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后如果是八爷继位会怎么样?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从1662年至1722年,共六十一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从1662年至1722年,共六十一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帝接受了传统儒家的思想,以“仁孝”治天下,思想开明,重用汉臣,花重金兴修水利,统一国土,改革南书房。有效缓解满汉民族矛盾,稳定朝廷局势,休养生息囤积国力,加强四方边疆的实际控制力

康熙帝不仅是清朝历史上最伟大的圣君,即便放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史上,都属于第一流的圣主贤君


那么如果康熙时候是八爷继位会是怎么样呢?

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岁


如果康熙死后由八爷继位,对清朝政治的影响将不可避免地是不稳定和动荡的。八爷是康熙的儿子,虽然在康熙时期有过一些军事和政治经验,但是他的能力和经验与康熙帝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八爷的性格有些急躁和暴躁,难以像康熙帝那样保持冷静和稳定。如果他继位,面对复杂的政治局面和强大的外敌压力,他可能会难以应对,导致政治的混乱和不稳定


如果皇位继承人八爷,他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如果让八贤王继承皇位的话,那么他会处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如此一来便会加深人民内部的矛盾。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康乾盛世会从历史上消失,并且因为民怨沸腾,威胁满清朝廷的统治,或许满清朝廷会直接被推翻也未尝可知

康熙末年的局势太过棘手,而八阿哥胤禩因为缺少四阿哥胤禛的手段和态度,所以必然会继续保持这种棘手的局势。而一旦保持这种局势,那清朝未来轻则烽烟四起,重则重蹈明朝的覆辙


事实证明,正是有了雍正的朝乾夕惕和兢兢业业,十三年来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的忘我精神,才有了后续近二百年的大清天下。




康熙不选八阿哥胤禩,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康熙还在世的时候,胤禩就已经在用朝廷官员的力量“逼迫”康熙做出选择了,所以第一次废了太子的康熙很无奈,只能重新立太子胤礽,以此抵挡八阿哥的攻势。

作为庶妃生下的儿子,胤禩能在康熙诸子中脱颖而出,确实非常看能力,毫不夸张地说,胤禩这种人,放在历朝历代,都有成为储君的资格。

可惜的是,康熙最初也是爱嫡不爱贤的皇帝,康熙一生最钟爱的女人,乃是他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在他十岁刚出头不久,就已经和这个女子建立婚姻关系并一起生活了,赫舍里氏的存在,对幼年缺少父爱母爱的康熙的情感,有了很大的补充。

因为赫舍里氏本来也是索尼的孙女,站在大清“先身份,后地位”的标准上来看,赫舍里氏也是尊贵到足以被康熙宠爱的,再加上二人的爱情,这注定了赫舍里氏所生下的儿子,一定会成为储君。

赫舍里氏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康熙的嫡长子承祜,他出生于康熙八年,当时的康熙其实用年少来形容是不为过的,面对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儿子,康熙喜欢得很,但可惜的是,那个时候的康熙根本没有能力掌控全面朝政,所以嫡长子的立储事宜,他尚且做不到。

同样也很可惜,承祜的命运是悲哀的,年仅四岁的他,还没等父亲亲自拿到真正的皇权(当时孝庄分割了康熙很大一部分权力)就早夭了,他的早夭,给他年轻的父母造成巨大悲痛,康熙以泪洗面,赫舍里氏病倒。

所以当康熙和赫舍里氏有了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康熙把对承祜未尽的爱,全部灌输给了嫡次子,康熙十三年,胤礽出生,康熙十四年,胤礽就被立为皇太子,康熙唯恐意外把儿子带走,敏感非常。

而这,也是康熙前期的“立储”核心思想,是八阿哥等人再怎么优秀努力都跨越不了的屏障。

但世事无常,人总会变,世间最可怕的,当属是岁月的力量,岁月催皇太子胤礽长大,催胤禩内敛沉稳,催康熙多疑老道,在康熙五十多岁的时候,他跟儿子们之间的关系,渐渐有了“裂痕”,裂痕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当皇帝太久了。

在学习教育上,胤礽作为嫡子,还是太子,“享受”的学习套餐自然要比胤禩、胤禛(雍正)、胤禔等兄弟丰富得多,所以胤礽就是从小到大,按照培养皇帝的方式去教育的。

从小学的都是皇帝的事情,但是父亲又太长寿了,那怎么办?

自然就是重复汉武帝和刘据当年的命运。

康熙四十七年,在巡幸塞外的过程中,因为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等皇子的“举报”,胤礽被康熙第一次决定“废太子”,这件事,可以说是当时震惊朝堂的一件大事。

这便是“九子夺嫡”的开端。

在九子夺嫡之前,胤禩和胤禔已经看出了康熙因为在位时间太长,跟储君胤礽之间的矛盾,胤礽在康熙十四年被册立为太子,在康熙三十五年奉命监国,可康熙和胤礽父子二人都没想到的是,一直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康熙仍旧是皇帝,胤礽仍旧是太子。

所以矛盾便爆发了,而胤禩和胤禔等庶子,想要以庶子之身“夺嫡”,唯一的机会就是这一次对太子出手,即便他们可能都知道,这是康熙故意放出来的“机会”,可不入此局,就一丝希望都不存在。

而胤禩因为前后的“准备”做得充分,成为了胤礽被废之后,呼声最高的“候选继承人”。

胤禩的生母良妃出身很低,只是一个管领之女,而后来能被册封为良妃,靠的就是胤禩从小就聪慧敏捷,所以良妃也是大清朝为数不多的“母以子为贵”的后宫。

从小就在深宫中长大的胤禩感觉到了“嫡庶”在先天上有不可逾越的界限,所以他一开始走的路线,只是做一个“贤王”。

胤禩的交际很广,自己才华非凡,却不会傲慢待人,他从小的“功课”就不比胤礽差,不管是在尚书房读书写字,还是跟着父亲在木兰围场骑射打猎,胤禩都展现了良好的资质和成绩,他与胤礽相比,相差的只是身份。

但是胤禩的优秀给他带来的帮助是很大的,对于大臣们而言,胤禩是个很好相处、可以信任的皇子,对于兄弟们而言,胤禩是一个关爱兄弟的人,颇有仁兄贤弟风范,而对于江南文士而言,胤禩是为数不多可以交谈文学、书法的满族贵族。

因此他的圈子对他的看重,远比胤礽靠“嫡子”、“太子”等尊贵身份从而得到的看重,含量更高。

在胤禩自己的眼中,交际广泛这是有着绝对的好处的,甚至在胤礽被废之后,胤禩想靠着这个优势把自己推动到那个位置上,可胤禩不知道的却是,他的这个“优势”,乃是康熙忌惮中的忌惮。

早在康熙十四七年胤礽被废以前,在康熙四十一年,胤礽一位很重要的支持者就因为参与了胤礽“僭越”的事情从而被处死,这位支持者,正是索尼的儿子,康熙最爱的女人赫舍里氏的叔父索额图,从辈分来讲,他是胤礽的“小姥爷”(外公的弟弟)。

索额图之死,本质上就是对胤礽权力越界的一次警示,而索额图的作用很大,地位很高,于情于理,都不应该被处死,但康熙还是狠下心来这样做了,可见康熙此时对冒犯他权力的人,根本不会有一丝仁慈。

这也说明了想要借助“朝堂势力”来一点点分割康熙的权力这种行为,又或者是裹挟康熙做什么事情,是根本不可能的,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康熙对自己的皇权的保护,是非常到位的。

胤礽被废,本来或多或少有点这方面的原因,而胤禩倒好,急忙“炫耀”自己的政治资本,在胤礽被废后,朝中大臣、康熙几个儿子“作保”上荐,推举胤禩为储君:

太子允礽既废,允禩谋代立。诸皇子允禟、允䄉‬、允褞‬,诸大臣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皆附允禩。

三个皇子,五个为主的大臣推荐,这股力量不可小觑,而也是胤禩这一招,把康熙吓住了,因为不发掘不知道,一发掘,康熙才发现这个皇八子也很危险,因为他的支持者太多了,这背后需要多少“利益关系”和政治代价才能做到。

于是康熙怎么做?

他只能对外声称胤礽的“疯病”(当时废掉胤礽的主要理由就是胤礽疯了)已经好了,还对众大臣说,太子还是由胤礽来当比较好,因为胤礽有经验,康熙用了此方法,才把众人推荐胤禩的苗头给压了下去。

胤禩不知道的是,在康熙的心里,他是“头号”危险的儿子,那么既然是危险,康熙就得先想办法把胤禩“踢出”夺嫡的大赛,因为胤禩的能力太强,太犯规了,连裁判康熙都无法全面控制。

正巧,在康熙五十三年,“毙鹰事件”爆发,胤禩好心地送一只草原民族最爱的“海东青”(一种贵族猛禽)给康熙,可康熙收到海东青的时候,两只鸟已经死掉了,康熙大怒,认为胤禩这是在诅咒他,借由也把对胤禩的不满“全盘托出”,其中就包括为什么他要第二次立胤礽为太子,原因就是为了防御胤禩:

“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朕前患病,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胤礽放出,数载之内,极其郁闷。胤禩仍望遂其初念,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

毙鹰事件发生时,康熙说出的话十分“狠毒”,首先他辱骂了胤禩的生母良妃,说她乃是“贱妇”,其次又对胤禩这么多年的人格、形象进行了定义,乃是“自幼心高阴险”,但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九子夺嫡的时候,胤禩组成的“党羽”八爷党,当康熙深感不安。

一大堆理由下去,胤禩自此成为“不忠不孝”之人,失去了夺储的资格。

因此在康熙朝,胤禩早就已经失去了角逐皇位的机会。

但从皇权的角度来讲,康熙把胤禩踢出局,最根本的原因是对自己权力的保护,这并非意味着康熙就考虑到让胤禩当皇帝的弊端,实际上除了“八爷党”势力太大对皇权产生了致命影响以外,八爷党的本身,就是一种隐患很大的现象。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康熙在其后期,不可避免地因为自己的私欲还有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造成朝政浑浊、贪腐现象、卖官鬻爵现象层出不穷,而民间相对应的,就是百姓民不聊生的状态,加上准噶尔的不断侵扰,大清的问题很严重。

康熙有心改变现状,可客观情况却不允许,比如康熙的“好兄弟”曹寅(康熙乳母的儿子),时任江宁织造这个肥差,而他在江宁织造的岗位上贪腐数百万两白银,导致当政的巡抚上书弹劾,康熙接到了弹劾,却是替曹家压下了此事。

可想而知,堂堂一个皇帝都在纵容贪腐,那么还有什么政治清朗可言,而康熙又为什么要包庇曹家呢?

正是因为康熙数次下江南都是住在曹家,曹家实际上大部分的贪腐,都拿来供养康熙了,所以这个贪腐案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康熙,康熙又怎么可能过河拆桥整治曹家,而曹家只是一个缩影,康熙这样的“人情关系”可是不少。

同理的,八阿哥胤禩也一样需要用这种“人情”关系去维护他的八爷党,要知道,聪明人和聪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靠利益维持的,可以说八阿哥在表面上可以获得大多数人的好感,但要真的让他们为八阿哥“撑腰”,本质还是需要利益。

按照这个逻辑,假如胤禩即位当皇帝,那么他就得不断地“偿还”人情债,那些支持他的大臣们、兄弟们,如此一来,康熙时代的“贪腐问题”,压根就不会解决,胤禩本质上不止继承了江山,也还继承了这个“贪腐集团”。

所以康熙朝之后,真正需要的,乃是一个“治贪腐”、“开新政”的皇帝,这个人选,不能够和朝臣有太多人情往来,甚至连皇位的获得,都不能靠“人情”,于是选来选去,康熙选中了皇四子胤禛,之所以是他,就是因为胤禛做起事来,比较“无情”。

康熙传位胤禛,让胤禛在最大程度上没有被“人情”牵制,胤禛当皇帝,不是谁举荐的,就是康熙传下去的,所以胤禛不欠谁的,但即便如此,胤禛的舅舅隆科多因为当时牵制了诸位皇子,大舅哥年羹尧就因为牵制了在西北的大将军王胤禵,后来都大搞贪腐。

不过胤禛,或者说雍正也确实没有辜负康熙的期待,对于年羹尧和隆科多,后来他一个都没有讲情面,全部处置,假如是“人缘好”的胤禩来处理,十有八九又是庇护和不了了之,所以雍正最大的优势,就是“无情”。

雍正抓住了当时朝政的痛点,一件件事去铺陈,而雍正一开始也不是稳坐钓鱼台的,在即位之初,“八爷党”还是势力很大,这导致雍正一开始都不敢动胤禩,还一度被八爷党逼得他自己说出了“让贤”的话(雍正二年,雍正无奈告诉群臣,如果他们觉得胤禩更好,那么自己就让位给胤禩)

这些人都敢帮助胤禩去抵抗雍正,要说这背后没有“利益关系”,那就是太不可能了。

所幸雍正清醒地培养自己的班底,取代了这些中流砥柱,而雍正的顶级心腹,一个个也是“无情”执政,比如田文镜,在河南大肆反贪,推动“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得罪的人不是一个两个,一个月都能收到数次弹劾。

再比如李卫,管理盐政,治理匪患,被暗中谋害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

也正是雍正朝有如田文镜、李卫这样的人,康熙朝的弊端才一步步纠正过来,所以雍正在士大夫之中的名声并不好,可不得不承认,康乾盛世的缔造,含金量最高的就是雍正,最简单的一点,雍正自己就很省,生活很抠门,康熙和乾隆却是与之相反。

所以说胤禩,只会是一个翻版的康熙,又或者是一个加强版的康熙,他如果当皇帝,要还的人情债太多,若是不还,那说不定会引起反弹,所以一定要还,但是如果还了,那么大清说不定就提早进入衰退,最终被准噶尔拿下。

结语:

九子夺嫡在权谋的角度来看,康熙立谁为皇帝,似乎本身是“权斗”的较量和结果,但作为皇帝,本身不应该只考虑权谋,国家的大事,为君的根本也要思索,所以去除一切阴谋和暗算,雍正确实是更适合当皇帝。

胤禩只能说是一个“贵族”的良好代表,但当时的贵族却不是什么好贵族,他们的行为已经把大清拉入了泥潭,胤禩这个代表,决定了他不能超越他圈子的局限,去改变这一切恶根。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