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位于楼兰古城附近,按道理不应该进行核实验啊?为什么我国的核实验选择了罗布泊?

1954年9月12日,漂亮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漂亮国政府直接向中国内地扔蘑菇弹,随之而来的就是“海峡危机”再次升级,漂亮国拟定了向中国全面进攻的计划。面对漂亮国的武力威胁,毛泽东主席坚定回答道:“漂亮国的原子弹吓不倒中国人民!”在这种背景下,毛主席也对国内科研人员强调道:“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但是,试验场选择在哪里合适呢?中国核试验部门的组建1958年4月,商丘步兵学院被拆分成两支部队,即0673部队和0674部队,前者负责建设靶场,后者负责建设仓库,以便严格管理将来的核武器,从实际意义而言,这也是后来组成核试验基地的基层班子

1954年9月12日,漂亮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漂亮国政府直接向中国内地扔蘑菇弹,随之而来的就是“海峡危机”再次升级,漂亮国拟定了向中国全面进攻的计划。面对漂亮国的武力威胁,毛泽东主席坚定回答道:“漂亮国的原子弹吓不倒中国人民!”在这种背景下,毛主席也对国内科研人员强调道:“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试验场选择在哪里合适呢?


中国核试验部门的组建

1958年4月,商丘步兵学院被拆分成两支部队,即0673部队和0674部队,前者负责建设靶场,后者负责建设仓库,以便严格管理将来的核武器,从实际意义而言,这也是后来组成核试验基地的基层班子。

在选择场地时,由我国的专家组会同苏联阿.彼.安德烈也夫等专家一同研究了选场方案,最终议定敦煌城西北120公里的后坑适合建场,经总参部总参谋长黄克诚将军批准,组建了勘察大队。

1958年8月17日,勘察大队正式成立,指挥部就设在敦煌附近的珍珠泉不远处,张志善将军任大队长,率领着勘察大队进行地质测绘、道路、通讯设施等建设。

同年8月6日,由陈赓将军推荐,驻旅大要塞三兵团参谋长张蕴钰将军任核试验部队主任,于10月29日到达敦煌,同勘察大队一起查看选定的实验场区。

结果看下来,场地让张蕴钰将军有些失望,不知道苏联专家是故意还是疏忽,之前选定的实验场区是“大孔土”,不仅搞工程建设困难,就连施工和人们饮用水也不得不从大后方拉,退一步而言,即便克服诸多困难场区建设成功,而该地也只能实验最多2万吨TNT当量的核武器,这对从抗战时期就关注核武器研究的张蕴钰将军而言无疑是不满意的。

随后,张蕴钰将军向上级作了报告,陈赓将军作出指示:“另找一个!”带着这个指示,张蕴钰、张志善、史国华等领导分别带着车队,经玉门关向西开始了新一轮的勘察。

此时,国内专家也纷纷主动请缨向敦煌进发,其中有钱学森、钱三强及夫人何泽慧、王淦昌、赵忠尧、郭永怀、于敏、彭桓武、邓稼先、程开甲、朱亚光、王承书、周光召、吕敏、何祚庥等数十位著名专家,他们想亲眼看看将来的中国的核试验场所,而张蕴钰将军每次勘察回来也会和专家们进行论证,听取各方面意见来确定最终的实验场。


为什么要定点罗布泊

通过数十次的勘察,经张蕴钰和张志善等领导与专家们的反复论证,新疆若羌县东北部有一大块盐碱化、沙漠化的无人区非常适合建核试验场所,在经过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和诸多物理学家论证之后,确定这个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是目前最适合核试验的场区。

1959年1月,为了确认该地区能否建场区,多部门领导组织了多次的地面勘察,同时空中勘察也进行了多次,最终在下旬确定了该地是进行核试验的最佳场区。

场区确定在罗布泊有几个原因:

第一、无人区面积多达十万平方公里,可保证辐射危害不会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场区二十公里外就是鼎鼎大名的孔雀河,施工饮水都可保证安全,而且该地区不在地震带上,不会像苏联那样引起人工地震。

第三、地质是冲积土和戈壁,施工建筑就地取材相当便利。

第四、这里无居民、无耕地、无牧场、无矿藏,是没有丝毫经济效益之地,进行核试验也不会影响自然环境。

第五、罗布泊作为无人敢踏足之地,可有效避免他国对我国的核试验进行窥探、侦查,可在最大程度上做好保密工作。

其实,关于为什么我国核试验基地要落在罗布泊,这是国家机密,必定有更多的考量在其中,具体还有什么原因,那我们就不得而知,也不是我们能知道的事情了。

1959年3月25日,0673部队进驻乌什塔拉以南的一块荒地,这里距离试验场250公里,虽然无耕地牧场,但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由于这个地方顽强生长着一点马兰草花,张蕴钰将军便对该地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马兰村,马兰村就此得名。

1959年6月13日,建设一新的马兰村正式成为中国核试验基地诞生的日子。

此后,艰难困苦成了马兰村的代名词,但她创造着新的文明、新的精神,也创造着我们伟大的事业!同时,这项伟大的事业也造就了一代精英!

中国的核试验,是在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撕毁合同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可借鉴的对象,没有国家提供经验,更没有现成的资料,钱学森、钱三强等老一辈科学家们,靠着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甚至连最后拍摄原子弹爆炸的照相机都是淘来的,所以我们所有设备都是自己设计制造出来的,具有伟大的开创意义!

正是有他们的坚持不懈,中国在1964年10月16日15时成功爆破了第一颗原子弹,这则好消息通过电波向全国人民发出,人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久久不能平静。而漂亮国、苏联等国家震惊之余全部沉默下来。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这个曾经发明了火药的古老国度,再次以这声巨响,重新塑造了中国的新形象!


核试验场对历史遗迹的影响

众所周知,罗布泊又名蒲昌海、罗布淖尔等,意为“多水汇聚的湖泊”,有水的地方自然有人,楼兰人、鄯善人、“小河公主”等都曾生活在这个地方,小河墓地楼兰古城精绝古城等历史遗迹都在这个地方,那么话说回来试验场对这些地方没有影响吗?

其实,从开始将罗布泊定为实验场的时候,基地领导们也对此进行了多方论证,其中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也对罗布泊进行了实地勘察,并组织专家们进行多方论证,在他们的详细论证下,试验场并不会对周边的历史遗迹造成影响。

同时,考古专家们也对试验场进行了勘察,初步确定这片戈壁、盐碱滩不存在其他历史遗迹,而且按照中国设定的试验弹,当量不超过三百万吨TNT,影响范围有限,不会超过150公里范围,所以对250公里外的楼兰古城不会有影响,这才最终确定此地为核试验场。

可见,我国在核试验场的选择上是慎重且科学的,即便在两年后又完成了氢弹的研制爆破,也一样没对楼兰古城遗址造成丝毫破坏,这说明核试验场对附近历史遗迹的影响微乎其微,也正是这样科学严谨的态度,不仅使得我国避免其他大国威胁讹诈,同时更是考量了人文地质环境,使得二者相得益彰,更加给罗布泊凭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结语

罗布泊很神秘,不仅诞生过48个灿烂古国,小河墓地那千年不腐的微笑女尸、太阳墓那神秘莫测的木头等等,这已经令人无限遐想,然而彭加木的离奇失踪更加深了罗布泊的神秘性,此后随着一些小说的艺术加工,什么“双鱼玉佩”、“生化人”等更是成为罗布泊神秘事件的代表了。

其实,罗布泊就是一个无人之地,她曾经拥有过多达二百个美丽湖泊,但随着古代的过度砍伐利用,它逐渐成为生命禁区,如同楼兰古国、精绝古城一样,原来的罗布泊已如流星一样划入了虚无,这是时间的残酷,更是历史的代价。

也正是因此,将核试验场舍在此地并无半点不适之处,不仅不会对楼兰古城等历史遗迹造成影响,反而对其赋予了一定的神秘性。我们应该感恩深入罗布泊建设试验场的先人们,他们历经史无前例的艰辛,在死亡之海,生命禁区创造出划时代的伟大奇迹,这才得保我国平稳发展数十年而不受骚扰。“青春无悔,生命无怨,数风流人物,还看当年。”请记住默默付出的前辈先烈们,他们值得全体中国人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罗布泊的回忆》等




具体什么原因应该是机密,大家只能猜。

我只说我知道的信息。

当时核武器的威力是被无限放大的。

而且没有准确的数据知道,他会波及多大的面积。

所以当时的敦煌是被划分为波及范围内的。

据说当时土著们被要求封锁门窗,居家等爆炸。

老百姓就是以前的那种土坯房,要求用土砖把门窗都封上,每家每户准备三天口粮。

但结果是当地老百姓几乎没有感受到什么影响。

就从这一点来说,专家选址的时候肯定分析了波及范围。

但当时还没有十足的把握,为了安全起见,做了这样的准备。

从这些侧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当时这样的大杀器,是增强国防威慑力的必要手段,花再大的代价都是必要的。

感谢为国防建设做出努力的所有人,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不要对过去评头论足,在那个时代很多东西都是迫在眉睫必须要做的,而且要做很大的牺牲才能做出来。

就是这些迎难而上的伟人们,才让我们屹立在了东方,成为文化传承最悠久的国家。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