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的将军或名人最后是被无名小兵杀死?

1970年12月17日,开国将军谭甫仁,以及妻子王里岩,在军区住宅中遇刺身亡。这是建国后我军遭遇最大的暗杀案件

1970年12月17日,开国将军谭甫仁,以及妻子王里岩,在军区住宅中遇刺身亡。这是建国后我军遭遇最大的暗杀案件。

凶手在现场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案件侦破陷入僵局。一个多月后,负责侦破这起案件的保卫部长景儒林,难以承受巨大压力,在宿舍内自缢身亡。

数日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制造这起血案的元凶,才逐渐浮出水面。

谭甫仁1910年出生在广东仁化县城口镇,高小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寒,辍学回家务农。

1926年11月,谭甫仁进入共产党员朱云卿在仁化县开办的“北江农军学校”就读。

谭甫仁学习成绩优异,入学三个多月后,他光荣入党,在同学们中间拥有极高的威信。

“马日事变”后,谭甫仁成为敌人的眼中钉,悬赏500大洋捉拿。悬赏金额虽然不多,可谭甫仁当时只是个十几岁的学生,家中也没什么背景。500大洋,足以让很多贪财的家伙,对谭甫仁垂涎欲滴。

无奈之下,谭甫仁只得远走他乡,辗转来到南昌。

南昌街头到处都是“贺龙二十军”征兵的消息。

在谭甫仁心目中,贺龙的大名,他如雷贯耳。所以他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在报名处报名参军。

来到部队以后,谭甫仁才知道自己被骗了,这支部队,是江西军阀朱培德所辖第三军。他们征兵之所以冒贺龙的名,还是看准了贺龙在当地威信高,普通百姓难辨真伪,就稀里糊涂的当了兵。

谭甫仁当兵两个多月后,其所在部队,进入井冈山根据地扫荡。战斗非常激烈,前后还不到半天,敌人一败涂地,谭甫仁也如愿以偿,成为红军的俘虏。

谭甫仁和许多俘虏关押在一起,夜里,他轻轻的哼唱起《国际歌》,并成功的引起值班连长陈士榘的注意。几天后,谭甫仁就成为一名红军战士了。

在以后的战斗中,谭甫仁奋勇争先,并屡立奇功。被嘉奖的次数不计其数。1955年,谭甫仁被授予中将军衔。

1964年到1968年,谭甫仁担任军事法院院长,兼工程兵政委。

1969年,谭甫仁调任昆明军区任政委,兼云南省革委会主任。

1970年12月17日凌晨5点左右,戒备森严的昆明军区家属院内,突然响起枪声,负责军区家属院安全的战士们,立即赶赴现场。这才发现,谭甫仁和妻子双双遇害。

谭甫仁的警卫员王洪亮,听到枪响后,竟然躲进了卫生间,直到战士们冲进来,才在卫生间的角落里,发现了瑟瑟发抖的王洪亮。

谭甫仁遇害后,有关部门迅速成立017号专案组,多管齐下,寻找杀害谭将军的凶手。

当时谭甫仁夫妇,住在军区大院32号楼,当天住在楼里的一共有7个人。除了谭甫仁夫妇,还有他们未婚的儿媳妇吴小红,王里岩的妹妹王文莹,门卫上两名警卫人员睡着了。警卫员李洪亮,听到枪声后躲进了卫生间。

7个人当中,只有王文莹和凶手见过一面。凶手身材魁梧,微胖、皮肤很白,年纪大概有40多岁,穿的是军装,手中提着一把手枪。

根据对现场的勘察,现场遗留有4枚子弹壳,都出自同一把59式手枪。军区保卫部开始以手枪为线索,对所有配枪人员逐一鉴别。

一个多月过去了,所有被调查人员,并没有发现枪支丢失现象。可就在这个时候,军区保卫部传来一个消息,在上午的例行检查中。发现仓库中的两支59式手枪,还有20发手枪子弹,竟然不翼而飞了。

负责枪械管理的保管员王庆和,对丢枪的事竟然一无所知。

军区保卫部疏于管理,杀人的枪是保卫部的,被杀的人,是保卫部的头号保卫目标。此案所有的目标,几乎都指向了军区保卫部,这让保卫部部长景儒林倍感压力。

他1938年参军,干工作勤勤恳恳,从来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失误。因为这次暗杀事件,景儒林被停职审查,这位刚正不阿的老八路有口难辩,最后竟选择用自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到了现在,这次暗杀事件,似乎所有的线索都被掐断了。

柳暗花明,一个叫马苏红的八岁小孩,突然举证,案发的那天夜里,王东昆的爸爸,突然提着枪闯进她的卧室,询问她父亲是否就在楼上。

听马苏红说他父亲出差了,王东昆的爸爸没说话,转身就走了。

办案人员对马苏红提供的线索将信将疑,王东昆的爸爸王自正,最近一段时间,被隔离审查,关押在俘虏管理所中,王自正既没有作案的时间,更没有作案的动机。

可马苏红一口咬定,那天凌晨他曾经见过王自正。

办案人员来到关押王自正的俘虏管理所。了解到王自正所犯的罪行:解放前他做过汉奸,助纣为虐,亲手杀了不少人。

在办案人员的强烈要求下,俘虏管理所的人员,前去提审王自正。不料这家伙从枕头下抽出一支枪,两名工作人员一死一伤。

王自正冲出门外,发现无路可逃,就开枪自尽了。在王自正的行李中,又找到另一支枪和一个笔记本。从而确定了王自正就是刺杀谭甫仁夫妇的凶手。而他杀人的原因,只是出于真相败露后的恐惧心理。

虽然确定了凶手,可其中疑点颇多,所以谭甫仁遇刺七年后才结案。

可惜谭甫仁一代名将,阴差阳错,竟倒在无名小辈王自正的枪口下。

此事虽已过去多年,可现在想起来,还是令人扼腕叹息。




开国大校何凤山是江西瑞金的“红小鬼”, 15岁就参加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曾是新四军军部机要员。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东进时,何凤山调任支队机要科长,从此始终在粟裕的领导下战斗,1947年孟良崮战役期间,何凤山已经担任华野六纵特务团副团长。

六纵司令员王必成和他的指战员们,跟整编第74师可谓是血海深仇和“冤家路窄”,在涟水保卫战中六纵虽然给张灵甫所部以严重杀伤,但是华中野战军也是损失颇大,干部战士伤亡多达6000余人,几占整个华中野战军的20%。其中十纵司令员谢祥军英勇牺牲,成为解放战争初期我军战场牺牲职务最高的将领。

比较郁闷的是,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涟水保卫战最终仍然失利,并且还是被张灵甫用小部队偷袭城门得手。两淮根据地失守后,华中野战军被迫北撤鲁南,虽然完成了与山东野战军的会师,并且组建了“华东野战军”,但是原华中野战军的将士们,始终对涟水一战耿耿于怀。

孟良崮战役中担任主攻的是华野第一、第四、第六、第八和第九纵队,由于一纵要分出部分兵力阻援,八纵缺编又大一些,因此攻击主力就是陶勇的四纵、王必成的六纵和许世友的九纵。整74师居高临下用猛烈的火力顽抗,而华野各部是爬山仰攻,所以伤亡肯定小不了,战至1947年5月15日的黄昏,连一向敢于啃硬骨头的九纵都有些打不动了,开始在电话里向野司叫苦。

但是在陈粟首长的严令下,各纵仍然于次日发起总攻,其中六纵由于一线部队损失太大,在攻击540高地时(敌师部所在地),派出了压箱底的预备队:纵队直属特务团。所谓“特务团”,全称为特别任务团,其实就是负责司令部警卫的合成编制部队,早期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就是由原军委警卫营扩编的。

特务团一般还下辖通讯、侦察、工兵等连队,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师,是野战纵队司令部的直属部队。既然六纵连特务团都顶上去了,可想而知作战的艰苦程度,当然也是王必成最后的“杀手锏”,而山头上的整74师师部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部,张灵甫的警卫营进行了最后的抵抗,仍然被彻底击溃。

六纵特务团于5月16日下午二时终于攻上了540高地的山顶,同时包围了整74师部所在的山洞。然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那就是整74师师长张灵甫、参谋长蔡仁杰都挂了。关于张灵甫的死因,一般争论于战役尾声阶段被当场击毙说、主动自杀说和投降以后被杀说。

其中第二种说法明显是不可信的,反正人都已经死了,蒋军方面当然要利用其死大作文章和大肆宣传,但是蒋军高级将领不同于鬼子军官,类似于戴之奇、刘戡等兵败自杀者真心不多。而第一种说法则主要根据陈、粟、谭在孟良崮战后给军委的汇报电,称“张灵甫被六纵特(务)团副团长带兵当场所击毙”。

这封电报是5月30日发出的,并且抬头写明“据最后检查证实”,那也就是野战军司令部的最终意见。既然是当场击毙,意味着在何凤山率部攻击山洞时,张灵甫等人进行了抵抗,然后在对射中挂掉,老电影《红日》也是这么刻画的,那么在乱军之中,究竟是哪个战士的子弹击中了张灵甫,真得无法查证了。

第三种说法也是见于很多文献和文章,那就是张灵甫其实是缴械投降,然后在押送下山过程中,特务团某战士新仇旧恨同时迸发, 没有控制住情绪出现了违反纪律的“杀俘”行为,致张灵甫当场死亡,而王必成将军也在《飞兵孟良崮》的回忆录中,曾经有“抢救未果”的描述。

换句话说,就是战士开枪后,在场干部立刻意识到杀死如此重要俘虏的严重错误性,也马上进行了紧急救治,可惜是致命伤。在情况复杂纷乱的战场上,有些事情已经很难获取真相,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笔者也不敢妄加断言。

其实个人更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华野指战员牺牲巨大,个别战士杀红眼了所以情绪激动是有可能的,但是同时杀掉师长和参谋长两名将领就不太可能了,这么明显违反纪律的事情,然后还一家伙干掉两个?应该没有哪个战士会如此的明目张胆。

但是结果却只有一个,就是号称“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中将,确实是被华野六纵特务团一个不知名的战士打死了。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