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清政府所欠的一屁股债最后怎么样了?是还清了吗?

1912年2月12日,六岁的宣统帝溥仪跟着隆裕太后,在养心殿念完退位诏书,拿着一年400万两白银的生活费,躲进颐和园过起了悠哉悠哉 的“逊清小朝廷”日子。但他们留下的一堆烂摊子,真是害苦了后面的“拼盘侠”们

1912年2月12日,六岁的宣统帝溥仪跟着隆裕太后,在养心殿念完退位诏书,拿着一年400万两白银的生活费,躲进颐和园过起了悠哉悠哉 的“逊清小朝廷”日子。但他们留下的一堆烂摊子,真是害苦了后面的“拼盘侠”们。

其中最可怕有烂摊子,就是晚清政府签订的一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还有一堆让人触目惊心的借款、赔款。卖国条约出卖的是国土和主权,而借款和赔款则是每年要按期支付的真金白银。


天文数字欠款

根据资料显示,清政府有据可查的第一笔外债,是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道台吴健彰向上海洋商借款的银洋13000元。这笔借款的用途,记录的是雇佣英美船3艘,围剿太平天国。

因为清朝自乾隆这位“败家子”挥霍无度后,正式由盛转衰,再加上乾隆后期各地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光镇压起义军队的军费就高达2亿两白银。所以,为了平定太平天国,清政府默许各地官员找列强的洋行借钱。

在一系列借款官员名单中,左宗棠借款金额名列前茅,他西征收服新疆,前后共借了6次,总计1600万两。另外在中法战争时期,清政府也直接向外国银行借了不少钱。

除此之外,在兴办实业、修建铁路、修筑工程等方面,各地也多次筹借款项。截止甲午战争爆发前,笼统借了60几笔,大概有5300万两白银。

但上述这些借款,在“逊清小朝廷”的工作交接中,根本不值一提,相比我们当年历史考试要背诵的卖国条约内容,名正言顺的借款连九牛一毛都称不上。我们随便列几个妇孺皆知的条约:

从鸦片战争的失利开始,清政府持续长达几十年的签订不平等条约之路。第一个就是《南京条约》,内容是割让香港、开放广州,降低关税。并且赔付英国损失,共计两千一百万银元。

这样的结果,让列强都“流起了口水”,认为眼前的大国,竟虚弱到如此不堪一击。于是纷纷通过各种手段,逼迫清政府,大大小小的条约,又签了三十多条。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八国联军入京,签订《辛丑条约》:向英、美、俄等11个国家赔偿白银4.5亿两,本息合计9.8亿两,39年还完。

触目惊心,如同今天的顶流演员的工资和网红带货的流水一样,完完全全的巨额数字、天文数字,普通人无法想象也不能理解。这还不包括诸如《北京条约》、《烟台条约》、《伊犁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初次拒赔失败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立足未稳的中华民国在接手这些数字时,还是被吓到了。孙中山相当愤怒而无奈,他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表达了真实想法:务要“一洗而去”“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

1912年1月6日,在答复南京《大陆报》记者问及“领事裁判权其将撤废乎?”,孙中山再次毫不犹豫地喊出:“自当撤弃,一待改革既定,即须实行此事。”之后北洋政府国务会议议决:“嗣后对满清遗留之各不平等条约不得延续,亦不得再订相似条约”。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的民国局势,让势单力薄的革命党人举步维艰,满清势力疯狂反扑,北洋军阀对革命果实虎视眈眈。

自身实力不足,只能请外援,为了获得列强的支持,孙中山不得不强压下屈辱,改变了初衷。在成立中国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当天,孙中山在《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中,又默默接过了清政府所有的外债赔款,还承认了列强的特权。

凡革命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革命前以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孙中山《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


继续吃里扒外

1912年2月,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袁大总统对谭嗣同、孙中山这样自己的仁人志士下手挺狠,但在西方列强面前却只敢低声下气,毫无心理压力地承认了清政府所有的债务。

北洋政府在奴颜婢膝的程度上,很多时候可以和清政府不相上下。在国内天天混战抢地盘,掠夺民脂民膏,对帝国列强却点头哈腰。为在势力割据中不落后,这些军阀头子们比赛着向列强示好,只求能更多地贷款。

袁世凯带头来了个臭名昭著的“善后大借款”,吴佩孚就整了个“导淮借款”。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主政期间,把东北的修筑铁路、砍伐森林和采矿等一系列中国主权出卖给日本。日本人得了好处,给段祺瑞借了8次钱,总金额达1.45亿日元,史称“西原借款”。

1927年,北洋政府垮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二战期间的世界格局,漂亮国在众列强中话语权越来越在,而蒋介石一直是漂亮国忠实的跟班。

当时国民政府成了专项小组,对之前的所有外债进行了彻底的清理。所有欠款加起来大约72亿元,其中大头依旧是庚子赔款,截止1928年6月底,依旧还差列强57亿元本金及预计利息。这些钱里面还有将近8个亿的烂账,即所谓没有切实担保的借款。

南京临时政府秘书长胡汉民提出:“凡北京伪政府所欠私人或团体一切债款,并无债券在外流通者,概不承认。”但蒋介石不愿得罪漂亮国,甘当“接盘侠”,全权接过以往外债,南京国民政府依旧承认了这8个亿,并还到了1938年。


新中国的霸气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毛主席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周总理霸气发出对外宣言: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而此时,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留下的烂账多达85项,‚债务总额超过28亿银元,根据国际法中的“恶债不偿”原则,新中国对于所有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外债一律拒绝偿还。

从1842年清政府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93年时间,总共对外赔偿的金额达到了近13亿两白银。

这么多白银值多少钱呢?有人根据白银的购买力估算远超1000亿人民币。仅《辛丑条约》就能折算出3.34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用同时代发生的事情来做个简单换算——

1867年, 漂亮国人花了720万美元从俄国人手里买下阿拉斯加。1898年,西班牙输掉美西战争,把菲律宾,关岛和Puerto Rico共两千万美元卖给漂亮国。所以3.34亿美元可以买46个阿拉斯加, 或者16.7个菲律宾,关岛和Puerto Rico。

历史的耻辱定要永远铭记,“量中华之物力,结余国之欢心”的奴性绝不可有!




清政府负债累累,直到满清灭亡时,还欠着列强7.3亿两白银,后来这一屁股债有人自愿替清政府扛了。


1793年农历八月十三日,热河行宫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他们来自遥远的英国,在使团代表马嘎尔尼的带领下,正忐忑不安地等待中国皇帝的接见。


在此之前,双方已因礼仪问题产生了巨大分歧。中方要求英国代表面见皇帝时,要行三跪九叩大礼,但英方坚持行单膝跪地礼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差异,一是因为两国的国体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二者对此事的看法大相径庭。


乾隆皇帝认为英国代表此次前来,是为了“进贡”和“祝寿”,以借机寻求大清王朝的庇护,但实际上呢?


此时的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非常符合英国的要求,所以,在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授意下,马嘎尔尼一行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希望两国之间能开展贸易,并允许英国人在广州沿海一带自由居住。


面对英方的无理要求,乾隆帝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为由,断绝拒绝。



马嘎尔尼一行无功而返,但通过几天的所见所闻,他彻底扭转了对清王朝的看法,在日记中他这样失望地写道:


"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从后来的事实发展来看,马嘎尔尼这个外国人似乎比大清的执政者,看得更深刻。


46年后,继位的道光皇帝正满足于“自给自足、闭关锁国”的现状时,英国又一次将目光对准了中国。


为了进入中国的市场,英国兜售鸦片不成,便悍然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强行用大炮轰开了清朝的国门。


自此,大清王朝陷入了债务的泥沼之中,并一步步被带向了灭亡的深渊。



清政府的巨额外债是怎么来的?


自1840年与英国交手,清政府在与列强的多次交战中,由于指导不利、武器不良、训练不精,往往败多胜少,作为战败方,赔款那是少不了的。


而在清政府的所有外债中,战败赔款的比例是最高的。


这其中,尤以四次战争、五次条约的赔款为代表。


第一次:中英《南京条约》赔款。


当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打响时,英国外相巴麦尊就公开叫嚣,要“强迫中国政府给钱”。英国仗着船坚炮利,丝毫不将清朝守军和国际道义放在眼里,每到一地就肆意劫掠,枪杀无辜的平民。


一年后,清政府节节败退,迫于压力,遂赶紧派钦差大臣琦善为代表,与英方和谈。最后双方签订《穿鼻草约》,条约规定中方赔偿给英国军费630万银元,约合白银404万两


但五天后,英方嫌赔偿金额过少,不仅拒不履行合约内容,反而出兵强占了香港,并继续带兵北上,炮轰南京城。


面对英方的出尔反尔,清政府被逼宣战,但终因抵抗不力,道光皇帝只能再次选择和谈。



1842年8月29日,中英双方签订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在这个条约里,中国对英国的赔偿不仅增加到了2100万银元还割让了香港岛,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无比讽刺的是,这2100万银元里,不仅包括了英国的军需耗费1200万银元,还包括销毁的鸦片烟价600万银元、鸦片商户的欠款300万银元,总计约合白银1450万两。


当然,这还不包括英国在东南沿海地区抢掠的财物,据记载,英国曾不止一次掠夺福建地区的官府库银,数目多达700多万两


另外,英军每攻克一地,就向清政府狮子大开口索要赎金,据清朝和谈大臣伊里布保守估计,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连赔款带赎金,至少赔出去2800万两白银


而英国发动这么一场战争,实际的军费开支只有119万两,可以说,英国借此赚了个盆满钵满。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英国又借机生事,强行与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续约》,在此条约中,清政府对英国又追加了670万两白银的赔偿。


清政府的步步退让,不仅没让英国适可而止,反而让它变得得寸进尺、变本加厉。


更为可怕的是,英国的"暴富”, 让西方列强蠢蠢欲动、纷至沓来,人人都想在大清国土上分一杯羹。




第二次: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赔款。


1858年,英法联军在美、俄两国的支持下,攻陷大沽口炮台,眼看天津就要沦陷,清政府赶紧拿出杀手锏——派钦差大臣桂良出来和谈。


和谈的结果就是,清政府“以一敌四”,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


其中,清政府赔偿给英国400万两白银,赔给法国200万两白银


本以为列强拿到钱该消停了吧,谁知两年后,英法联军又组队杀回来了。


1860年,正当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英法联军见有机可乘,遂以“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为借口,一起向清政府的首都北京发起了进攻。


在位的咸丰皇帝闻讯,立即仓惶逃往热河,留下恭亲王奕䜣与洋人周旋和谈。


英法联军像强盗一样,冲入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不仅将里面的贵重物品洗劫一空,还一把大火将其烧了个干干净净。



事后,在俄国公使的调停下,中英、中法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给英国 1300 万两白银,赔偿给法国 800 万两白银。


除了赔款之外,清政府还把九龙半岛割让给了英国,并承认法国在印度支那半岛的权益


由于这次战争的形式和目的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如出一辙,所以史书将之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从明面上看,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又背上了2700万两白银的外债。


但实际上,清政府为此付出的代价要远远高于这个数。


而英国作为战争的最大受益国,拿着清政府的赔款扩军备战,在海外大肆扩张殖民地,直到一战爆发前,英国已拥有殖民国家50多个,总面积超过本土面积的130多倍。


自此,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然而,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继英、法、美、俄之后,中国曾经的藩属国日本,竟也成了大清王朝的债权国。



第三次:中日《马关条约》赔款。


1895年2月,中日甲午战争,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军惨败而告终。


2个月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其中一条规定:清政府要赔偿给日本白银2亿两


面对巨额的赔款,日本尤不知足,又提出了三个苛刻的条件:


其一,在付款方式上,清政府必须在签约的第一年就将1亿300万两白银的赔款,付给日本,而当时清政府全年的财政收入加起来,也不过只有8000万两,就是不吃不喝全赔进去也不够。


怎么办?


为了满足日本的条件,清政府只能背着高额息费,二次举债。


其二,日本要求赔款白银的成色必须达到98.89%以上,但当时清政府的白银成色普遍只有93.54%,为了弥补成色的不足,日本在赔偿中又破天荒地追加了一项费用——“库平实足”


为此,清政府又多背了1325万两白银的库平银费用。


《马关条约》第四款规定: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五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六个月内交清;第二次五千万两,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十二个月内交清;余款平分六次,递年交纳” 。


其三,由于日本占领辽东半岛,损坏了俄国在中国的利益,所以,在俄、法、德三国的干涉下,日本愿主动归还辽东半岛,但需清政府支付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


自家领土被占领,要回来还得支付赎金,这么荒唐的事情,就这么在大清朝发生了!


更奇葩的是,日本占领威海卫3年,反叫清政府为他们承担军费,但弱国无外交,战败国更是没有说“不”的资格,为此,清政府又额外支付了150万两白银的军需费用


总之,各种费用加起来,清政府实际上为甲午之战,背负了2亿5970万两白银的外债。


这笔赔款相当于日本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日本拿着这笔钱,一方面加紧扩充战备,扩张海军和陆军,另一方面大肆封赏功臣,笼络了一大批效忠于天皇的势力。


可以说,二战中日本的强势崛起和军事强国地位的确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次甲午赔款。


如果说,《马关条约》让清政府的日子变得举步维艰,那么,接下来这个条约就直接成了清政府的催命符了。



第四次: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赔款。


1900年,英、法、德、俄、美、意、日、奥等八个国家组成侵略战队,浩浩荡荡开进了北京城。


实际执政的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一面马不停蹄跑到了西安,一面命李鸿章为北洋大臣,全权与洋人议和。


经过讨价还价,清政府最终与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赔偿给各位“受害国”白银共计4.5亿两


但考虑到清政府财政也很困难,西方列强很“贴心”地推出了分期政策:


年息四厘,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合计为9亿8223万8150两白银。


为了避免影响列强们的利息收入,条约中又另立一项:严禁中国政府提前还款。


毫不夸张地说,只此一项,清政府的财政就被这些所谓的“债权国”盘剥到了极致。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朝灭亡的72年时间里,清政府共签署了340份不平等条约,欠有外债208笔,外债总额高达13亿两白银


如果再加上列强从民间、官府、圆明园等处劫掠的财物,和他们在中国领土上攫取的利益, 那么清政府承担的损失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面对堆积如山的巨额债务,清政府会拿什么还债呢?



清政府拿什么还外债?


在常年的战争和数不胜数的赔款中,清政府的财政早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但即便如此,清王室仍然保持着一贯的奢靡生活,甲午之战打到关键时刻,慈禧太后仍然能挪用军费六十万两白银,只为操办自己的六十岁寿辰。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政府要还债,只能从别处想办法。


1、拿盐税、厘金、铁路等国家权益做抵押,向列强借钱


清政府想出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借新还旧”,玩命的拆东墙补西墙。


而列强开出的借款条件,就是清政府出让国内的各种权益。


1911年,清政府为了偿还《辛丑条约》的赔款,只能向漂亮国、英国、法国、德国借款600万英镑,并承诺40年内还清,为了顺利拿到贷款,清政府不惜用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的修筑权作为抵押。


结果,四川爆发“保路运动”,武昌新军主力开赴四川镇压,湖北兵力空虚,武昌起义由此打响了第一枪。


由此可见,在没有造血能力的情况下,盲目“借新还旧”,无异于饮鸩止渴。



2、转嫁给本国人民


据统计,清朝后期,全国人口大约有4亿,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人身上要背负3两多白银的债务。


这对一个普通农民意味着什么呢?


一个长工,在好年景,一年顶多能挣2两银子,勉强养活家里2口人,如果他再承担3两银子的外债,那这一家人只能勒紧腰带,出门喝西北风了。


为了征收赔款,清政府想出了各种明目的税收,把农民压得喘不过来气,而工商界的税更是五花八门,整个大清国国民,全部成了西方列强的打工仔。


好在,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清政府陆续偿还了不少欠款,其中1845年如期偿付了《南京条约》的赔款,1865年还清了《北京条约》的赔款,1898年还清了《马关条约》的赔款等等。


但随着1912年清朝灭亡,赔款里最大的一笔,也就是《辛丑条约》的赔款也随之中止,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清政府灭亡后,剩下的债务是如何处理的?


清朝灭亡后,近代中国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人民政府三个阶段,出于不同的目的,他们对清政府遗留的债务,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第一阶段:北洋政府全盘接收。


1912年2月,统治中国长达296年的大清正式灭亡,北洋政府成立。


为了争取西方列强的支持,不管是孙中山还是继任的袁世凯均表示,愿意继续承担清政府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清政府对外的所有欠款,中华民国会继续偿还。


但随着一战的爆发,清政府留下的债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其一,由于德国和奥匈帝国贸然挑起战端,所以,北洋政府义正严词拒绝向他们赔付欠款


其二,俄国国内发生了十月革命,为了争取中国的支持,他们暂缓5年向中国索要赔款


其三,在驻美大使梁诚的积极斡旋下,漂亮国不仅取消了中国的欠款,还主动退回了虚报的1160万美元的赔款,但有一个条件,就是退回的款项只能用于教育事业,清华大学就是用这笔退回的赔款建成的。


在漂亮国的带头作用下,1920年,英国、法国、比利时也停止向中国索要赔款,并陆续退回了多要的款项。


这一时期,北洋政府的还款压力大大减轻,但因为清政府遗留的债务基数太大,日本又一直索要赔款,所以,还是对新政府的财政带来了不少困难。


第二阶段:国民政府先赔后停


蒋介石上台后,依然延续了北洋政府的还款政策。


据统计,从1902到1938年的37年里,在扣除一部分退款后,中国实际支付给列强的赔款数额依然有5.76亿两白银


但到了1939年,国民政府财政部突然发出公告要停止支付庚子赔款,特别是对日本的赔款


这主要是因为1937年,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再给他们继续赔款,就明摆着是老寿星上吊,嫌自己命长了。


但和其他列强的表现不同,清政府遗留下来的欠款,日本自始至终都在向中国讨要。


到了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关键时刻,中美英等盟国重新签订条约,废除了清政府签订的大部分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里有关赔款的事也就此作罢。


第三阶段:新中国拒绝赔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府根据国际法中“恶债不偿”的原则,对过往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不平等外债一律不认。


毛主席曾形象地说:


“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从内到外,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好好加以整顿。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直到此时,中国人民才算甩掉了包袱,站直了腰杆,真正扬眉吐气起来,那些写满耻辱的老账单也终于被扫进历史的旧纸堆里了。



总结:


在所有的断代史里,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晚清史和近代史,因为太过屈辱。


但不喜欢,不代表就能忘记。


我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但晚清的历史告诫我们,落后岂止要挨打,更要挨宰。


大清朝赔掉的岂止是数十亿两的白银,更有身为中国人的尊严和权利。


列强仗着船坚利炮,可以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任意践踏中国的法律;

可以在中国的领土上,肆意践踏国人的人格,大骂“狗和中国人不得入内”;

可以在战胜后,任意修改条款,明目张胆瓜分中国的领土和一切财物……


如今,屈辱的历史已成过去,大清朝的巨额赔款也永远成为了历史。


但这段耻辱、这份罪证,我们身为中国人不应该忘记。


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方能砥砺前行。


但愿这样的屈辱,不会再发生在中华民族身上!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