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魉在古代传说中是什么意思?

个人作者/煮酒烹鹤闲聊历史我来回答。魑魅魍魉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可能和传说中的鬼魅有关,其实不是这样的

个人作者/煮酒烹鹤闲聊历史

我来回答。

魑魅魍魉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可能和传说中的鬼魅有关,其实不是这样的。

魑魅魍魉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物,在中国古代的各种书籍中都有描述。以下是一些古代书籍中关于魑魅魍魉的描述:
1.《山海经》: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神话传说书,其中描述了各种神秘生物和自然现象。在《山海经》中,有一种名为“鬼魅”的生物,被描述为拥有四只脚、身体柔软、眼睛发光、声音嘶哑,能够迷惑和控制人类,并带来疾病和灾难。

2.《聊斋志异》: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小说集,其中描述了各种鬼怪和灵异事件。在《聊斋志异》中,有一种名为“蜣螂”的生物,被描述为拥有四只脚、身体柔软、眼睛发光、声音嘶哑,能够迷惑和控制人类,并带来疾病和灾难。

3.《周礼》: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礼学文献,其中描述了周朝的礼制和仪式。在《周礼》中,有一种名为“魑”的生物,被描述为一种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神灵,能够迷惑和控制人类,并带来疾病和灾难。

4.《吕氏春秋》: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文献,其中描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和哲学思想。在《吕氏春秋》中,有一种名为“魑”的生物,被描述为一种古代传说中的怪物,能够迷惑和控制人类,并带来疾病和灾难。

这些古代书籍中的描述都是根据传说和故事来创作的,其中有些描述比较详细,有些则比较简单。




魑魅魍魉”这四个字虽然难写,但是名气却非常之大,后人还为此附会了一个虚假的清朝文人智斗八国联军指挥官的段子,成就了一副对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把边。”,也算是文人意淫的新高度。那么“魑魅魍魉”这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从字面上来看,我们就已经猜到了七八分,因为这四个字的偏旁均有一个“鬼”字,这说明,魑魅魍魉,至少与“鬼”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

好吧,就让我们根据掌握的文献材料,扒扒这四个怪物的画皮吧……

【最早记载“魑魅魍魉”的文献是什么?】

最早记载“魑魅魍魉”这个词语的文献是《左传》。《春秋左氏传·宣公三年》有一段历史是这么说的:【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文中的“螭魅罔两”就是如今的“魑魅魍魉”,虽然四个字中有三个不一样,但是意思完全相同。并且,到了东汉时期,“罔两”两个字就增加了鬼边偏旁了。

【“魑魅魍魉”代表了那些妖魔鬼怪?】

魑魅魍魉与鬼有关,说明这四个生物的邪恶。按照民间传说的观点,“魑魅”和“魍魉”是上古时代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请来的鬼怪救兵,“魑魅”就是成精的屎壳郎,而“魍魉”是成精的蜘蛛。当然,这类民间解释毫无根据可言,都是根据自己的好恶加以取舍,我们还是从文献资料角度做一个粗浅的解释。

首先说“魑”,这个字与“”字是通假字,《汉书》颜师古注曰:【文颖曰:“龙子为螭。”张揖曰:“赤螭,雌龙也。”如淳曰:“螭,山神也,兽形。”师古曰:“许慎云:‘离,山神也’,字则单作,螭形若龙,字乃从虫。】四个人进行注释,四家的意思都不太相同,文颖说“螭”是龙子,如淳和许慎都说“螭”是山神,而张揖说“螭”是母龙,莫衷一是。宗福邦的《故训汇纂》对“螭”的解释是:像龙但没有角的怪物。“魑”也成为这一类鬼神的总称。

(木精,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再说“魅”。有一个词语叫“魅力”,也就是吸引人的力量,由此可知,“魅”这种生物,具有迷惑人的本领。《说文解字》解释是:“魅”为老精物。此外,魅还被解释为“百年老鸮”。诗鬼李贺《神弦曲》中有一句诗是这么写的:百年老鸮成木魅。如果我们读过《西游记》,应该还记得唐僧师徒到达小雷音寺之前,唐僧就曾经被木精幻化的美女们给纠缠住了,最终被猪八戒一顿钉耙刨了根系,彻底死翘翘了,这些木精就是“魅”。

而“魍魉”总是成对出现,许慎《说文解字》对此的解释是:“罔两,山川之精物也”。而《史记索引》中,引用东吴韦昭的注解则是:魍魉,山精,好学人声而迷惑人也。由此看来,“魍魉”属于山中精怪。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魍魉”的形象又发生了变化,成了“孤魂野鬼”,再后来变成了鬼魂、邪物之类令人恐怖的东西了,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以下是文献举例——

1、魍魉是孤魂野鬼——《史记正义》引裴矩《西域记》云:【(盐水)在西州高昌县东,东南去瓜州一千三百里,并沙碛之地,水草难行,四面危,道路不可准记,行人唯以人畜骸骨及驼马粪为标验。以其地道路恶,人畜即不约行,曾有人于碛内时闻人唤声,不见形,亦有歌哭声,数失人,瞬息之间不知所在,由此数有死亡。盖魑魅魍魉也。

2、魍魉是鬼魂邪物——《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载:“基大惊,问其吉凶。辂曰:‘直官舍久远魑魅魍魉为怪耳。”;《晋书·葛洪传》载:“臣愚以为阴阳陶烝,变化万端,亦是狐狸魍魉凭假作慝。愿陛下采臣愚怀,特遣谷出。”;《南史·嗣伯传》载:“夫邪气入肝,故使眼痛,而见魍魉,应须邪物以钩之,故用死人枕也。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