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庞统不死,可入川做丞相,孔明则能帮助关羽守荆州,是这样吗?

不是这样的,刘备带庞统入川时,诸葛亮是守荆州的主将,不是帮助关羽守荆州。庞统不死,也绝不可能入川做丞相,必定也是诸葛亮入川,关羽守荆州,然后,庞统帮助关羽守荆州

不是这样的,刘备带庞统入川时,诸葛亮是守荆州的主将,不是帮助关羽守荆州。庞统不死,也绝不可能入川做丞相,必定也是诸葛亮入川,关羽守荆州,然后,庞统帮助关羽守荆州。

也就是说,无论庞统是否存在,诸葛亮都要入川,庞统也做不了丞相。怎么讲?

庞统入川,是执行诸葛亮的隆中对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献“隆中对”,谋划了“鼎足三分”的战略目标。其核心内容是抢占荆州,攻占巴蜀,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三分天下。待天下有变,遣上将从荆州出兵,以向宛、洛,刘备带一支队伍从益州出秦川,两路进攻中原,建立王霸之业,一统三国。

赤壁之战,刘备成功地夺取了荆州,而且,“先主遂收江南”。在荆州基本站稳脚跟,刘备乘刘璋求救破张鲁之机,率领庞统入川,试图夺取巴蜀,实现“隆中对”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庞统十分赞同“隆中对”,说了这样一番话:

荆州荒残,人物弹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处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庞统也认为仅凭连年遭受战火洗劫的荆州,不足以实现“鼎足”之志,必须要占据益州。主张“权借”刘璋之地以定大事,这件大事,就是“隆中对”所谋划的两路攻击中原,建立霸业,兴复汉室。因此,庞统入川,辅佐刘备取益州,就是在执行诸葛亮的“隆中对”。

但是,庞统错误地估计了刘璋的实力,犯了急于求成、轻敌冒进的兵家大忌。在进攻雒城时,庞统亲自到一线指挥攻城,进入了敌军弓箭射程之内,“为流矢所中,卒”。后来,刘备、诸葛亮攻打雒城,用了一年的时间。

“隆中对”是建立王霸之业的千古奇谋,其厉害程度甚至超过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诸葛亮已经实现第一步夺取荆州的目标,庞统来迟了,因而,要抢占第二步,以建立自己的不世之勋,催促刘备迅速解决益州。

刘备在战略上没有采纳庞统的任何建议,而是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策略,以“信义”笼络蜀中人心,以图长久占据而奠基霸业。假如按照庞统的计谋,在涪陵宴会上刺杀刘璋,也未必能一鼓而下益州。事实再一次证明,庞统的策略不仅夺占不了益州,还有被刘璋,以及后来的曹操赶出巴蜀的危险。诸葛亮率主力入川,在得到马超,解除张鲁威胁之后,才夺下了益州,进而又得到了汉中。

庞统不具备治理蜀汉,更不具备实施“隆中对”,一统三国的战略头脑,即便是庞统不死,也难以帮助刘备夺取西川,占据汉中。因而,最终还得诸葛亮入川,收拾庞统残局。即便是诸葛亮不入川,荆州也将派出大量的兵将,按照刘备的策略,才有可能夺取益州,实现“鼎立”之志。

因而,庞统是绝对不可能做蜀汉丞相的,这个职务,刘备无论如何都会委任诸葛亮担任。

庞统远远不及诸葛亮,才能不能胜任丞相之职

卧龙凤雏,一时齐名,但庞统“出场”时间稍微晚了点,没有赶上赤壁之战,为“鼎足”建立应有的功勋。《三国演义》中说,庞统献连环计,帮助周瑜火烧战船,是赤壁之战最为关键的一环。其实,这只是演义而已,正史中并无此事。

而且,庞统早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西川之战,也是寸功未建。即便是出了些主意,但仅限于局部战役的小主意,并没有展现出大谋略,与诸葛亮相比,犹如萤火之比皓月,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上。前一段已经分析过,如果按照庞统轻敌冒进的打法,刘备根本就得不到益州。

庞统看不清战略局势,判不准巴蜀实力,料不定敌我优劣,只是一味催促刘备赶紧拿下刘璋,拿下益州。即便是演义小说,都难以“夸张”庞统的智谋。实际上,庞统最拙劣的,是不知荆州的轻重,不知“隆中对”战略的要害是保荆州、夺益州。因此,轻敌冒进,误了自己,也误了蜀汉,“隆中对”因庞统之死而破产。

庞统军事才能不行,“内修政理”的智慧又如何呢?假如刘备把丞相之位交给庞统,那么,诸葛亮就只能守荆州了?

正史之中,确实记载了一件庞统理政的事,也就是《三国演义》中写的“耒阳县凤雏理事”。《三国志·庞统传》中说:“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

正史中,庞统被免官。后来得到重用,不是演义中说的,是张飞巡察时发现庞统很能理事,报告给刘备,刘备惊为大才,便以庞统为诸葛亮之副。《三国志·庞统传》中说,庞统被免官,东吴鲁肃得知此事后,至书刘备,说庞统:“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也从中劝说,刘备这才“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从正史的这些记载看,庞统是典型的“大事做不了,小事不肯做”的人,与诸葛亮大事有大谋,小事也亲力亲为相比,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之中,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陈寿涉嫌贬低三国第一谋臣诸葛亮,但却不得不承认:“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陈寿同时叹服:“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诸葛亮是自古以来,无人可比的天才,庞统即便不死,根本不可能取代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位置,成为蜀汉丞相的。

那么,有没有可能庞统做丞相,诸葛亮为大将军呢?完全没有可能,刘备在世,一定会吸取两汉以来大将军为祸的教训,必定死抓军权,即便要任命大将军,也非关羽、张飞莫属。实际上,刘备称帝,根本就没有设置“大将军”。

不过,这其中有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庞统入川时,诸葛亮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守荆州,荆州不可丢,诸葛亮能够离开个重要岗位,入川就职丞相之位吗?毕竟,蜀汉的都城在成都。

诸葛亮入川做丞相,庞统回荆州辅佐关云长

“隆中对”是这样谋划夺取中原、兴复汉室的:“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也就是说,益州出兵的主将是刘备,荆州则是一员“上将”带兵出击。如此,辅佐刘备出川的,必定是诸葛亮,协助关羽(或其他上将)从荆州出击的,就是庞统。为什么呢?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刘备率庞统、黄忠、魏延、卓赝入川,“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陈寿说得很清楚,诸葛亮是镇守荆州的主将,关羽是副将。因庞统之死,加上刘备搞清楚了刘璋的实力,才调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关羽成为镇守荆州的主将。

那么,庞统不死,诸葛亮是不是一直镇守在荆州呢?不会,荆州只是成都的策应,以“隆中对”的规划,是一员上将镇守。诸葛亮不是战将,这员“上将”肯定不会是诸葛亮。

《资治通鉴》中说:“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将兵溯流克巴东”。演义小说根据这段历史,增加了一个细节,诸葛亮入川之前,刘备写了一封信,暗示以关羽守荆州。这个虚构,符合历史逻辑,也符合当时的情况,关羽守荆州应当是非常合适的人选。故而,“隆中对”所选定守荆州,从荆州出兵以向宛、洛的“上将”就是关羽

刘备以关羽守荆州,是出于荆州安全考虑,毕竟是创业的原始“股东”,任何人守荆州都不如关羽令刘备放心。刘备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是刘备试探以及收买诸葛亮,一代枭雄早就以自己的儿子与养子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封禅”,怎么可能让孔明取而代之呢?所以,即便是庞统不死,刘备也不可能让诸葛亮长期镇守荆州。在这种情况下,夺取益州之后,必定会调诸葛亮入川,换庞统去辅佐关羽守荆州。

巴蜀是蜀汉基业,刘备定鼎之地,称帝之后,“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军国大事,刘备一定会交给诸葛亮,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得到这个位置,包括庞统。

关羽为主将,庞统为军师,这两人肯定是一对非常好的搭档。关羽向北攻击曹操,庞统坐镇城池,孙权便没有机会搞“白衣渡江”。但关、庞二人都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好大喜功,关羽不听诸葛亮的话,拒绝“东和孙权”,庞统恐怕也会如此。

鲁肃对庞统有知遇之恩,举荐之德,但庞统为人比较刚直,收西川时不顾刘备念及汉室宗亲,以此收买人心的策略,屡次献计要暗害刘璋。即便鲁肃不死,庞统也会“舍小义,取大义”,不一定能够执行诸葛亮的“隆中对”。何况,关羽要与孙吴对抗,庞统也奈何不了他。

但是,毕竟有“凤雏”在,守住荆州的可能性就大为增加了。刘备得到了益州,庞统还活着,以庞统辅佐关羽守荆州,保住这个战略要地,实现“隆中对”的可能性肯定比关羽一人镇守要牢靠得多。

所以,只有拿下益州,刘备进位汉中王,就将以诸葛亮替庞统,入川理政。关羽升为荆州主将,庞统为军师,诸葛亮的“隆中对”的大有希望了。




刘备是用人高手,是一个合格的伯乐,刘备一生发现并提拔了不少人才,而且是破格提拔,最具代表的典型例子就是魏延与黄忠,尤其是魏延,把一个军中普通的牙门将一下子提拔为镇守一方、独当一面的将军,这是需要眼光、胆识和魄力的,刘备就是这样的伯乐。

刘备在早期由于势力弱小,根本没有太多人才跟随他,偶尔有人才愿意跟随刘备,也因为刘备颠沛流离的状态而离开,比如田豫、陈登、陈群等人,直到刘备来到荆州,有了一段长达7年的稳定期,才不断有人才投靠刘备。

刘备

第一个投靠刘备的是徐庶,后来徐庶又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当时刘备极度缺乏战略人才,尤其是治国理政的战略级谋士人才,所以刘备听说了诸葛亮的才能后,才会不耻下求,要知道当时的刘备好歹算纵横北方的英雄,算是一方势力,而且年近半百,却不惜放下面子与身段,去请一个比自己年轻20岁,且毫无名气隐居在隆中的年龄人,这不得不说刘备为了得到人才,是不择手段的。

刘备得到诸葛亮后,诸葛亮告诉了刘备政权将来的发展战略,这就是:夺取荆州和益州,然后趁天下有变,两路出军北伐。之后诸葛亮就投靠了刘备,但刘备并没有给予诸葛亮具体的职务,在此期间,诸葛亮曾经代表刘备出使过东吴一次,还与孙权有过一段精彩的对话。

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给予诸葛亮正式的职务是在赤壁之战后,由于孙权联军击败了曹操,所以趁此胜利之际,刘备夺取了荆南四郡,从此以后,刘备就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并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具体的职责是:都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当地的赋税,以充作军饷

《三国志 诸葛亮传》: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刘备得了四个郡,把其中的三个郡交给诸葛亮来管理,让诸葛亮征调赋税,充作军饷,如果以职责来看,这个官职相当于大司农,也就是掌管财政与赋税,在汉朝是九卿之一,由于刘备当时只有四个郡的地盘,这等于是让诸葛亮管理自己的大部分家当了,这是重任。

再来看庞统,庞统是荆州襄阳人,他出仕很早,凭借家族出身与才能在郡县上当功曹,赤壁之战后,周瑜兼任南郡太守,庞统就成为周瑜的功曹,但周瑜在南郡之战结束一年后就去世了,庞统算起来与周瑜共事也就是一年多,周瑜去世后,庞统一度想投靠孙权,但不被孙权重视,所以庞统后来又投靠了刘备。

刘备与诸葛亮

庞统与诸葛亮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诸葛亮选择主公是一槌定音,直接选择刘备,不带犹豫的,而且在投靠刘备之前,诸葛亮不出仕,宁愿隐居也不投靠其他人,庞统不同,最早是在家乡任职,应该是刘表手下,南郡之战后成为周瑜手下,周瑜去世后,庞统又想投靠孙权,结果不被认可,只能投靠刘备

庞统投靠主公给人的感觉就是:自己看中的,看不上自己,看书看不中的,同样看不中自己。因此庞统的职业观与诸葛亮比起来,就差了一大截了。

庞统这样的投靠对于刘备来说,肯定不会重视他,所以庞统投靠刘备之后,给了庞统一个耒阳县令的官职,耒阳县是桂阳郡下辖的县,刘备当时的有四个郡,每个郡下面大概有十几个县,像庞统这样的县令,刘备手下应该有四五十个人。

庞统

而且耒阳县是非常偏远的地区了,他的位置在今天的湖南衡阳市南边,在东汉末年,这里就是偏远地区,快要靠近交州了,也就是今天的两广地区,这明摆着就是刘备不重用庞统,故意让他当个偏远地区的县令。

刘备从公元201年来到荆州,到赤壁之战结束后的210年,已经9年了,荆州当地大大小小的豪族刘备几乎都认识了,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庞统的堂兄庞山民是诸葛亮的二姐夫,庞德公与水镜先生司马徽是好友,刘备认识庞德公、司马徽和诸葛亮,怎么会不知道庞统呢?再说了庞德公可是称赞庞统是南边士子中最有才华的人呢!

所以我认为刘备就是故意不重用庞统的,刘备看人并不差,他想以此考验庞统,因为庞统就算有才,也投靠过这么多的人,选择人才不光是才能,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忠诚、实际才能,结果庞统在当县令时政绩不佳被免官,刘备这个人最重视的不是名声和虚才,而是实际才能,就像蒋琬一样,刘备也曾经因为蒋琬政绩不佳大怒想杀死蒋琬,幸亏诸葛亮说情。

刘备与庞统入川

所以刘备重视的是实际才能,而庞统没有表现出来,之后,当鲁肃和诸葛亮知道庞统被免职后,都给刘备写信,说庞统非百里之才,而是待中、别驾那样的才能,有了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后,刘备才重视庞统,并任命庞统为治中从事,这可是刺史或者州牧的高级佐官,同时还赐给了庞统一个官职,就是与诸葛亮同样的官职:军师中郎将

那么问题来,刘备让诸葛亮和庞统担任同样的官职,那将来如何用此两人呢?或者说在刘备心目中,诸葛亮和庞统分别是怎么样的人才?

刘备之所以重用庞统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诸葛亮和鲁肃的大力推荐。鲁肃是外人,诸葛亮是自己人,外人和自己人都说庞统有才能,那刘备也会相信庞统,会给庞统一个机会。

二是庞统必须是有真才实学。就算诸葛亮和鲁肃都推荐了庞统,如果庞统没有真才实学,到最后刘备还是不会重用,刘备总得考察庞统,一个连县令都做不好的人,就一定是人才吗?这需要考察。

刘备、诸葛亮与庞统

刘备让诸葛亮和庞统都担任同样的官职,也就是军师中郎将,这个官职是刘备发明的,而且是一个过渡性的官职,换句话说,也可以理解为考核性的官职,刘备是先考察两人,然后再根据特长分配职务。

刘备在受到刘璋邀请,进入益州前,诸葛亮与庞统的考察结果应该出来了,诸葛亮的职责仍然是镇守后方,提供钱粮,并运输到前线,这个职责相当于刘邦手下萧何的职责,或者曹操手下荀彧的职责,而庞统当时跟随刘备一起入川作战,在刘备作战时为其出谋划策,这个职责相当于刘邦手下陈平的职责,或者曹操手下郭嘉和荀攸的职责

这个初步的考察应该是诸葛亮与庞统将来工作的分配,换句话说,诸葛亮在刘备眼中,应该是丞相或者尚书令的位置,将来要作为百官之首处理内政的,或者作为尚书台的长官,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而庞统将来应该是成为刘备的参谋长或者首席参谋,当然也能成为尚书台执政的官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但是地位肯定是不如诸葛亮的。

诸葛亮在刘备称帝后被任命为丞相

刘备在拿下益州之后,庞统的功劳最大,法正的功能其次,可惜庞统战死在雒城,庞统不死的话,与法正是相似的,后来法正就代替了庞统的位置,刘备称汉中王后,汉正被任命为尚书令,从这个时候来看,诸葛亮铁定是丞相了,庞统如果活着最多也是尚书令。

刘备拿下益州后,很自然就要规划政权的各项基本职能,比如定都哪里?人员如何分配?荆州与益州之间如何联络的问题?

毫无疑问,刘备如果要建立政权,都城一定是在成都的益州,道理很简单,这里易守难攻,适合做都城,益州就是盆地,四周都是崇山峻岭,中间是平原,所谓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指的就是进出益州的路非常险要,这样的地方天生就是做都城的。

庞统最终却战死沙场

而荆州四通八达,处于战略要地,向北经过襄樊就进入中原,向南跨过长江,就到达洞庭湖平原,再往南,直到两广地区和南海,向西沿着长江进入益州,向东沿着长江到达江东六郡,起碰上承东启西、连贯南北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荆州才是魏、蜀、吴三方争夺的战略要地和前线重地,适合打仗而不适合当都城,所以诸葛亮才说荆州是四战之地,诸葛亮既然是刘备所选定的丞相人选,将来当然是要跟着刘备到成都履职的,就算庞统没有战死,诸葛亮仍然要调到成都来当丞相,这是不容怀疑的,诸葛亮进益州与庞统的死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庞统过早去世,才导致诸葛亮过早进入益州,另外,有诸葛亮在,庞统永远也不可能当上丞相。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