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军什么时候就已经感到无法战胜中国了?

南京大屠杀的背景,某种程度上就是日军在战场焦虑下的一种发泄,因为在这个时候,一些日本军人已经意识到不对劲了。在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日军广大官兵对接下来的这场战争还是比较自信的,因为在此前的半个世纪里,他们走的实在是太顺了:1、甲午战争从1894年的7月打到了1895年4月,整整九个月的战争,日军仅死亡1132人,加上战场以外伤病和冻死的人,日军的总死亡人数也才13000多人

南京大屠杀的背景,某种程度上就是日军在战场焦虑下的一种发泄,因为在这个时候,一些日本军人已经意识到不对劲了。

在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日军广大官兵对接下来的这场战争还是比较自信的,因为在此前的半个世纪里,他们走的实在是太顺了:

1、甲午战争从1894年的7月打到了1895年4月,整整九个月的战争,日军仅死亡1132人,加上战场以外伤病和冻死的人,日军的总死亡人数也才13000多人。

2、随后发生的日军侵台之战,战争从1895年5月打到10月,本岛的抵抗主力基本被歼灭。尽管我们号称毙伤日军三万多人,还打死一个亲王。但实际上,日军实际在战场的伤亡人数也就只有总伤亡的1/10(绝大多数损耗在疫病和水土不服上),被击毙的日军亲王疑似也是病死。

3、至于抗战全面爆发前的918事变,日军的进展就更顺了,四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东北三省。

所以,从1937年7月开始,日军喊出三个月就解决战争的口号也并非是虚夸,而是他们自己对这场战争的一个预估。只是战事拉开后,他们才尴尬的发现,我们的抵抗完全超乎他们的意料。

一个淞沪会战,就把前后30万日军拖在上海整整三个半月之久,这是甲午战争之后,日军投放在我们土地上的最大兵力值。可即便如此,日军也没有顺利的解决战斗,反而在三个多月的战役中付出了死伤4万多人的代价。请注意,这4万多人是战场上实打实的伤亡,仅被击毙者就高达9000多人。

淞沪会战期间发生在山西的忻口会战,日军同样死伤两万多人,尤其在平型关之战中,我们首次取得了近代对决日军的第一场胜利,而且还创造了单日内毙伤日军1000多人的战绩。不算北方的战场,仅仅一个淞沪会战,日军的死亡人数就超出了甲午战争整整8倍之多。

而南京大屠杀发生之前的南京战役,日军虽然攻克了南京,但也同样付出了伤亡6000多人的损失。由于南京战役持续不到半个月,按照这样的伤亡来推算,日军在南京的伤亡密度不亚于在上海战场。可以说,从1937年7月7日到12月中旬,日军看似节节胜利,但他们的损失已经完全超过了开战前的预估。

等到了1938年10月,武汉战役结束时,日军的伤亡更达到了一个难以承受的数字,仅武汉一场战役,日军就前后损失多达20余万,加之此前的其他战役,日军的总伤亡已经突破30万以上。而30多年前,残酷的日俄战争,日军的伤亡也没有突破30万。这也就意味着,当日军攻占武汉的时候,尽管他们已经逼近了长江中游,甚至已经灭掉了国民政府两个首都,但此时的日本已经打不下去了。

更让日本人恼火的是,打到这个时候,我们不但没有像当年清政府那样妥协退让,反而还在坚决的抵抗。这也就意味着,这场战争还会继续无限期的打下去。

如果说军事上的损耗让日军难以承受,那么金钱上的消耗则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仅1938年一年,日军的军费开支就高达59亿日元,已经超过了1931到1936年,整整六年的军费总和。而当年段祺瑞借走又赖着不还的西原借款,北洋政府也才骗走1.45亿日元而已,可就是当年的这笔借款由于收不回来,差点让日本内阁垮台。而在1938年,日本几乎就打光了高达40倍的西原借款。

这其实也就解释了教科书中所提到的,从1938年武汉战役结束后开始,中日双方就在抗日战场上进入到了相持状态中。我们虽然无力反击,但日军在高昂的损失面前也无力再继续前进。参考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日本的常备军维持在45万人左右,抗战打了一年多,伤亡超过30万,日军2/3的力量已经在战场上被拼光了。

由于海军方面,脆弱的国民政府海军无力给日本海军造成重创,但在空战较量上,截止到武汉战役结束,日本陆航和海航损失的战机已经超过300架以上(含地面炸毁),被击毙飞行员和机组人员也超过400人以上。对于开战前飞机总数量超过2100架的日本空军而言(当时的日本没有专属空军,只有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这个损失谈不上是伤筋动骨,但也算得上是重伤。

重要的是,打了一年就打成这个状态,如果再拿主力拼上几年,那日军的骨血基本就都要赔在这里了。




1940年9月28日,裕仁天皇召见了参谋总长杉山元,厉声责问道:“当初你说3个月解决中国事变,现在过去3年多了,现在你告诉我要怎么解决?!”杉山元却顾左右言他,裕仁气得直接退席,让内大臣木户孝允继续提问,答案却让裕仁失望透顶!

木户问:“有几成把握可以打败重庆政府?”

长衫元:“很难!”

“那就撤兵吧,不然投入的财政和物资越来越多,我们会吃不消的?”

长衫元依旧是两个字:“很难!”

因为如果突然撤兵,那么外界就会认为日本战败了,况且在前线作战的将士们已经“杀”疯了,你让他们撤兵他们也不会愿意。

裕仁听到这个答案时,气得暴跳如雷!

在这次会见之前,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让曾经嚣张扬言“三个月内解决中国”的衫山元犯怂,发现他们根本无法战胜中国的?

就在一个月前的8月20日,为了掩护阳泉以西正太铁路破袭作战,八路军第129师385旅旅长陈锡联、政治部主任卢仁灿率768团和14团,在消灭附近西峪村日军矿警队后,占领了狮脑山,与日军展开了一场历时6天6夜的鏖战。

此后,八路军又先后出动105个团20余万人,作战达2174次,歼灭日、伪军5万多人,也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这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重重打击了日军的反动气焰,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日本内阁和军部慌了!

这还只是一个华北,如果全中国都组织如此大规模的战役,他们根本就抵挡不住。“百团大战”让日本人知道要想靠武力解决中国事变已无可能,即使侥幸获胜,他们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那么当初日本人是哪来的自信,认为“三个月内就能解决中国”的?

事情要从日本的历史说起。

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有有37.8万平方公里,和我国云南省的面积差不多。如此小的国土面积,土地也不肥沃,70%是山地和丘陵。日本还拥有全世界10%的火山,一年要经历上千次的地震,台风、泥石流、暴雪等自然灾害也不在少数。

别看日本现在很强,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日本受限于自然条件,发展有限。眼看着周遭的中国、越南、朝鲜等国家,土地肥美、资源丰富,日本就眼馋了。

但在过去,中国的实力根本不容其他国家小觑,日本更不敢觊觎。于是,公元661年,唐高宗在位期间,日本转向了中国旁边的朝鲜,可是他们忘了一件事,朝鲜当时可是中国的附属国啊,由此爆发了中日的第一战——白江口之战,中国以压倒性的优势打败了日本。

这一战也奠定了大唐在东亚地区的中心地位,也奠定了此后1000多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时间到了19世纪的60年代,日本迎来了一个叫明治的天皇,废除了幕府制度,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明治维新”让日本迅速地从一个封建国家跻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而此时的中国,政权掌握在一个叫慈禧的女人手上,国家刚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内忧外患,曾经的世界强国,成了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0世纪30年代初,爆发了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给日本的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为了摆脱困难,转移国内矛盾,日本加速了以武力侵略中国的步伐。

1931年6月,日本制定了《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伺机发动战争,关东军相继制造“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为进攻东北寻找借口,不久之后就爆发了“九一八事件”。

国民政府却向张学良下达了对日军的寻衅不予抵抗命令,不过几个月,日军就占领了东三省,成立了“伪满洲国”。

1936年,日军已经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卢沟桥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为了截断北平与各地的来往,让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本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

7月7日,日军诡称演习时一士兵离队失踪,要求进城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高层对于要不要继续向华北增兵的问题,发生了分歧。

以参谋本部第一作战部长石原菀尔为代表的官员反对增兵,他们认为中国刚拿下东北没多久,应该优先发展东北,等到国力积蓄充足后再对关内增兵。

石原莞尔认为,如果无法让中国在短时间内签下不平等条约,那么不仅无法转移国内矛盾,还会让日本的经济和财政雪上加霜。

况且如果大举增兵入关,导致中国内部组成抗日同盟,别说拿下关内,可能连东北也保不住了。即使侥幸拿下了关内,中国这么大的国土,统治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而以陆军大臣杉山元、东关军宪兵司令东条英机为代表的主战派,却认为既然开战了,那就要一鼓作气,即使没办法吞并中国,也要逼国民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拿到赔偿款,否则仗不是白打了吗?

当时的日本天皇裕仁犹豫不决,如果大举入关,引来苏联的介入,到时候会非常麻烦。但如果现在撤兵,除了不被国民政府承认的“伪满洲国”,日本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

于是,他问杉山元:“如果增兵的话,需要几个月?”

杉山元说:“只要三个月,就能解决中国问题。届时,苏联压根还没反应过来。”

杉山元之所以这么自信, 是因为当初侵占东北时,国军的消极抵抗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信心。如果中国人的精神面貌都像那些不抵抗的国军,三个月解决中国哪是什么难事?

裕仁天皇心动了,他决定再搏一搏。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战争一开始就失控了!

因为中国还有另一支由人民组成的军队,胆敢用血肉之躯去抵御日军的尖刀洋枪。

在被中国抗日组织夺得了数次胜利后,日军也是有点慌了,他们原本就是跨海行军,不可能举全国之力来对抗中国,但中国却有可能举全国之力来对抗他们,到时候,日军必定要被拖垮。

为了逼迫南京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日军决定“擒贼先擒王”,发起淞沪会战。但日军期待的“不抵抗”并没有出现,在这次会战中,国军表现了军人该有的气概,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淞沪会战”,虽然中国战败了,但国军也以60%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的代价,彻底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妄语!

紧接着,日军又决定从武汉进行突破,发起武汉会战,在武汉成立傀儡政府。虽然日军最终攻占了武汉,但是伤亡人数超过了25万,他们期盼的“国民政府屈服或投降”的情况并没有出现,而日军的军力和财力也用到了极限了,政府几乎快破产了。

但日本却仍不死心,特别是在1939年9月欧战爆发后,日本军部和内阁一致认为,漂亮国、苏联和英国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欧洲,再努一把力是有机会解决“中国事变”的。

于是,他们在南京重新组建了“中国派遣军”,企图在军事上给重庆政府致命一击。

1940年6月,日本在重庆的上空狂轰乱炸,企图用“无差别对待”来打击中国抗日军民的气势。

但令日军没想到的是,顽强的中国军民都坚持下来了!

9月,东京内阁连忙召集军部开会,也就有开头天皇裕仁召见杉山元的一幕。

杉山元用两个“很难”把难题丢给了天皇裕仁,裕仁气归气,但还是得做出决策。

最终,经过内阁和军部讨论,决定对华战略更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着重扶持汪精卫的伪政府,同时压缩驻扎在关内的日军兵力。

此举可以看出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否则也不会把汪精卫这号人物当回事。

同时,为了能从中国脱身,日军把矛头对准了东南亚,为切断中国的进口通道,日本侵入法属越南东京地区。

这一举动引起了漂亮国的不满。漂亮国并不愿意看到日本吞并中国,因为这会损害漂亮国在中国的利益。

作为反制,1941年3月,漂亮国宣布无条件对华进行全面援助;1941年7月26日,漂亮国政府宣布冻结日本在漂亮国的资产......

最后大家也都知道,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空袭漂亮国海军太平洋基地夏威夷港,漂亮国正式对日宣战!直至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很多人都说,日本之所以会投降,是因为漂亮国给广岛和长崎送的两个大礼物,甚至还有很多人说,如果没有最后漂亮国的加入,中国人是不可能打赢日本的,中国不过是跟在漂亮国后面搭上了战胜国的顺风车。

说这种话的人,我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漂亮国的加入,只是让日本提前投降,却不能改变日本必然投降的命运!

战争打的并不单单是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民心,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四万万同胞早已经不是清末的“那一盘散沙”,他们的民族精神被唤醒,不惜付出血的代价也要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这就是中国精神!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