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听过的最心酸的故事是什么?

56年后,来到毛岸英牺牲的地方——大榆洞——刘思齐止不住泪眼直流:“岸英,今天我带孩子们前来给你扫墓,他们崇敬你,思念你。我老了,已经不是当年的思齐了;岸英,一旦我因年迈或疾病不能再来给你扫墓,他们会代我来的,你永远都是他们的亲人

56年后,来到毛岸英牺牲的地方——大榆洞——刘思齐止不住泪眼直流:

“岸英,今天我带孩子们前来给你扫墓,他们崇敬你,思念你。我老了,已经不是当年的思齐了;岸英,一旦我因年迈或疾病不能再来给你扫墓,他们会代我来的,你永远都是他们的亲人。”

这位76岁的老人,不仅带来了自己的儿女,还带来了毛家的后辈们,这是刘思齐第五次来到朝鲜扫墓,与前四次不同,这一次是来到了毛岸英牺牲的朝鲜大榆洞,当时的志愿军司令部所在。

半个世纪,恍如一梦,当年的年轻女孩,已经白发苍苍,当年的热血青年,却永远停留在了28岁的鼎盛年华。抚摸着挚爱的脸庞,心痛如割的刘思齐,总算完成了毛泽东主席47年前的嘱托:思齐,以后有时间,还是要到岸英牺牲的地方看一看。

作为寄予厚望的儿子,毛泽东又何尝不想去看一看呢?当刘思齐问如何处理毛岸英遗体时,毛泽东回复: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巨痛藏在心底,博大洒在人间!毛泽东与刘思齐,因为毛岸英与刘思齐的结合,经历了从认干女儿到儿媳妇,再到大女儿的变化过程。

刘思齐说:我是毛家谈毛岸英最多的。从1946年相识,到1950年毛岸英牺牲,两人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且聚少离多,却给刘思齐留下终生刻骨铭心的印象。

那一场婚礼

那一年,她20,他27。婚礼很简单,只摆了两桌,都是湖南家常菜,一桌小朋友一桌长辈们,没有司仪,新娘没有化妆,甚至连一朵鲜花都没有佩戴,连来客的礼金,俗称份子钱也没有收,没有这些。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唯一收到的,是父辈的毛泽东赠送的一件穿了四年的旧大衣。

这样平淡如家宴一般的婚礼,如何不是至简?然而规格又极高。之所以规格高,是因为毛、刘、周、朱四大伟人都来了。如此盛况,能不罕见?

毛泽东这一天显得格外高兴,刘思齐说,他很少看到主席这样的时刻。也是,民族振兴重担在肩的毛泽东,难得有这样舒缓的时候。看到他跟杨开慧的长子在新中国成家,是对亡妻的告慰,看到已故战友的女儿出嫁,也是对革命同志的安慰。

毛泽东与张文秋和她的丈夫刘谦初,可是1927年就相识了呢。那时的毛泽东已经有了三个儿子,而张文秋才新婚不久,他们拜访毛泽东的时候,毛泽东还诙谐地打趣说,“我祝你们早生几个姑娘,我有几个小子,我们好对亲家呀”。

彼时的一句玩笑,没想到22年后,33年后,分别成为了现实。1949年,大女儿刘思齐嫁给了毛岸英,1960年,二女儿邵华又嫁给了毛岸青,两个女儿嫁给毛泽东的两个儿子,亲家张文秋与红色第一家庭确实很有渊源。

刘思齐与毛岸英

然而这样的婚礼,如若不是作为父辈的毛泽东的那句:你们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呀,我请你们吃顿饭,你们想请谁就请谁。只怕一对新人的终身大事,连仅有的这几个宾客也不会有了。

毛泽东要这样热闹一些的凑两桌,恐怕也是弥补当年与原配妻子杨开慧结婚的遗憾吧。未办酒席,没有迎亲,连祝福的长辈,也只有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时在1920年。毛泽东父母毛顺生、文七妹以及岳父杨昌济皆已逝世。开始忙于革命事业的两人,以这样不作俗人之举的方式完婚。

如今面对岸英、思齐的婚礼,老人家倒愿意多些烟火气了。

结婚一年,便失去了丈夫

刘思齐曾无数次叩问苍天:为什么?为什么我跟岸英的缘分只有一年,为什么只有一年的缘分?

刘思齐觉得,上天对毛岸英未免太残忍。从小父亲就经常不在身边,8岁小小的年纪就饱受牢狱之灾,出狱之后已失其母,之后流落上海4年之久,找到后又送往苏联,异国漂流长达9年,而回国后不到5年,就长眠在了朝鲜战场。与刘思齐相知相恋相爱的三年,恐怕是他28岁生命里最甜蜜的一段了吧。

那一年,刘思齐16岁,刚从长达7年的监牢里获救,才到延安,就遇到了也从苏联回国不久的毛岸英。他们在小李讷的拉扯介绍下初次见面。这第一印象,刘思齐那双大大的眼睛就让毛岸英难以忘怀。

刘思齐说,毛岸英像一团火,热烈而大胆追求。是一个奔放浪漫有个性的青年,怎么一些影视剧拍的毛岸英那么毫无特色?

两人从通信开始了交往,刘思齐问,为什么不找一个大学生做女朋友呢?毛岸英漂流苏联,接受过良好教育,而刘思齐却没怎么上过学,不是随着母亲张文秋居无定所,就是关在监狱,一直没有安定的条件读书。两人有文化上的差距。

不过这个疑问,被毛岸英一句话驱散:我们是一根藤上的苦瓜啊。

确实,两人都是苦命人,一个很早就没了妈妈,一个生下来就没有父亲,命途多舛,坐牢、流离、死里逃生,这些对两人来说都太亲近了。相似的命运紧紧地使两颗年轻人的心拢在一起。后来刘思齐读了大学、中学,思想上两人也保持了一致。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这一对新中国新人一定很幸福。只是,历史没有如果。毛岸英主动参军,成为志愿军第一人。临行前,他与亲人都作了告别。

刘思齐说,他那天走走又回来,三次将自己拥入怀里,还问了自己知不知道朝鲜,临了又深深鞠了一躬。这些反常,刘思齐回忆起来,说自己那时太年轻了,稍微有心都能感到不同寻常。而在当时却没有察觉。对方只说要到很远的地方,通讯不便,没有收到信也不要着急。刘思齐也就信了。

只是她没想到,这个时间很长,足足三年。三年里,她也常问公公毛泽东:岸英有信来吗?怎么都没有信啊?

每到这时,毛泽东就说:我不着急,你也不要急,好吗?而毛泽东早已知自己的儿子死在了朝鲜。获悉彭德怀电报,钢铁一般的汉子虽然看上去波澜不惊地说了一句:战争嘛,总要死人的。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实则内心巨痛,只有自己知道,否则又何至将儿子的遗物悄悄珍藏20多年?夜深人静,又自顾自唱起“七郎儿回雁门搬兵求救,为何从此一去不回头?”人前无法表露,只有在那无数个黑夜的深处,才能释放内心的泣血吧。

然而刘思齐一次次的询问,于毛泽东又是一次次伤口的撕裂。老来丧子,还要照顾年轻儿媳的感受!为了最后的真相告破,毛泽东还慢慢做着铺垫的工作,比如,看似不经意提起为了中国革命,光毛家就牺牲了六口人啊。妻子杨开慧,两个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妹妹毛泽建,还有侄儿毛楚雄,经常提起,唯独不说破第六个是毛岸英。

她怎么经得住这沉痛的悲伤哟!”一瞒就是三年。丧子之痛的不断提起,不断刺痛也是三年。直到刘思齐偶然看到一张毛岸英穿着志愿军军服的照片,这才反应过来,带着强烈不祥的预感再一次问起毛岸英。

“为什么这么多年始终没有一封信,爸爸。岸英到底在哪?”

“他……不在了。”毛泽东沉痛如初,刘思齐听闻放声大哭。

而深知年轻人感情甚深的毛泽东,心细如发,唯恐刘思齐悲伤过度,受失眠困扰,还将自己的安眠药拿出三粒,劝刘思齐晚上睡不着就吃一粒。

毛泽东说,”以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儿了“。之后,毛泽东一面送刘思齐苏联学习,淡忘悲伤,自立生活,一面劝儿媳改嫁。这个过程前前后后有8年之久。以一国之领袖,繁忙何止万千,然而刘思齐未再嫁之前,毛泽东始终没有疏于对其关心。

走出阴霾

记挂健康:"娃,你身体是不是好些了……你愁闷的时候可以看些古典文学,可以消愁破闷。久不见甚念,爸爸。"

关心学习:“亲爱的思齐儿:希望你注意身体,不使生病,好好学习。我们都好,勿以为念。你那里有国内报纸否?应当找到报纸,看些国内消息,不要和国内情况太隔绝了。”

最关心的还是刘思齐走出悲伤,迈向新生活的事。毛泽东不胜其烦。特别是刘思齐多次直接拒绝后,毛泽东表示十分担心。

"望门守节,是封建时代的东西,岸英不会赞成,爸爸也不会赞成的。你还年轻。这么孤苦伶仃地生活,爸爸心中很不安!"

又女儿:"爸爸希望你能够早日从岸英的悲痛中走出来,知道你对岸英的感情深厚,但是如果你一直单身下去,等到将来老的时候还是孤身一人,我想岸英也是不愿意看到,爸爸给你找一个对象吧。"

思齐儿:你好!……你要听劝,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给我为盼!问好。

终于,在刘思齐1959年到朝鲜首次祭拜过毛岸英,回来大病一场后,开始了积极的面对生活。两年后,经人介绍,刘思齐与空军学院教员杨茂之再婚。此时,距毛岸英离世已经11年整。

得知消息的毛泽东异常高兴,详细询问过推荐人刘震将军后,他对这桩婚事很满意,一块心里的大石卸下了。高兴之余,老人家手书李白诗句: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激动快意之情,溢于言表。比起初婚,刘思齐再嫁,毛泽东出手反而阔绰多了。不仅将自己新近创作的两首诗词作品《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和《卜算子·咏梅》手书赠与(其中的《卜算子·咏梅》,还是独一无二的横行书写,不是毛泽东惯用的竖写,故极为罕见,珍贵之至),婚礼当天,毛泽东还让秘书叶子龙送去300元,作为陪嫁礼金。女儿李敏、李讷出嫁,毛泽东也没有如此送钱。

当初李讷结婚,毛泽东送去的贵重礼物,却是一整套39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令当时参加婚宴的来宾错愕不已。大家都以为主席不能赶到,送来的礼物又精心包装,以为必是什么珍稀之物,结果打开一看,完全没想到是马恩著作。李讷是毛主席47岁才有的女儿,唯一一个在他身边度过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孩子,格外疼爱,结婚主席也没有送钱。

派毛岸英上朝鲜,英雄一去不归,致21岁、才结婚一年的刘思齐成了寡妇,想来毛泽东心有愧疚存焉吧。只是国与家,领袖与人民,两者之间,教他如何做呢?于国于民无愧,于己于儿媳于毛家,又如何不遗恨?

毛岸英经常在他的日记中反躬自问:“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毛泽东答:我的骄傲。但英雄已无法听到。毛泽东也不能到长眠朝鲜的儿子墓地亲口告诉他。毛泽东只能通过刘思齐带去自己的思念。

”思齐,岸英牺牲的地方,有空总要去看看。“这一愿望直到2006年才实现,距离主席逝世都30年了。刘思齐都76了。她是抱着最后一次祭拜的心态来的。之前四次,都不忍直视这最伤心之地——朝鲜大榆洞。

如今的刘思齐已经90高龄,不知是否还在写回忆录,自从毛泽东赠她《卜算子·咏梅》后,她就爱上了梅花,老来爱画,尤喜画梅,这里面有一种精神,有一种风骨,有一股力量,当然,还有无边的浪漫与温柔。

卜算子·咏梅

作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手稿已经珍藏快60年了,同样珍藏这许多年的,还有收集来的毛岸英的照片。丈夫杨茂之也很通达,支持妻子对毛岸英的纪念。甚至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取名杨小英,即是纪念毛岸英之意。毛泽东去世后,还有对毛泽东的缅怀:走进家里的客厅,映入眼帘的,便是摆放着的毛泽东白色座像。

刘思齐与毛家,早已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听过一个真实案件,是华人探长李昌钰一生破获的6000多起案件中的一个,虽然案情并不复杂,也不像辛普森案那么轰动,但却让这位传奇人物记忆犹新。

这是一起前后历时足足29年的案件,李昌钰说就是这样一件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案件,让他看到了正义的昂贵。

事情发生在李昌钰破获辛普森案件之后,1995年的一天,一位来访者进入了李昌钰博士的办公室,这是一个看上去极为普通的漂亮国人,已经六十来岁的他,看上去疲惫不堪,极为衰老憔悴。他自称约翰·赛瑞,一见面就拉住了李昌钰博士的手,颤声说道,“求求你帮帮我,你是我最后的希望了。”

说着就拿出来一份刊登着悬赏新闻的报纸,李昌钰看着报纸折缝中间狭窄位置刊登的悬赏新闻,吃惊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他引导约翰平复心情,看着眼前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努力搜索着记忆开始讲述她女儿的遭遇。

而令李昌钰没有想到的是,这件案子居然已经过了22年之久。漂亮国康尼狄格州纽黑文市,约翰·赛瑞开办了一家汽车修理厂,因为专业知识过硬,再加上多年的经营,生意一直不错,家庭经济情况殷实雄厚,他事业成功家庭也很幸福。妻子贤惠,两个女儿都很漂亮,一家人其乐融融。是个典型的漂亮国中产家庭。

不过他的妻子却因病早逝,留下约翰和两个女儿相依为命,1973年7月,21岁的大女儿潘妮嫁给了年轻的小伙子得利托,约翰·赛瑞欣慰的将女儿送入了人生的下半程。但谁也没想到,变故来得比他妻子的病逝还要突然,犹如晴天霹雳。

1973年7月16日下午1点,纽黑文市坦普街一家立体停车场,发现一个穿着连衣裙的女孩,倒在停车场10楼的楼梯上,血迹斑斑。事后证实这个女孩就是约翰·赛瑞的大女儿潘妮。而潘妮的车停在九楼,没有上锁,门把手上和车内的纸巾盒上都有血迹。

车辆入场时间是12:41分,报案时间是13:15前后不到半个小时,惨剧就发生了。尸体周围7楼,6楼,5楼的楼梯上都有滴落状的血迹。甚至在7楼找到了一个丢弃的手帕,上面沾满了血迹,受害人的血型是B型,但现场还遗留了另外一种O型血的血迹,此外停车场的收费员还提供了重要线索,他曾经看到一个左手流血的男人,离开现场,但样子却记不清楚了。尽管有如此多的线索,对找到凶手却没有任何帮助。

此后警方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最先把怀疑对象指向了死者潘妮的丈夫得理托,然而他在潘妮遇害的那段时间,正在一家餐厅就餐,同时用餐的几个人和餐厅的服务员都可以为他作证,因此排除了嫌疑,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潘妮的父亲约翰·赛瑞为了给警方施压,也为了能够早日找到杀害女儿的真凶,长期包下了报纸的整个版面,刊登巨额悬赏,期望能早日抓到凶手。然而十多年过去了,他的钱都用光了,再也没有能力包下一整个版面了,凶手却还逍遥法外。

报社因为同情约翰的遭遇,决定长期免费在报纸的中缝位置刊登悬赏缉凶的消息。这才有了约翰找上李昌钰的那一幕。消息上写着:这是我女儿被害的4032天,凶手依然没有找到……

李昌钰接手后,重新勘验了案发现场,虽然年代久远,但还是基本推演出来案件发生的全过程,凶手在跟潘妮的搏斗中伤了左手,情急之下向潘妮捅出了致命的一刀,就是潘妮心脏上中的那刀,然后胡乱的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擦拭手上的血迹。

因为杀人而导致凶手的头脑极度紧张,所以一时忘了自己的车放在了几楼,于是他在8楼,7楼,6楼之间都有血迹滴落,最后他冷静下来,去7楼开走了车子,却因为慌乱遗失了带血的手帕,并且让收费员看到了满是鲜血的手。

掌握了这些信息后,李昌钰博士带领团队又把物证都勘验了一遍,最后终于在纸巾盒上,找到了一枚凶手留下的指纹,然而经过比对,这枚指纹并不在犯罪数据库中。看着一天不如一天的约翰,这枚指纹成了李昌钰博士的新兵,自此开始,他无论去哪里都带着那枚指纹,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找人对比数据库。

可惜多年过去,一直没有任何消息,有一天李博士接到了约翰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虚弱的说到,我不行了博士,请您一定要记得我的女儿。李昌钰深感痛心,只能鉴定告诉他说你放心,这个案子我一定跟踪到底。就这样约翰赛瑞过完了他倍受煎熬的后半生。带着巨大的遗憾与世长辞。

时间又过去了几年,距离案发已经过去了26年,有一天李昌钰博士,突然接到电话,说那枚指纹比对成功了。原来一名女子报案称她遭到了丈夫的家暴,于是他丈夫格兰特被捕,指纹刚刚录入数据库,就和李博士一直寻找的指纹匹配上了。被捕时格兰特已经56岁了。

经过了一波三折的审讯过程,李昌钰博士用手中的证据,是的嫌疑人当庭对杀害潘妮的罪行供认不讳。2002年9月康尼狄格州高等法院宣判,格兰特谋杀罪名成立,判处20年有期徒刑,80岁前不得保释。

至此这起历时29年的命案,终于水落石出,李博士终于可以在约翰赛瑞的墓前告慰亡灵。

老父亲倾尽所有,仍然没能等到杀害女儿的凶手落网的那一刻,这是我听过最心酸的一个故事。人生匆匆世事无常,活在当下珍惜拥有。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