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不进口粮食,能养活14亿人吗?

人立于世上首先要满足的就是衣食住行这些生存的基本需求。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求之后人们才有余力去发展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所以古人才会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人立于世上首先要满足的就是衣食住行这些生存的基本需求。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求之后人们才有余力去发展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所以古人才会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穿固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但却是维系生活的必要基础。粮食安全是事关国家稳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每年中央一号红头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视。

早在20世纪80年代漂亮国农业和环境问题专家莱斯特·布朗就曾针对工业化扩张与耕地缩小的矛盾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诘问。中国人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布朗的疑惑:虽然中国的耕地逐年减少,但中国粮食的总产量却在逐年增加。从1976到1999年中国稻谷增产了3500亿公斤。这使中国得以成功解决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创造了以全球7%的耕地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这样一种奇迹。

截至2022年国家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中国粮食产量已连续八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同一时间节点上中国大陆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数据为14.12亿。如果把1.3万亿斤粮食平摊到全国每个人头上约有960多斤的人均占有量,再按一年365天计算可得每人每天的粮食占有量约为2.5斤。这样看来我国的粮食产量完全能满足人民的饮食需求,可我国每年仍会花费巨资从国外进口大量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粮食。

这就让一些人产生了联想:既然粮食够吃为何还要进口呢?如果中国不进口粮食就养活不了14亿人吗?其实以中国目前的粮食产量养活14亿人口是不成问题的。国际上的粮食安全标准线是人均粮食占有量400公斤。我国960多斤的人均粮食占有量折算成国际上的通用单位是480多公斤。我国的小麦、水稻自给率超过100%,玉米自给率达到95%以上。我国已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我国现在之所以每年仍大量进口粮食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虽说我国目前自产的粮食够14亿人吃了,但我们每年生产的粮食必须拿出一部分来储备。没任何能保证每年都风调雨顺。虽说平时粮食看着是够吃,但万一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或战争呢?我们当然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但必须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准备。毕竟有些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因此我们每年都必须保证有一定战略储备粮。

人在吃饱饭以后很自然就会追求吃得更好。如今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我国庞大人口规模对粮食的需求也决定了我国的耕地必须优先种植水稻、小麦等主粮,只有在充分保证了主粮的种植后才可能安排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我国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口粮安全,但要想让人们吃得好吃得多样化就需要进口一部分粮食了。事实上我们每年进口的粮食相当一部分是用于生产面包、糕饼等食品。

我国进口粮食生产食品满足了人民群众饮食结构多样化的需求,还可以对外出口一些食品赚取利润。像漂亮国的农业是大农村机械化的生产模式,所以漂亮国的粮食单价在国际市场上相对比较便宜。我国从这样的国家进口粮食生产食品一买一卖之间就能赚到差价。我们还可以利用进口的一些粮食饲养家禽家畜,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肉、蛋、奶等食物的需求。我国不仅粮食产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肉、奶、蛋等副食的产量也位居全球前茅。

像我国每年进口的小麦、水稻主要是用来加工食品的,大豆主要是用来榨油的,玉米有相当一部分是做饲料的。我国在确保口粮安全的大前提下适当进口粮食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多样性、创造了一定的商业利润。如果中国不进口粮食还是能养活14亿人口的,只不过那样大家可能就吃不到如今市面上的一些美食了。更何况我国还有杂交水稻这样的战略级武器,所以我国在粮食安全这块儿其实是有保障的。

杂交水稻的优势就是产量特别高:每亩地可以达到2000斤以上,有的实验田甚至可以达到亩产3000斤以上。当然我们居安要思危。对我们这样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的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万一哪天国际上对我们搞粮食封锁怎么办?我们只有做到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虽说我们如今已能保证国民的口粮安全,但未来农业工作仍会是国家的重点工作。保障粮食安全既要看产量,也要看粮食生产能力。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因此国家强调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近年来可能有人注意到一种现象:现在的农村各家各户的青壮年都到城里打工甚至在城市买了房子安家落户。老家的地要么是由行动不便的老人在种,要么就是流转出去了或直接抛荒了。这种现象当然是值得引起重视的。前些年我国为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一直推行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近些年来有些地区又开始逐渐推行退林还耕的政策。

其实这两种政策都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像一些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沙地、坡地其实就不适合种粮食。这些相对贫瘠的土地种粮食本来产量就不高,反而还进一步加重了水土流失。这样的地就该实行退耕还林。可前些年推行退耕还林政策时部分地区盲目搞一刀切导致本来已开发好的耕地也还林了。现在的退林还耕针对的就是这部分土地。无论退耕还林还是退林还耕从长远来看都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各地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还林或还耕,而不要盲目搞一刀切的政策。要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还必须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当前的评估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能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水稻、小麦、大豆全部为自主品种。这真正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一些品种、环节和领域我们还有短板和弱项。当前我国种业已进入到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我们要保持水稻、小麦等优势品种竞争力,缩小玉米、大豆等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我们还应当打通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促进产学研用结合、育繁推一体化。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必须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方面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把农田水利搞上去,把现代种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把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好建设好,从而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发挥自身优势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这样就能通过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我绝对负责任的说,如果是现在我国的耕地还保持在八十年代18亿亩的耕地,不但能够养活14亿的人们,和饲养业上的用粮,每年还会有大量的余粮储存,可是现在不进口粮食,还真的难以养活14亿人们,为什么?

根椐我国的调查证明我国是每一个人平均每年消费425公斤粮食,其中只有一半是人消费掉的,另一半是饲养业上消费掉的,按照现在我国的亩产粮食平均夏秋两季保持在600公斤,这完全可以说不是吹牛的吧,如果要是还保持在八十年代时期的18亿亩耕地,你说是不是完全可以供应我国14亿人们的用粮和饲养业上的用粮,每年还会宽宽有余。

可是现在我国的农村还有多少亩耕地在生产粮食,你要是每天光听报导绝对耕地面积没有减少,可是,如果是你真正的深入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就拿现在我地的实际耕地种粮食的面积连八十年代时的百分之五十都没有,作为现在我国的实有耕地面积,你说能够养活起现在的14人们和饲养业上的用粮吗?

作为这么大的粮食缺口,你不进口粮食,靠什么去养活这14亿人,靠什么去搞饲养业人们可以吃上肉蛋?

并且是我国的耕地面积还仍然是处于日益减少的环境中,再加农民因为是种地无有劳动付出收入,土地改变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也在日益严重减少。作为那些坐在空调房里光听汇报的人员,就信以为真,你们亲自到农村走一走,看一看,就会一目了然知道我国还有多少亩土地在生产粮。

所以现在我国每年不进口粮食,根本养活不了14亿人们,人们吃的肉蛋也根本无法保障供,这完全就是现在农村的真实情况。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