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解放的时候,农民愿意进城当工人吗?什么时候愿意的?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只有了解过去才能面向现实。刚解放时农民还没有多少功名利禄意识,解放前饿怕了,最大的愿望就是有口饱饭吃就知足了,刚解放时还没有走集体化,农民分到了田地,想法就是如何养家糊口,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进城当工人是要从学徒工干起的,工资只能了计自己,因此,还没哪个在家里主事的农民想到要去城里当工人,这段过去已经成为历史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只有了解过去才能面向现实。刚解放农民还没有多少功名利禄意识,解放前饿怕了,最大的愿望就是有口饱饭吃就知足了,刚解放时还没有走集体化,农民分到了田地,想法就是如何养家糊口,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进城工人是要从学徒工干起的,工资只能了计自己,因此,还没哪个在家里主事的农民想到要去城里当工人,这段过去已经成为历史。

故父的想法就能说明一切,他所做的一切后来就注定了我一家人一辈子当了农民。

50年代乡公所正需要有文化的知人去乡里干事,哪怕只当个跑腿的也得有点文化,更别说还能当干部。

而我的父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多少学到一些文化知识,最起码他的算盘能打得啪啪响。70年代我偶尔看见家里的老户口本,户口本上不仅有我的5口之家,还有在国有矿上挖煤的叔叔,他的家属也下放到农村来了,因此这个户口本上除我的5口之家又新增了婶子带来的5口之家。

就是这个老旧的户口本引起了我的深思,因为在当时有点文化的人真的不多,而这个户口本上的字体还算工整,从字里行间我发现这个填写者至少读过五年书,现在的初中生不一定有这种笔锋,当时我就打听这个填写户口本的人是谁,父亲当时也不加掩饰地说是他自己填写的。

因为,他当时虽然拒绝了去乡里当干事,但当时还有村公所,父亲当时就在村公所里当了个不脱产的统计员,一边干着统计员一边打理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时不时还会去跑跑脚夫,就是推着独轮车去县城做点小买卖,他认为这比在乡里当干部强。

当时我们村里一个人和父亲是同龄人,要说文化知识那是远不如父亲,不是说笑,他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工整,更别说还能打得好算盘。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在当时不需要养家糊口,又不愿在农村呆着,就自告奋勇毛推自存去了乡里当了个跑腿的,又因为嘴巴子能说会道,不几年功夫就平步青云。

到了七十年代已经当上公社书记,到了八九十年代成了县政府领导班子里的成员了,而他的一家大小也作为隨政家属,个个都端上了铁饭碗。

其实农民在什么时候都是愿意进城当工人的,只是在那种特定的时期各人的想法不同。

有的人让他进城当工人却以为不能够养家糊口而小看了当工人福利待遇,没有去瞻高远望,而有的人的思想境界却显得高人一等,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为大家舍小家,但究竟是不是这种境界我认为因人而异吧。

农民最想进城当工人应该是七八十年代以后,因为这个时期当农民真的是累够了,不说别的,回想起当时农民交公粮,修水库的情景就清楚的感受到了,工人在冬暖夏凉的车间干活,而农民冬天每年都要参加义务修水库,没有报酬不说还忍冻挨饿,烈日炎炎的夏天又在水深火热的田里饱受煎熬,打下的粮食好的都奉献给了城市人,农民能不说当工人好吗。




谢邀,刚解放的时候我不记得,记得六十年代末期至大包干,也就是八三年以前,无论公社厂子,还是县单位,你要是没根子没门路,政府下那几个指标,你想去当工人.或者公社厂子、单位,你门的没有,老老实实在生产队干活吧。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