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重该怎么办?

中医认为“十病九寒”,寒邪对人体的健康影响非常之大。寒在肝精血虚,寒在肾精神差,寒在脾肚子大,寒在肺免疫低,寒在胆口多苦,寒在胃易腹泻,寒在表易发烧

中医认为“十病九寒”,寒邪对人体的健康影响非常之大。


寒在肝精血虚,寒在肾精神差,寒在脾肚子大,寒在肺免疫低,寒在胆口多苦,寒在胃易腹泻,寒在表易发烧。


睡前做好这五件事,帮你排出身体的老寒气


1、睡前热水泡脚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暖身驱寒、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让身体的寒气无处可藏。

建议泡脚时长在15-30分钟左右,水温42℃,水位高于小腿为佳

2、按摩脚底——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但并非处于足底正中央,而是位于脚掌前1/3凹陷处,但不包括脚趾泡完脚后,趁热按摩一下脚底,到脚心发热为止。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补肾阳,也可以帮助女性排出子宫寒气。


3、睡前喝一杯热牛奶

不仅可以补钙,还能安眠,睡眠好了,身体抗病能力更强,而且还能预防提前绝经。

4、睡前按摩腹部——关元穴

取穴:位于肚脐下方3寸(四指横宽)的地方

方法:睡前可以先把手掌搓热,用拇指点揉按压此穴位,按到发热即可。

作用:可以起到暖宫排毒祛湿、预防提前绝经的作用。


5、睡前按摩——肾俞穴

取穴:腰位背部,具体定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方法:睡前用手掌摩擦此穴位,摩擦至发热为止

作用:可以起到温肾阳、暖宫祛瘀、散寒的作用




寒气重的时候吃什么可以最容易排出来?

寒气分两种,一种是内寒,一种是外寒。

内寒多为在里的寒气,是寒气凝结脏腑;外寒多为在表的寒气,是寒气困阻肌腠。

内寒一般是身体阴阳失去平衡,阳气相对减少,导致阳虚生内寒,长期未得到纠正,导致整个脏腑虚寒,出现形寒肢冷。

外寒一般是外来寒气,困厄肌表,导致肌肉腠理寒气凝结,多伴有怕冷、怕风等表现。

外寒与内寒不是绝对的,身体比较虚,外来寒气可以直接侵袭脏腑,成为内寒;内寒日久,由内而外,导致肌腠关节出现寒气凝结,也会出现外寒。

那寒气要怎么去除呢?

外寒与内寒的去除方法是不一样的,需要按在表、在里来论治。

首先是在表的寒气。

在表的寒气,要通过毛孔来散寒,可以用辛温发汗解表的药物来驱寒。比如麻黄、桂枝、羌活、荆芥等。常用的方子有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达表汤、羌活胜湿汤等。

根据寒气夹杂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子,比如寒邪困表的情况,可以用麻黄汤;如果体虚,肌表感受寒邪,毛孔不闭,容易出汗,就需要桂枝汤调和营卫;如果是夹杂有湿邪,就需要羌活胜湿汤、麻黄加术汤等散寒兼有祛湿。

但总的治疗原则就是通过发汗解表,把在表的寒气还直接排在身体之外。

第二是在里面的寒气。

这里的寒气,你就没办法通过发汗解表来排了。

如果通过发汗,那这个寒气要从里到半表半里,再到表,经过的肌肉脏腑就多了,得发多少汗,才能把这寒气带出来啊,等寒气出来都出汗出虚脱了。

那在里的寒气怎么去呢?

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在里的寒气本是阳气不足,生的内寒,所以重在补充阳气,而不是驱寒,阳气旺了,寒气自然就没了。

这就是表与里的区别,有本质的不同。

在里的寒气常见有两个脏腑,一个是脾,一个是肾。

脾阳虚会导致中焦的虚寒。

中焦虚寒就会导致饮食水谷的运化功能出现失常,到时大便稀溏,甚至吃啥拉啥的完谷不化表现。

这种情况需要的是温中健脾,常用的中药有桂枝、干姜等,常用的方剂有理中丸,黄芪桂枝五物汤等。

肾阳虚的表现主要是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下肢水肿等。

这种情况下,要排寒气,就需要温肾散寒了,常用的中药有附子、杜仲、巴戟天、淫羊藿等,常用的方子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脾与肾经常是相互影响的,脾阳虚累及肾阳虚,肾阳虚累及脾阳虚,脾肾阳虚时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五更泻,也就是五更天,天刚亮的时候拉肚子。

对于两脏都阳虚的情况,就需要脾肾双补了。

这是我对“寒气重的时候吃什么可以最容易排出来?”的一些理解,具体疾病,复杂多变,谨遵医嘱,科普文章,不易传播,期待大家点赞、关注、转发,如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