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松明明喜欢玉兰,为何最后还是把她杀了?

在《水浒传》中,导致武松杀害玉兰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玉兰与西门庆通奸在小说中,玉兰与西门庆之间的通奸是导致武松最终选择向玉兰报复的主要原因。在第二十五回中,武松得知了村里人议论玉兰与西门庆通奸的消息并发现了他们的猫腻,这使得武松对玉兰失望和愤怒

在《水浒传》中,导致武松杀害玉兰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玉兰与西门庆通奸

在小说中,玉兰与西门庆之间的通奸是导致武松最终选择向玉兰报复的主要原因。在第二十五回中,武松得知了村里人议论玉兰与西门庆通奸的消息并发现了他们的猫腻,这使得武松对玉兰失望和愤怒。

玉兰害死武松的弟弟

在小说中,玉兰的通奸行为导致了武松的弟弟被害。这也激起了武松的愤怒和仇恨,促使他开始寻找报复的机会。

坏人的暗算和设局

在小说中,公孙胜和其他好汉分别从不同角度利用了武松的愤怒情绪,将他引导到杀害玉兰的目的地,并推波助澜。而且,当武松在路上遇到祝朝奉时,祝朝奉也曾经告诉他:“西门家族强盛无比,一力难以抵挡。倘若你袭击玉兰,西门家族必然会去追究这件事情的责任。到时候,你和你的家人都有可能因此蒙受灾难。”祝朝奉示以警戒之意。

武松的个人情感和道德观念

武松爱着玉兰,但是在得知了玉兰和西门庆通奸、害死他弟弟的情况下,他无法容忍这样的背叛和罪行,并且愤怒地要向他们报仇。同时,武松也深信道德正义要求他制裁犯罪分子。因此,在个人情感和道德观念的共同作用下,武松最终做出了杀死玉兰的决定。

综上所述,武松杀死玉兰的前因后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了玉兰与西门庆通奸的事实、玉兰害死武松弟弟、坏人的暗算和设局、武松的个人情感和道德观念等多种因素。这段故事情节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即仇恨和暴力只会导致更多的悲剧和后果,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面对问题,追求道德正义并尊重生命。




武松确实喜欢玉兰,并且差点了她,虽然她已被张都监睡过。一个别人睡过的女人,武松都不介意,又何必要杀了她呢?这其中必然是暗含玄机。

书中第30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中,武松在帮助好友施恩狠揍蒋门神蒋忠,重夺快活林后,便受到了“孟州守御兵马都监”张蒙方的“重视”,派人将其接到自家府上,正如张都监所言:

我闻知你是个大丈夫,男子汉,英雄无敌,敢于人同死同生。我帐前现缺恁地一个人,不知你肯与我做亲随梯己人么?

一者,按职级,张都监甚至要在好友施恩之父施管营之上,应该算是武松的贵人了,二者武松是个“一勇之夫”,看不出这其中会有什么“弯弯饶”,遂欣然应允下来:“小人是牢城营内囚徒,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执鞭坠镫,服侍恩相。

——武松之前由于斩杀奸夫淫妇西门庆潘金莲而获罪,刺配孟州服刑,归孟州牢城营管理。所以,武松这里说自己是“牢城营内囚徒”合乎身份、并无不妥。

眼见武松顺遂自己,张都监“大喜,便叫取果盒酒来,亲自赐了酒,叫武松吃得大醉,就厅前廊下收拾一间耳房与武松安歇……”于是,武松便“只在张都监家安歇”。

这张都监确实对武松好,未过多久,便“早晚不住地唤武松进后堂,与酒与食,放他穿房入户,把做亲人一般看待。”

这“后堂”是什么地方?是张都监家眷(含夫人、丫鬟、养娘)住的地方,里面多有俏丽佳人,比如其后被张都监应允嫁与武松,并被其“心爱”过的养娘玉兰,就生得极其美丽,亦如书中之辞:

脸如莲萼,唇似樱桃。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纤腰袅娜,绿罗裙掩映金莲;素体馨香,绛纱袖轻笼玉笋。凤钗斜插笼云髻,象板高擎立玳筵。

你瞧,这妥妥的一个美人吗!

按理,武松刚刚被张都监以帐前缺个“大丈夫”、“梯己人”为由请到府中,关系还不是那么地亲近,你应该避些嫌疑才是,怎么能一上来就让他出入后堂呢?

更何况,此时的武松才是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正是血气方刚,荷尔蒙分泌旺盛之时,你就不怕他对你的美女佳丽们有些特殊想法?“英雄难过美人关”,你放他如此进出后堂,久而久之,就不怕他把你的某个美侍女(比如玉兰)给勾了吗?

笔者愚钝都能想到此处,“聪明”如张都监又如何想不到呢?

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张都监是有心的,故意为之,他就是希望你把持不住,希望你有非分之想以致于有非分之做为,他好抓你的奸,将你打入囹圄,身败名裂。

就此,可能有朋友就问了,这张都监何以如此之坏呢?

原来孟州道既有两大黑恶势力:一路是以施管营施恩父子为首,比如其开设的“快活林”酒店,就是专一为其敛黑财之用,每月少说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甚至“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也要先去参见他们,然后才能去“趁食”;

另一路是以“本营内”张团练为首。张团练是新到孟州,“从东潞州来”的,并随己带来一个名叫“蒋钟”的家伙:“有九尺来长身材”,“使得好枪棒,拽拳飞脚,相扑为最”,被人称作“蒋门神”。

常言道:“一山难容二虎!”于是为了争夺孟州的“黑利益”,蒋门神出手打伤了施恩,夺了他的“快活林”,将原属施恩的利益尽数夺了去。这施恩哪里肯妥协?便寻到武松,叫他去把蒋门神揍了一顿,重又夺回了快活林。

这件事本和张都监没什么关联。孰料张团练到孟州后专一扶植自己的势力,竟与张都监拜了“同姓兄弟”,向其输送了大量“黑利益”(包括快活林的那部分)。

如今施恩重夺快活林,间接伤害到了张都监的利益,他自然是不高兴,而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武松,于是张团练、蒋门神便联合张都监一起“做局”陷害武松。

所以,大家看,这张都监的龌蹉想法并非空穴来风,他就真的不怕武松给他戴绿帽子,只为保全自己在孟州的“黑利益”。

可谁成想,武松真的是个大丈夫,竟能把持得住,不产生任何非分之想(或者也就仅是想想),且对张都监的家眷相敬如宾,平日连头都不敢抬起来看——这也难怪,想当初美女嫂嫂潘金莲醉酒勾引于他,他都能把持地住,可见其定力非凡。

武松不上套,这可怎么办?

别急,有办法,你不要,那我就硬塞。于是,在那个月朗星稀的中秋之夜,张都监力邀武松出席家宴,就席间将养娘玉兰赏与他为妻。

武松很高兴,脸上没反应,嘴却很实在,“当时一连又饮了十数杯酒”。害怕失了礼节,遂“拜谢了相公、夫人,出到厅前廊下房”里歇息。

此时,武松已对玉兰产生了好感情。

眼见自己苦熬二十多年,马上就要实现从男孩向男人的过渡,武松哪里睡得着?遂“拿条哨棒,来厅心里月明下使几回棒”,真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啊!

可谁成想,这就是一条“美人计”!

当夜“三更时分”,玉兰慌慌张张地告诉他后堂进了贼。武松想到张都监对自己如此之好,岂能不出手相助?遂赶至后堂……孰料,自己却被当贼抓了起来……再后来,便被刺配恩州了。

得,武松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吃了官司,此时,距他来到张都监府上才不过一月光景。

行文至此,或有朋友好奇,张都监费了一个多月时间,又是美人计,又是贼喊捉贼啥的,整那么麻烦干吗?武松一到,直接在府上把他杀了不就完了吗?

笔者细思,或有如下缘由:

首先,张都监不想惹上官司。杀武松容易,可杀了之后又该如何应对官府呢?如何应对自己的“敌对势力”施管营父子的追究呢?搞不好会受官府的追究,到时就非常麻烦。

因此,要对付武松就必须找到一个合情合理合法的理由,比如上边所提到的“色诱”啥的。

那又为何一定要应允玉兰给他做妻呢?

其实就是为了防止武松反抗。武松孑然一身,了无牵挂,你若抓他,他必然反抗,以他的能耐,到时候极有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将玉兰许给他后,他就对玉兰的身子起了念想。是以,当张都监的军汉抓他时,由于害怕失去玉兰,他首先想到的就不是对抗,而是想着以后慢慢解释清楚此事,这样才有了他的乖乖就缚。

所以,大家看,这就是人性,而张都监一伙就此把武松拿捏得牢牢的……

武松一被抓,张都监一伙就开始迅速行动,正如康节级对施恩(武松兄弟)所说:“……此一件事,皆是张都监和张团练两个同姓结义做弟兄,现今蒋门神躲在张团练家里,却央张团练买嘱张都监,商量设出这条计来。一应上下之人,都是蒋门神用贿赂。我们都接了他钱。厅上知府一力与他做主,定要结果武松性命。

孟州知府上下“都接了他钱”,这武松岂不是没活路了,必死无疑?

别急,康节级又说出一个“叶孔目“来。此人“忠直仗义,不肯要害平人,亦不贪爱金宝,只有他不肯要钱。以此武松还不吃亏。”

看来,这能救武松者也就叶孔目一人了。

于是,施恩立即行动,托人给叶孔目送了100两银子

——且慢,康节级不是说这小子“不贪爱金宝”吗?你还给人家送银子干吗?听话听音!人家说不收你就真不送啊,谁也没有天然的义务去维护司法的公正性,谁不喜欢钱呢?再者,大家都收,就你不收,也太过另类,不好在官场混。再退一步说,即便叶孔目不收,你这心意到了,人家也会觉得你“懂事”,才更愿意给你办事。此人情也,无可奈何。

叶孔目拿钱以后,便开始一力为武松主张。怎么主张呢?光扣法条吗?这样人家知府也不鸟你,最后武松还是小命不保。叶孔目混迹官场多年,深谙利害之道,便直接向知府挑明利害关系。这样知府才知道是“张都监接受了蒋门神若干银子,通同张团练设计排陷武松”。于是,心下自思道:“你倒赚了银两,叫我与你害人!

再接下来“心都懒了,不来看管”。知府不重视,叶孔目就更好维持了,最后“把武松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恩州了事……

至此,武松算是捡回来一条命来

——细究起来,武松应该是整个梁山上享受司法“公正”最多的好汉了。之前,为给哥哥武大郎报仇,他将嫂嫂潘金莲奸夫西门庆杀害以后,就享受过一次。当时负责审理此案的东平府尹陈文昭,就是一个“平生正直,禀性贤明”的好官,他“哀怜武松是个丈底的烈汉”,仅判了他个“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了事。

武松被刺配恩州,这个事也就应该到此为止了,张都监、张团练以及蒋门神一方短期内已经找回了不少利益,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可这几人竟又对武松起了杀心,欲在飞云浦结果了他,不想,负责押送的两个公人和蒋门神的两个徒弟,却被武松反杀。

既已杀了四人,出了一些仇恨,那还要不要继续找张都监复仇呢?

就此,武松“立大桥上看一回”。他看什么呢?当然不是在看飞云浦的旖旎风光,而只是无心为之,心下却思量道:“虽然杀了这四个贼男女,不杀得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如何出得这口恨气!

大家看,武松“思量”的结果就是要返回孟州复仇!

既然决心已下,那就赶紧回去吧?可接下来,武松又停了下来,“提着朴刀,踌躇了半晌”之后,“一个念头,竟奔回孟州城里来”。

武松怎么又“踌躇”起来了?显然,武松不是在思索要不要杀张都监——这个问题他在上面已经想清楚了——而是因为别的。而张都监府上除了张都监以外能让他牵挂的也就仅余玉兰一人,他在这里就是在思索如何处理玉兰,要不要杀她的问题。

对此,武松面临两种决择:其一,如果他认为玉兰无心,是被张都监所逼,那么就不会杀她,较大概率会饶其一命,甚至于拉上她远走高飞。毕竟,此时玉兰依然是其未婚妻;其二,如果他认为玉兰是有心,是有意为之,是故意要陷害他,那么杀害她的概率就会比较大。

那么武松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武松此时的想法很复杂,他认为玉兰就是有心,就是要害死他,但又有点怜香惜玉,觉得她也有难处,于是心下便选择了原谅,不去杀她,为何必要去折魔一个柔软的女孩儿家呢?正如他在斩杀了张都监等人之后所说:“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是这一死”。

武松如此说,可见其在飞云浦时并未想过要杀玉兰;要是想过,这话就不必说了。

可想归想,实践归实践,等到真下手时,武松却杀急了眼,遂改了主意,将玉兰一并杀害:

只见灯明,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引着两个小的,把灯照见夫人被杀死在地下,方才叫得一声:“苦也!”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着。(第31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这里有一个细节值得说:按常理,玉兰是自己的心上人,武松若要杀她,总该说两句自儿女情长的废话吧?没有!武松没说一句话,只“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结果了她,这是为何?

只能说他在想明白这一切后,心下已对玉兰的感情做了了结,不再对她有任何幻想,也不想有任何表态了吧?除此,也别无可述。

至此,松兰二人情断义绝,再不复见……

事后想来,也觉玉兰可怜。若真能与武松结合,想也是不错的姻缘,但怎奈自己身为“养娘”地位低下,竟成了男人们攻取博杀的工具,想要好死而不得啊。

唉,能怪谁?也只能怪世道不公吧?唯愿她来生能投托个好人家吧……

参考:《水浒传》

(网图、侵删)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