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恐龙可以轻松达到几吨甚至几十吨的体重,为什么现在很少有生物达到?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什么?显然不是蓝鲸,因为蓝鲸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但生物包含了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等等,而仅仅是最高的植物,就高达115.9米,直径可达4.8米,它就是位于漂亮国加利福尼亚州红杉国家和州立公园中的一棵名为“亥伯龙神”(Hyperion)的红杉树。而最大的植物是一棵生长在澳洲西海岸海底的波西多尼亚海草,它占地面积多达200平方公里、绵延180公里,按照波西多尼亚海草的生长速度看,它至少已经在地球上存活4500年的时间了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什么?显然不是蓝鲸,因为蓝鲸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但生物包含了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等等,而仅仅是最高的植物,就高达115.9米,直径可达4.8米,它就是位于漂亮国加利福尼亚州红杉国家和州立公园中的一棵名为“亥伯龙神”(Hyperion)的红杉树。

而最大的植物是一棵生长在澳洲西海岸海底的波西多尼亚海草,它占地面积多达200平方公里、绵延180公里,按照波西多尼亚海草的生长速度看,它至少已经在地球上存活4500年的时间了。

如果我们把目光再投向真菌界,蓝鲸就更不够看,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真菌是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也就是东北名菜小鸡炖蘑菇中的榛蘑,最大的蜜环菌在漂亮国俄勒冈州的马卢尔国家森林中被发现,经过研究和分析,这株榛蘑至少已经存活了2800多年了,在几千年的岁月中,它已经生长成为一个占地约8.8平方公里,体重至少上千吨的“庞然大物”了。

最大的蜜环菌占地示意图

因此,最大的恐龙跟蓝鲸没得比,而最大的蓝鲸跟最高的植物比体长没得比,跟最重的生物蜜环菌也没得比。不过,如果将范围缩小到动物界,恐龙时代的恐龙们确实是地球演化史上平均最大的,它们几吨重的个体比比皆是,甚至体重达到十吨的也大有“龙”在。

那么,为什么恐龙时代的恐龙体型比较大,而如今很少有动物能达到这种体型呢?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现存的动物其实体型并不小

首先,恐龙的体型也不是都很大,比如加上尾巴身长2米左右的伶盗龙、最小的跟鸡差不多大的美颌龙等等,而且恐龙的整体体型虽然不小,但是它们也不是一经出现就很大,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进化过程,比如最早的恐龙之一始盗龙的体长仅有1米左右,体重在10公斤左右。

其次,虽然如今的动物体型通常比较小,但是陆地上有大象、犀牛、河马、长颈鹿、野牛、牦牛等大型动物,海洋中有蓝鲸、虎鲸、抹香鲸、弓头鲸、大白鲨等大型动物,所以,恐龙时代的动物只是整体的体型比现在的大一些,现代动物也有体型庞大的存在

是什么导致了恐龙的平均体型比现代动物大?

从现代大型动物来看,它们基本上都是哺乳动物,显然哺乳动物撑起了大型动物的门面,所以这是一场哺乳动物体型与恐龙体型的较量。那么是什么让哺乳动物输给了恐龙呢?我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时间

19世纪的漂亮国古生物学者艾德华·准克尔·柯普通过对10278个从寒武纪至今的属下的动物体型研究发现,从寒武纪至今,动物体型已经增大了150倍,于是,柯普认为同一类动物的进化是一种积极选择,也是一个进化的大方向,这就是著名的柯普法则。

这个法则不但解释了为什么恐龙越到恐龙时代后期体型越大的原因,还解释了哺乳动物是如何从老鼠大小演化成大象、蓝鲸这种庞然大物的原因。

最早的哺乳动物-摩根锥齿兽

既然同类动物(比如哺乳类)的体型是逐渐变大的,那么时间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时间越长,给动物演化的机会就越多,动物产生大个体的几率也就更大。

恐龙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距今约2.35亿年前),到距今约6500万年前才灭绝,它们整整统治了地球约1.7亿年,在如此长的时间内,根据柯普法则,给恐龙足够的时间,它们必然会出现大个体,而大个体出现后,向着大体型进化的相关物种才能成功存活,于是,恐龙时代到了中后期,基本上都是大型恐龙的天下了。

而哺乳动物虽然也遵循着柯普法则,但是哺乳动物在恐龙时代被恐龙们压制,一直没有爆发,直到恐龙灭绝后才开始明显的进化,也就是说哺乳动物真正的开始进化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6500万年的时间,比恐龙进化的时间少了2倍还要多。

尽管这样,地球上依然出现了最大的动物蓝鲸,所以,进化时间较短,是哺乳动物整体体型不如恐龙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竞争

动物的生存竞争会促使动物进化,但是一经出现就有各种竞争对动物的进化来说并不见得是件好事,尤其是对于动物体型的进化来说。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恐龙和哺乳动物的登场时机

恐龙的登场是在三叠纪的晚期,此时地球生态在二叠纪与三叠纪之间的大灭绝事件中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大量的生物灭绝后,地球上的生态位大量的空缺,促使了恐龙的出现。

刚登场的恐龙实际上是没有掀起什么风浪来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当时的恐龙种类和数量较少,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体型较小,而且在刚要开枝散叶时,它们又迎来了三叠纪到侏罗纪的灭绝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刚刚崭露头角的恐龙再次被压制,一些大个体纷纷灭绝,只有小型的恐龙存活了下来。

但是,熬过了这次灭绝事件后,地球上的生态位空缺更加严重,可以说当时是几乎没有竞争的一个环境,这给了恐龙们足够的发育空间,靠着这种几乎无压的环境,恐龙开始开枝散叶拥有了接近800种不同的种类,并且体型也在逐渐变大,不仅出现了霸王龙、棘龙这种大型的肉食性恐龙,像地震龙、易碎双腔龙等体型堪比蓝鲸的草食性恐龙也陆续的出现了。

而哺乳动物就不同了,最早的哺乳动物只是比恐龙晚出现了几百万年,就被恐龙压制了,直到恐龙灭绝之后,才真正迎来了哺乳动物的春天。但是,这个“春天”只是相比较恐龙时代,事实上恐龙灭绝后,地球上的有利生态位都被一些大型的鸟类,比如恐怖鸟、冠恐鸟以及爬行类,比如鳄鱼、泰坦巨蟒等占据,哺乳动物的进化还是有很大的阻力。

直到一部分哺乳动物放弃了高蛋白的食物(肉类),转为食草动物,才出现了像冠齿兽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

之后到了距今约5000万年前,一部分临海而居的哺乳动物逐渐的开始了下海,才有了如今的鲸类,而且在哺乳动物的整个演化史上,其他类的动物都是在同步的进化的,这使得地球生物多样性比以前要丰富了,但竞争同样也变得激烈了,而激烈的竞争就意味着食物的不充足,食物的不充足就意味着像更大的体型去进化会受到阻力(体型越大食量越大)。

因此,恐龙和哺乳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竞争性的差异也是造成它们体型整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写在最后

如今地球上动物体型要看哺乳动物,因为哺乳动物在进化的序列上比较的“高级”,恒定的体温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毛发既能遮挡烈日,又能保暖,这使得哺乳动物几乎遍布全球。

不过,由于哺乳动物真正进化的时间相对较短,再加上进化时竞争比较激烈,所以整体体型不如恐龙。但凡是都有利有弊,恐龙的灭绝其实就吃了体型逐渐变大的亏,这样一旦环境发生巨变,没有足够的食物,它们只能饿死,而如今的哺乳动物的整体体型是有利于应对极端的环境的。




过去的地球氧气含量比现在高的多,再加上植被茂盛。当时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几乎都是体型硕大的存在。

植物巨大,就会利用阳光的光合作用制造出更多的氧气。而食草动物为了能够吃到高处的绿叶,也会长的越来越高大。而肉食动物也是为了能够吃到高大动物的肉,也会进化的越来越高大。

可以说,在白垩纪甚至是以前的世界,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属于大型的存在。估计我们现在的大象,比到当时的动物面前,都到不了他们的膝盖部位。

要是没有彗星撞地球的发生的话,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还是会越来越大的。

为了不让动物吃掉自己,植物是千方百计的让自己进化的越来越难吃。为了吃到植物,动物同样会把自己进化的越来越高大,越来越不挑口,难吃如何,难吃也不嫌弃,也要吃。毕竟是活着最重要不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食物链。

接下来,发生了彗星撞地球的事情,植物烧死烧光了。没有了足够的植物,植食动物死绝了,没有了足够的动物,肉食动物也死了。陆地上如此,海洋里同样如此。再加上彗星撞地球所导致的火山甚至是泥石流的爆发,地球上的氧气也损耗了几乎是三分之二。那些剩下的动物就会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么死,要么进化。

由于空气中的含氧量不足。活下来的动物就会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改善和进化自己的功能,以求达到适应生存环境的目的。

所以说,世界的发展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我们唯独能做的,就是改变我们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适应当前的生存环境。

现在之所以没有了以前的那种高大的动物和植物。是因为现在的地球环境的不允许导致的。一旦环境改变了,地球上的一切也会逐渐发生改变的。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