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为何知道越王勾践只可共患难不能共享乐?

公元前473年,勾践率兵攻灭吴国,返程时,范蠡向勾践请辞,不料勾践却威胁范蠡道:“我想与你共享越国,你若离开,我便杀了你全家。”第二日,范蠡便带着金银细软与家人偷偷离开了

公元前473年,勾践率兵攻灭吴国,返程时,范蠡向勾践请辞,不料勾践却威胁范蠡道:“我想与你共享越国,你若离开,我便杀了你全家。”

第二日,范蠡便带着金银细软与家人偷偷离开了。临行前,他给文种留下一封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享乐。子何不去?

春秋中后期,周王室日渐衰微,中原各诸侯强国纷纷称霸,战乱频发。为了躲避战乱,中原百姓纷纷南迁,也将中原文化带入了吴越之地,地处南陲的吴国和越国迅速崛起。

可随着经济的发展,两个原本和平相处的国家却渐渐结下了仇恨。到了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这一代,大有不死不休的势头。

说起越王勾践,很多人都对他卧薪尝胆的故事并不陌生,作为越国的君主,会稽战败后,他被吴王夫差不断折辱,隐忍多年,最终大败夫差,为自己报仇雪恨。

灭了吴国之后,勾践一路率军北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那么,勾践与夫差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仇恨?范蠡是如何帮助勾践攻灭吴国的?勾践最终为何要杀死与自己患难与共的范蠡和文种的?

这一切,还要从夫差与勾践的杀父之仇说起。

01

吴越之仇

公元前497年,越国国君允常病逝,其子勾践继位。勾践继位的第二年,吴王阖闾趁越国局势不稳,权力交替之际,亲自率兵攻打越国,却反被勾践重伤,不治而亡

临死前,吴王阖闾将儿子夫差叫到了床前,用尽最后的力气,叮嘱他不要忘记越国的仇恨,说完就撒手人寰了。因此,夫差许下诺言,一定要勾践血债血偿。

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槜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来,夫差厉兵秣马,时时刻刻都想找机会攻打越国。而勾践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不但处处和夫差过不去,还准备先下手为强。

这一日,勾践在越王宫召见了范蠡,他跟范蠡说,既然夫差下定决心要攻打越国,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抢占先机。

范蠡听完勾践的想法后,却劝阻道:“大王,吴国临近中原,这些年经济繁荣,夫差又日夜勤兵。如今,吴国怕是能同中原霸主齐国抗衡,以越国的实力,还不能与之抗衡。”

可是,勾践没有采纳范蠡的建议,坚定地说:“越国如今已经今非昔比,况且,即便寡人不出兵,夫差也会主动来攻,既然这场仗非打不可,为何不夺个先机。”

范蠡听了勾践的话,还想再劝,但是勾践已经下定了主意,不想再改,于是挥挥手,让范蠡退了出去。

范蠡本是楚国人,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太过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投奔了在越国的文种,在文种的举荐下,成了越国的大夫。

范蠡虽出身微寒,却博学多才,高瞻远瞩,是治世能臣。若是勾践能听取范蠡的劝告,便不会落得入吴为奴的下场,可惜勾践固执己见,执意要出兵吴国。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被统称为吴越,楚之东,江之南,皆为吴越之地,也就是现在的江南地区。千年前,吴越并没有如今的繁盛,因地处中原以南,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直到公元前六世纪,史书才对吴越之地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据《吕氏春秋》中记载:

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习俗同,言语通。

到了春秋后期,因为中原文化的渗入,吴越两国先后崛起,有了称霸一方的野心。自此,两国之间摩擦不断,而吴王阖闾的死更是将两国矛盾迅速激化,战事一触即发。

公元前494年,勾践举倾国之兵攻打吴国,吴王夫差也派出精锐部队迎战,两军于夫椒会战。夫差兵精粮足,准备充分,将越国军队打得节节败退,只剩五千残余兵力退守会稽山。

夫差趁此机会,迅速将勾践包围,退无可退之下,勾践只得再度求助于范蠡。

越军的营帐中,勾践一见到范蠡便抱拳鞠躬,向范蠡道歉。范蠡见越王态度如此谦虚,大惊失色,只说:“大王这礼,臣不敢受。”

勾践见状,痛心疾首地说道:“都怪寡人之前没有听从先生的意见,如今被吴军围困在此,事已至此,还请先生再出良策,解我越军之危。”

此时情况十分紧急,范蠡见勾践态度诚恳,也没有了顾忌,说道:“吴楚两国之仇已非一日,大王想要保命,便只能受点委屈,派人带着重礼去向夫差称臣,若他还不答应,您便去亲自侍奉他,做他的仆人。”

为了保住越国和自己的性命,勾践随即派遣大夫文种去向夫差求和,还称自己是亡国贱民,愿意成为夫差的奴仆,还要将自己的妻子献给夫差做侍妾。

夫差听了勾践的这话后,顿时身心舒畅,他决定要好好折磨勾践一番。他直言道:“伍子胥说,越国是天帝赐给寡人的礼物,寡人怎可拒绝呢?”

文种回国后,将夫差的话原封不动地传给了勾践。勾践听后,拔出宝剑,想要杀死妻女,而后自刎,他悲愤地说:“我早料到夫差不会放过我,我宁可自毁也不会让夫差羞辱。”

范蠡见状,急忙阻止道:“大王且慢,此刻还未到山穷水尽之时。”

原来,范蠡曾听文种说,吴国的太宰嚭为人贪财好色,夫差对他十分信任,如果让文种向他献上珍宝美女,说不定事情会有转机。

勾践采纳了范蠡的建议,向其献上了价值连城的珍宝和美女,太宰嚭果然接受了勾践的贿赂,向夫差进言,越王已经臣服,与其杀了他,不如留在身边使唤,更能羞辱于勾践。

夫差一听,便心动了,此刻要了勾践的性命确实太便宜他了,不如将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当牛做马来得痛快。

勾践得知夫差愿意放自己一条生路后,欣喜若狂。他特意穿上的贫民的旧衣服,带着妻子和范蠡一起前往吴国,拜见了夫差,而文种则回到越国,帮勾践打理朝政。

吴王宫的大殿上,勾践俯身跪下,对着夫差卑微地说道:“东海罪臣勾践,自不量力,得罪上过,承蒙大王厚恩,饶我性命,勾践感激涕零。”

勾践不屑地说道:“我若想杀你,今日你岂能跪在这里,既然你有心赎罪,寡人自当成全。此后,你就去寡人父亲的墓前为奴还债吧,还清了,寡人便放你回去。”

勾践也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大王的命令,我自当遵守,甚好,甚好!”

之后,夫差在其父亲阖闾的墓前,用石头盖了几间屋子,给勾践和她的妻子,还有范蠡一起居住,环境十分艰苦,可是勾践却一一忍耐了下来。

不仅如此,每逢吴王驾车出游的时候,勾践还要充当马夫。当夫差要上马时,勾践便跪在地上,让夫差踩着他的背上马,然而他再跑到前面,为夫差牵马。

夫差出行,从不让百姓避讳,于是,众目睽睽之下,吴国的百姓都看到越王在为吴王牵马,有时候,人们还会对他指指点点,说尽羞辱的话。

百姓的议论传到勾践的耳中,他便会羞耻地不敢抬头,每每这样,夫差便会开心地哈哈大笑。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好几年,勾践在吴国可谓是受尽折辱。

因此,勾践也成了历史上第一位为奴还债的君王,如此羞辱,自然让勾践恨得牙痒痒。而另一边,夫差因为勾践表现出的谦卑恭敬,也渐渐地放下了对他的防备。

在吴国为奴的日子,每一天都是无比煎熬的。眼见三年过去了,夫差丝毫没有放他们回去的打算,勾践的心中越来越着急。

他想,难道他要被困在这里一生吗?他不甘心,决不甘心!

范蠡看出了勾践心中的焦急,劝说他道:“商汤曾被困夏台,周文王曾被困羑里,齐桓公也曾流落莒地,他们最终都称王称帝,焉知这不是大王的福分呢?”

范蠡的话勾践并未听进去多少,他想要回越国的心十分迫切。当时,吴国的太宰嚭因为收了勾践的贿赂,时常来石室给勾践送吃的用的。

一次,太宰嚭又来给勾践送吃的,勾践抓住机会,偷偷对太宰嚭说,如果他能让吴王夫差将他放回去,他就献上更多的珠宝美女。

太宰嚭听了勾践的话喜不自胜,出了石室后,立马进宫请见了夫差,并向夫差进言,放了勾践。

夫差思索片刻,觉得勾践已经被自己驱使了三年,这一身的傲气也被磋磨得差多了,况且,杀了勾践也会惹天下人的话柄,不如就将他放回去吧。

从夫差对勾践的态度来看,他从未将勾践放在眼里。吴国国力强盛,他早已不愿被困在吴越之地,他想要的是同齐、晋、楚等强国争霸,以图问鼎中原。

至于勾践,折磨了三年,为奴了三年,他觉得他的杀父之仇已经报了,可以放他回去了。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这对于勾践来说,这是一辈子不能忘记的耻辱,他定要报仇雪恨。

02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1年,勾践带着妻子和范蠡终于回到了越国。回国后,他非但没有脱下为奴时的衣服,反而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他不能忘记会稽之耻,更不能忘记这三年的为奴之耻,而这也是典故卧薪尝胆的由来。

勾践将苦胆放在座前,一旦困乏就仰头尝胆,不断激励自己。闲暇时,他还去田间劳作,穿的是粗布麻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他与百姓同劳同作,很快就赢得百姓的尊重。

公元前490年,夫差派遣使者来到越国,要勾践送两名使臣去吴国,说得好听是在两国之间传递消息,说得不好听就是人质。

正当勾践不知派谁前去的时候,得知消息的范蠡主动向勾践请奏,由他出使吴国。勾践对范蠡信任有加,更是将越国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不愿意放他离去。

于是,范蠡劝说道:“大王还是答应臣的请求吧!虽然带兵打仗一事,大夫文种或许不如臣,但是处理政府,安抚百姓,文种却远超于臣。况且,大王将臣送去,也能显示诚意。”

勾践见范蠡去意已决,不再挽留,勉强答应了范蠡的请求。

范蠡离开越国不久后,大夫文种就向勾践献上了“伐吴九术”,意思是九条消灭吴国的计策,而其中,最有名也最狠毒的便是美人计。

俗话说,温柔乡便是英雄冢,自古英雄遇见美人,再大的雄心壮志,也有被消磨殆尽的一天。

于是,勾践精心挑选了越国最美貌的两个女人,西施和郑旦,将他们献给了夫差。这美人计果然奏效,不久后,夫差不仅消除了对勾践的疑心,还将范蠡放回了越国。

范蠡回到越国后,连忙向勾践进言,希望可以重建都城。

范蠡想要修建大小两座都城,一座是勾践小城,是越国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堡垒,要修得格外坚固。另一座是山阴大城,比小城大十倍,是普通百姓的居所。

范蠡进谏的一系列措施很快就得到了实施,越国的百姓因此也迅速安定下来,经济和军事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终于,攻打吴国的机会终于来了。

此时,吴国内局势动荡,夫差杀死了忠臣伍子胥,率举国之兵北上,将老弱妇孺留在了都城,这也恰恰给了勾践攻打吴国的机会。

不久后,勾践派出四万士兵,六千禁卫军,两千水军攻打吴国。越国军队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直逼吴国都城,吴国太子为了守住都城,英勇战死。

当消息传到夫差的耳中,他悲愤地说道:“寡人错了,不该放虎归山,反而害了我儿的性命。”

可此时,夫差带着军队远在北方,根本无力返回吴国,于是他只能忍气吞声地向勾践求和。勾践也明白,自己不可能一战便灭了吴国,也见好就收,与夫差就此讲和。

然而四年后,吴国的精锐部队在与齐、晋等国的交战中消耗殆尽,勾践再次抓住了机会,派兵攻打吴国,并将吴国都城围困了三年。

夫差见吴国已陷入颓势,再也无法挽回,于是只能向当初的阶下囚俯首称臣。他以为,当年他饶了勾践一命,勾践念及当初的不杀之恩,也会饶他一条性命。

可是,勾践深知放虎归山的危害,并没有想过要放过夫差,他想让夫差尝一尝,他当年所受的折辱。然而,夫差也是一位有血性的君王,为了保留最后的尊严,选择了自尽。

夫差死后,吴国也跟着灭亡了,当勾践占领吴国后,第一个杀死的便是当初帮助过他的太宰嚭。勾践的举动范蠡都看在眼里,但是他什么也没有说。

不久之后,他便主动向勾践请辞。但是勾践并不想放范蠡离开,还说愿意与范蠡共享吴国。而范蠡早就看出来勾践的本性,他自知留下来不会有好下场,还是坚决要离开。

蠡离开越国后,泛舟五湖,隐世而居。

而另一边,文种却将勾践共享越国的话当了真,并坦然接受了相国的职位。但是没过多久,两人就因为是继续北上称霸还是偏安一隅的问题上爆发了激烈的矛盾。

之前,周天子派遣使者来越国赐胙,封勾践为华夏之伯,承认他的霸主地位。得到如此荣耀之后,勾践的北上争霸的心思更是蠢蠢欲动。

他认为,越国西邻楚国,背接鲁国,东靠东海,可谓是土地辽阔,国富民强。于是,他想效仿夫差,经吴国的邗沟,北渡淮水,与齐鲁等国诸侯会于徐州,一起致贡于周。

可是,勾践的想法遭到了文种的反对,他认为夫差当时也是以为国富民强,有资格与其他诸侯强国争霸,亲率兵马北上,才导致吴国灭亡,勾践想要效仿夫差,这个决定太轻率了。

当初,夫差折辱勾践的种种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夫差是阶下囚,是亡国之君,文种居然将他与夫差相提并论,勾践的心中十分不快。

但是,作为一个卧薪尝胆了二十年的君王,勾践的优点就是十分能忍,所以面对文种的强势,勾践也是选择了忍耐。

没过多久,勾践又与文种商量北上争霸的计划。当时,鲁国国君派遣使者来越国,希望勾践能帮他消灭三桓的势力,勾践便想趁此机会,让各国诸侯臣服于越国。

可文种认为,越国虽然攻灭了吴国,但是吴国的旧贵族势力盘根错节,越国的士兵与百姓也需要休养生息,勾践既有霸主之名,列国定不敢来犯,不如趁此机会,发展内政。

况且,鲁国一向附庸齐国,若是贸然插手别国内政,定会招致别国的不满,到时候,只怕越国又要干戈四起,这对国家和百姓都无利。

文种再次拒绝了勾践的建议,勾践虽然已经极其不满,但他还是选择了忍耐,只说,这件事暂时先不讨论了。

之后,勾践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与文种沟通北上的计划,但是都遭到了文种的强硬的拒绝。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最终,勾践对文种起了杀心。

此时的文种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他想起范蠡临行前留下的那封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享乐。子何不去?

意思是,越王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你也快点离开吧!

自此,文种便开始闭门谢客,任凭勾践如何催促,他都坚持称病不朝。恰逢此时,有人向勾践进言,文种长时间在家不出门,是要准备谋反。

勾践一听,大惊失色,随后就将自己的宝剑赐给了文种。当文种收到勾践的宝剑时,他瞬间明白了勾践的意思,当年,夫差就是用这种方式赐死了伍子胥的。

跟随着宝剑来的,还有勾践的口谕,相国曾教寡人灭吴九术,寡人只用了三天就将吴国灭了,剩下的几条,烦请相国到黄泉用在吴国先王身上吧!

最终,文种在勾践逼迫下自刎而死。

03

最后

文种死后,勾践立刻实行了北上称霸的计划。

他先是在徐州会见了齐、宋、晋、鲁等国的诸侯,将吴国之前侵占的土地还给了他们。之后,他帮助各诸侯平定国内的内乱,还通过无力维护了诸侯国的原有秩序。

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之下,勾践威名大振,成为了春秋末期,最后一位霸主,称号“霸王”。勾践是夏禹的后代,因此司马迁曾评论勾践:

有禹之遗烈焉。

他卧薪尝胆二十年,忍常人所不能忍,让人十分敬佩。但是,他杀害对他有恩的太宰嚭,逼死患难与共的文种,这也成了他一生的污点。

其实,范蠡的飞鸟尽,良弓藏,不止是写给文种的,也是写给勾践的。

当时,吴国与楚国势同水火,楚国为了牵制吴国,给了越国强大的助力。越国灭吴之战时,楚国也派遣了军队前来支援。

籍楚之前锋,以摧吴王之戈。

灭吴之战后,楚国与越国的联盟已经失去了价值,在这种形势下,范蠡与文种身为楚国人,在越国担任重要职位,勾践无论如何是不能安心的。

相反,吴国灭了,勾践成为霸主,楚国又岂能容得下越国!

勾践登上霸主之位后,延续了周王朝的分封制,导致越国在政治制度和人才引进上都落后于其他诸侯国,正因为如此,越国内部逐渐开始分化,内乱不断。

勾践死后,越国发生了三次弑君事件,史称"越人三弑其君”,越国也因此迅速衰落,再也没能重现霸主的辉煌。

公元前306年,楚怀王趁越国内乱之际率军伐越,攻入越国都城吴,越王无疆战死。越国自此分崩离析!




先简单说一下越王勾践与范蠡之间的交往。

吴、越争战,吴国大败,新任的吴王夫差日夜练兵,准备一雪前仇。越王勾践得到消息,决定主动出击,先下手为强。

大臣范蠡劝他不要轻动,勾践不听,结果大败。勾践带着残余的五千士兵被围困在会稽,大臣文种代表他向吴王屈辱投降,勾践侥幸逃过大劫。

以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这样描述他:“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在范蠡和文种的辅佐之下,勾践一步步恢复国家实力,经过二十年的准备,最终灭亡吴国,吴王夫差自杀,勾践一雪前耻。

胜利之后,范蠡和文种这两个重要的功臣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范蠡辞官不受,离开越国,北上到了齐国。而文种仍然留在越国。

身在齐国的范蠡给老朋友文种写了一封信,核心是这样一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而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他的意思是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是人世间的基本道理。而且从越王这个人的外貌可以看出来,他是那种可以同患难,不可以共享乐的人。先生为什么还不离开呢?

在这里,范蠡对越王勾践的基本判断是:危难过后,他不会像从前那样善待大臣,所以继续留在他身边非常危险。

范蠡作出这种判断,基于以下两点:

第一就是人性的常态。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对于猎人来说,良弓和猎犬都有工具的属性,任务完成了,工具也就没有了价值。

对于君主来说,大臣也是一种工具,在需要的时候,勾践才能“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成功之后,功臣们不但没有价值,反而成了累赘。

第二,就是勾践本身的性格。

范蠡在勾践身边几十年,当然清楚他的处事风格。在这里,范蠡特别提到了勾践的相貌,说他“长颈而鸟喙”,就是细长的脖子,唇吻向前突出,类似于鸟嘴。

相书上认为,这种人刻薄寡恩。从本质上说,中国古代的相术是一种经验的总结,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说,是大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得出的结论虽然不太确切,但大体八九不离十。

文种收到范蠡的提醒,称病寻求隐退,可惜为时已晚。有传言说文种要造反,越王勾践赐给文种一柄利剑,暗示他自我了断。

文种别无选择,只能自杀,而范蠡已经为自己开创了另一番事业。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