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最堪称“搅屎棍”的人是谁?

从阻碍天下统一、对后世文化影响以及后人评论的角度来看,三国时期最堪称“搅屎棍”的人应该是董卓。首先,董卓的出现加剧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

从阻碍天下统一、对后世文化影响以及后人评论的角度来看,三国时期堪称搅屎棍”的人应该是董卓。

首先,董卓的出现加剧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他在政治上采取了极端的手段,通过杀害官员、控制皇帝等方式来掌握大权,导致了天下的分裂和混乱。董卓还通过挑拨离间、收买人心等手段,加剧了各个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对抗,使得天下统一的愿望更加遥远。

其次,董卓的行为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政治上的暴行和腐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成为了后世文化中的重要题材。同时,董卓也成为了文学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的重要角色,如《三国演义》中的反面角色,以及电视剧、电影等作品中的形象。

最后,董卓的行为也是后人评论最差的。他在政治上的暴行和腐败,导致了天下的混乱和人民的痛苦。同时,他的行为也受到了当时的士人和后世人士的批判和谴责。许多人认为,董卓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腐朽和邪恶的人物,他的行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评价董卓时,我们不能仅仅看到他的负面影响,还要看到他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董卓生活的时代正处于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问题已经根深蒂固,各种矛盾和对抗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在这样的背景下,董卓的出现可以说是必然的,他的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抗和挑战。

总之,董卓是三国时期最堪称“搅屎棍”的人,他的行为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的重要角色。




看到题主这个问题,豹眼心中早就有答案,在以前很多问题回答中,不止一次提到搅屎棍这个词,看过豹眼问答的友友肯定会有印象。但是,如此直接地提出这个问题,豹眼看了,还是有些犹豫。搅,还是不搅,纠结中。。。

豹眼大体阅读了许多友友的回答,看到很多跟豹眼相似的看法,豹眼也就很坦然地来回答这个问题。

豹眼认为,三国时期的搅屎棍起码两个,这是够大的,小的不算。一是刘备,二是贾诩,再勉强一点,那就算上诸葛亮。至于曹操、孙权、袁绍之类,还算不上大。

做一个合格的搅屎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不是谁都可以胜任的。

第一,具备一定的能力,能把屎搅起来,火柴棒肯定是不行的。

第二,把屎搅起来后,自己就跑了,那个臭摊子就不管了。

第三,具有连续性,不管走到哪都在搅,直到搅不动了为止。

先说刘备吧。

黄巾军起义一爆发,就沉不住气了。镇压起义,大小也算立了个功绩,朝廷也安排了安喜县尉的职务。按理说从编草鞋贩凉席的小商小贩,进入了公务员团队,安稳一下做做具体工作也是可以的。

但却一句话说不来,鞭打督邮,弃职不干了。折腾来、折腾去,混不下去,就投靠了老同学公孙瓒,跟袁绍对战。还趁机挖人家公孙瓒的墙角,然后就想另抱更粗的大腿。接管了陶谦的徐州牧,就开始与吕布、袁术、曹操来回搅合。

借助曹操的势力除掉吕布、袁术之后,应该说老曹对待刘备不薄。又搞衣带诏想除掉曹操。

被曹操击败后,又投靠了袁绍。官渡之战把袁绍坑苦了,就跑去找刘表。

在刘表那里又挖人家的墙角,引起刘表的疑忌。折腾完了,又去跟孙权搅合在一起,对抗曹操。之后,又跑到益州去,把人家刘璋的地盘侵占了。借荆州不还,与孙权又闹翻了脸。

硬生生把一个益州牧折腾成蜀汉皇帝,如果不是另一个搅屎棍诸葛亮给他擦腚,其结局比袁术好不到哪里去。

许多友友可能不认可,既然如此,那为何关羽、张飞、赵云、魏延会死心塌地的跟着混呢?

豹眼开始就说了,没点能力是做不了搅屎棍的。

再说贾诩吧。

本来董卓被杀后,汉室出现了一线匡复的希望。李傕、郭祀等亡命之徒,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贾诩却出了“第一毒计”,挑唆他们攻入长安,把王允杀死,把另一根搅屎棍吕布赶跑了。

之后,归顺了张绣,挑唆张绣投降曹操。但由于没有得到满意的封赏,又唆使张绣反叛曹操,把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杀死。理由似乎是曹操霸占了张绣的婶婶,可是一个寡妇能得到老曹的喜欢,岂不是一段好姻缘呢?原因恐怕不在于此吧。

官渡之战前夕,贾诩又唆使张绣投靠了另一个搅屎棍曹操。致使袁绍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烂,坐山观虎斗,岂不更好呢?

最后说一下诸葛亮吧,算不算友友们自己判断吧。

大一统是中国人的传统,也是底线。谁制造分裂就是民族的罪人。

如果诸葛亮不出山,刘备可能就自生自灭了。尽管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设想,其实,在刘备攻占荆州、益州的过程中,诸葛亮并没有多么突出的贡献。

刘备取得荆、益纯粹是偶然。没有赤壁之战时那一场疫疾,孙刘联军绝不是曹操的对手;没有张松、法正吃里扒外,刘璋引狼入室,刘备想得到益州,那还费点事。恐怕攻不下益州,荆州就被孙权抢占了。

从刘备入主益州,称王、称帝,前后不足十年的时间,如果没有诸葛亮掺和,蜀汉就此结束,中国可能很快就恢复大一统的局势。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除了自己留下了名声,对于蜀汉、对于整个民族毫无意义可言。

特别是连续的北伐,已经把蜀汉的百姓折腾的死去活来。自己折腾还不算,还精心挑选了另一个搅屎棍姜维做接班人,并大肆替他吹捧做宣传。折腾到最后,就连刘禅小阿斗也没了兴致,不说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望着曹魏来整编,也基本差不多。

如果不信,那就请静下心来,看一下刘备、诸葛亮在成都,究竟做了啥有利于国家、民族、历史的事?不要说那些匡扶汉室、清除汉贼、一统天下、忠君爱民之类的心灵毒鸡汤。具体说哪一件事,能符合这些冠冕堂皇的目标。

有能力,做点啥事不好呢?为何一定要搅合呢?

木牛流马不错,把它传下来哦?就怕司马懿学会了对付蜀汉。这么好的东西,对人类没有任何贡献,具备再高的能力,就为了自己的名声吗?

以上,这仅仅是看待历史人物的一个角度,并不是全部。

说的是搅屎棍的事,就没必要去全面的评论他们。

从一定意义上说,从黄巾军起义开始前,参与到这场混战中的所有人,都是搅屎棍。只是能力大小不同,搅动的幅度不同罢啦。

如果有的友友,把豹眼也看作搅屎棍,豹眼深感荣幸。如果能称得上第一搅屎棍,那更是荣幸之至。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