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卧底是谁?他们有什么厉害的操作?

历史上最成功的的卧底既不是《潜伏》里的余则成,也不是《悬崖》里的张嘉译饰演的周乙,因为这两部电视剧都有着原型人物,直到解密之后知道袁殊的名字,二十岁就加入共产党的有着五重身份分别在军统,中统,日伪,青洪帮,其实袁殊真正的身份其实是中共特科,是在潘汉年领导下展开的工作。袁殊和潘汉年都在建国后活了下来,只不过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迫害,潘汉年的直接领导人是总理后来才单线联系李克农,而袁殊就是潘汉年的得力情报员,1982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潘汉年和袁殊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党的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

历史上成功的的卧底既不是《潜伏》里的余则成,也不是《悬崖》里的张嘉译饰演的周乙,因为这两部电视剧都有着原型人物,直到解密之后知道袁殊的名字,二十岁就加入共产党的有着五重身份分别在军统,中统,日伪,青洪帮,其实袁殊真正的身份其实是中共特科,是在潘汉年领导下展开的工作。

袁殊和潘汉年都在建国后活了下来,只不过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迫害,潘汉年的直接领导人是总理后来才单线联系李克农,而袁殊就是潘汉年的得力情报员,1982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潘汉年和袁殊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党的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

厉害操作就是周旋于白色恐怖之下,为我党提供了大量机密情报。无论是袁殊还是潘汉年当时由于工作需要都有着几种身份,这些都是经过中央特科批准的,也是备过案的。

可是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而且又时时面临着暴露的风险,自然就是人知道的越少越相对安全,于是单线联系的模式就应运而生,所以一旦联络人出现中断在想找回来势必要费一番周折,潘汉年当年有一件事没有向中央特科汇报,他自以为上级已经知道了此事,所以就没有提及,这也是后来被人翻出来算账的原因。遗憾的是有无数先烈没有倒在敌人的枪口之下,却在后来倒在自己人的手里。




1941年9月2日,陆军大学郭教官被陈诚荐任为第九战区暂编第5师少将师长,这是一支挺能打的湘军部队,在随即爆发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表现非常英勇,然而郭师长在作战中才惊奇地发现,这个在军政部花名册上应该拥有7000多人的步兵师,实际兵员却只有3000余,还不如日军的一个步兵联队人马多,终知蒋军在抗日战场上屡败屡战,并不完全是因为装备和训练的差距,也庆幸自己走对了路。


(梁桐剧照)


黄埔五期毕业的郭汝瑰,实际上早在1928年便已经秘密入党,后被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进修,1931年回国后再入陆军大学第十期深造,这就是“黄马卦、绿袍子”通通具备了的嫡系天子门生,加之其兄郭汝栋很早就是川军的中将军长,因此在军中背景颇为深厚。1943年鄂西会战期间,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判断不准日寇第11军的作战企图,召自己比较欣赏的“国防研究院”(军委会直辖)四名委员参赞军机,惟有郭汝瑰发表了不同意见。


其他三个高参都认为日酋横山勇的目标是常德,为取城夺粮,而郭汝瑰坚决认为日军是要诱歼第六战区主力,是机动作战,众人根据战场形势推演,皆疑。而半信半疑的陈诚终于没有上了横山勇的圈套,保持战区主力做机动配置而非死守,次日凌晨,日军第13师团突然掉头北渡长江,直扑公安地区的87军等部,寻歼意图显露无遗,陈诚拍案大叫:“这个郭矮子,真有两刷子!”,遂有鄂西会战的最后胜利,郭汝瑰从此声名鹊起。


(人物原型即为郭汝瑰)


在陈诚的一路提拔下,已经成为“土木系十三太保”之一的郭汝瑰步步高升,1944年赴英考察,1945年成为军政部军务署长(主管所有部队的编制和装备),同时兼国防研究院副院长(原陈诚兼)。抗日战争胜利后,军委会改制为“国防部”,参谋总长陈诚再委郭汝瑰为第五厅厅长(主军务)、第三厅厅长(主作战),期间还一度出任顾祝同陆军总司令部的中将参谋长。


由于作战厅长直接参与最高层的作战指挥,并经常要向蒋、陈提供资料和方案、定期到老蒋官邸汇报战况听取指令,有时还要随蒋、陈诚到各战区视察,因此郭汝瑰一跃成为蒋军军事中枢的核心人物,一时红的发紫。而谁也不知道,郭汝瑰1945年就已经恢复了组织关系,成为位置最关键、情报最机密的高级“卧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做出了卓越攻勋。


(四川铜梁人)

至于说到郭汝瑰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和厉害操作,那就不胜枚举了,1947年5月,老蒋在官邸批准了“鲁南会战”的兵力部署,郭汝瑰当时在场,关于汤恩伯、欧震和王敬久三个兵团的作战序列和攻击目标,以及整编第74师担任前锋的情报,当夜就被郭汝瑰秘密传送了出去。


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说明粟裕在5月10日收到的绝密情报,遂改变决心从歼击桂军改为围歼整74师,而情报来源这里便是谜底,孟良崮一战,五大主力之首全军覆灭。1948年10月,在何应钦主持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蒋军拟定了“徐蚌会战”的作战要旨和部署方案,甚至连徐州剿总所属的各兵团司令部还没有收到会议纪要,郭汝瑰已经通过地下渠道送到了西柏坡和华东野战军首长的案头。



战役打响之前,黄百韬第七兵团已经接到了向徐州收缩的命令,而正是在郭汝瑰的运作下,刘峙命令黄百韬必须带上川军第44军一起撤退。黄百韬这一等就是48小时,终于让华野先头部队抢占先机,断了第七兵团的去路,最终将其包围全歼,也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大幕。


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对郭汝瑰始终有所怀疑,他本意是将华东战区的蒋军集中使用进行机动作战,即便要守也应该以蚌埠为支撑点,然而在郭汝瑰的巧妙影响下,老蒋最终坚持固守徐州。杜聿明对此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在成为功德林的战犯之后,他曾经在《淮海战役始末》一文中写道:



(陈诚剧照)


“这里,我心忐忑不安,觉得上了蒋的当,并认为蒋和顾祝同是完全听信郭汝瑰这个小鬼(因他是军校五期毕业生,人又矮小,所以我称他小鬼)的摆布,才造成这种糟糕局面。我想责问郭汝瑰为什么不照原定计划主力撤到蚌埠附近,正在犹豫不决之际,见顾祝同等人同意郭汝瑰报告这一方案,觉得争也无益,一个人孤掌难鸣,争吵起来,反而会失了蒋的宠信。”


三大战役胜利后,郭汝瑰为防止老蒋推卸责任以及引起不必要的怀疑,决定主动引咎辞职离开军队指挥中枢,并且在顾祝同的保举下就任第72军中将军长,于是离开南京前往四川始招兵买马整编部队。期间郭汝瑰在部队内部剪除了暗藏的务和反动分子,提前做好了所部官兵的思想工作,当二野大军入川之际,于1949年12月11日在宜宾地区通电起义,胜利归队,堪称最成功最传奇的卧底生涯!


前两年的谍战剧《风云年代》就是以郭汝瑰将军的事迹为原型的,因为其祖籍四川铜梁,随在剧中以“梁桐”的名字代指,留英经历、跟陈诚的关系、作战指挥中的隐密操作,无不一一与历史契合。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