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一共带了多少兵打败阿古柏,是如何收复新疆的?

先回答题目中的两个疑问清军兵力:左宗棠带领的清军人数攻打阿古柏没有明确提及具体数字;一说总计约为八万人(西征军有刘锦棠部湘军25个营,张曜部14个营和徐占彪部蜀军5个营,包括原驻新疆地区的清军,共有马、步、炮军一百五十馀营,总兵力接近8万),实际参战2万多人。如何收复:清军通过战前准备、先后收复北疆和南疆的军事行动,以及后续的外交谈判,最终成功收复了包括伊犁在内的新疆广大地区

先回答题目中的两个疑问

  • 清军兵力:左宗棠带领的清军人数攻打阿古柏没有明确提及具体数字;一说总计约为八万人(西征军有刘锦棠部湘军25个营,张曜部14个营和徐占彪部蜀军5个营,包括原驻新疆地区的清军,共有马、步、炮军一百五十馀营,总兵力接近8万),实际参战2万多人。
  • 如何收复:清军通过战前准备、先后收复北疆和南疆的军事行动,以及后续的外交谈判,最终成功收复了包括伊犁在内的新疆广大地区。

阿古柏其人

阿古柏(1820年-1877年5月30日),被称为“中亚屠夫”。本名穆罕默德·雅霍甫,原是乌兹别克人,担任浩罕汗国将领,19世纪70年代,浩罕国为沙俄所灭后,阿古柏纠集一些亡命之徒窜入我国新疆,获得俄国和英国的支持,占据新疆喀什噶尔,后来逐渐占领了南部的八个城池,于1867年至1877年间建立政教合一的哲德沙尔汗国,自立为汗。

1870年又击败盘踞在乌鲁木齐的回族人妥明。占据天山南路和天山北路部分地区,开始对当地人民残暴的统治。

童年阴影:

少年阿古柏容貌姣好,被街头艺人收留,习得精湛舞艺。10岁左右,他男扮女装,成为了一名的反串舞童。这一反串不要紧,刚好有一名浩罕官吏路过塔什干,一眼就看中了他,将其收为自己的娈童,带回了浩罕……

娈童!看来他也是个“痛腚思痛”的苦命孩子啊

彼时新疆形势

自从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以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地区相对安定。然而,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将沿海地区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他宣称黑龙江以北和沿海地区归属沙俄所有,践踏了《尼布楚条约》。

这使得新疆面临沙俄的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左宗棠收复新疆具备紧迫性。如果当时不能克复新疆,则这块地域,可能已如江东六十四屯一样,早成为沙俄的疆土或沙俄扶植的势力范围。

沙俄侵略者

挥师新疆 抗击外侮

(一) 战前清军的准备

1872年(同治十一年)7月,左宗棠率领湘军进驻兰州,准备收复新疆。他采取了“缓进急战”的策略,用一年半的时间筹备军队,整饬军纪,裁汰冗员,提升战斗力。同时,在兰州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制造先进武器和纺织品等军需物资。

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争论出兵收复新疆,左宗棠坚决主张不放弃西北塞防,认为丧失新疆将使边防无法抵御外敌。经过努力,他得到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支持,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全权指挥三军,副帅金顺协助。

左宗棠制定了先攻乌鲁木齐的战略,认为乌鲁木齐攻克后将稳住大局,并进一步收复伊犁。他上书朝廷,提醒警惕俄国的阴谋,强调安定回部是收复伊犁的前提。左宗棠事先规划了军粮运输线路,修建水利和屯田以保障粮食供应。

(二) 阿古柏的外援

阿古柏纠集亡命之徒,得到英、俄等国支持,对新疆地区形成威胁。

  • 英国驻印度总督派英国人罗伯特·沙敖援建喀什噶尔的兵工厂,并赠送武器弹药。1873年,英国使团向阿古柏送交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亲笔信和各种赠品,包括qiangzhi和炮弹。
  • 沙俄派商队运送军火到喀什噶尔,用于支持阿古柏军队。
  • 阿古柏派外甥阿吉托拉前往彼得堡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表示附属并获得支持和赠品。
  • 土耳其给阿古柏派遣高级军事人员和顾问,并提供相当数量的武器和物资。

哲德沙尔汗国-国旗

阿古柏在新疆发行了以土耳其苏丹名字命名的货币,并使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国旗。他从土耳其购得buqiang和火炮(新式buqiang1.2万支,火炮8门)。

(三) 清军收复北疆

1) 1876年八月,利用北疆清军和金顺部队会合的机会,先攻打乌鲁木齐,追击至托克逊。

2) 1876年九月,清军攻克玛纳斯南城,北路得到平息。

(四) 清军收复南疆

1) 1877年十二月,利用内部矛盾和与当地反正守将何步云的内应合作,成功攻占喀什噶尔。

2) 1877年,清军通过分路进攻,逐步收复南疆的各个城池。

(五) 清军收回伊犁

1) 1878年,清廷派遣崇厚为全权大臣出使沙俄进行谈判,争取收回伊犁和交换战俘。

2) 1880年(光绪六年)四月,年近七旬的左宗棠率四万湘军从肃州出发开赴伊犁前线。为表收复失地的决心,左公命人抬着棺材跟在身后,抱定“马革裹尸”之心,踏上平生最壮烈的征程。

抬棺出征

3) 1881年二月,曾纪泽代表清廷与俄国重新谈判,最终达成《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收回了伊犁绝大部分地区。

西征途中,左宗棠让兵士们沿路栽植杨柳树,自兰州直至新疆各地,自此道柳连绵,在这片僻处西陲的国土上,绿意不绝。左宗棠老乡杨昌浚有诗为记:

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1885年7月27日一代名将、民族英雄左宗棠,与世长辞。时年七十三岁,赠太傅,谥“文襄”。将其灵位祀于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并在湖南及其他立有战功的各省建祠祭祀。

民族英雄,左公千古!

纵观左宗棠戎马倥偬的一生,在与其他将领一起率领湘军、淮军等团练武装,一起攻灭太平天国后,又督师陕甘,先后平定西捻军和回部panluan,接连立下赫赫军功,但对左宗棠来说,他一生中最大的功劳是——收复新疆。

收复新疆之战,让他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功臣,伟大的民族英雄。





收复新疆之战,左宗棠对用兵规模的把握,对军事资源配置的掌握,都十分精到。

用兵规模:在精不在多

左宗棠指出:自古关塞用兵,在精不在多。

千里远征,补给线长,兵力太大了吃不消。

而当时要进军新疆,这一问题则更为突出。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各城之间的距离很大,补给十分困难。

而且,无论是新疆地区,还是甘陕地区,经连年兵乱,物资紧张,就地筹粮更是难上加难。

同时,当时镇压陕甘地区的起义刚刚结束,各军折损都比较多,有的队伍已经暮气沉沉。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大清,国防压力很大,到处都需要钱,“海防”与“塞防”之争激烈,反对左宗棠用兵的呼声很高,这就更要求左宗棠“花小钱,办大事”了。

为此,左宗棠提出“酌量汰撤”,对队伍进行部分裁撤。

进军前,各军陆续裁撤40余营(2万余人),只保留了141营。

其后,在进军时,左宗棠甄选精锐,以刘锦棠等部共80余营出关,加上原先就驻在新疆的伊犁将军所部8营、哈密办事大臣所部4营,总兵力约6、7万人。

除此之外,左宗棠自统20余营在星星峡以东担任警戒,为战略预备队。

兵力分配:精中选精,攻守合一

敌人多骑兵,擅长流串作战。

因此,除加强攻势外,留下足够兵力守后路,限制敌人活动空间,保护粮道,也是极为重要的。

部署进军北疆时,左宗棠以部分军队守哈密,防吐鲁番之敌东犯,防止其串入甘肃,确保后方安全,又分5营保粮道,4营驻安西、玉门,堵截敌人流串。

而用于进攻的,是以刘锦棠率精锐4万人,进军北疆。

刘锦棠的4万人,包含了老湘军25营,及“敢于搏击疆场”的金顺所部40营,是精锐。

这是一个攻守合一的部署。

把握节奏的关键:明确的方略+精准择将

4万人,兵力并不占优势,劳师远征,如果逐城硬攻,不但必然旷日持久,且很可能不敷使用。

因此,进攻取胜的关键是:把握住战场节奏。

对此,左宗棠的思路是:缓进急攻,先北后南。

缓进,就是准备好了后勤等工作再发动攻势;急攻,就是进攻的速度一定要快,一击致命!

先北,就是趁敌来不及调整,先攻取敌人兵力较轻,且形势关键的北疆,再夹攻南路敌军。

战略确定后,关键是要找到能准确执行此战略的精明将领。

当时,朝廷推荐了两个人:景廉、金顺。

左宗棠认为,景廉无应变之才,不适合这样的作战任务,金顺敢战,可以为将,但不适合作大将。

左宗棠选定了刘锦棠,规定前路各军的“进止机宜”,全部由刘锦棠统一指挥!

风驰电掣,变化无穷,收复北疆

事实证明,刘锦棠确实有足够的应变之才,能够把握住战场节奏,能够风驰电掣的完成“急攻”。

左宗棠给刘锦棠的指示是:必先攻古牧地,撤乌垣、红庙之藩篱,乃可成捣穴犁巢之举。

刘锦棠进军途中,敌人已经开始加强古牧地的兵力,但工事构筑尚未完成。

刘锦棠侦察敌情后,认为时间紧急,不能再拖,且当时正是麦豆收获季节,有粮可因,遂决心不待后队跟进,急攻古牧地。

刘锦棠又发现:敌人在好走之小路上严密防守,在缺乏水源的大路上防备松懈,其意在于引诱清军跨越50里戈壁,陷入前阻坚城,人马缺水的困境。

刘锦棠遂将计就计,以一部修沟渠,做出要走大道的架势,自率军走小路突袭黄田,抢占制高点。

刘锦棠一番奇袭,击破敌军,但一时无法攻破拥有坚固城池的古牧地。

刘锦棠也不死拼,暂退回黄田,控制险要。

随后,刘锦棠待后续各部抵达后,先攻破外围敌军,再居高临下,强攻城池,一战而定!

此战,歼敌近6000人,北疆敌军主力被歼。

随即,刘锦棠趁北疆敌军精锐被歼,南疆敌军援军未至的机会,急进乌鲁木齐。

敌人完全没有料到刘锦棠来得如此之快,弃城而走,清军轻而易举地收复了乌鲁木齐!

如此,北疆作战,胜局已定。

此后,清军进攻玛纳斯南城,围攻了2个多月才拿下,但这些已不妨碍全局!

如果不是刘锦棠对节奏的精准把握,如果攻各城都像玛纳斯南城一样艰难,清军恐怕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平定北疆!

随即,清军休整,再次“缓进”,准备收复南疆之战。

兵力调整

随着北疆的收复,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左宗棠需要对兵力进行调整了!

一方面,既已平定北疆,则北疆各城堡要隘当然要留兵把守!

如此,“留防之兵日增,进战之兵日减”

另一方面,转战千里,进攻各部当然都出现了一定的伤亡疾病,有些部队也出现了士气下滑的情况。

同时,原本只是担任守护后路、粮路任务的徐占彪等部,在接下来的收复南疆作战中,也要担任夹攻任务。

因此,左宗棠需要对兵力进行结构性调整。

左宗棠从兰州防营挑选千人,补充湘军缺额,并从后方调了马队3营加强刘锦棠部,又抽调了马队1营加强徐占彪部,抽调马队1营,炮队1营,加强张曜所部。

加强的,主要是炮队和马队,正是为了下一阶段的“急攻”。

同时,左宗棠也继续裁撤部队,以减轻后勤压力。

他令金顺部守备北疆各要隘,并将其从40营所编为20营。

经过调整,在总的开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左宗棠调整了兵力结构,加强了一线部队的力量。

精准的部署+充分放权一线将领=奇迹般的效率

敌人守南疆的部署是:以达坂、吐鲁番、托克逊三城为重点,以托克逊为重点。

左宗棠的部署是:以刘锦棠攻达坂;张曜与徐占彪会师后进攻吐鲁番,然后与刘锦棠会攻托克逊(如果吐鲁番攻取后,刘锦棠仍未克达坂,则先助刘破达坂)。

这个方略,是利用收复北疆后,“北能制南,南不能制北”的有利态势,分进合击,“使贼备多力分,不至为所牵制”,牢牢把握主动权。

正确的战略指导方针,基本确保了清军的战略主动权。

然而,一线将领的主动发挥,则使战役的进程得以加速。

原本,左宗棠担心刘锦棠一路力量不足,因此,特意交代刘锦棠,“仍非缓进急攻不可”,要等待金运昌部抵达后再进军。

然而,金运昌部因路途遥远,未及时抵达乌鲁木齐。

刘锦棠认为:南路的天气很早就会变得炎热,麦子收割在春夏之间,不应在等待中消耗时间,遂决心提前进军。

刘锦棠的提前进军,出乎敌人预料,又是一次出其不意的奇袭,迅速攻克了达坂。

随即,刘锦棠只休整4日,分6营协助张曜等部攻吐鲁番,自率部队直扑托克逊!

刘锦棠的“急攻”,完全打乱了敌人的部署,清军仅在城外激战取胜后,敌人就弃城逃走。

如此,在刘锦棠的发挥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三城及下,南疆门户洞开,清军已完全掌握主动权!

随即,左宗棠又对队伍做出调整:以刘锦棠率32营为前队,为“主战”之军,长驱直入,张曜率16营为后队,“且战且防”之军,两部合计2万人。

为了加快战争节奏,完成远程奔袭,左宗棠再次精简了作战部队!

刘锦棠再次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白彦虎军为主要打击目标,一个月内奔驰2000余里,收复南疆东四城。

随后,刘锦棠等人秋风扫落叶,又收复南疆西四城。

至此,除伊犁外,全部失地为清军所收复!

再次调整兵力,重兵施压,备战促谈,收复伊犁

随后,在收回伊犁的问题上,大清与俄国开始谈判。

显然,对方是不愿轻易归还的,企图敲一笔大竹杠。

左宗棠深知:谈判,是要以实力为基础的。如果不能在军事上表现出决心,谈判桌上想要不被欺负是不可能的。

因此,左宗棠日夜与刘锦棠等人分析局势,商议方略。

随即,左宗棠拟定了一个武力收复伊犁的方案。

伊犁将军金顺率25营1.2万人扼晶河一线,防俄军运动;刘锦棠率领28营1.1万人,从冰岭以西经布鲁特游牧地区直指伊犁;另以6000人分屯哈密等地为后队,又以3000人加强塔尔巴哈台的防务。

整个部署,准备参战的部队约5万人!

当初,预备收复北疆时,调集的总兵力为6、7万人,收复北疆后,由于需留兵守各地,因此作战兵力只有2万多。

如今,为武力收复伊犁,准备了5万人,可见左宗棠做出了付出一切的准备和决心!

左宗棠本人,也不顾年事已高,抬棺出关,“誓与俄人决一死战”!

左宗棠的决心,极大的震撼了俄国人。

原本,俄国人在谈判桌上是很嚣张的,甚至表示:这么拖延时间(谈判),倒不如打仗来得痛快“。

话虽这么说,左公的决心还是令俄人畏惧的。

不久,朝廷调左宗棠回京。

这原本是有心妥协之举。

然而,俄人以为朝廷招左公回京是为商议开战之事,遂表示要”务须及早定议,免生枝节“。

左宗棠的武力准备,成为大清在谈判中的后盾,使俄人让步,大清改约成功。(当然,还是又7.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入俄国,这仍是一个不平仍条约)。


收复新疆之战中,左宗棠共用兵6、7万人。

兵力上,清军不占明显优势,千里远征,形势本不妙。

然而,左宗棠正确的战略部署,精准的选将,以及不间断地对军队进行调整,使清军始终掌握主动权,既风驰电掣又稳如泰山,一举收复新疆。

左宗棠、刘锦棠等人做事的方式值得后人学习,他们的伟绩更值得后人铭记!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