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治下的蜀汉老百姓生活真的很糟糕吗?

刘备蜀汉本质就是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蜀汉百姓三国之中命苦的!蜀汉始于公元221年5月15日,亡于公元263年,是三国时期的政权之一。刘备成都称帝,定国号为“汉”,史称“蜀”或者“蜀汉”,也被称作“刘蜀”或者“季汉”

刘备蜀汉本质就是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蜀汉百姓三国之中命苦的!

蜀汉始于公元221年5月15日,亡于公元263年,是三国时期的政权之一。刘备成都称帝,定国号为“汉”,史称“蜀”或者“蜀汉”,也被称作“刘蜀”或者“季汉”。蜀汉政权四十多年来,领土疆域北至武都和汉中,东抵巫峡,南部包含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其中占有当今云南全省,四川和贵州的大部分,陕西、甘肃、广西以及越南的一部分。263年被魏所灭,终其四十三年,共经历刘备、刘禅两位帝王。



刘备政权对于蜀地来说是外来政权,其实刘备政权根本没有将蜀地当做自己的国家来经营,只是将蜀地当做争天下的跳板而已,论格局和曹魏相比差的实在是太多,连孙吴都赶不上。而且蜀汉的本质就是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打仗打到后期蜀汉百姓中把老幼也算上民与兵的比例将近6比1,这根本就是竭泽而渔了,说蜀汉是军国主义都抬举他了。



从刘璋时期到蜀汉结束,蜀汉内部经济情况如下所示:民富(刘璋时期)→国富民穷(刘备改币)→国穷民穷(汉中之战之后)→国富民穷(孔明治蜀)→国穷民穷(孔明北伐至蜀亡)。



从上所示可以看出蜀地在刘备政权手里几十年来从一个还算富庶的地区,最终变成了一个民不聊生的贫苦之地。诸葛亮治理蜀地运用的是法家寒族的路线,对外发动战争,对内酷法治国,蜀汉人口只有一百多万,而蜀汉政权却有十多万大军,也就是说蜀国十个百姓就要养一个兵士,而且这十个百姓里是连老幼妇孺也算上的,更不用说蜀汉后期民君6比1的离谱比例了。


从史书上的官方数据来看,排除流民和黑户,在刘备蜀国称帝元年,益州户20万,人口90万。而到了刘禅炎兴元年时,户28万,人口94万。四十多年来,户增加了8万,人口却仅仅增加了4万,一户平均仅三四人罢了。而同时期曹魏一户人口五六人,吴国一户人口四五人。这也就是说刘备政权很有可能是在蜀地实行了强制分户的政策,以此来强制提高税收和兵源!蜀地百姓生存状况如何,可想而知了。


没错,诸葛亮治蜀靠的就是繁重的劳役和赋税,还利用货币政策用金融的手段掠夺蜀地老百姓。可以说刘备政权为了北伐则必须让老百姓背上沉重的负担,打仗需要耗费的资源哪里来呢,如果不能从外部掠夺资源,那就只有掠夺自己的百姓,蜀地百姓自然苦不堪言!


当然,刘备政权不得不如此掠夺蜀地的百姓,也必须这么做!这也是刘备政权的无奈之举!因为蜀国在三国之中最为弱小,当时曹魏已经占领了天下九州其中7个半,而且吴国的实力也远超蜀国之上!如果刘备政权不打仗不北伐,而是埋头发展的话,给三个国家同样的时间一起发展个十来年,则蜀汉跟曹魏或者孙吴的实力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到那时刘备政权就是想打也打不过了,那时的曹魏和孙吴已经会对蜀汉形成碾压之势了!


但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都改变不了刘备政权统治蜀地时期实行的是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政策!当然,这是刘备政权没有选择的为了生存的无奈之举,但对于蜀地百姓来说则是民不聊生的苦难了!战争、战争,苦的永远都是百姓!




你想太多了,乱世之中,百姓不存在忠心不忠心。如果特别糟糕,那一定是要么叛乱四起(比如后期东吴),要么大规模迁徙(比如夷陵之战后,曹魏长江沿岸百姓南迁)。只有营销号总喜欢把别人当傻子,古代的人,可不会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再来说刘备治下,实际刘备拿下益州没多少年,自己就嗝屁了。大的政策根本就没怎么动,哪来的很糟糕的说法?

整个蜀汉期间,荆州集团都是外来的,当地百姓生活糟糕,他们能站住脚跟?诸葛亮死后,荆州集团还被益州集团打压,你觉得存在荆州集团作威作福,不把当地人当人?古代一直都是世家大族说了算,而不是某个统治者一个人吆五喝六。这点刘表最有发言权,你以为刘表不知道蔡氏的想法?你以为刘表老糊涂?老糊涂能单枪匹马去收了荆州?你以为刘琮真想降?你以为刘琮不知道降了自己没好下场?只不过是没办法,蔡氏以及另外两个大族要保护家族利益而已。这也是诸葛亮出使东吴的困难点,他要说服的从来不是孙权周瑜,而是你们看不上的张昭等大族代表。后面孙权对张昭等人不好,你以为是他小气?这不过是对大族打压,提高集权。(同样的,孙策托孤,不是张昭多厉害,而是张昭是当地势力代表。同理的还有刘备托孤诸葛亮和李严,一个荆州集团,一个益州集团)。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