前政治动员。

从师长开始,每个班都确定了自己的最后位置,死守阵地、寸土必争!

四纵,作好了拼光了的准备!

可以说,在很短的时间内,不惜代价、坚守阵地的思想,真正落实到了每一位战士身上!

国军,也在进行紧急战前部署。

老蒋亲自来到葫芦岛,进行部署!

老蒋的训话,告诫团以上军官,这是“关系整个东北存亡,几十万人的生命”的大事!诸位要有“杀身成仁”的决心!

显然,老蒋也意识到必须要“不惜代价”了。

然而···很快,老蒋自己亲自给所有将士注解了他所理解的“不惜代价”。

老蒋将卫立煌、范汉杰派来的将领放到一边,钦点自己的黄埔嫡系侯镜如为总指挥。

侯镜如又一定要去唐山调自己的部队来。

于是,老蒋又令另一位嫡系阙汉骞代理指挥!

任命自己的嫡系担任总指挥,本身不是毫无道理。

然而,如果此战真的如老蒋说的那么重要,情况如此紧急,你老蒋为何要任命一个不能立刻投入指挥岗位的人看来做总指挥呢?侯镜如的名望、资历,也并非明显高于其他将领呀!

侯镜如要先离开,让阙汉骞先指挥,等侯镜如回来又让侯指挥,如此重大的作战,无端自己“数易其将”,这种事情也就老蒋干得出。

显然,老蒋一边高喊“精诚团结”,一边又把“嫡系”、旁系分得门清!

从指挥官的任命,就如此勾心斗角,自怀鬼胎,显然,下面的部署也都是“有样学样”了。

在这种勾心斗角的氛围下,陆军各部都是派系林立,彼此矛盾,又谈什么与海军、空军的协同呢?

在后来的作战中,我们会看到:中基层国军,确有不少不惜“杀身成仁”者,然而,越往上,越是勾心斗角,越是互不配合!

国军的“精诚团结”,从一开始,就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第一阶段:真假“不惜代价”

10月10日,国军开始发动攻势!

攻势一开始,国军的架势,一看就是“不惜代价”。

在震天的炮火几乎摧毁塔山阵地所有的工事后,国军以整连、整营,甚至整团的密集阵型冲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

这可是热兵器时代,队形太密集了,一炮下去要伤亡一片呀!国军之所以要采取如此密集队形冲锋,就是要不顾伤亡,尽可能在一线投入作战部队,以兵力优势突破塔山防线!

然而,首日的进攻,在我军的坚决抵抗下,国军在白台山、塔山的进攻,都被我军压了下去!

原本,国军在拂晓时,袭取了打渔山岛,但是,当日,也被我军夺回。

首日,国军伤亡1100人,我军伤亡319人。

国军反思首日失利的原因,认为主要是过于轻敌,步兵进攻前只进行了半个小时的火力打击。

因此,次日,国军加强了火力打击,但总体进攻部署仍然与前一天基本一样。

然而,11日的进攻,国军伤亡1300人,我军伤亡563人,国军依然无法突破我军防线!

兵力、火力如此悬殊,国军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伤亡,为何仍然无法突破呢?

这首先还是:国军并没有真的不惜代价的决心!

负责正面进攻塔山村的8师,副师长兼参谋长施有仁回顾:国军的攻击部队,只有在炮兵弹幕的掩护下,才敢前移,一旦海空军活动稍一停止,步兵进攻就顿挫了···而在应对我军反击时,如果炮火运用稍有不及,就会动摇溃退!

这个第8师,是54军的主力师之一,战斗力不俗,官兵素质也不错,所以才成为主攻塔山的部队。

然而,此时,第8师的官兵士气却十分低落!

原本,由于军饷被贪污等原因,官兵就已经愤怒不已:你给老子多少钱,老子就给你打多少仗!

而且,此时,此前,第8师刚刚打完一仗,按照劳逸平均的原则,此时,该另一个主力师198师上了!

可是,198师是阙汉骞的基本部队,第8师则是原胡宗南部队编成的,因此,阙汉骞将198师保护起来,强令第8师上阵,第8师官兵自然更为不满了!

可以说,这个阶段的进攻中,国军士兵士气低落,“给多少钱打多少仗”,没有“不惜代价”之心;指挥官阙汉骞又要将最精锐的基本部队雪藏,同样没有“不惜代价”之心!

从指挥官到官兵,都没有“不惜代价”的决心,却摆出一个“不惜代价”的攻击阵型,除真的付出沉重代价外,又怎么能真的实现战役目的呢?

我军在坚决死守的同时,则充分掌握敌人的规律,利用敌人的规律,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敌人火力覆盖时,我军一线部队付出了相当伤亡,但指战员沉着待敌,在敌进攻时,我军则在干部、党员带头下,冲出来不惜代价的死战。

我军炮兵部队则勇敢地靠前部署,猛烈轰炸敌人进攻部队后方,阻止敌人后续增援,切断进攻敌人后路!

如此,在我炮火遮端下,即便我军一些阵地伤亡较重,敌人后续部队也不敢及时上来支援,而前面的进攻部队在进退失据的情况下,又被我英勇反击的部队歼灭!

一个是真正的英勇顽强、不惜代价,一个是假的不惜代价、进退失据,胜负自然明了!

调整

11日,“正牌指挥官”侯镜如来到了塔山,国军遂组织作战方案的讨论。

阙汉骞虽然有保存实力的毛病,但好歹也是百战名将,经过2日血战,对形势有了新的判断。

阙汉骞的参谋长杨中藩提出:应主攻白台山以西地区,那里地势平坦开阔,防御力量稍薄,可以迂回塔山!

其实,阙汉骞在11日的进攻中,以2个师攻白台山阵地时,已经尝试过几次迂回,我军阵地已经出现几次险像,阙汉骞的建议是在对相关地区的地势、敌情了解基础上做出的,是比较靠谱的。

然而,侯镜如等人,否决了这个方案!

侯镜如做出这一抉择,并非其军事眼光有问题,而是其另有打算。他曾对人说:塔山、锦州是不能打进去的,打进去也出不来!打不进去,还可以多维持几天···

总指挥都如此,国军能打进去才有鬼了···

因此,国军仍然按照此前的部署进攻,只是对进攻的部队做出了一些调整,将有“赵子龙师”之称的独立95师安排去攻塔山村。

除此之外,为了查看地形,在罗奇的建议下,国军休战一天!

火烧眉毛了,居然还要休战一天!

或许,罗奇认为,休息一天,作好准备,更利于发挥吧!

然而,罗奇不知是否想到:对我军来说,此时休战一天,是多么的宝贵呀!

在敌人两天的猛烈进攻下,我军工事损失严重。

休战一天,正好给了我军充分的时间来抢修工事。

同时,对原本缺乏阵地防御战经验的四纵来说,这休战的一天,正可以用来总结经验教训,将两天血战的经验、教训用于调整、提升。

同时,经验丰富的四纵首长,对战场上异乎寻常的平静自然有了警惕,遂令各部派出小分队到敌后侦察敌情。侦察中,我军抓了一个副团长“舌头”,对敌攻击部署和各部队的主攻方向摸清楚了!

随即,我军根据情报,做出了相应调整!

其实,罗奇休战一日的建议,与四野“四快一慢”中的“发起总攻的时间要慢”看起来相似。

然而,“发起总攻要慢”,关键是“准备要快”!准备得更有效率,总攻推迟才更有利。

此时,国军推迟总攻,只是侦察地形,休整部队,而我军则在工事、战术、情报、部队部署上准备得更快,更充分!

如此,这宝贵的休战一天,使我军变得更为有利了!

可以说,此次调整,国军在进攻方向、攻击准备方面都接连犯错!

各自调整后,决定性的时刻到来了!

13日:关键时刻

13日,“对塔山存亡有决定意义的惊天动地的一天”。

国军在猛烈的,长达2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发起了总攻!

独立95师以团为单位分成3个冲击波次,一次冲击波为一个营,在火力掩护下,一波受挫后另一波接着上!

独立95师确实猛,军官带头冲在前头,这是真正的不惜代价!

当然,我军也毫不畏缩,坚决抵抗、决死反击!

惊天动地的血战一日后,我军再次把穷凶极恶的敌人顶了下去!

这一天,我军伤亡1048人,国军伤亡1245人,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取胜,除我军的英雄气概外,与我军的针对性调整是有莫大关系的。

在前一日的侦察中,我军已经摸清了敌人部署。

兵团司令程子华想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指出:国军的广东部队冲锋凶猛,不怕炮火与机枪射击,但对白刃战有些畏惧!

因此,我军部队上好刺刀,作好了坚决白刃战的准备!

13日的惨烈战斗中,两军混战后,双方的炮兵都无法进行火力支援,令双方印象最深的就是风一样的刺杀声!

可以说,这一天的敌军,尤其独立95师,确实是不惜代价、穷凶极恶,但是,靠着针对性的准备和绝不后退一步的英雄气概,我军还是击退了敌人!

14日,最后的危险

14日凌晨,独立95师发起突袭,一度占领了塔山桥头堡阵地。

随即,我军发起殊死反击,双方激战!

尽管国军在我反击下,顶不住退了下来,但总体上,桥头堡阵地仍处于激烈争夺的阶段!

显然,桥头堡阵地,是整条战线中最为危险的地方!

独立95师师长请求21师火速增援!

然而,侯镜如认为:独立95师没有占领塔山前沿,自己的部队上去过于危险!因此,下令21师原地不动,转由151师和157师进攻塔山左翼。

桥头堡阵地,已陷入反复争夺,显然已是一个最可能的突破口,也是当时我军防线最为危险的地方。

国军因为担心风险,不敢继续将部队投入,反而如此前一样进攻没有松动的地点,可以说,这是自己放弃了最后的希望。

如此,这一天的进攻,虽然惨烈,但国军已再没有机会突破了!

15日,再次休战

连续两日激战,独立95师伤亡惨重,收拢起来只有3个营,再难承担攻击核心的任务。

当然,我军一线部队损失也很惨重,担任塔山正面阵地的34团,最后全团只剩下21人。

双方都很困难!

如果国军有我军“坚持最后5分钟”的精神,迅速调整,做不停顿的攻击,或许战事仍有一些悬念。

然而,国军的选择是:再一次,休战1日,准备16日再发起进攻。

然而,国军已经彻底没有时间了。

16日拂晓,锦州失守的消息传来。

如此,塔山阻击战,我军取得了完全胜利!


塔山战役,我军在兵力、地势、装备都与敌有着巨大差距的情况下作战。

因此,有一些朋友认为我军的胜利有着很大的幸运成分,甚至想想还觉得“后怕”。

其实,大可不必“后怕”。

我军历史上,吃左倾冒险主义的亏吃得太多了,没有人比军委、野司更清楚军事冒险主义的危害!

军委、野司做出阻援攻锦的部署,是在深刻洞察敌我双方情况的基础上做出的。

确实,单纯从兵力、装备、地势等角度看,我军是不利的,危险的。

但是,一支军队的“基本面”,往往比单纯的军事资源更有决定性。

国军在此战中的的“踩坑”,绝不是“一时失误”。

阙汉骞、侯镜如,都是抗战名将,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不俗的军事素养,他们此战每到关键时刻都做出匪夷所思的错误部署,也绝不是因为其指挥才能不足。

事实上,他们“踩坑”时,都不是从军事角度出发的,都是从保存实力的私心出发而做出的。

所以,国军“踩坑”,不是“一时糊涂”,更不是偶然的,其根子在于那支军队积重难返、派系林立的痼疾!

国军打不进来,不是偶然的。

我军能坚持住,也不是偶然的!

我军在此战中的部署、战术,都不是什么“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而是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来,长期在兵力火力处于劣势情况下学会的经验、教训做出的安排。

我军官兵的死战不退,更非偶然,自土地革命战争以来,我英雄军队一旦下定决心,就能将命令、口号落到实处,真正作好“拼光”的准备,坚持到底!

我军能在塔山坚持到最后,当然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此后,在黑山、淮海、朝鲜战场,这样的奇迹一次又一次的上演,这更证明:所谓奇迹,在我军看来只是正常操作!

有这种英雄团队的英雄气质,今后,我军必然还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看过不少描写塔山阻击战的文章和介绍,一直不能明白,胜利的客观因素是什么。

当然,讲军队素质和大无畏精神国军无法和东野相提并论。但打仗布阵,一定是相生相克。四纵以三千多伤亡克制独95师,并且给东进兵团造成六千多减员,使其丧失信心,一定有硬道理。

直到志愿军铁原阻击战,才发现,两者相似度极高。东野的指挥员吴克华和志愿军63军189师蔡长元采取了极为类似的战术。

漂亮军和国军也采取了同样无脑的进攻方式。以波浪式集中冲击企图撕开对手防线,从而击溃阻击者。

蔡师长给这个布阵叫做洒芝麻。部队完全分散,以极零碎的方式布署阵地。看上去毫无章法,实际上是扬长避短最佳方案。漂亮军的飞机坦克大炮对这稀碎的阵地无法造成集中杀伤,在看似无险可守的区域只能依靠步兵冲锋进行逐个清除。而在步兵战术和品质意志上,志愿军无疑更高更强。当进攻方的伤亡达到一定程度时,军心会不可避免的动摇。而衰竭的士气会影响战斗进程。阻击战的核心,一是攻者急于过关,二是守者拖延时间等待态势逆转。铁原的后续防线建好有生力量加入后,突袭的意义就不大了。时间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漂亮国人遇到这种打法,也无法理解其中奥妙,并产生了轻敌情绪。直到吃了大亏,急躁起来,只能加大进攻规模与频次。而这解决不了问题。等到铁原布防完成,再攻已失去主动,再冲击也就没必要了。189师虽承受了巨大损失,但阻击任务却圆满完成。这一仗,漂亮国鬼子丢了夫人折了兵,颜面扫地。

同样,在几千米对防守极为不利的战场上,四纵的做法达到了更佳的效果。毕竟国民党军队的战力还不能和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相提并论。

我认为,这才是塔山阻击战,国军失败的战术原因。

撒芝麻,并不是什么军队都能运用的。对战士和一线指挥员要求极高。没有大无畏的精神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志,根本无法完成。这也是大部分战斗中指挥官不愿使用的主要原因。可想而知,需要多大的决心才能做此选择!

那么,破解方法有没有?有!

方法就是捡芝麻。用更强大的意志,和耐心一粒一粒的收拾。这种较量,比集团冲锋更为残酷。谁更坚决,谁能最终胜利。独95师,国军中的精锐,就采取了这一策略。也给四纵造成不小的伤亡。但自身的消耗更为惊人。直到打残了建制,退出战场。如果咬住牙关,再加上友军协同配合,结局并非不可改变。但战争就是这样,差一口气都会满盘皆输。

塔山阻击战之血腥,惊天地,泣鬼神。东野完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是锦州攻坚战最大的功劳。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长过程的缩写。这样的军队,谁能阻挡得住!

说是踩坑,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相抗衡,才是失败的主因和最大的坑。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