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红白事”将迎来改革?“三管、两拆、一治”是什么意思?

感谢邀答。在农村把结婚、小孩满月、老人办寿宴等称为红事;白事指老人去世办丧事,人们统称这些为“红白事”

感谢邀答。

农村把结婚、小孩满月、老人办寿宴等称为红事;白事指老人去世办丧事,人们统称这些为“红白事”。

说起农村的“红白事”,也是自古至今的习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倡“破四旧,立四新”。加上日子普遍比较清贫,“红白事”办的还是比较简朴。到了九十年代,结婚才有“三转一提搂”的说法,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录音机。生孩儿办满月、老人祝寿讲究的还真不多,办的也不算铺张。

早年,大办婚丧嫁娶的,大都是,一些官宦、富贾之家 ,和老百姓基本不着边。

我是在1985年结的婚,家具是老爸自己打的,结婚那天就是两家接、送亲的,弄两桌就够了。家是老妈自己做的饭菜、弄两瓶酒就齐了。其它人一个都没请。结婚前,妈妈只给了爱人200块钱,说是买件衣服,根本没有彩礼一说。

进入21世纪后,农村大办“红白事”之风悄然兴起 。尤以要彩礼、大办婚宴,丧事陋习盛行为甚。

2000年前后,结婚要彩礼,就有“万紫千红一片绿”的说法,即一万张五元纸币、一千张一百元纸币、一片绿就是五十元的纸币,总共有十五六万吧。

到了2017年前后,有些地方彩礼钱高达二三十万。

我有个朋友,老家是贵州的,儿子找个对象,人家张口要三十万,就仗着自己开个小厂子,给了三十万,儿子就结婚了。

这还不包括婚宴、婚房等费用。等生了孩子,还要办满月,这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一般家庭是很难承受的。

高彩礼、婚事大办风,造成许多人因婚致贫、因婚返贫,也使有些人甚至娶不到媳妇。

丧事大办,在某些农村也很盛行。三天、七天的大摆筵席、一条龙伺候着、男女老少齐坐席。还要请唱歌的、跳舞的助兴。纸船、纸马、童男童女、甚至汽车、冰箱一应俱全。

农村大办“红白事”之风,从侧面反映出,移风易俗,树立新风尚的工作还不到位。致使一些旧的、甚至是陋习死灰复燃。

更有甚者,有些人借此机会敛财、行贿、受贿,搞拉票、贿选。

现在的“红白事”还有了攀比风,你办十桌,我得办二十桌。请的客人面越来越广,不只是七大姑八大姨、老街坊了,能琢磨到的,都要请上。

有消息称:农村将针对“红白事”开展“三管两拆一治”的综合治理。即加强“红白事”管理,规范花费,阻止铺张浪费。破除“红白事”中的不必要陋习,繁规索矩。加强打击以此拉票贿选、行贿受贿行为。

农村“红白事”的治理,对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改善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结婚难;防范以此行贿受贿、拉票贿选都有积极作用。但真实行起来,可操作性、难度很大。

婚丧嫁娶毕竟是人生大事,许多风俗自古有之。娶妻生子,请上亲朋好友、办几桌酒席热闹热闹;老人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逝世后,儿女们操办一下,都是日之常情。

当父母的,把女儿养大也不易,结婚适当要一点彩礼,也很正常,也顺便添添喜气儿。

治理、规范农村“红白事”还应将合理风俗与陋习区分开,不能一刀切。既要有制度还要有温度,要在提高人们的婚恋观、生死观上多下功夫,逐步在全社会形成文明、简约的“红白事”之风。















农村“红白事”是指婚丧嫁娶、寿宴、满月、周岁、乔迁之喜等一些重要的场合,这些场合在农村老百姓心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受到传统习俗和社会风气的影响,这些场合的举办经常会伴随着铺张浪费、超支等不良现象,甚至互相攀比现象。因此现在提出了“三管、两拆、一治”改革措施。

“三管”指的是“管预算、管菜单、管礼金”。通过制定详细的预算、菜单和礼金标准,确保婚丧嫁娶等场合的举办不会超出预算,不会铺张浪费。

“两拆”则是指“拆迎亲、拆彩礼”。这些传统的习俗在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意义,而且经常会导致铺张浪费。因此,在“红白事”改革中,取消这些不必要的环节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措施。

最后,“一治”则是指“治乱象”。通过对“红白事”举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和整治,确保这些场合的举办顺利、安全、有序。“红白事”改革的实施,不仅可以遏制铺张浪费、超支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家庭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农村社会生活更加健康、和谐,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避免给部分家庭带来可能大举负债的可能。我们要坚决拥护和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