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和司马昭谁厉害?

司马师、司马昭,是相差三岁的亲兄弟,也都是跟着父亲司马懿学的,两人自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过,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二人的能力结构还是有比较显著差别的

司马师、司马昭,是相差三岁的亲兄弟,也都是跟着父亲司马懿学的,两人自然有许多相似之处。

不过,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二人的能力结构还是有比较显著差别的。

老练的哥哥

作为兄长,司马师比弟弟老练得多。

1、在司马家与曹爽明争暗斗之时,低调的司马懿只与司马师两人暗中商议,暗中布局,弟弟司马昭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事情。

要知道,司马师、司马昭二人年纪相差不过3岁,政变时,两人一个41,一个38,都已经很成熟的中年人了。

所以,司马懿只让司马师参与谋划,与年龄并没有什么关系,主要还是哥哥做事相对老练。

而司马师居然能“阴养三千死士,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要知道,曹爽一直没有放松对司马家的防范和监视!司马师这是在人眼皮子底下干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可以说,即使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能把事情做到这种程度的,还真找不出几个来。

2、高平陵之变的前一夜。司马师正常就寝,呼呼大睡,而司马昭却紧张得睡不着觉。

再次强调,此时,兄弟二人已经分别是41、38岁了,两人都已经随父亲经过了长期的历练,见惯风雨了的。

所以,兄长是骨子里比司马昭老练呀!

3、权力把控。

作为司马懿的儿子,兄弟二人自然都是权力游戏的高手。

兄弟二人各自“搞定”了“反对派”,带着司马家成功篡魏。

然而,在权力控制上,司马师还是比弟弟老练很多。

其实,司马师接班时,司马家的地位仍不甚稳固,朝内朝外反对的力量也都还很强。

但是,司马师解决的手法都是十分老练的。

无论是李丰、张缉叛乱,还是许允叛乱,司马师都是提前侦知,提前下手,化解于未然。

而在感觉曹芳的威胁后,拉拢郭太后行废立之事,也风平浪静,没有任何波澜。

最后,司马师在生命最后时刻,忍着不死,坚持到司马昭到来,交出兵权才死,更是确保了司马家的平稳交接。

相比之下,司马昭虽然也是权力游戏的高手,但远远没有哥哥老道。

其实,司马昭接位时,朝内基本上已是司马家的人,司马昭把控朝廷的难度比司马师小多了。

然而,曹髦,就带着身边几个侍卫,就能闹出大事来。

最后,司马家当街杀死天子,使陈泰等老牌政治盟友都对其十分不满,司马家付出了很沉重的政治代价。

其后,钟会、邓艾在灭蜀之战后发生了兵乱。

尽管司马昭平定了事态,但是,最优秀的将领都死于此乱,而原本“三年后,造船下吴”的计划也破产,同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可以说,权力把控上,虽然二人都是高手,但能防范于未然,四平八稳解决问题的司马师,显然更为老练。

能打的弟弟

当然,司马师也有一处弱点:军事能力不足。

司马师新上位时,就急切需要通过对外战争的胜利来树立威信。

然而,他率先发动的东兴之战,却因“丁奉雪中奋短兵”而遭遇耻辱行失败。

随后,司马师为了转移视线,捞回面子,让陈泰准备对胡人用兵。结果,兵马未集中,雁门等地的胡人因不愿远征而作乱,使此次用兵未战而止。

两次失败,司马师都以“我之过也”,主动承担责任来捞回一些信任,但连续用兵不利,确实在当时影响了他的威望。

而亲自指挥的,平定毌丘俭、文钦的作战中,司马师再次暴露了自己的弱点。

当时,司马师兵力远在对手之上。

然而,司马师认为毌丘俭、文钦都是善战之将,试图缓战。

然而,王基认为:淮南与东吴相邻,如果不能速战,一旦其与东吴连成一片,形势就很危险了!

于是,王基、邓艾等人,反复请求速战,并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下,各自从不同方向进击,才使叛军因兵力不足且分散而迅速失败!

此外,司马师与文鸯的对决,也暴露出司马师军事指挥才能上的问题。

当时,文鸯认为应该趁司马师立足未稳,发起袭击,一战取胜!

因此,文鸯与父亲文钦,分兵袭司马师。

显然,司马师确实完全没有预料到文鸳的袭击,惊得眼珠子都迸出了(这后来被认为是司马师很快去世的直接原因)。

可以说,如果当夜,文钦的军队如约抵达,一起袭击,司马师至少要吃不小的亏!

次日天明,文鸯退却。

众将认为文钦、文鸯虽然退兵,但是实力未损,不应追击。

司马师却认为文军“气沮”,正可追击。

结果···文鸳鬼神一般的表现,重挫司马师。

可以说,司马师的将略,不如王基、邓艾这样的一流名将,甚至不如以文鸳这样以勇武闻名的将领。

相比之下,司马昭的军事才能就明显高出很多了。

随曹爽攻蜀时,司马昭先是坚守击败蜀将王林,随后,又指出蜀军必袭我后,曹爽再不退军就危险。

此后,郭淮攻姜维别将苟安,不能胜。司马昭进据长城,并做出切断姜维后路的假动作,迫使姜维退兵,姜维退兵,苟安降魏。

随后,姜维进袭,做出攻狄道的架势,陈泰紧急希望抢占狄道。司马昭却指出:姜维必不攻狄道,不过是虚张声势,实际要退兵。后来的情势,正如其所料。

决定发起灭蜀战争前,内外文武只有钟会一个人支持伐蜀,就连久在前线的邓艾也认为没有灭蜀的机会。

然而,司马昭在做出分析后,坚定发起平蜀之战,并一战功成。

可以说,在军事才能上,司马昭不在姜维、郭淮、陈泰等一众名将之下,远在其兄长之上。

施政能力:司马昭的强项

在施政问题上,二人作为又各有不同。

司马师的见解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也就是不要随便更改制度,继续执行原先的制度就好了。

所以,司马师时期,基本上是对司马懿的“萧规曹随”,没有做出新的调整。

相比之下,司马昭的作为则更为积极。

司马昭认为:魏国的法律过于严苛、繁琐,因此,“不便于时者”,“皆奏除之”,并且开始改变百姓“动辄触犯刑律,处置轻重无准”的问题。

此后,司马昭又废除屯田官,废除了民屯制度,进一步减轻了民众负担。

后来,吴国张悌曾表示:司马家干得出当街杀掉天子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却没有引起激烈的反抗,是因为司马家除掉了曹丕以来繁琐的律法,减轻了民众沉重的负担,得到了民心。

其中,主要决策,都是司马懿、司马昭做出的,司马师并没有什么创造性建树。


房玄龄在修《晋书》时,将司马师、司马昭并在一传。

房玄龄做出的评价是:世宗(司马师)以睿略创基,太祖(司马昭)以雄才成务。

这是一个十分中肯、客观的评价。

司马师凭借其老练的“睿略”,在司马家夺取权力,巩固权力的过程中发挥了基石型作用。

司马昭接班时,司马家的基业已经比较稳固。

随即,司马昭凭借其杰出的治政、军事上的雄才,将司马家带到了成功夺位,进而一统天下的门口。




司马师、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是亲哥俩。司马懿城府极深,阴险狠毒,这两个儿子也很像他,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两代人成了西晋王朝的奠基者,为三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至于说这兄弟俩谁更厉害,综合来说应该是老大司马司师更胜一筹。可惜死的早,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这也与司马师身为长子,且长司马昭三岁,有很大的关系。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兄弟俩头一天知道计划后,司马昭心有牵挂,一夜没睡,而司马师却与平时一样,安然入眠。第二天行动的,竟然能集结了暗中培植的三千人的敢死队,指挥若定。连司马懿都赞叹不已,可见司马师的心理素质与远见卓识,在当时要强于司马昭。

司马昭曾率兵伐吴,却被东吴诸葛恪击败,致便司马昭被降爵。次年,司马师却用计大败诸葛恪。只是因为早亡,没有独自指挥太多的战役。司马昭后来指挥灭蜀伐吴,统兵西征灵州平羌族,北征沙漠收拓跋。招抚几百万的各民族群众归附,所以在军事能力方面,如果以成绩论,司马昭要强于司马师。不过这要怪司马师死的太早。

在擅行废立皇帝这一点,这,两兄弟却步调一致,同出一辙。司马师大开杀戒,除掉政敌,废曹芳,立十四岁的曹髦为帝。司马昭不甘落后,又杀了想独立自主的曹髦,为了洗白自己,让部下成济顶罪,并灭了成济三族,相比之下司马昭更加阴狠。

在国家治理方面,司马师在司马懿死后,掌控朝廷,一方面清除异己,巩固专政,另一方面选拔人才,举贤任能,整顿朝纲,使朝廷中的风气焕然一新,生机勃勃,倒也大有中兴之势,使司马昭掌权后深受其利,并学以致用,灭蜀之后,优待刘禅,对蜀地百姓减免赋税,安抚民心,对政权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司马师在司马懿死后才独挑重担,至死时只有短短的四年,但在这四年中,他独揽大权,铲除异己,培植自家势力,打击外部敌人,已经为司马昭日后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司马昭坐享其成。

司马师是长子,以古代世袭的规则,司马懿也会重点培养他,如果他不早亡,司马昭难能望其项背,历史的发展也许也是一样的,甚至更快。

所以相对而言,还是老大司马师的能力更强一些。至于司马家族的品行作为,是非功过,自有读者自行评定。

我是历史微点,历史领域小学生,欢迎互相关注,共同学习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