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守济南守的住吗?
抗战时,韩复渠放弃济南,不战而逃,最后被军法从事。有人说:济南有黄河、泰山之险,如果坚守,日军进不得济南
抗战时,韩复渠放弃济南,不战而逃,最后被军法从事。
有人说:济南有黄河、泰山之险,如果坚守,日军进不得济南。
也有人说:南京都守不住,济南哪里守得住呢?以当时日军的实力,济南是绝难守住的。韩复渠,死得冤!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济南,确实难以守得住,但这不是韩复渠不守济南的理由!而韩复渠不守济南,死得不冤!
实力悬殊
仅就兵力而言,韩复渠是有优势的。
当时的韩复渠是第3集团军总司令兼山东省主席,直属部队便有5个步兵师、1个手枪旅、1个重炮旅、2个山炮团、1个重迫击炮团,共约10万人。
而当时进攻韩复渠的日军,是第10师团和本川旅团。
第10师团兵员为28605人,本川旅团兵力为5148人,合33573人。
看起来,我众敌寡,然而,由于装备和训练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敌人的实力远远强于我军。
后来,冈村宁次指出:如果要对付10000中国军队,日军准备好3800人就能稳操胜券。也就是说,当兵力对比在1:2.6的情况下,日军就稳操胜券。
实际上,冈村宁次说这个时,已经是抗战中后期,日军大量精锐被抽调,新兵的比重比较大,在抗战初期,双方的差距更大。
当时,先别说装备对比了,即便是拼刺刀,我们也需要3、5个中国士兵才能奈何个日本兵!
何况,此时,与韩复渠的杂牌军相比,日军的装备又处于绝对优势。
而日军第10师团,又是日军的骨干部队,是日军精锐,装备有装甲部队与重炮,训练水平也很高。
后来,在藤县,他们一个大队击败我王铭章部1个师;在禹王山,他们以1个联队就击败了滇军4万人;而在台儿庄,我军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打击的,就是这个师团,李宗仁将军率领下,将士用命,拼尽全力,才教训了他们一顿。
此时的韩复渠,是真干不过他们。
在黄河以北,韩复渠确实是真的和日军干了一家伙。
然而,3个主力师伤亡过半,韩复渠本人也一度被围陷入险境。
因此,韩复渠对敌我战力对比有了一定的认识:差距明显。
然而,守济南,也是有有利条件的。
守济南的有利条件
守济南,也有有利条件。
首先地形。
济南,前阻黄河,后依泰山。
黄河天险,自然是一道天然屏障。
不过,济南段,黄河的北岸比南岸地势高。
所以,敌人如果在北岸以火力压制,我军很难成功阻止敌人渡河。
不过,稍往南,则是低山丘陵地带。
如果将重炮置于千佛山等高地,就能居高临下,压制住敌人。后来的长沙会战中,岳麓山炮兵阵地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此时的济南,条件比后来的长沙更优。
因为:季节!
黄河下游,在11月下午就会开始结冰。
这段时间,船不好用,而日军大部队,尤其重装也不可能“踏冰而过”,行动困难。
而相对好渡的,只有商河东南等少数几个地方,利于我重点防御。
最后,是日军的总兵力问题。
为了在上海、南京方向的作战,日军从华北抽调了第6师团、第16师团及第5师团的1个旅团到上海,而随着日军在华北占领地区的扩大,能用于机动作战的兵力迅速下降。
而且,如前所说,天寒地冻的时候到了。东北地区的封冻比济南可严实多了,关东军需要加强在黑龙江、乌苏里江进行防御,无法抽调兵力增援。
因此,日军后备兵力不足,日军持续进攻的能力也比较弱。
由于不利条件较多,日军一度作出决定,要第二年春季再渡河攻济南!
所以,如果利用有利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给予日军相当杀伤,则国军是有机会在济南至少坚持较长时间的。
然而,国军的一些老毛病,使这些机会变得渺茫了。
内部矛盾,失去守住济南的有利条件
前面提到的有利条件,要发挥出来,有一个关键:重炮!
咱们知道,河流攻防,重点是:赶紧破坏敌人登陆!如果敌人上来的人不多时我们就去围殴,那就是“半渡而击”;如果敌人都上来了我们还没有过去破坏,那这条河的防御意义就没有了···
而在热兵器时代,通过火力破坏对手的行动能力,是最为关键的。
拿到济南战场来说!
尽管日军可以选择的渡河处有限,而且渡河也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日军发挥火力优势,在地势较高的北岸用火炮压制我守军,则我军也不能破坏敌登陆,也很难抵挡敌人的推进。
而我军如果能依托南部高地发挥重炮火力,既可能压制敌人火力,也可以在敌人渡河过程中予以火力打击,破坏敌人的渡河行动。
所以,重炮,是国军守住济南的关键利器!
韩复渠早已有此认识,因此,特意向李宗仁申请:请增援30门重炮到黄河南岸!李宗仁也毫不迟疑,立刻从徐州调了一个炮兵旅过来!
然而,老蒋不乐意了:重炮这种好东西怎么能给你杂牌军用?
于是,老蒋将该旅调走了,给了嫡系汤恩伯。
韩复渠勃然大怒,但无可奈何。
重炮,对济南的得失有着重大关系。
日军攻济南前,花了一段时间,每天只是打炮,用飞机炸。
日军的重炮,甚至越过市区,打到了千佛山!而国军只能挨炸,毫无还手之力,从韩复渠以下,都士气低落,人心惶惶。
日军发起渡河作战时,我守河部队在日军火力压制下,根本不能调动,日军渡河时,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有效阻击。
当时,韩复渠在下令部队撤退,以及向长官解释时,都反复强调:没有火炮,我挡不住敌人!
此话虽然是托词,但也不是不符合常识。
可以说,没有必要的重炮,韩守不住济南是可以理解的。
若只以丢失济南而杀韩,韩是有些冤枉的。
然而,韩的主要问题,在于后面!
一泻千里,败坏大局,不可饶恕
国军高层,对守不住济南是有预期的。
战区对韩的指示是:尽量守济南;济南失守,则向莱芜、泰安、新泰、大汶口等地区逐次转移,占据要点,利用鲁中山地,迟滞日军南进,然后配合增援部队,在兖州与敌会战。
日军攻打山东,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其重点是打通津浦线,会攻徐州。
此前,日军在南线,已经发起过进攻。
我军廖磊、张自忠等部浴血奋战,采取正面坚决抵抗和侧背袭击相结合的灵活作战方法,将敌长期阻击于淮河以南。
此时,韩部完全有机会,有能力,借鉴张自忠等部在南线的做法,阻止,或者至少迟滞日军。
委员长、李宗仁皆指出:在鲁中山区,日军机械化部队通行困难。我军主力分布于泰安到临沂之间,并将泰山东西诸山路即行破坏阻塞,各派小部队守护,以有力部队在泰安、济南交通线上,纵深配备,节节阻击;同时,以一部由平阴向铁道西侧击日军,配合正面抵抗。
可以说,就战场形势而言,在山东进行“正面阻击+侧背袭击”的条件比张自忠等人在淮河流域要更好一些。
然而,韩为保存实力,根本不听,一泻千里!
委员长、李宗仁,虽气愤不已,但仍然希望韩能在运河西岸及济宁、汶上两点据守,也就是不要把运河防线也拱手让人!
此时,委员长的电报仍称韩为“吾兄”,并称他“久镇齐鲁,熟悉地利,必能激励将士再接再厉,以尽守土之责”。
而李宗仁的语气,则是接近恳求了···
可以说,这个时候韩若能在这里停下逃跑的脚步,至少打上一仗,那也不必被军法从事了···
然而···老韩,接着跑!
老韩跑离了津浦线、运河,完全破坏了第5战区徐州会战的部署!
不到20天时间,一退数百里,轻易丢掉黄河天险、济南、泰安、兖州、运河防线,是日军1个师团又1个旅团,轻轻松松就占领了山东大部!
韩复渠,民族罪人!
总的来说,以当时的形势而言,要守济南,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
不过,依托有利条件,若国军能精诚团结,合理部署,那么,在济南坚持较长时间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国军内部的老毛病,使韩失去了在济南长期坚守的条件。
丢失济南,不全怪韩复渠。
然而,济南失守后,利用山东的有利地形和日军兵力不足的弱点,在山东地区组织抵抗,阻止,或者至少迟滞日军的推进是完全可能完成,且必须完成的任务。
但韩复渠只顾保存实力,置全局不顾和曾治理数年的山东人民不顾,一泻千里,实为耻辱!
抗日战争初期的几次大型城市保卫战,比如上海、南京、太原、武汉等等,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在日军绝对优势的地空火力之下,死守孤城注定没有希望。其实济南也不例外,但是韩复榘的罪过,并不在于守几天,而是根本没守,并且差点毁了整个徐州会战。
到1937年12月中旬,华中日军攻陷南京,华北日军也控制了平津和河北大部,两股鬼子若想打通联系完成合流,必然要攻占整条津浦(从天津到浦口)铁路线。在这条线上,济南、徐州和蚌埠是三个重要的节点,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刚刚进驻在徐州。
李宗仁这个司令长官虽然上任了,所辖部队还没有完全配齐,然而到12月下旬,日本人的进攻就已经开始了。南线战场,李宗仁用桂军、东北军、西北军的混合部队,在淮河流域挡住了华中日军的突破,局面稍稳,北线战场,那就要看韩复榘的了。
(韩复榘剧照)
韩复榘当时的职务,是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手下有8万人枪(地方部队不计),防区是津浦路的山东段,包括济南、泰安等要点。韩部在地理上,其实是比较有优势的,济南以北是黄河天险、然后是济南城区、再往南还有泰山可凭。
大战在即,李司令长官曾经两次到济南跟韩副长官谈心,一方面是给他打气,另一方面是当面下达命令:第3集团军务必死守黄河防线三到四周、济南城区亦要守上至少一周,即便济南不守后,韩复榘也要率部退至沂蒙山区游击作战,以牵制日军南下。
两个意思,首先是济南早晚是肯定守不住的,这一点高级将领都看得明白,在现代化战争中,古代战争所凭的城高墙深,在重炮和飞机轰炸下,被攻破并不困难。其次是韩复榘的中心任务,主要是且战且退“拖时间”,给五战区部署整个徐州会战争取时间。
道理明摆着,日本人是南北夹击,既然南边顶住了,北边无论如何要撑一段时间,李宗仁也好从容部署和调度,等到增援部队全部到达后,再研究先消灭哪边的鬼子。不仅是增援部队,装备弹药辎重运过来,也需要时间,所以韩复榘这边不能太快漏气的。
就敌情来说,日军第5师团主力(欠一个旅团)从青岛沿胶济线扑过来,还需要些日子,韩复榘在黄河防线面对的主要敌人,就是一个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加强后约3万余人。主动进攻肯定没戏,但是以8万人马凭险迎战3万鬼子,军事委员会估计顶上“数周”应该没有问题。
注意时间点,板垣第5师团和海军陆战队占领青岛,是1938年1月13日,如果再赶到济南附近,怎么也得一周时间,而济南是什么时候陷落的呢?1937年12月27日!也就是说,韩复榘集团军虽然只是应对日军一个师团,却根本没有卖力气:
1937年12月23日,日军第10师团兵分两路,从齐河与济阳以东地区渡过黄河,完成了对济南的战役包抄,说明韩复榘的第3集团军,并未在黄河防线认真抵抗。
仅仅到了12月24日,韩复榘就率总部和主力撤出济南,临行前放火焚烧各政府机关、高等法院、火车站等设施,实行所谓“焦土抗战”,也就是根本没有死守济南的意思。
两天后的12月26日,日军进至济南城郊,开始炮轰城区,此时城内只有孙桐萱第12军的部不到2万人了。孙军还是没有抵抗,12月27日凌晨,孙桐萱奉韩复榘命令撤出济南,当日济南沦陷。
(张自忠)
看见了吧,韩复榘既没有认真守黄河,也没有卖力守济南,鬼子还没正式进攻济南呢,韩复榘已经逃了。原定“数周”的抵抗时间,韩总司令只用了四天时间就彻底放弃了黄河天险,也轻易弃守了济南城区,朝后看,1948年王耀武还守了一周多呢。
第3集团军逃出济南后,李宗仁又严令韩复榘死守泰安、曲阜一线,一定为第五战区保卫徐州部署兵力、阵地再争取点时间。韩复榘再次抗命,全部放弃了上述要点,部队一口气撤到济宁,后方机关和辎重干脆逃到了河南漯河。
韩复榘主力不战而逃以后,李宗仁在北线几乎无兵可用了,日军一个半师团两路夹击疯狂而来。两路日军本来是要合击济南或者泰安的,结果由于韩复榘跑得太快,干脆变成了合击台儿庄,那已经是徐州北面的门户了,战场形势极其危险。
危险到了什么程度呢?军委会已经担心第五战区长官部被日本人连窝端了,连连给李宗仁发电报,建议长官部立即撤往河南的归德、或者安徽的毫县,换言之,在大家的眼里,由于韩复榘的不战而逃,徐州大概率马上就要失守了。
李宗仁没有撤,因为川军第22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到了,尽管川军兵力和装备都不充沛,还是向北前出顶在了滕县,于是有了著名的滕县保卫战。这一挡延缓了日军的推进速度,孙连仲集团军、汤恩伯军团、庞炳勋军团先后到达战场。
李宗仁命令孙连仲集团军死守台儿庄及运河沿线,阻击日寇第10师团;命令庞炳勋军团死守临沂,挡住日寇第5师团的一个支队,最后再强令汤军团从日军背后出击,聚歼日军于台儿庄城下,遂有台儿庄大捷。
(汤司令)
台儿庄的胜利,重创北线日军,进而使徐州前后坚持了五个月零六天,对全国战局大有益处,否则武汉保卫战都没有时间准备。但是韩复榘的8万重兵,在期间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因为他跑得太快了,主要是军阀思想上脑,认为部队拼光了自己就啥也不是了。
试想一下,就算韩复榘不守济南,哪怕遵令后撤到沂蒙山区活动(临沂是中心),则完全可以牵制住第5师团的坂本支队,李宗仁就可以省下庞炳勋的第3军团、以及从南线紧急调下来的张自忠第59军,这两支劲旅都可以投入到台儿庄方向。
以第2集团军、第22集团军、第3军团、第20军团和第59军的近20万大军,几乎可以尽歼日寇第10师团,那台儿庄的胜利将更为重大,可惜韩复榘不争气呀,民族存亡之际,这么干确实是说不过去的。
李宗仁本身也是杂牌,对战区所辖的东北军、西北军、川军等部队,基本都是善待的,如果韩复榘卖点力气,李宗仁也不会坐看第3集团军拼光。然而韩复榘的所做所为,以及一再抗命,让李宗仁也出离地愤怒了,坚决要求惩办韩复榘。
校长早就很厌恶韩复榘了,只是之前没逮着机会办他,现在舆论哗然群情激愤,正好就坡下驴,把韩复榘骗到开封给抓了,不久又给毙了,其旧部交给孙桐萱统领。为什么韩复榘被杀后,第3集团军没有太闹事?那就是绝大部分官兵也知道,他们的头头确实做得出格了,不占理。
1938年1月24日,韩复榘死于乱枪之下,从徐州会战的进程来看,他死的确实一点都不冤。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