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5大主力当中,哪一个装备最精良?

如果具备一定的军事历史基础,便知在这个问题的答案评选中,整编第74师、整编第5师、整编第11师首先肯定要出局。因为在抗战后期开始接受美械时,这三支部队都是在国内战场作战,不仅武器装备的更换是逐步进行的,而且最终也没有达到100%的美械率,记得千万不要被“全美械部队”的称谓所忽悠了

如果具备一定的军事历史基础,便知在这个问题的答案评选中,整编第74师、整编第5师、整编第11师首先肯定要出局。因为在抗战后期开始接受美械时,这三支部队都是在国内战场作战,不仅武器装备的更换是逐步进行的,而且最终也没有达到100%的美械率,记得千万不要被“全美械部队”的称谓所忽悠了。

所谓“五大主力”的名称,是在1946年的整编会议以后流传起来的,尽管第5军的整编是第二批次进行的,为了番号整齐统一还是可以称为“整5师”的。至抗战后期,前述这三支部队逐步更换美械的顺序是:第5军最早,得益于时驻云南地区;第74军次之,因为驻地靠近湘西芷江空军基地。

而土木系的第18军最晚,因为1944年以后该军始终驻于鄂西和川东,之后也只到了常德,因此陈大部长虽然有权,也只能首先换装了第11师。倒也不是因为亲疏有别,这三个军都是确定第一批换装的美械军,主要问题还是在运输的困难上。

一个军所需的大量装备物资,总得一点点送到各部队手中,所以第5军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毕竟云南是美援物资抵达国内的第一站,而另外两个军还都在华中战场上。比如在1945年3月,湘西会战打响前,第74军的整体换装情况是:

第51师:时有官兵9197人,完成美械换装率只有60%。

第57师:时有官兵9431人,完成美械换装率只有60%。

第58师:时有官兵8966人,完成美械换装率居然还是0。

及至该军改制为整编师后,1947年5月第一次覆灭之际,华野还是缴获了不少“国械”,比如中正式步枪捷克式机枪等等,所以整74师实在属于“杂械部队”。另外国内战场的这三支部队,即便是最早开始换装美械的第5军,也是于1943年下半年开始的。

主要原因还是有两点,其一是第5军经历野人山之败后,重装备几乎全部损失,部队也减员一半以上,那是需要时间进行整补的,官兵都没有配齐,建制还没有完全恢复,又怎么能够实现集体换装?

其二,在1944年5月滇西反攻打响之前,从印度到云南的陆地运输通道,已被日军彻底切断,所有的物资运输全赖“驼峰航线”的空运,如此严重限制了美援武器的输入数量,好容易从空中运来一些,等着换装的部队又太多,自然“狼多肉少”。

而抗战胜利以后,漂亮国的军援力度也没那么大了,毕竟鬼子已经投降了。因此在“五大主力”之中,若评选装备最精良的部队,只能在新一军和新六军中产生,毕竟这两个军的老底子,也就是新编第38师和新编第22师,早在1943年1月,就开始接受美械装备和美式训练了。

最有利的条件是,所谓“驻印军”那么顾名思义,其整训是在印度东部的兰姆迦基地进行的,军火和物资的送达很是方便。大批的美式装备和军用物资,从大洋彼岸装船起运,可以直接到达印度沿海港口,然后再通过铁路输送到“驻印军”军营里。

因此驻印军的这两个师,从背心裤衩到手里的家伙,里里外外都是漂亮国货,轻重武器和通讯、工程、运输器材的配备水平,更是远远高于国内战场的部队,哪怕是74军、18军这样的王牌也不行。

实际上,也只有新38师和新22师,基本达到了当时漂亮军“轻步兵师”的装备标准,其他所谓的美械军、师根本谈不上,这就是整74师、整5师、整11师出局的原因。那么新一军和新六军两者相比,又是哪个的装备更精良一些呢?

关于这个问题,不必要去罗列这两个军的武器装备明细,而是要从战斗序列中寻找答案,因为这两个军所下辖的各师,来源其实是比较杂乱的。

驻印军开始装备美械和进行美式训练时,重庆方面决定多捞点油水,不仅通过驼峰航线给兰姆迦运去大批新兵,还先后空运了三个嫡系师前往印度和缅北,整建制接收美械武器装备,亦即新编第30师、第14师和第50师。

如此加上原有的新38师和新22师,这五个师才是驻印军(步兵部队原只有一个新一军的编制)后来扩编为两个军的基干,1944年5月,密支那战役结束后,老的新一军正式分家:

以新编第38师和新编第30师,继承了新一军的番号,新38师师长孙立人晋升中将军长;以新编第22师、第14师、第50师另组新六军,新22师师长廖耀湘晋升中将军长,换句话说,新六军的历史其实很短暂。

注意“装备精良”这事,千万别跟兵力数字划等号,尽管新一军当时只有两个师,然而新编第30师是1944年初,直接空运到印度的,因此其装备和训练水平直追新38师和新22师;而第14师、第50师,则是1944年4月第二批空运完成的,装备和训练时间都比较仓促,就匆忙投放了缅北战场。

(史迪威和廖耀湘)

也就是说,仅就单兵装备水平、整体武器配备和人机功效的总体情况来看,新一军自交到孙立人手里开始,就要略强于廖耀湘的新六军,这是没有含糊的。道理明摆着,尽管新38师和新22师装备水平相差无几,然而新30师可要比第14师、第50师要强多了。

1944年12月,为了挽救西南危局(豫湘桂惨败的严重后果),重庆方面不顾美方的反对,强令廖耀湘率军回国充当战略预备队。当然期间双方也得讨价还价,最终妥协的结果,是廖耀湘仅率新编第22师、第14师空运回去云南,而将原属新六军的第50师,留在缅甸战场划入新一军作战序列。

新六军主力回国后,1945年初调入青年军207师,总算恢复了三师建制。尽管207师也算是美械部队,但是一定要清楚:在国内换装的部队,无论换装率多少,其装备整体水平永远达不到在印度进行全面换装的部队,这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

1946年整编会议之后,大抵在8月间,青年军第207师又调出了新六军序列,再不久换之以第169师,这个师是由交警第13、第14总队合编升格而来的,属于原军统特务武装,战斗力更是差劲:一方面,特务武装的轻武器虽然基本是美械,但是缺乏重武器,因此整体装备水平很不均衡。

另一方面,特务武装搞搞后方治安还可以,拉上大兵团作战的战场,单兵素质也肯定不如正规军,所以无论是青年军207师还是第169师,都直接拉低了新六军的整体装备水平。事实上,在东北解放战争初中期,新六军作战主要靠新22师和第14师忙活,新22师虽然很强,但不代表新六军整体。

而新一军自1946年春投入东北战场起,仍然保持着新编第38师、新编第30师和第50师的序列,这三个师都是在印度完成装备和训练的,属于驻印军的完整“血脉”,所以其平均装备水平、训练水平明显还是高于新六军,只是杜聿明总将其分拆使用,孙立人大光其火,两个人矛盾渐深。

如此结论就很清晰了,在所谓的“五大主力”中,以新一军的武器装备最为精良,整体训练水平也最高。然后以新六军次之,至于整74师(第74军)、整5师(第5军)和整11师(第18军),严格来说差不太多,都只能排在第二梯队。

加之孙立人比较善于训练部队,因此在东北战场上,新一军才是东北我军最难缠的对手。在三下江南作战中,我军数个月总共才吃掉了新一军的两个整团,而同一时期,华野已经开始有全歼敌人一个军(或整编师)的记录了!莱芜战役被干掉的第73军就是所谓的美械军。

1947年夏天陈诚来了以后,为了迅速扩军开始一顿瞎搞,新38师被调出新一军,作为基干组建了新七军;而第14师也被调出新六军,作为基干组建了新三军,然后再分别给新一军、新六军塞进几个暂编师,装备和战斗力连二流都算不上。

到这个时候,新一军和新六军的成分已经乱七八糟,实在没有互相比较的标准和意义了,后来都编入廖耀湘兵团,再后来难兄难弟在辽西战场上一起覆灭了。

(孙立人)




相对而言,孟良崮战役,被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消灭的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装备最精良。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