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和林冲武功等条件差不多,那王伦为什么愿收留杨志而不留林冲?

王伦不想收留林冲是真,但对于杨志,他同样也不想收留。他真正想要的结果是,同时收留杨志和林冲,其实王伦是个聪明人

王伦不想收留林冲是真,但对于杨志,他同样也不想收留。他真正想要的结果是,同时收留杨志和林冲,其实王伦是个聪明人。

王伦是梁山泊第一代寨主,但在后来者晁盖和宋江的光环下,王伦显得微不足道,读者对他的印象也并不好。


实际上,王伦这个人并不坏,他对自己非常了解,对别人也小心谨慎。他自己是个落第秀才,没有什么大才干,因犯了事儿,无奈选择落草。


他们以打劫为生,再加上柴进的资助,也在梁山伯聚集了七八百人。虽初具规模,但并无实力派人士。


王伦、杜迁、宋万和朱贵,他们都没什么真本事,论智力、论情商,还是论武艺,都是平平。作为寨主的王伦,对此也心里明白。


所以,当柴进把林冲打发到梁山伯时,王伦心里就寻思过了。这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论社会地位,论功夫,论人脉,论名气,都和他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一旦林冲要耍强,他们几个人根本奈何不了他,只能吃不了兜着走。所以王伦拿定主意,即便有柴进的面子,他也坚决不留林冲,以免招来祸患,这难道 不是聪明之举么?


那么林冲为何最后留了下来,而杨志却选择了离开呢?这与早期梁山伯内部人员的矛盾有直接关系。

季孙之忧


《论语》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王伦虽然是寨主,但他却没有心腹。


当他被林冲火并时,杜迁、宋万和朱贵,尽管被晁盖等人牵制,但都没人愿为他拼命。


看到他人头落地,他们三个立马跪下认林冲为大哥。说好听点,这叫顺应时势,说不好点,这就是无情无义。


明明王伦是寨主,每天辛苦和他们几个守着这梁山伯,但当王伦要赶林冲走时,他们几个却都把柴进抬了出来。


他们三个都劝王伦说,如果不收留林冲,那柴大官人肯定会认为我们无情无义。


讲真,这三人的境界确实没有王伦高,王伦考虑的是他们在梁山伯的地位,而他们考虑的却是如何不得罪柴进,完全没有考虑自身利益。


相比之下,我们来看看宋江的境界,他加盟后为何能把梁山伯做大做强,做成品牌,法宝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以梁山利益为重。

他招兵买马,加盟后招降了大批朝廷军官,不排除他为招安做铺垫,但军官们的加盟确实增强了梁山军队的战斗力,这是事实吧。


其次,他还加强梁山泊的经济建设,兵强马壮,大队人马,怎么养活,没有钱因为钱粮是万万不行的。


所以,他先后发动了几次对外战争,比如三打祝家庄、攻打曾头市、攻打东平、东昌二府等,都是为了劫财劫物,以此充盈梁山储备。


当然王伦不可能达到宋江的境界,最主要的一点并不是他为人心胸狭窄,而是他自身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投名状“,不像宋江出手阔绰,又会关心人,于无形当中早在江湖上树立起了“大哥”的好名声。


而王伦没有什么本事,只不过受了柴进的资助勉强占山为王,能混口饭吃。出于自身利益,他的选择也无可厚非。


我们知道宋江上了梁山之后,晁盖就开始不断被宋江架空,最后的结果也是死路一条。


王伦不留林冲,与宋江和晁盖的情形,实际如出一辙。可能有的人会说了,那即便林冲、晁盖不上梁山,梁山泊的结局也同样不会好到哪里去。


话不能这么说,这是两码事,就如同自然死亡与事故死亡,都是死,但意义却是不同的。


但是由于朱贵等人受到外界影响力的原因,王伦一人的主张难以实现,所以,他选择了妥协,那就是让林冲留下可以,三天之内要纳一个投名状来。

杨志留下的好处


林冲下山后,一连两天都没遇到单人行的过客,王伦心里乐开了花。到了第三天,杨志出现了。


林冲为有一席容身之处,什么屈辱都受了,再不住机会,人生真的无望了。于是,他使出浑身解数与杨志大战。


哪知他运气不好,碰上杨志这个实力派,两人大战四十回合,难分胜负,正战得难分难舍之际,王伦却突然出现了。


此时王伦的出现可不简单,他对林冲的态度马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改口称起了兄弟。不是不想让林冲留下吗?为何投名状未纳,王伦突然改变主意了呢?


因为他心中有了更好的想法,那就是让杨志和林冲全部留下。从小说的情节来看,其实林冲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下,说明他对林冲一直是很紧张的。


第三天突然来了一个可以与林冲相匹敌的青面汉,留下杨志,以他来制衡林冲,这对他、对梁山泊的发展都是一个契机。


这说明王伦也并非完全没有眼光,而且他对杨志的态度与对林冲完全不同,从见面起就一直在抬高杨志。


他说早年在东京就听说过杨志,其实这是客套话。之后又把杨志请到山上,让杨志坐上首,林冲下首,又是杀猪又是宰羊,要好好招待一番杨志。


王伦的这一波骚操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一心要杨志留下来。但遗憾的是,杨志心不在此,人家已经被特赦了,有着大好的前途,不到绝境谁又愿意来当草寇呢?

杨志执意要走,王伦只好放行,但为何最后又留下了林冲?原因有两个:


其一,其实早在他拒绝林冲留下时,他考虑的完全是自身利益,并且认为可以不管柴进的面子。但经朱贵等人的劝解后,他也认为柴进的面子还是要顾及的。


所以,王伦当时就妥协了,并提了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纳投名状,以此给林冲设障。以投名状入伙,这也是江湖规矩,如果林冲不能按时上交投名状,因此被拒之门外,即使柴进知道此事,也不能完全怪他了。


其二,林冲与杨志经过一番较量后,王伦看到了林冲的实力,认为他确实是有一手的,留下来也并非全是坏处,好处也是有的,万一遇到强敌,林冲还是可以抵挡一阵的。


综上所述,从小说情节推断,王伦不想留林冲,他的理由是担心林冲造他的反,这个担心有道理,后来也证明是对的,所以,王伦也是有先见之明的。


之后王伦想留杨志,本质上是想让杨志来制衡林冲。最后他又同意留下林冲,既是给了柴进面子,同时也被林冲的实力折服。




水泊梁山最早占山为王的不是宋江和晁盖,而是白衣秀士王伦,王伦是落第秀才,是柴进扶植起来的,想做贼头,没有靠山是不行的。

当林冲和杨志因缘巧合的聚在了梁山之后,王伦笑迎杨志却黑脸撵林冲,这是为什么呢?就让(秉烛读春秋)为你一一解密吧。


话说林冲的娘子被高俅之子看中后,高衙内一直想调戏林娘子,但林娘子誓死不从。为这事,林冲摊上大事了,被高俅陷害,火烧草料场,林冲被逼雪夜上梁山。

林冲上梁山后,梁山寨主白衣秀士王伦百般刁难林冲,让林冲三天之内交出“投名状”。所谓的投名状,就是让林冲在山下杀一个人,表示入伙。

林冲无奈,但接连三天都不忍下手伤害无辜。后来,在山下巧遇青面兽杨志,二人打斗多时,通名报姓后相识相知,英雄惜英雄,携手去见王寨主。

王伦见林冲三天期限已过,仍然交不出“投名状”

,不由分说,就要赶林冲下山。对杨志却热情挽留。原来这其中有猫腻。

王伦目光短浅,不是做大事业的人,他之所以占山为王,无非就是临时糊口饭吃。等以后有了和朝廷摊牌的资本后,投降朝廷是必然的事情。

热情挽留杨志,是为自己留条门路,因为杨志京城有门路,这次丢失了生辰纲,杨志就是打算去东京汴梁活动一下,看是否能官复原职,打点些银两,让朝廷不再追究自己的责任,正好路过这里,被林冲请到了山上来了。

王伦挽留杨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杨志是五侯杨令公之孙、武举人、曾做制使的杨志身份也不低。

按说林冲曾经也是宋朝体制中人,身份不比杨志低,武功比杨志高不少,林冲才是无家可归之人。

说实话,杨志不一定看得上小小的梁山贼人这个头衔呢。王伦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想留的极力挽留,而对于极力想找个安身之所的林冲却狠心赶走,世界有时真的不公平。

其实说白了,王伦是怕惹祸上身,我们知道,王伦和后来的宋江有得一拼,就是时时刻刻想着诏安,林冲是高太尉的死对头,高俅对林冲是除之而后快,同样林冲对高俅也有不共戴天之仇,王伦害怕以后无法面对高太尉,这就是白衣秀士担心的地方。

林冲“杀人放火带刀入堂”的罪过太大了,留下林冲,惹怒高俅,一但大军杀来,王伦怕带不起这个责任。

王伦的眼中杨志是属于亲朝廷派,而林冲已经成为了反贼,与朝廷对着干了。王伦的面前林冲与杨志不论武力和身份是天然的对手,后来,由于晁盖和宋江吴用的到来,都为林冲说情,既然林冲赶不走,留下杨志正好制衡林冲。

说到底,王伦就是忌惮林冲,林冲是朝廷要犯,加之武功高强,王伦怕压制不住林冲。

再说杜迁、宋万、朱贵都反对赶走林冲,毕竟林冲是他们的恩人柴进写亲笔信介绍的。行走江湖,讲的就是义。

后来,出于义愤,也出于对排座次的不满,林冲手刃了王伦,但自己没有做寨主,反而让给了晁盖,其实这就是林冲没有远大理想的表现,王伦好歹留下了走投无路的林冲,要么手刃王伦自己做寨主,要么忍气吞声,杀了王伦,成全了晁盖,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林冲何苦啊!


(我是秉烛读春秋,欢迎留言、点赞加关注)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