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克斯为什么会起义失败?

一支仅靠着“好勇斗狠”的起义队伍,是不可能成功的。斯巴达克起义,是发生在古罗马时期的一次奴隶起义,也是古罗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隶反抗活动

一支仅靠着“好勇斗狠”的起义队伍,是不可能成功的。

斯巴达克起义,是发生在古罗马时期的一次奴隶起义,也是古罗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隶反抗活动。

由于其在后期规模极大,一度导致古罗马元老院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而这次起义的发起者和领导者,原是一名角斗士奴隶,即斯巴达克,在他的号召下,起义军从最初的不足百余人,一度膨胀至十几万人。

但可惜的是,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宣告结束。

至于为何斯巴达克起义会失败,其实也算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甚至从一开始,这场起义活动就注定会失败。

为啥呢?因为其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

前文提到,斯巴达克的组织者,也就是斯巴达克本人,他原本就是一名角斗士奴隶,是因为忍受不了罗马贵族对他们的压迫,故而选择了起义。

但是在起义最初,就暴露出一个很大问题。

作为一名角斗士,斯巴达克最早团结起来的“伙伴”,同样也是以角斗士为主,比如他能成功发动起义,就是由几十个角斗士与之配合下完成的。

到了之后,起义军的队伍,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仅不足半年的时间,人数就达到了一万多人。

而在之后,所参与到起义队伍中的成员,除了角斗士之外,一大部分就是奴隶矿工。

当然,斯巴达克的队伍中,显然不可能仅有这两种身份的人,除此之外,还包括当时罗马帝国的破产农民,以及从罗马帝国的军团中,叛逃出来的士兵。

但整体上,还是以角斗士与奴隶矿工为主。

这些人(包括后来的破产农民以及叛逃士兵),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勇武有余,但却谋略不足。

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太过高屋建瓴的眼光。

再说的通俗一点,那就是在斯巴达克的队伍里,没有军师级的谋士,这就导致斯巴达克的起义军,整体素质低下。

而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历史上,起义活动想要做大做强,乃至达到成功,没有军师级的人物,是基本不可能的。

哪怕是最终同样以失败而告终的太平天国,在最初能逆势而起,正是因为有冯云山这号人,是他为太平天国搭建好了框架,并设计好规划。

不止是他,包括杨秀清也算是这种人。

总之就是,一个好的军师或谋士,能帮助一支队伍制定出适用于当下的计划,同时还能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对计划不断进行动态调整。

说得简单点,有一个高屋建瓴的好军师,就有了具体的行动方向。

这一点,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已经验证过了无数次,这无数次的案例也都说明了这一点,成功的也好,失败的也罢,均是如此。

但斯巴达克起义却没有这号人物。

为什么没有呢?难道庞大的罗马帝国,就没有这种人才吗?答案是当然有,但可惜的是,斯巴达克的队伍招募不来。

至于为何招募不来,这原因说起来,挺尴尬的。

古罗马时期,大量的奴隶是当时的一大特色,全国上下到处都有奴隶的身影,同时,这些数量庞大的奴隶,也包揽了几乎所有的工作。

种庄稼的有奴隶,打扫卫生的有奴隶,供贵族娱乐的,同样也是奴隶。

像斯巴达克,就是供人娱乐的奴隶之一,他们通过杀死同伴,用鲜血来让那些奴隶主、大贵族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全国上下那么多奴隶,却也有地位高低之分。

比如,像一些有着特殊技艺的奴隶,其地位就比那些只会种地、打扫卫生的奴隶要高得多,同样,其待遇以及福利,也要比一般干苦力的奴隶要好。

有道是人分三六九等,这句话放在古罗马的奴隶中同样适用。

因此这么一来,像地位较高,同时待遇较好的奴隶,自然就不可能与像斯巴达克这种奴隶站在同一战线。

并且,像这种地位较高的奴隶,成为“自由人”的机会也相当大。

什么是自由人恩?简单来说,当时的奴隶,是有一定机会来实现阶层跨越的,也就是甩掉自己奴隶的身份,成为罗马的公民之一。

具体的过程虽然很难,但是并非没有可能。

比如,一个奴隶攒够了钱,把钱交给主人,同时主人也同意废除其奴隶身份,那么这个奴隶就可以完成身份转变。

另外,如果奴隶参加国家组织的对外战争中立了功,也可以转变身份。

总之就是,一个奴隶是有一定机会成为自由人的,而这么一来,就造成了一个结果,有一大部分奴隶,不愿意与斯巴达克“同流合污”。

毕竟如果参加了起义军,那想成为罗马帝国正式公民的可能性,就成了零。

不仅是成了零,还要冒着被杀的危险,而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一边是有可能会突破阶层,享受自由生活的机会,另一边则是前途未卜,且随时有危险的行为。

况且还会因此毫无退路可言,所以,对于大部分奴隶来说,都不愿意去放弃眼前的一切。

而说回军师以及谋士这个问题,当时在整个奴隶群体中,不乏有富有学识和眼光的人,比如当时贵族家庭中的家庭教师,他们就属于知识阶层。

这一部分的眼光,自然要比像斯巴达克这样的人要高。

并且我们也知道,在我国古代的各种起义中,能成功的,基本上都是团结了知识阶层,比如刘邦有萧何和张良,朱元璋有刘伯温、李善长等。

总之知识的加入,是能很大程度帮助起义队伍的。

但问题就是,像古罗马的那些有知识的奴隶,他们不愿意放弃自己本身就有的地位,更不愿意放弃成为自由人的机会。

因此,这类人很少有参与到斯巴达克起义事业中去的。

而没有了这些人的参与,那就导致斯巴达克在开始就处于先天不足的形态,他没有得力的军师为他策划,也没有好的谋士为他设计。

而这造成的结果,那就是其坐拥一大堆孔武有力的勇士,却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处处在战场上吃瘪。

更要命的是,没有了军师,就没人为其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

一支起义军,在起义之后,尤其是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必须是有蓝图和目标的,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下一步往哪里走,也就是方向问题。

比如朱元璋,在后期提出的口号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个口号,不仅让当时不少社会阶层团结在了一起,同时也建立了最终的战略目标。

类似的例子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还有不少,而这些口号所能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

而这些口号出自哪里?自然是出自起义军首领麾下的谋士之手,他们通过分析天下大势,最终制定出一个适合自身的口号,也就是方向。

但是这些,在斯巴达克的队伍里没有。

而这就导致,在斯巴达克起义不久,内部就出现了严重的意见分歧问题,甚至因为意见的不同,起义军一度分道扬镳。

当时是在斯巴达克起义一年之后,由于前期取得了一些胜利,因此其队伍便迅速扩大,一度达到了十二万人之多。

但是,人一多,声音就多,况且对于下一步该怎么走,斯巴达克也没有明确方向。

所以,在一年之后,因为罗马帝国军队开始准备对起义军围攻,就如何应对问题,斯巴达克的队伍内部出现了两种不同声音。

第一种,是主流意见,包括斯巴达克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即翻过阿尔卑斯山,找一个罗马帝国势力范围之外的地方,重新建立一个政权,继而发展壮大。

这种思路,就当时的形势而言,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另一种意见却大相径庭。

另一种意见,是以当时起义军中的牧人以及贫农为主提出来的,他们原本是拥有土地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土地,因此,他们希望能和罗马帝国的军队继续打下去,最终夺回自己的土地。

这么一来,就在方向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由于当时斯巴达克起义军内部达不成统一,因此,最终是大约有三万人的起义军就此离开了大部队。

而这三万人离开后的最终结果,是被闻讯而来的罗马帝国军队全部歼灭。

从这里就能看出,在斯巴达克起义军北部,是存在有很大问题的,他们没有方向性的纲领,以至于意见达不成统一。

而意见不统一,便是一个军事组织最大的忌讳,尤其是他们因为分歧而分兵,这更给了罗马帝国军队了一个机会。

毕竟,罗马帝国的军队都是正规军,论战力,显然是起义军不能相比的。

所以,起义军就这么十分可惜的丧失了不少中坚力量,而这还不算完,在不久之后,斯巴达克又做出了一次错误选择。

在那支三万人的起义军被歼灭后,斯巴达克也意识到,凭借当下的势力,是不足以与罗马帝国长期作战的,因此,他选择了北上,也就是试图翻过阿尔卑斯山。

而他的北上之路,刚开始还是相当顺利的,他斯巴达克的领导下,起义军成功的击败了驻扎在阿尔卑斯南部的高卢省的军队,顺利打开了北上的道路。

但是,在即将抵达阿尔卑斯山的时候,斯巴达克却折返回来了。

具体折返的原因,有很多说法,其中一种公认较多的,就是当时斯巴达克队伍中,不愿继续北上的人越来越多,而折返南下的声音,越来越强。

这么一来,如果强行北上,那队伍迟早就得崩溃。

因此,眼看就要翻过阿尔卑斯山,但斯巴达克却调头返回,选择挥师南下,与罗马帝国开始硬碰硬。

而接下来的战争,起义军就开始落入下风了。

罗马帝国元老院在得知斯巴达克返回后,迅速集结了数万人的队伍,由贵族克拉苏统帅,对起义军展开攻击。

与此同时,斯巴达克得知了罗马军队集结的消息,则是采取了试图渡过墨西拿海峡,去往海峡那边的岛屿上,把这里作为基地,然后对罗马帝国展开反击。

但问题是,想要渡过海峡,起码得有船,因此,斯巴达克找到了当时在墨西拿海峡横行的海盗,寻思着双方结合,让其帮助自己渡过海峡。

海盗最开始答应的很好,但到了渡河当天,却狠狠的放了斯巴达克一个鸽子。

这么一来,斯巴达克渡河计划失败,并且当时 由于时间紧迫,想要自己制造船筏渡河也不现实,这就让其陷入了两难境地。

这还不算完,那边罗马帝国的军队也没闲着,他们在海岸不远处,挖了一个深深的壕沟(据说长55公里,深度达5米),且沟上筑有围墙,以此准备把斯巴达克困死在海岸边。

这下,斯巴达克进无门,退无路,只能死战了。

史料记载,当时斯巴达克的部下,为了填平壕沟,不断的将土和树木扔在里面,但人家罗马帝国的军队岂能坐视不理?所以当时的情况就是,这边在填,那边在放箭。

结果,壕沟基本是填平了,但斯巴达克的部队,也伤亡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人。

到了这个时候,斯巴达克基本上已经是穷途末路,虽说其在之后又拉起了大约6万人的队伍,并与克拉苏进行决战,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策略和战术,因此,在装备等各方面都逊色的起义军,最终全军覆没。

包括斯巴达克自己,也在大决战中身亡。

由此,差一点就撼动罗马帝国的斯巴达克起义,彻底宣告失败,之后虽有零星的起义仍在苦苦坚持,但完全已经不可能成大气候。

而总结斯巴达克的起义,其之所以失败,首先就是其队伍中缺乏能高屋建瓴的谋士,而因为缺乏这种人,导致其队伍整体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这就像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中,翼王石达开出走之后的情景,石达开的能力相当不错,但其也是败在了没有具体方向,一直处在四处转战之中,最终兵败大渡河。

除此之外,斯巴达克起义失败的另一个因素,那就是人心不齐,起义队伍中,人的成分太过复杂,有角斗士,也有贫民,也有矿工。

而在这种参与之人成分复杂的基础上,斯巴达克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导致队伍中出现的声音太多,影响了其判断。

而归根结底,还是缺乏人才,仅靠着那些好勇斗狠的角斗士,显然是不可能成大事的,而华夏五千年来,多少起义的例子都说明,但凡想成大事,勇武和谋略,是要双管齐下的,显然斯巴达克对于这一点意识不足,所以他失败也是必然的。




“斯巴达克起义”失败是必然的!

因为,纵观斯巴达克斯起义,存在着3大不足。

而且,这不是斯巴达克斯能轻易解决的。

1、斯巴达克起义,是奴隶起义,不易成功


斯巴达克斯,他本来是来自巴尔干半岛东南色雷斯的一位战士,战败被俘虏后,成为了奴隶。

这个古时的色雷斯,大部分面积在如今的希腊。

古希腊曾经很牛的,雅典和斯巴达城邦都是很强的存在,因为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和斯巴达元气大伤。

后来,马其顿崛起了。

马其顿也算是古希腊的一部分。

但是,马其顿帝国的历史中,除了亚历山大大帝如太阳般耀眼,他爹腓力二世也不错,其他帝王都不够看的。

因此,后来的罗马共和国打败了马其顿帝国,成了欧洲霸主。

无论是古希腊,还是罗马共和国,甚至到了后来的罗马帝国,奴隶制度是严重存在的。

而且,奴隶的数量非常庞大。

在罗马共和国时代,奴隶的数量竟然能占到全国自由民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

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但这些奴隶们并不团结,他们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奴隶依附于主人,和主人对立不严重,像一个整体。

一些奴隶主,把奴隶当成了家庭的一份子,关系较为和睦,这就导致不少的奴隶没有造反的需求。

另外,文化和传统的传承,让很多奴隶从骨子里认为:自己就是低人一等的,这是命!

在科学文化技术落后的时代,“宿命论”是很普遍的。别说其他,如今的印度,依然有若隐若现的“种姓制度”存在。

当然,没有自由还是奴隶最大的问题。

第二,奴隶中也是有等级存在的。



有些奴隶被主人奉为上宾,比如家庭教师奴隶、具有特别技艺的奴隶,这些都是奴隶中的上层,待遇好,对外的卖价也高。

有些干粗活的奴隶,家庭地位就比较低。

你不要指望一位家庭教师奴隶和放羊的奴隶能够结成统一战线,很难的。

另外,距离城市较近的奴隶主们拥有的奴隶,被主人歧视的概率也远远低于边远山区、矿区的奴隶。

而作为斯巴达克斯,他只是一位作为角斗士的奴隶,这种奴隶更像奴隶主的玩物,地位一点都不高,奴隶主毫不在乎角斗士的死活,这也是后来斯巴达克斯造反的原因。

第三,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奴隶是可以实现阶层跨越的。

从奴隶到罗马公民,再到骑士或元老,确实是不容易的,但不是没有可能。

在古罗马时期,奴隶是可以实现阶层跨越的。

一般来说,有这么三种跨越可能:

一是奴隶积攒了足够的金钱,主人拿钱,并且愿意废除奴隶身份,他们就成为了“被释奴”(解放奴隶),这就有点“赎身”的感觉;

二是,因为打仗,奴隶主们获得了更多的年轻奴隶,以前的老奴隶,可能会成“被释奴”;三是,奴隶参与了战争,立下了功勋,也可能成为“被释奴”。

成为“被释奴”,和罗马公民的待遇还是有差距,罗马公民就像城市的主人,被释奴像是到城市打工的异乡人。

当被释奴的财富逐渐积累起来,地位就慢慢提升了。被释奴死后,孩子自然成为罗马公民。

从上面的描述,我想不难看出,为什么古罗马奴隶起义那么难?因为有人日子过得好,不愿意造反,有人还在珍惜成为罗马公民的机会。

只有生活在底层,日子过不下去、身心严重受损的奴隶,才会起来造反。

从罗马共和国灭了马其顿帝国成为一方霸主,到罗马帝国的建立,这中间的一百多年里,只有三次奴隶起义,分别发生在公元前135年、公元前104年、公元前73年初。

而规模最大的,就是斯巴达克斯在公元前73发起的奴隶起义。

但是,因为奴隶这个特殊的群体,一部分和主人关系太紧密,一部分待遇不错,一部分成了释放奴,子女可能成为罗马公民,只有一部分在底层受苦受难,因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奴隶起义”很难成功。

2、斯巴达克团队很复杂,内部纷争不断



斯巴达克斯的起义军发展很快,快速的发展掩盖了团队的一些缺点,比如思想不统一的问题。

早期的起义军,主要是角斗士以及底层的奴隶,而且外地的更多。

后来,意大利本地的破产农民、罗马共和国的逃亡士兵、逃亡在外的奴隶纷纷加入了起义军。

公元前73年秋天,罗马派出大法官瓦里尼乌斯,前来讨伐起义军。比起前面的小股部队,这一次是成规模的大军。

但是,起义军仍然痛揍了大法官,让他的人马感受了什么叫“硬”。

这之后,起义军的人数,也像充气球般增加到了12万左右。

那一刻,斯巴达克斯都膨胀了,对于一些缺点也是很难看见了。

鉴于斯巴达克起义军的骇人战绩,罗马元老院极度震惊,于是,在公元前72年年中,元老院派出了执政官楞图鲁斯和盖利乌斯,有这两人率两支大军围剿斯巴达克的起义军。

起义军面临一个重要选择,到底去向哪里?

当时有三种选择:一是离开意大利,翻越阿尔卑斯山,那边的高卢地区,罗马共和国的势力并未达到;二是,打回希腊,在那里应该能获得更多的支持;三是,就在意大利地区,和罗马共和国死拼,直到击败罗马共和国,建立新王朝。

斯巴达克斯等人,在那一阶段,最认可的是第一种战略,其次是第二种战略。而意大利本地的人们,倾向于在意大利大地上和罗马共和国死拼,如此,他们可能创造伟大的辉煌。

其实,第一种最适合起义军了,保存实力,谋求发展,真的强大后,也可以打回来。

但是,斯巴达克斯对军队的掌控还是有薄弱点,三万多起义军离开了主力。

很不幸,这三万人全部被歼灭,死了两万人,受伤和被俘虏一万人。

起义这事,一定得放下乡土观念,哪里更适合发展,就去哪里,故土难离,起义一定会失败的。

三万多人被歼灭,斯巴达克斯带人过来报复,杀了一些罗马共和国的士兵,算是解恨了。

但是,我们得明白,斯巴达克斯的团队内部,分歧较为严重,而斯巴达克斯却没有处理好这些分歧。

一切说明,斯巴达克斯是个勇士,但不算是一个有超级组织、协调能力的统帅。

3、斯巴达克斯的战略失误



跑了一部分人,死了一部分人,被俘虏了一部分人。

但是,一个没解决的问题,继续浮现在眼前:去哪里?

这是一个战略性问题,是个路线问题。

就像我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去向哪里?最后选择了长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到了四川后,在川西建立根据地,还是北上建立根据地?

毛泽东等人坚决选择了北上陕甘宁一带建立根据地,张某人执拗地不愿北上。

最后证明,选择北上,在陕北建立根据地非常英明,西面可以出河西走廊,往北可以进入漠南,往东可以进入山西、河北,乃至北京。真的是,进可攻,退可守。

其实,明朝末期的李自成,选择在陕西往东突破,也是选择了正确路线。

总之,关键时刻,路线的选择非常重要。

对于公元前72年的斯巴达克斯来说,北上还是回希腊?这是个问题。

北上,只要过了阿尔卑斯山,风险会大大降低,而且,会大概率建立一个王国。

南下,要和罗马共和国的军队不断战斗。

当起义军在意大利大地征战多次后,本可以翻越阿尔卑斯山,可斯巴达克斯选择了绕过罗马城,选择了南下,这让人诧异!

斯巴达克斯变了,曾经他的第一选择是北上,如今成了南下,这是一步错棋。

或许,团队里南下的声音太强,否则说不过去,为何要南下。

南下有一个巨大的缺点:当逼到海边时,如果没有船,基本上是死路一条了。



斯巴达克斯带着人马打了几次胜仗,一路南去,而罗马共和国元老院派出来的元帅克拉苏,带了4万精兵,一路追击。

到了墨西拿海峡边,斯巴达克斯计划坐船到西西里岛。

上了西西里岛,斯巴达克斯自信能完全控制住这岛屿,可以打造独立王国,同时,如果要去希腊,坐船走就可以。

问题是,第一步是去西西里岛,而斯巴达克斯没有船,他们选择了合作伙伴:海盗!

这就扯淡了,如果海盗靠得住,母猪也能上树。海盗,果断地放了斯巴达克斯的鸽子。

后面的克拉苏元帅慢慢逼近,斯巴达克斯准备带领人员突围,向北杀回去。

此时,斯巴达克斯发现上当了,克拉苏竟然挖了一条长达五十多公里长的防御性壕沟,斯巴达克斯的起义军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填沟、爬沟上面,如此折腾完再打仗,三分之二的兵力消耗了。

克拉苏边打边退,斯巴达克斯一边补充起义军,一边寻找坐船渡海的合适地点。人员补充的还算不错。

最后,斯巴达克斯试图在意大利布林迪西港口坐船远走希腊。

当罗马元老院得知斯巴达克斯的意图后,除了克拉苏外,又调了两支大军,分别是著名的庞培率领的大军、玛库斯·卢库鲁斯率领的大军。

两支援军,一支从西班牙来,一支从色雷斯来。

如此,三路大军围攻之势眼看就要成型,斯巴达克斯想要各个突破,第一步选择了北上和克拉苏决战。

这次,克拉苏痛揍了斯巴达克斯,击溃了斯巴达克斯6万左右的大军,斯巴达克斯战死。

起义军的首领死了,真的是树倒猢狲散,被杀的、被俘虏的,不计其数。

总之,斯巴达克斯带领的奴隶起义,折腾了两年左右,最后还是败北。


角斗士剧照

我们归总一下原因,斯巴达克起义为何失败?

一是,起义的队伍主要有奴隶构成,这个群体,起义不容易成功,因为很复杂,有的奴隶和奴隶主关系较近,有的奴隶待遇还不错,全靠底层奴隶努力,这就不容易形成一个强劲的攻击力;

二是,斯巴达克斯的队伍很复杂,内部矛盾重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发展;

三是,斯巴达克斯的战略路线出现失误。

如此,斯巴达克斯成功就太难了!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