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是个什么样的人?

郭沫若是一位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中国共产党人。郭沫若:“若国亡家破,文人与匹夫甚区别

郭沫若是一位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中国共产党人。




郭沫若:“若国亡家破,文人与匹夫甚区别。”

郭沫若(1892-1978),曾留学日本学医,归来后,见国将不国,便弃医从文又见自由文人多弱小,便投戎从政,于北伐军总政治部任宣传部长。

其实郭沫若是一个严重被历史所曲解的人,其编著的《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篆》、《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至今仍然是研究甲骨文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其所编撰的《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同样也都是伟大的著作。但是,书中的观点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如“二王共政”的划分,还有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古代史究竟能不能简单划定为奴隶制时期和封建时期,这些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是,却不可否定郭沫若先生在这一方面的成就。

郭沫若最为人诟病的是他的新诗,其实他早期的诗还颇有可取之处,如《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渺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我想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时郭的新诗,还注重平仄,比如上句平起头,下句便用仄起头,同时还注重字数,音韵,意境。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作者由日本归国,看到当时黑暗的社会,涌生出向往光明的希翼。后期的诗,更像是口号,可以明显看到,这时期的诗词,已经抛弃了对意境的追求,而是加诸了口号化,符号化色彩。

可是有一点被人忽视了,那就是此时郭的写作对象发生了转变,郭的受众发生了改变,新文化运动时期,郭等一批知识分子主要想唤醒的是同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希望他们救亡图存,发扬爱国主义。后来证明这一条路行不通,要走农村包围城市,要发扬无产阶级力量。而郭一开始的资产阶级信仰也在此时发生了改变,转而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开始向着苏联求学,也因此有了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职位。此时,郭的文化写作对象与受众都发生了变化,由受过教育的知识青年变成了无产阶级劳苦大众,为了使这些人听懂,看明白,自然使越口语化越直白越口号化越好。

对于历史人物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无限贬低。

郭的历史戏剧:《屈原》、《武则天》、《棠棣之花》、《高渐离》、《孔雀胆》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寓救国于戏剧中,扩大了受众范围,同时又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准。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