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凤姐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是什么意思?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在太虚幻境,贾宝玉翻看金陵十二钗的“终身册籍”时,看到王熙凤的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在太虚幻境,贾宝玉翻看金陵十二钗的“终身册籍”时,看到王熙凤的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对于判词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长期以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和理解。为什么大家这么看重这一句判词呢?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都是预示着这些女人们的最后命运如何,而且也是后人推测八十回以后小说中故事发展方向的一项重要依据。特别是关于王熙凤判词中的这一句极其不易解读,引起历代红学研究者的好奇兴趣,大家纷纷进行探讨,给出了五花八门的解读。下面我们也来聊聊这一句话。



《红楼梦》书中凤姐判词原文: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对于“一从二令三人木”含义的理解,大多数人都是从字面意思来推测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王熙凤对贾琏一是顺从,二是命令,三是最后被休了。

我们从判词内容来分析,凤姐最后的结局肯定是不好的,关于这一点,大家都有相同的共识。



但凤姐最后是死了,还是真的被贾琏休了,由于小说最后不完整,也就不好判断了。因此,大家主要还是从凤姐判词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这句话来推测的,但由于各人的不同、不透,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一从二令三人木”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

乾隆六十年,周春在《阅红楼梦随笔》一书中,第一个企图解释这句判词。他说:“案诗中‘一从二令三人木’句,盖‘二令’冷也,‘人木’休也,‘一从’月(目)从也,‘三’字借用成句而已。”但也没有讲明白。

在脂批本中,有这样的脂批:“拆字法。”于是,就有人按拆字的规律对这句话进行解释。



清道光年间,太平闲人,又名张新之的妙复轩评本,就在此句下注曰:“王熙凤终局。‘二令三人木’,冷来(來)也。”但“冷来”二字,他并没有给出解释。

他把“一从”解读为“自从、顺从”,把“二令”组成“冷”字,“三人木”组成汉字“來”。这样一来,“二令三人木”就成了“冷來”这两个汉字。

按他的意思,“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就可以被理解成自从“冷来”之后,王熙凤就哭着回金陵老家了。但重要的什么是“冷来”,他并没有讲明。

一九四七年,徐高阮在《人间世》第一卷第三期《读〈红楼梦〉杂记二则》中,提出了自己新的理解:“以我看来,‘从’就是三从四德的从,‘一从’是指熙凤闺中和初嫁守其妇道的时代。‘令’就是发号施令的令,‘二令’是指王熙凤执掌家政操纵一切的盛日。‘人木’就是休弃的休,‘三人木’是指凤姐时非事败致遭遣归的末路。”

一九八零年《北方论丛》第五期刊登云南大学杨光汉《‘一从二令三人木’新解》一文。杨教授认为,“一从”即“自从”之意,“二令”即“冷”字,“三人木”就是“人来”二字,合起来就是“自从冷人来”。



那么,这个“冷人”又是谁呢?他认为就是指“冷面冷心”的“冷郎君”柳湘莲。

这个柳湘莲,又称冷面二郎,原系理国公柳家子弟。他的父母早丧,所以不怎么读书。但他性情豪爽,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宿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



他也是脂批所说“日后作强梁”的“柳湘莲一干人”,即指“绿林好汉、义军骁将”。

杨教授就是根据这个冷面二郎,断言《红楼梦》后几十回的佚稿中,应该有“农民造反,震撼朝廷”的内容描写。“于是皇帝就采取权宜之计,赐贾元妃以死,并籍没贾府,逮捕民愤极大的贾赦、凤姐等人,‘以谢天下’。”



在杨教授看来,《红楼梦》的原著的写作意图:“不仅要写出四大家族的毁灭,而且要写出一代王朝的覆亡。”

还有人认为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判词,却和王熙凤不沾边,它要指的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因为“人木”两字可以组成“朱”字,“从”就是“由”的意思,而剩下的“一、二、令、三”等字刚好组成繁体“檢”字。

真是好笑,王熙凤的判词暗指朱由检,这种说法我认为不仅很荒唐,而且令人难以理解。因为“一从二令三人木”的怎么能组成“朱由检”三个字?简直是开玩笑。



以上就是比较流行或被人认可的对“一从二令三人木”比较靠谱的解读。当然,还有不少各种各样的解释,那么,面对这林林总总的说法,我们该如何理解呢?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理解。

《红楼梦》中凤姐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可以说是一个十分有意思和富有想象力的词语,它表达了非常多的深层含义。



首先,我们需要对“一从二令三人木”这个词语进行文字解析。在汉语中,“令”是个动词,意思是命令、指示。而为了使句子更加地简洁和易于理解,这个词语中使用了“一从”、“二令”和“三人木”三个数字。其中,“一从”应该是指从开始,而“二令”则是指第二个命令或第二个指示。最后,这个词语以“三人木”作为结尾,它所指的是所有遵循这两个命令的人都要像木头一样无言无语,听从主人的命令。



上面这三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句有着深刻含义的词语,即“一从二令三人木”。

“三人木”实际是指那些被“一从二令”控制的人所呈现出的一种状态,虽然他们表面上乖乖听从命令和指示,但是实际上他们内心是非常抵触的。

正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是不接受“一从二令”的,所以才从人性层面上呈现出来,同样,这种人性的矛盾和复杂性催生了“一从二令”这样的操纵工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服从和顺应是非常重要的准则。凤姐的判词所表达的第一个关键观点是从一开始就需要被主人完全控制,而不能有任何违抗、争执或挑战。当主人发布第二条命令时,所有遵循上一条命令的人都必须立即停止,听从新的命令,并且不能再提出任何疑问。最后,在遵守完两条命令后,听从所有指示以及进行自己的工作或任务时,所有接受者都必须像木头一样保持完全的沉默和无言。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从二令三人木”,它所包含的意思是指一从封建礼教制度中规定的女子为人妻之后,必须遵从三令五申的规矩和约束,最后变得像一根木头一样失去自主和自由。这是封建礼教对女性自由的限制。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她们在嫁妆,丈夫,婚姻等方面都受到歧视和压迫。一从指的是女人从初嫁之时,就要遵从父母、夫家和夫妻之间的约定;二令实际指的是三从四德中的三令,即“夫命妻顺,父命子孝,君命臣忠”;三人木指的是女子在遵从三令四德之后,整个人就变得像木头一样缺乏自己的思想和自主精神。

同时,女人在家庭和社会中也受到各种限制,不允许自由发言,自由择业,自由行动。这种重男轻女的观念,成为封建社会阻碍女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才思敏捷,富有文化素养,生活态度独特的女人,这使得她被认为是书中最为特殊也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对于偷像王熙凤这样的聪明,才智和胆略过人的女性,同样也要遵守一从二令三人木,并且这种束缚的感受对她来说就更为深刻和痛苦了。



我认为,作者之所以在她的判词中,用了一从二令三人木这种内涵深刻的话,就是作者想借此表达对封建社会对女性自由的限制和束缚的不满和同情。同时也暗示了具有一定反抗精神的凤姐的命运将是悲惨的。

总之,《红楼梦》中王熙凤判词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不仅成为了王熙凤个人命运的真实表述,也反映了当年作者曹雪芹对于人性和封建社会的一种反思和思考。





“一从二令三人木”确实是出自王熙凤的判词,但是,如果简单地把它认为是围绕着王熙凤个人结局的预言,那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正确地理解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事实上,对它的解读,历来尽显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书中,在写观赏“红楼梦”十二支曲子时,警幻仙姑对宝玉说:“此曲……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其实主要还是借人说事,借表面对人物的咏叹,来感怀隐藏在背后的真事。判词与“十二支”是相互对应的,自然也是咏人为次,感事为主。

更重要的是,要正确理解“一从二令三人木”,还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能孤立地只看这一句,需要将它放入整首判词中一起理解,甚至还须与“十二钗判词”的其它判词有紧密的连系;第二,判词是用谶语隐语形式写出来的,如果按诗词的思维逻辑,理解起来肯定会出现偏差。

王熙凤的四句判词是: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关于“凡鸟”有这样一个典故,曹魏后期,嵇康的哥哥嵇喜,因攀附权贵而被清流们看不起。一天,吕安前去拜访嵇康,得知嵇康不在,转身就要离开,嵇喜忙挽留时,吕安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鳯”字,“凰”字拆开就是“凡鸟”,意在讽刺嵇喜庸俗。这里当然是用来指王熙凤。

末世“在这里也很关键,到底是国家的末世,还是家族的末世呢?主流红学认为是包衣曹家的末世,而嵇喜被讽刺为“凡鸟”之时,正处于曹魏末期,显然是国家王朝的末世,而非家族之末世。

都知爱慕此生才“,看上去很简单易懂,其实并不太好理解。“都知”指的是谁?“此生才”指的又会是谁呢?这就要连系到前一句中嵇喜被清流认为是“凡鸟”,本句仍然与嵇喜有关,因为他虽然被清流们看不起,但在当时,更多的人却称赞嵇喜有“当世之才”。

而在判词中所显示的,时人对嵇喜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也是隐指王熙凤或者说她影射之人,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同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正是这种分裂的形象,加上书中写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贾母笑她是“泼皮破落户儿”,同时还不认得字,又心狠手辣,一直以来,就有许多红楼研究者认为王熙凤影射魏忠贤。而判词的前两句,也确实在用嵇喜暗隐魏忠贤,就象嵇喜一样,魏忠贤也一直被自称清流的东林党人所看不起,可在当时却有更多势力之人在追捧他,称他功绩超过了伊尹周公。

同时,嵇喜的“当世之才”的“当世”自然是指“魏”国,在这里正好可以被用来暗隐魏忠贤之“魏”,“嵇喜”之“喜”又与“熹宗”之“熹”同音,不也是在以这种巧合在暗隐魏忠贤于熹宗时期弄权乱政吗?

“一从二令三人木”,既然前两句是用嵇喜暗隐魏忠贤,那么本句就不是象主流红学专家认为的那样,王熙凤对于贾琏一是顺从,二是命令,三是被休弃了。嵇喜被认为是“凡鸟”有“当世之才”时,正处于曹魏的“末世”,而魏忠贤也处于明朝的“末世”之际。

可是,这个“末世”有没有具体所指呢?在秦可卿判词中写道“箕裘颓堕皆从敬”,敬指贾敬,谐音“嘉靖”,“一从”即“皆从敬”,隐指从嘉靖二十一年“任寅宫变”开始的,朱明王朝进入衰退和末世。“令”为发号施令之人,“二令”则是指嘉靖帝的儿子明穆宗朱载坖,和孙子明神宗朱翊均。

“三人”为“泰”字的上半部分,隐指“泰昌”帝朱常洛,“木”则指天启帝朱由校和崇祯帝朱由检,因为他俩名字中都带“木”旁。也就是说,“一从二令三人木”所代表的是,明朝自1542年“壬寅宫变”进入末世,共经历了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毅宗六个时期。

“哭向金陵事更哀”,隐喻的是明朝进入末世的一个结果,和历史节点。自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进入末世后,共经历了一百零二年,终于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随着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殉国而宣告灭亡。在这种悲痛凄惨的景况下,大臣们不得不于一个多月后推举福王朱由崧在金陵(南京)建立了南明弘光政权。

所以说,王熙凤的判词,既不是对王熙凤最后结局的预言,也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写魏忠贤的个人经历。而是在隐藏一个末世的历史时期与节点,当然也由于魏忠贤的乱政擅权,更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