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最需要改名字的城市有哪几个?

长三角最需要改名字的城市有哪几个?经常看到有条友对这种城市改名的问题乐此不疲,不亦乐乎,我觉得真有意思。你这提问更是霸道,还“最需要改名字的城市”?任何城市的起名、更名,是几个老百姓就可以让它更名的吗?一座城市,它的名字是历史的沿革和变迁中的有机也更有原因调整,甚至是传奇和故事的,被几代人记忆熟捻

长三角需要名字城市有哪几个?经常看到有条友对这种城市改名的问题乐此不疲,不亦乐乎,我觉得真有意思。你这提问更是霸道,还“最需要改名字的城市”?

任何城市的起名、更名,是几个老百姓就可以让它更名的吗?一座城市,它的名字是历史的沿革和变迁中的有机也更有原因调整,甚至是传奇和故事的,被几代人记忆熟捻。结果你突发奇想、肆意挑剔,非要让城市的名字所谓好听起来,那你问过这些城市的大多数居民→政府愿意吗?

确实,有些历史名城历史上的更名历经变迁,早已嵌入历史和百姓的记忆之中,比如说西安。西安,十六朝古都唉,简称“镐”,古称长安、镐京。它,西周(公元前1176~公元前771年)初年正式成为国都,周武王既灭商,自酆移都于此,谓之宗周,定名镐京,又名西都。有人可能会说“镐”字多难听啊,那你就真没见识了,你根本就没想到也不会想到“镐”字在那个西周时代的重大意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是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




西安则是在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而此时明朝的国都,是先南京(应天府也称金陵)后北京(顺天府)的,后面都有一个“天”字。应天,朱元璋顺应天义(非意哟),即“遵循天意,不可违逆”的意思,开元大明。到了这个顺天府的涵义,那就更深刻。因为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杀建文帝朱允炆,说自己“顺乎天而应乎人”,因而朱棣把自己当皇帝的理由,搞得堂而皇之。但奇妙的是,它们都有一个安→安定的涵(非含噢,意义更深远)义在里面。




“镐”字,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镐”的基本含义为刨土的工具。在古文中,“镐”通“皓”,表示光明的样子,如镐镐。你想过吗?西周已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距今约3700年左右开始),而起名“镐 ”,恰恰是因为其代表和突出了国家→农业→农具代表的先进文化性特征。盛世吉金是青铜时代的美谈,对其制造工具的向往更是考古人的夙愿。在西周都城之一的镐京遗址首次考古发现了青铜器制造的工具,无疑对研究镐京的功能、布局以及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等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中华文化来说,那真的是博大精深,无限内涵,当然你可以有不同的遐想和研究。有一个小问题,想问问大家,你想中国的所有金属除了汞以外的字型偏旁,都是“钅”字旁,对不对?可我要反过来问你,为什么呢?你想过吗,你能想到吗?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却也很深刻。因为,人类发现的第一种金属就是“金”。历史研究证明,它是古埃及人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3000年)从天1上掉下来的陨石中最先发现的,距今约5600年~7000年。也有研究说,它是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文明各个文明的集合,现伊拉克及附近,也称古巴比伦文明)文明进程中的人们发现的。距今3700年,中国也出现了金。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来说,当时的意义,“金”更多是指“铜”,因为中国对金属铜的认识,早于对金属金的认识。




但不管是金还是铜,中国被发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至今并没有发现金字的来源和存在。直到金文出现,金字,最早可见于金文字形。其金文字形就是一幅画——有一个口朝下的坩埚、一个大板斧形模具,还有飞溅出来的两点溶液。这幅图告诉我们,金字本义就把坩埚中的溶液倒入模具中浇铸成大板斧。详解如下。




而绕了这么一大圈,最后说一下我多方联系→点线面认知的有机连接,我认为既然先有了金文的“金”字的奠基,才有了中国人对后面更多被发现的金属的认识和文字确定。所以除了液态金属汞(与固态金属的字型是根据它自身的特点而定字延伸了含义)以外,所有的固态金属的偏旁部首,都是“钅”。




看到这儿,也许或肯定,你会说,我是乱说瞎编的?确实,我不是历史学家、文物学家,更不是文字研究家,但是每个人思考→求知→学习,是不是除了随时代和科学的进步,该有你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呢?学习,除了直线窄学的传承和承继,是不是也该有你自己的思考、联想、联系、研究、批判和发展呢?所以,我给我的学生上课讲课,我特别反对死记硬背、单线思维、没有自我的“学习”。而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大量出现了这种情形,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学习中没有思考和理解中前进和积累的自我。




其实,马克思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很多人都学过,但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用则忘,一个人学了相关的知识,他不用,他不知道怎么用,他也不会联系地看待客观事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是他没学过这么简单吗?


看似前面我说了一大堆,跟你的提问没有关系,但整个思路和文字流淌当中,你没发现或总结我在说啥吗?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凝聚,从来不是靠个人、几个人的意愿和能力,而是文而化之,化必凝之。




我是马鞍山市人,“马鞍山”这个市名好听吗?当然不太好听。但可以告诉你,全中国叫“马鞍山”的地名不下20个,甚至香港也有座山叫马鞍山。还有大家经常调侃说的济南、石家庄等省会城市,现在的市名也不太好听,但那可是时代变迁中的命运所定哟。之所以我们的城市叫马鞍山市,那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本无马鞍山这个城市,也无安徽省这个省名。安徽省名的来源,一是安庆(原安徽首府,100多年哟)中的“安”,二是(古)徽州(黄山地区)的“徽”哟,合称“安徽”,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徽州”呢?而马鞍山是1956年因钢建市,就是因为长江边有一个小山叫马鞍山,而且那也是马钢的奠基地,所以才被命名为马鞍山市。




洋洋洒洒,所以说,你问“长三角最需要改名字的城市有哪几个?”这样的问题,只会增加谈资谈兴,政府是不会那么轻易地更改一个城市的市名的。我就说其中一个“小事儿”,你就明白了,如果改市名,那各单位、公司等等,光改前辍名、改公章……每个市民光改身份证……那得废多大的劲,得付出多大的代价,你想不到,你不懂吗?



中国人,最喜欢的就是排名、改名、玩名。为什么呢?无非,功与名、名与利罢了。可你改了名,你的城市和你自己,就厉害了吗?要不要找个大师帮你算一卦,天灵灵,地灵灵呢?





我认为长三角蕞需要改名字的城市有两个!我先卖个关子先亮出的是改名后新名字~大湖市、太湖市,其实有部分人也许猜到了!

第一、合肥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两个胖子。作为安徽的省会,甚至在网络上,有人称它为霸都,虽然不是很恰当,但“合肥”这个称呼也太不符合省会的身份,不是有点土,是土得掉渣。尤其在今天,并不是唐朝以肥为美,现代创新社会什么都要瘦身、精简、去掉赘肉,而作为创新名城,名字中有一个肥字,读起来,至少缺少美感。再说,各大城市都需要提高美誉度,曾经的一首歌曲太湖美,提升了太湖周边城市无锡、苏州的美誉度,合肥不及庐州有底蕴,合肥有名的“庐州文化”,周边诞生的戏曲品种是“庐剧”,而且历史上庐州府的名气也不小,合肥改名为庐州不仅好听,既有文化感,又有古城的韵味,你看中国大城市,几乎是州的天下,广州、杭州、郑州、苏州。

但是,用庐州,最大的缺点是与四川地级市泸州读音完全相同、字形也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向世界推介中国城市,而庐州与泸州,英文名都是luzhou,搞得外国人难分清楚。同时看到,因为安徽三分巢湖,合肥打出了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名片,因此合肥完全可以改名为大湖市。另外也从安徽省内看,你芜湖没有我大湖大,我是第一城,你只能是第二城!

第二、无锡

车牌是苏B,和徐州苏C一起,是江苏省两个法律上认定的“较大的市”,在江苏省内的地位,除了南京,就是无锡、徐州。

而且无锡先后获得“中国十大经济活力城市”“中国综合竞争力十强城市”等荣誉,在我国近现代经济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的工业繁荣和兴盛,使无锡有了小上海的称号。然而,近几年来,无锡的经济排名在全国在江苏都节节败退,并且南通目前经济增长很快,大有赶超无锡之势,甚至有人认为无锡已被边缘化。

从城市的名字看,中国城市中没有以无字开头的城市,而现代社会强调的是共享经济,你有我有全都有!现有的名字,显然不利于城市美誉度的提高!另外无锡是唯一被誉为太湖明珠的城市,因此,如果改名,我认为首先考虑太湖市。 这样,长三角就有了四个著名的带湖字的城市:大湖市、太湖市、芜湖市、湖州市。

近两年,合肥和无锡在你追我赶。如果都启用新的名字,无疑给人们增加了新的畅想空间:到底是大湖厉害、还是太湖厉害?但是,轮番遥望烟波浩渺的太湖水、巢湖水,觉得这个问题确实也太大了?!

友友们怎么看呢?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