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为什么到了湖南湖北后迅速壮大?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由洪秀全等人于1851年在广西桂林发动,以反清抗争为主要纲领,后扩展至长江流域,一直持续到1864年。在太平天国进入湖南湖北之前,其基本上都是在南方的广西、广东、福建等地活动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由洪秀全等人于1851年在广西桂林发动,以反清抗争为主要纲领,后扩展至长江流域,一直持续到1864年。


在太平天国进入湖南湖北之前,其基本上都是在南方的广西、广东、福建等地活动。那么,太平军为什么到了湖南湖北后迅速壮大呢?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优势


太平天国的发源地广西与湖南、湖北相邻,两地地理位置接近,因此在太平天国进入湖南湖北后,能够快速地传递宣传信息和招募士兵。同时,湖南湖北地势复杂,山区众多,易于藏匿和发动起义,为太平天国的壮大提供了基础。


二、社会不稳定


太平天国进入湖南湖北之前,湖南湖北地区正在经历一段社会转型期。清朝的统治日渐衰落,官员贪污腐败,社会民生问题陡增,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加之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民众生活愈发艰苦,大规模的灾荒和饥饿使得人民渴望改变现状。太平天国利用这一社会背景,传递其反清抗争的思想,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响应。


三、组织严密


太平天国的组织非常严密,具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军事战略。洪秀全担任“太平天国天王”,设立各级官职,实行地方自治,各地的指挥官都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太平天国还实行军民合一的制度,确保了军队的士气和生产的不断推进,使太平天国在军事实力及社会运转方面大大超越其他农民起义。


四、宣传高涨


太平天国在湖南湖北地区加强了宣传工作,尤其是宣扬“天道教”思想,通过士兵婚姻等方面的控制招募更多的信众,进而招入更多的太平军,达到快速壮大的目的。同时,洪秀全还号召士兵视死如归,以身殉国,加强太平天国的组织纪律,使得太平军战斗力大幅提升。


五、叛逃将领


在太平天国进入湖南湖北之后,其叛逃官员的现象大量发生。这些叛逃者带着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为太平天国提供重要支持,例如总领韦昌辉在太平天国军中任用湘军老兵,提高了军队的技术水平。此外,叛逃官员还为太平天国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和情报。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壮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地理位置、社会背景、组织纪律、宣传工作等都是重要因素。太平天国的壮大对于清朝政府产生了严重威胁,使得清朝政府的统治日益动摇,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太平军刚离开广西时,连兵带家属大约只有2万人。

在湖南、湖北进行了3轮大扩军后,出武昌时,太平军的规模已经发展到了50万人,其中10余万能战之军。

湘南扩军

太平军进入湖南时,刚刚经历了蓑衣渡之败,元气大伤,跑到道州歇了一段时间。

随后,以道州、郴州为中心,太平军展开了一次大扩军。

当时,湘南的扩军条件非常好。

一方面,湖南自道光十一年开始,整整24年,年年水灾、蝗灾不断,民生困难,许多老百姓确实活不下去了。

另一方面,湖南的反清情绪非常高涨。湖南是白莲教和天地会两大秘密结社的交汇之处,天地会、斋教非常活跃。

洪秀全、杨秀清决心抓住机会,做出了一些调整。

一方面,洪秀全、杨秀清继续颁发杨秀清、萧朝贵发布的三篇诰谕,发动群众。

另一方面,洪秀全、杨秀清一改过去对天地会刻意保持距离的“高冷”态度,他们允许天地会会员打出“天德王”旗号,又设立“道州大旗”,招募天地会员加入太平军。

这次扩军的效果非常好。

《李秀成自述》描述,太平军在道、江、永扩军2万,在郴州又得2、3万人。

当然,李秀成当时只是中基层人员,所述数据或许只是当时太平军高层的宣传,而清军情报各方数据也有差异。

但一般认为,在太平军离开湘南,攻打长沙时,能战之兵已在3万左右。

仅从数字上看,似乎基数增加不大,但这次扩军的含金量却非常高

首先,湘南扩军,参军者多没有携带家属。

也就是说:增加的2万人,大部分是作战部队。

其次,湘南参军者中,有数千人擅长土攻,是“技术兵种”。

土营,是此后太平军攻坚的主要手段。武昌、南京,全部都是土攻攻破的。

湘北扩军

湘南扩军后,太平军声势复振,围攻长沙81天,但功亏一篑。

撤围长沙时,太平军当时做了两手准备。

如果能在益阳招到水营,就向洞庭-长江一系的岳州、武昌进军,如果招不到,就去常德,从陆路往中原发展。

结果,太平军在湘北发了一笔大财。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古以来,船工就是最有造反精神的人群。

太平军在益阳截获了资江大小船只数百只,获得了大量船民、水手。

由此,蓑衣渡之战中灰飞烟灭的太平军水营得以重建。

随后,太平军攻下岳州,又在资江下游、洞庭东岸获得船只数千艘。

此时,太平军总人数已达到10余万,能战之兵在5万左右!

除此之外,由于清军在岳州储备了大量物资,太平军得以极大改善了装备、弹药水平!另外,据李秀成描述,太平军获得了当年吴三桂留在岳州的武器。

在湘北,太平军建立了强大的水营,确立了水师优势,为以后进军武昌,并顺流攻取南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武昌大扩军

出湖南后,太平军直取武昌,起兵以来第一次打下省会城市。

在武昌,太平军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大扩军。

尽管杨秀清再三表示“不愿者,遂弗强”,但不可否认,这是一次带有强征性质的扩军!

太平军将三镇居民以军事编制实施男女分行。

最后,太平军离开武昌时浩浩荡荡,号称五十万之众,能战之兵十余万!

可是,这次带有强征性质的扩军却弊大于利。

首先,强征本就不得人心。何况···男女分营,一般人真的受不了!

结果,“未几,男子被掳逃归者十八九,女子回者十一二”。许多人都逃走了。

这种大规模逃散,损失的不仅是逃兵,对全军士气都有极大影响。

其次,这种全面征调,举家带走,战斗部队的比重较低。

大量老弱妇孺从军,给军队带来了巨大的后勤压力

这种压力在胜利大进军时尚可克服,但到了天京后,就使天京很快出现了粮食危机。

此后,清军江南、江北大营抓住天京软肋,瞄准天京补给线下手,使太平军形势极为被动。

比如:1856年,当西征形势一片大好,石达开兵临南昌,曾国藩危在旦夕时,由于天京粮道有危,石达开只得回师参加东征,使湘军形势得以复振!

可以说,武昌大扩军,虽然使太平军的规模急剧提高,但弊端十分明显,尤其是由此带来的粮食问题,束缚了太平军的发展,影响深远。


太平军,起义于广西,但真正成气候却是在两湖。

正是在两湖发展壮大,太平军才得以与大清分庭抗礼。

遗憾的是,太平天国的领导层似乎仍然有相当严重的门户之见。

太平军中,两湖兄弟的比重如此之高!可是,在太平军的高层,却完全看不到两湖兄弟的影子。

不要说王,就是侯、丞相,也都是清一色的两广人士。

不可否认,太平军中的广西能人多,但是,难道几十万两湖兄弟,就没有一个可担大任的人吗?

洪秀全、杨秀清能在两湖获得大发展,可见当时大清失天下人心,太平军有夺天下之机!

但是,见微知著,即使仅仅只看他们对两湖兄弟的态度,他们并无夺天下之能!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