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丞相李斯为何斗不过一个小小的赵高呢?

赵高的官职确实很小,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就是秦始皇的车队长兼机要秘书。官职虽不大,但是皇帝的身边的人,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很多大臣得也巴结讨好他

赵高的官职确实很小,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就是秦始皇的车队长兼机要秘书。官职虽不大,但是皇帝的身边的人,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很多大臣得也巴结讨好他。

而且他还有另一重身份,秦始皇少子胡亥的老师。

赵高因精通法律,善书法,很得秦始皇赏识,让他教导儿子胡亥学习律令和书法。

胡亥老师这一身份,成为赵高斗垮李斯最大的依仗。

秦始皇在沙丘突然暴亡。皇帝不在了,主持国家大事的人按顺序应该是太子→皇后→丞相。轮三轮四也轮不到赵高这个小小的中车府令。

秦始皇生前没有立皇后和太子,秦始皇一死,丞相李斯就成为秦国拥有最高话语权的人,决定着秦帝国的未来走向。

然而,野心勃勃的赵高却利用自己掌管皇帝符玺的机会,决心放胆一搏,逆天改命。

他先找到胡亥,把秦始皇要立长子扶苏的遗诏给他看,对胡亥说,扶苏当了皇帝,你无尺寸之地,你该怎么办?

胡亥是个乖儿子,他说,既然父王要立兄长扶苏,父王是明君,知道他各个儿子的能力,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赵高说:不然,现在天下事掌握在我和丞相手中,拥立你为王,易于反掌。免得你将来受制于人。

胡亥还是不敢答应,说出了心里话:

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才疏,强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

胡亥这句话点明了秦帝国后来迅速覆灭的根源。

他自知自己无德无能,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说明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然而赵高为达成自己的野心,他才不管秦国的死活。

他举了很多古人的例子,说什么行大事者不拘小节,完全从胡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胡亥无奈,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只是担心赵高无法说服李斯参与。

赵高和李斯提起改立胡亥的事,刚开始也是碰了一鼻子灰。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搬出一大套道理,处身处地为李斯分析形势,为李斯的将来着想。

最后说如果扶苏继位,必定让蒙恬为相,朝廷上还有你李斯的立足之地吗?

李斯为了保住丞相之位,无奈长叹一声,答应了他。

可见,赵高不愧是秦始皇的一号秘书,说服人的口才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他一句话没有提自己,全是为对方考虑。

而且他思路缜密。自己要富贵,必须先让自己的学生胡亥登上帝位,自己将来的富贵全在胡亥身上。

所以他必须先说服胡亥,只要胡亥答应当皇帝,他才有机会去说服丞相李斯。

这一波操作下来,把几乎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充分展示了赵高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洞察人心抓住人心的能力。

李斯虽有治国之才,但比心思之缜密阴险,和赵高相比差远了。

胡亥虽然昏庸,但他不是傻子,他知道他能登上帝位,完全是靠赵高运作的结果,这拥立第一功自然记在赵高身上。

胡亥当了皇帝后自然会对赵高言听计从,给赵高斗垮李斯争得了一张权力虎皮。

仅仅有一张虎皮还不够,赵高要想彻底打败位高权重的李斯,还得使出杀手锏。

胡亥登上皇位后,论功行赏,把赵高升为郎中令。

秦国的郎中令属于九卿之一,是非常有实权的官职了,相当于后世的大内总管,掌管宫庭宿卫,皇宫安全等。外臣有事面见皇帝,得先奏报他,由他安排后才能见到皇帝。

赵高对胡亥说,外面的大臣吱吱喳喳议论,作为天子没有必要天天开会听取他们的意见。陛下深居禁宫,以示威严,有事由我们奏报陛下裁决就可以了。

胡亥本来就对烦琐的政事不感兴趣,巴不得当甩手掌柜,腾出时间乐于和宫女探讨人生,于是就不再上朝了。

赵高这一手太绝了,隔离了大臣和皇帝的关系,当然包括丞相李斯。

你们有什么事找我赵高就是了,由我向陛下汇报。

他向不向胡亥汇报,只有天知道。结果还不是由他说了算。自此赵高以郎中令之职掌控了秦国军政大权,凡事由他说了算。

李斯有几次要面见胡亥奏报大事,都被赵高挡在宫外,徒唤奈何。

赵高为对付李斯来了一手更狠的。

他建议胡亥将秦始皇二十多个子女全部杀掉,陪葬秦始皇。

他对胡亥说,是为了担心秦始皇的众多儿子不服胡亥,抢班夺权。

胡亥于是将自己的所有的兄弟赐死。

赵高实则是为了剪掉李斯的羽翼。因为李斯的女儿都嫁给秦始皇的儿子为妻,儿子娶的都是皇室女子。

李斯与秦国皇室是儿女亲家的关系。一旦李斯和秦始皇的其它儿子结成同盟,这个势力就太恐怖了。

赵高借胡亥之手轻而易举地剪除了李斯的势力。

这还不能置李斯于死地,最后赵高露出了阴险无比的绝招。

李斯多次求见胡亥不得,很生气。

当胡亥正搂着宫女要“探讨人生”,兴奋劲刚提上来的时,赵高恰好时间就把李斯引进皇宫。

多次这样。

胡亥正要那个那个的时候,你李斯却来汇报工作。胡亥气得发飚了:

你李斯搞什么鬼,我闲的时候你不来,我忙在兴头地时候你就来了。你李斯到底想怎样?

这时赵高适时进上谗言:

李斯参与了沙丘之谋,现在还是丞相,并没有显贵,而陛下已是帝皇之尊,李斯是想裂地封王呢。而且我听说李斯长子三川郡守李由,与盗贼陈胜吴广有书信来往,李由在陈胜吴广经过三川郡时并没有带兵出击,任由他们过去。

这还得了!胡亥下令将李斯长子李由抓捕下狱。

至此,赵高一步一步将李斯的势力一点一点剪除,李斯成了光杆司令,成了砧板上的肉,任由赵高宰割了。

赵高对胡亥说,李斯权力很大,如果我赵高死了,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胡亥心想赵高只是内臣,官职不过朗中令,又无兵权,再怎么着也翻不起大浪。而且赵高对自己忠心恳恳,凡事都顺着自己。

而李斯是丞相,是百官之首,权力仅次于皇帝。如果没有赵高的牵制,李斯一旦起了反心,自己制得了他吗?

胡亥最终选择相信赵高,放弃李斯。

下令由赵高来审查李斯。

赵高狂喜。李斯在劫难逃了。

赵高给李斯定了个谋逆罪,连同其子李由腰斩于市。

总结一下,李斯虽为丞相,拥有秦国的行政大权,智商也比较高,却斗不过赵高,在于:

一.赵高是胡亥的老师,胡亥从小与赵高在一起,对赵高有着天然的依赖心里,对赵高言听计从。

二.赵高利用自己大内总管的身份,揣摩胡亥的喜好,把胡亥紧紧篡在自己手中,逐渐掌握了朝廷的话语权。

三.赵高心思缜密,手段狠辣卑劣,一步步地架空了李斯的权力后,选择在最当的时候进献谗言,迫使胡亥彻底放弃李斯。

胡亥万万想不到的是,他如此信任赵高,让他当了丞相后,还不满足,最后把屠刀举向了自己。

《史记》记载:赵高本是赵国人,是赵国王室远亲,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赵高因精通律令,擅书法,进入秦国官场。因犯下大罪,当处死。蒙毅依秦律正要执行。秦始皇怜其才,将他赦免,提为中车府令。

两个信息很重要,赵高是赵国王族。秦国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最后灭掉赵国。赵高与秦国有灭国之恨。

赵高进入秦国为官不久即犯死罪当斩,他的是精通法律的,如果不是有意的,怎么会犯死罪呢?

秦始皇死,赵高以一己之力,杀死秦始皇选定的优秀接班人扶苏,扶昏庸的胡亥上位。继续实行严刑峻法,修阿房宫,目的就是激起天下的怨气。

接着又唆使胡亥将秦始皇的儿子全部杀掉,让赢姓宗室后继无人。

李斯是秦国丞相,才能卓越,乃秦帝国的擎天之柱,李斯不死,大秦不亡。赵高要搞垮秦国,得先杀死李斯。

杀死李斯后,就可以轻松杀死胡亥。

杀李斯是赵高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难的一环。丞相之位,位高权重,且李斯也是能力智商出类拔翠的人,如稍有疏忽,赵高就有可能被李斯反杀。

为此,赵高精心布局,步步设套,借用胡亥,一点点清除李斯的势力,不让李斯惊觉。李斯只知道赵高是小人,并没有洞察到赵高的野心有多大,纵使才能卓绝,最终还是死在赵高的阴谋算计中。

李斯死后不久,赵高就轻松除掉胡亥,立子婴为王。子婴反杀赵高,投降刘邦,秦国亡。

赵高难道不是为赵国复仇亡秦而来的?

赵高有如此大的野心和布局,加之缜密狠毒的心计,李斯焉能是他的对手。




李斯之所以会输给赵高,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的话,一是因为秦法不允许他有太大的权力,二是因为赵高代表的其实是胡亥,真正要杀李斯的也是胡亥。

第三,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李斯失去了人心,失去了他身后整个秦朝官员系统的支持。这一点,其实才是最致命的。

想要说清楚李斯败给赵高这件事,我们还得从秦始皇没死那会儿说起。

话说秦始皇在世的时候,李斯作为秦朝第一号重臣,绝对是堪称权势滔天。如果只看权力大小,在整个秦朝,除了秦始皇之外,基本上就数李斯权力最大了。

哪怕是公子扶苏,单论权力的话,也不可能比李斯更大。

因为按照秦朝的官员体制,秦国高层施行三公九卿制。在这个系统当中,三公分别是丞相、御史大夫以及太尉,权力最大。丞相负责直接管理百官,这里所说的百官,还不单纯只限于文官,武将也是包括的。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虽然有监察权,但却没有实际事务的管理权。而且,在秦朝短暂的历史上,御史大夫并不是只有一位,而是经常换人。

至于说太尉。理论上来说,太尉其实是要负责全国的军队。但在秦朝的历史上,太尉这个官职一直是空着的。秦朝有资格坐这个位置的武将,无外乎也就是王翦、王贲、李信、蒙恬等少数几个人而已。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们都没有做过太尉。

所以,秦朝虽然名义上是三公,但其实是‘两公’。

而在两公的体系之下,御史大夫经常换人,丞相却不是。自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一直到秦始皇去世,这期间绝大部分的时间,秦朝都是由李斯来担任丞相的。

所以,当时李斯的权力,到底有多大,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称呼他一声‘站皇帝’,那是一点都不过分的。整个秦朝的文武百官,理论上来说,都是李斯的支持者。而李斯在管理百官的过程当中,会任由多少‘自己人’,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除此之外,李斯的长子李由,还是三川郡的郡守!很多人都知道,秦朝一共有三十多个郡。而在这三十多个郡当中,三川郡是一个很特殊的郡。三川郡的位置,大概就在今天的郑州到洛阳这一带。

从秦朝一直到隋唐时期,整个中原大地的统治核心,其实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咸阳或者说长安地区,另一个就是洛阳地区。当时咸阳这边,李斯作为丞相,一言九鼎。而洛阳这边,则是他的长子做郡守,军政大权一把抓。

另外,李斯的其他子女,基本上也都位置不低。史书上没有记载,李斯其他的子女,到底都是做什么的。但是《史记》当中明确记载,李斯的几个儿子,都娶了秦朝的公主。李斯的几个儿子,都嫁了秦朝的公子。

所以,也有人猜测,秦始皇长子扶苏的正牌夫人,可能就是李斯的女儿。

这就是秦始皇去世之前,李斯以及他的整个家族的情况。

相比之下,赵高虽然也有点权力,但是赵高的那点权力,真的是完全不够看。以当时李斯的身份来说,甚至都不需要正眼看他!

在秦始皇去世之前,赵高的官职,是中车府令。很多人读秦末历史的时候,总会有一种错觉,认为赵高和后世明朝的刘瑾、魏忠贤差不多,都是权势滔天的大宦官。

这其实是错的。

赵高真正拥有较大的权力,其实已经是秦始皇去世之后的事情了。在秦始皇去世之前,他其实就是一个给秦始皇管车马的官员。因为犯了罪,受了宫刑,然后本人对秦国的律法比较熟悉,所以后来又被秦始皇给了一些其他的工作,包括给秦始皇看管玉玺,同时负责教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学法律。

如果放到后世的明朝,负责掌管玉玺的太监,确实称得上是权势滔天!但是放到秦朝,确实算不上,因为这两个朝代制度不一样。

所以,在秦始皇去世之前,赵高确实权力很大,也确实是秦始皇身边的‘红人’。但要和李斯比起来,他真的不算什么。

但是,随着那场‘沙丘之变’的发生,一切都变了。

所谓‘沙丘之变’,简单来说,就是秦始皇外出巡游的时候,身体忽然不行了,最后在返回途中去世了。因为在秦始皇生前,并没有明确立太子。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虽然是众望所归,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秦始皇培养的接班人。但既然没有明确立太子,自然也就算不得数。

而且,当时扶苏恰好还不在咸阳,而是在北方边境。而当时在秦始皇身边,只有他的幼子胡亥。

所以,秦始皇去世之后,赵高就联合了李斯,秘不发丧,并且禁止外人探查秦始皇的动静。以当时两人在巡游队伍中的身份,再加上李斯的权力,自然可以做到密不透风。

与此同时,他们又秘密修改了秦始皇的遗诏。一边让胡亥登基,一边以秦始皇的名义下旨,赐死扶苏。

就这样,在李斯和赵高的扶持之下,原本毫无希望登上皇位的胡亥,就这么登基了。

赵高扶持胡亥上位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他是胡亥的老师,同时也是胡亥最信任的人。一旦胡亥成功上位,那赵高自然就瞬间翻身了。但是李斯选择帮助胡亥的原因,后世其实一直有争议。

最被大家接受的一种说法是:李斯和公子扶苏政见不同,一旦扶苏上位,李斯极有可能瞬间失去所有的官职和权力,甚至有可能被扶苏清算。所以,李斯才会铤而走险,帮胡亥篡改遗诏。

不管真相是不是这样,总之,最后李斯还是选择了帮助胡亥。而他的这个选择,其实就做出的那一刻开始,其实就已经注定他不会有好结果了。

因为他和胡亥关系一般。

别看李斯对胡亥有拥立之功,但是在胡亥心里,真正拥立他上位的,还是赵高这个老师。这也就意味着,一旦胡亥上位,李斯不会再像秦始皇在位时那样,成为皇帝在朝堂上的代言人。

李斯可以代表秦始皇,在朝堂上管理百官。但是到了胡亥时代,这个位置,注定只能是赵高的,而不是他的。

如果当时李斯能认清这个现状,选择急流勇退,把自己的位置老老实实让给赵高,他或许还有平安落地的机会。但问题是,以李斯的性格,好像也确实不会这么选。

李斯很骄傲,从始至终,都是如此。

在他眼里,赵高始终都是那个只会管车马的宦官,要让他向赵高低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况且,至少在胡亥刚刚登基的时候,李斯其实还不用太过在意这些。

因为下面所有官员,都是他的支持者。有这些秦朝官员的支持,李斯身后其实等于是有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在支撑他。就算是胡亥本人,其实也不能轻易杀他。否则的话,胡亥前脚刚下完杀李斯的命令,后脚就等着被整个咸阳城的官员跪在门口,亲身体验一下大臣逼宫的感觉了。

但是自从胡亥登基开始,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李斯亲手毁掉了他的权力基础。

为了帮胡亥坐稳皇位,同时也是为了掩盖自己篡改遗诏的罪行,李斯不得不听从赵高的建议,帮助胡亥清理他的兄弟姐妹,清理那些反对胡亥的官员。

后世很多人在读李斯的故事时,很容易会忽略掉这一点。首先,《史记》当中明确记载,李斯的儿子娶了秦始皇的女儿,李斯的女儿嫁给了秦始皇的儿子。到底是全都如此,还是只有某一个人是这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显然,李斯和秦始皇肯定是亲家,这是确定无疑的。

然后,《史记》又明确记载,胡亥登基之后,杀光了他所有的兄弟姐妹。

这两条加在一起,就证明了一个隐含事件:当时的李斯,亲手把自己的女婿或者儿媳妇,甚至有可能是他自己的儿女,送到了胡亥的屠刀之下。

这样的李斯,太可怕了。

再加上清理这些公子公主的同时,胡亥和赵高也没少清理那些朝中大臣。而这些大臣当中,很多恐怕都是李斯的门生故旧。

这样一来,这个时候所有人看李斯,都会觉得心寒:一个连自己亲人都能屠戮的丞相,值得他们追随吗?这样的李斯,值得他们集体去逼宫吗?

李斯作为丞相,权力很大,能够得到朝中官员的支持,这确实不假。但这种支持,却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的。一是皇帝本人信任并且重用他,或者说整个秦国的国家机器信任他,愿意给他这么大的权力。二是下面的大臣们觉得,跟着李斯混,对自己有好处。

而胡亥上台之后,李斯的这两个权力基础,显然都崩溃了。胡亥本人并不信任他,下面的大臣们也开始不信任他。

到了这个时候,李斯的权力,其实已经是空中楼阁了。

偏偏李斯自己,当时未必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接下来,赵高很容易就给了他致命一击。

之前李斯和赵高合伙清理那些官员,帮胡亥坐稳皇位的时候,两人没有利益冲突,赵高自然不会对李斯做什么。但是等到胡亥坐稳皇位之后,接下来,赵高再想摄取更多的权力,他很快就发现,此时挡在自己面前的,就只剩下李斯一个人了。

到了这个时候,李斯就不再是赵高的盟友,而是敌人。

所以接下来,赵高耍了一个小花招:他利用自己宫中近侍的身份,每次胡亥有时间处理政务的时候,他都挡着不让李斯过来。等到胡亥享乐的时候,他再放李斯过来。

这样一来,时间长了之后,胡亥自然对李斯越来越厌烦,并且开始讨厌他。再加上赵高从旁诋毁,胡亥很快就下令,把李斯抓了起来。

如果放在一年多以前,胡亥刚登基的时候。当时胡亥如果把李斯抓了起来,恐怕第二天所有的咸阳官员,都会跪到胡亥面前,求胡亥放人。只要胡亥不放人,整个咸阳乃至整个秦国,就有可能瞬间停摆。

但经过这一年多的屠杀之后,很多人都对李斯寒心了,自然没几个人会再站出来给李斯求情。

所以,李斯被抓之后,赵高几乎没怎么费力气,就给他扣上了一顶谋反的帽子。然后,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了李斯。

李斯被杀的时候,当时大泽乡起义已经爆发了,并且开始逐渐席卷天下。他的长子李由,正率领秦军主力,在前线对抗农民军。当时的李由,可以说是秦朝最重要的人,因为他正好在荥阳地区率领主力,阻挡起义军主力的进攻,双方正在展开对峙。

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李斯误以为,胡亥不敢杀他。毕竟,在这种危急存亡的时候,只要是一个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皇帝,都不可能擅自杀了前面领兵大将的父亲,而且这个人还是当朝丞相。

可是胡亥偏偏就这么做了。

说到底,李斯其实是高估了胡亥的政治智慧。在他漫长的人生当中,和他打交道的,一直是秦始皇这种千古一帝,或者可以阻挡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六国君主。而对于胡亥这种政治智慧明显不足的皇帝,李斯可能一时间还没转过弯来,没想过到底应该怎么和这种皇帝相处。

所以,真正干掉李斯的,与其说是赵高,倒不如说是李斯本人了。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