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明宣宗做成“瓦罐焖鸡”的朱高煦是怎样一个人?真的那么不堪吗?
“老大性格仁厚,将来能成大器。老二和老三却需要多加教育,陛下千万要注意!”徐皇后十分认真地这样嘱咐明成祖朱棣
“老大性格仁厚,将来能成大器。老二和老三却需要多加教育,陛下千万要注意!”徐皇后十分认真地这样嘱咐明成祖朱棣。
这是1404年,朱棣刚刚将长子朱高炽立为太子,封二子朱高煦为汉王,三子朱高燧为赵王,徐皇后专门针对三个儿子的教育提醒朱棣。
徐皇后一向明智,即使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会有任何偏袒和纵容,她深知“太子是国家之本,诸王是护卫国家的有力屏障”,所以,在三个儿子分别被立为太子、封为藩王之后,她郑重地提醒朱棣,一定要为孩子们选择“老成端正之士”对他们加以教导,尤其是二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需要好好教育,以避免他们走上弯路。
也难怪徐皇后会有这样的担心,因为朱高煦和朱高燧实在不让人省心,尤其是朱高煦,少年时期就在他爷爷朱元璋那里“标名挂号”,成功地成为让朱元璋特别讨厌的孩子。
那还是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特地下旨,让各地藩王把孩子们都送回京城一起接受教育,朱高煦就在其中。
到了京城之后,朱高煦很快就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因为这个孩子不仅不爱学习,而且小小年纪就言语轻佻,举止粗鲁莽撞。
朱元璋虽然也没正经读过书,但是他十分注重家庭教育,关心子孙的成长,看到众多孙子里冒出一个朱高煦这样的“人才”,他不由心生厌恶。《明史》的原文是“高煦不肯学,言动轻佻,为太祖所恶。”
就这样,少年朱高煦在爷爷的头脑里留下了和哥哥朱高炽完全不同的深刻印象:因为朱高炽喜欢读书、举止有礼、言行有度,所以朱元璋特别喜欢他,曾经称赞他“有君人之识。”
在朱元璋的赏识和推动下,1395年,18岁的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至于朱高煦,他只被封为高阳郡王。
朱高煦不仅被朱元璋讨厌,连他的舅舅徐辉祖也特别不喜欢他。根据《明史·列传卷六》记载, “舅徐辉祖以其无赖,密戒之。”
徐辉祖就是徐达的长子,徐皇后的兄弟,他认为朱高煦这位郡王外甥为人十分无赖,所以暗地里教训过他很多次。
可是,朱高煦没有因为爷爷的厌恶而有丝毫改进,又怎么会把舅舅的告诫当回事?他根本不理会舅舅的话,不久之后反倒偷了徐辉祖一匹好马,悄悄潜出京城,溜回了父亲的属地北平。
从京城到北平的一路之上,朱高煦“辄杀民吏,至涿州,又击杀驿丞。”
沿路之上,这个骄横的少年郡王稍不如意就杀害百姓和官员,到了涿州以后,他又击杀了当地负责接待官员的驿丞。
因为朱高煦的这些行为,他的父亲燕王朱棣受到来自朝廷官员的指责。
可是,此时的朱棣根本顾不上应对这些官员的指责,他也没时间去教育惹是生非的朱高煦,因为他在筹划一件更重要的事:朱元璋去世,朱棣的侄子朱允炆即位,他即位后首先做的就是削藩,要从他众多叔叔的手中夺回权力和地盘。朱棣不能忍受朱允炆如此大胆的“挑衅”,他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起兵南征。
和朱元璋、徐辉祖对朱高煦的态度完全相反,朱棣特别喜爱朱高煦,认为他最像自己。事实上,在朱棣起兵南下的几年时间里,朱高煦曾经多次在战场上救下朱棣,这让朱棣既感动又欣慰。
除了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屡立战功之外,朱高煦跟随在朱棣身边还持续不断地做了一件他认为十分重要的事,那就是勾结朱棣身边的宦官黄俨,不停地在朱棣耳边说朱高炽的坏话,以夺取朱高炽的世子之位。
“朱棣宠爱朱高煦,不待见朱高炽”这样的事实很快就传到建文帝朱允炆耳朵里,为了削弱敌人的势力,朱允炆就给镇守北平的朱高炽写了一封信,然后大张旗鼓地派人送到北平,以离间朱棣和朱高炽的父子关系。
朱高煦很快就收到这个消息,于是他派黄俨对朱棣进言: “世子和朝廷勾结,信使已经到北平了!”
正当朱棣半信半疑之时,朱高煦马上补刀,他强调说道: “兄诚孝,但在太祖时果与太孙善也!”
哥哥朱高炽虽然很孝顺,但是他跟随太祖居住在南京时的确和朱允炆的关系很好!
朱棣本来就不大喜欢朱高炽,听了这些话后对他的猜疑更重。
结果却出人意料:朱高炽收到建文帝的书信之后,根本没打开看,而是直接派人将书信和信使一起送到了朱棣跟前。
朱高炽此举让朱棣深受震撼,他看完书信之后,感慨地说道: “几杀吾子!”
和朱高煦相比,朱高炽显然棋高一着,朱高煦的阴谋非但没伤到朱高炽,朱高炽的地位反倒还得到了巩固。
不过,朱高炽虽然聪慧,处事高明,但是他也有不如朱高煦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形象不好,不像朱高煦那样身材高大,英武过人,相反,他身材肥胖,腿脚也不太好,有时候甚至还需要侍从搀扶着走路,因此会受到朱高煦的讥笑。
有一次,朱棣让朱高煦陪同朱高炽前去拜谒孝陵,朱高炽走在前面,朱高煦走在后面。
朱高煦对朱高炽一向不怀好意,此时他看着那肥大沉重的身躯在自己前面摇摇晃晃,心里早有诸多不耐烦,偏偏事有凑巧,朱高炽走着走着突然摔了一跤。
朱高煦见此情景,顿时有了嘲笑的由头,他揶揄地说道: “前人摔跤,后人知警!”
这如果是普通人家兄弟之间善意的玩笑,并没有什么过分之处,但是以朱高炽的太子身份,朱高煦此举就是以臣子挑战君主,实在是无礼、狂傲至极。可是朱高煦说完这话之后,非但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反倒还洋洋得意。
正当朱高煦自鸣得意的时候,一个少年的声音突然从他背后传来: “更有后人知警也!”
朱高煦回头一看,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侄子,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
朱高煦原本想嘲笑朱高炽,没想到反倒被朱瞻基压制下来,顿时大为扫兴。
事实上,这三个人此时的情景颇能展现三个人的关系:朱高煦觊觎朱高炽之位,朱高炽则对他持宽容、忍耐的态度。但是,哥哥能始终容忍弟弟,侄子对叔叔的容忍却是有限度的。
1424年,朱棣病逝,已经监国多年的朱高炽遵从遗诏即位,是为明仁宗。
此时,朱高煦在藩国乐安紧锣密鼓地准备叛乱,他留在京城的儿子朱瞻圻不断地给他传递朝廷的情报,朱高煦在等待着发动的最佳时机。
明仁宗朱高炽对朱高煦的举动十分清楚,他非但没有因此惩治弟弟,反倒还写信对他进行劝诫,不断地提升他的待遇,送给他各种各样的赏赐。
即便这样,朱高煦仍然丝毫没有悔改之心。
明仁宗在位不到一年时间,于1425年病逝,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
朱高煦成年后就跟随父亲朱棣南征北战,立有战功无数,但是却一直与皇位无缘:他眼巴巴地看着父亲坐上那个位置,钦定哥哥为继承人;不仅如此,父亲还把刚刚十几岁的侄子册立为皇太孙,大有让朱高炽一脉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意味,好像自己所有在战场上的拼杀、曾经费尽的心机都不存在似的。
他已经忍了二十几年,现在,他看着侄子朱瞻基坐在那个位置,觉得再也忍不下去了,他决定马上行动。
1426年八月,朱高煦联合了山东都指挥靳荣等人,抢掠了周边郡县的马匹之后突然起兵。
结果,经过长时间筹谋的行动居然很快就宣告失败,完全是场“雷声大、雨点小”的闹剧:朱高煦听到明宣宗亲征的消息后,居然连一仗都没敢打,他悄悄地从小道溜出城去,主动来到明宣宗面前投降。
正像明宣宗朱瞻基亲征之前所判断的那样: “高煦外夸诈,内实怯,临事狐疑不能断。……今闻朕行,已胆落,敢出战乎?至即擒矣!”
朱高煦这个人哪,外表看起来夸张狡诈,其实内心胆小得不得了,遇事犹豫不能做出决断。他听到我亲征的消息后,一定吓破了胆,哪里还敢出战?我去了就能把他擒获!
这时的朱瞻基不过二十多岁,面对久经沙场、临敌经验丰富的叔叔就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朱高煦的表现完全在朱瞻基的预料之中。
纵观朱高煦这么多年,他先是坚持不懈地挑战朱高炽,后来又挑战朱瞻基,结果却不声不响地败于年轻的后辈之手,他挑动的完全就是一场闹剧。
本文参考:《明史·列传卷六》、《明史·本纪卷八》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二儿子,他的哥哥就是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后,朱高炽和胞弟高煦、高燧都参加了战争,随老爹南征北战,都立下过显赫战功。特别是老二朱高煦勇武过人,且生性强悍,他能征惯战,屡建奇功,深得朱棣宠爱。
随着战局逐渐明朗,朱棣问鼎明王朝的最高位置只是时间问题了。朱高煦本是朱棣次子,按封建嫡长子继承制,他是没有资格做储君的。但他自恃功高,开始觊觎世子的位置。朱高煦诬告哥哥朱高炽私通建文帝,想篡位当燕王,朱棣勃然大怒,决定派人去抓捕太子。幸好朱高炽的亲随匆匆赶到,并将建文帝写给他的一封没有启封的密信一同带到,朱棣看后心中释然,并暗自庆幸刚才的命令没有下达,否则就要错杀亲儿子了。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兵进南京,终于将侄儿建文帝的皇位给夺了过来,自己昂首坐上了龙椅。朱棣是为明成祖,亦称永乐大帝。
按常规,政权稳固后,应该尽快确定继承人,也就是太子。但行事一向果决的朱棣却犹豫再三,一拖再拖,很久都未决断。按封建礼法嫡长子继承制,朱高炽理所当然为太子,然而次子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表现优异,他冲锋陷阵,勇悍过人,多次在乱军中救过老爹朱棣的性命,而且他长得很像朱棣,这使得明成祖不由对其有所偏爱,因此一直举棋不定。
后来,在大臣解缙、金忠、尹昌隆等人的劝说下,他终于做出了抉择,宣布立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被封汉王,就藩云南。朱高燧为赵王,封国彰德。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表面看似储君地位已经稳固,但暗中更大的风浪已经一波波向他袭来。
朱高煦当太子的美梦已被击碎,心中很是愤怒,又被封到天高皇帝远的云南,更是极度不满,他一方面千方百计栽赃迫害拥戴朱高炽做太子的大臣,解缙不久就遭到陷害致死;另一方面他仍不死心,不择手段找机会陷害太子。
经过详细了解,朱棣察觉到太子并无太大过错。相反,野心勃勃的朱高煦已引起了他的警觉,他戾狠跋扈之行为也引发成祖的不满。朱高煦虽被封到云南,但以地远不愿去为由赖在京师不走 。后来改封青州,他假意应承却并不离京。
朱棣北征班师回京后,听到朱高煦许多劣行,大怒,终于认清了高煦,将其狠狠训斥一番后,并将他囚禁于西华门内,打算贬为庶人。因高煦平时为人嚣张,事发后无一人为其求情。永乐十五年(1417)三月,朱棣在性格仁厚的太子朱高炽的劝说下,将高煦徙封于乐安州(今山东广饶),并严令其立即前往。
至此,朱高煦已无力与高炽争位了,但小弟朱高隧也在暗中觊觎着储君之位。朱高燧唆使亲信太监、大臣造谣构陷太子,幸被朱棣识破,没有得逞。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朱棣在北征大漠班师途中病死在榆木川。风疾浪涌二十年,朱高炽终于登上了帝位。
翻阅《明史》,常有“仁宣之治”的说法。“仁”指的就是明仁宗朱高炽。他在位虽仅只有短短十个月,但却为人宽宏,体恤百姓,爱护臣下,善于治国而青史留名,甚至有史书把他比作周之成、康,汉之文、景。
洪熙元年(1425)五月,明仁宗觉得身体不适,已经有些支持不住,遂留遗诏传位于皇太子朱瞻基。在南京的朱瞻基尚未赶到,朱高炽即已崩逝,终年48岁。仁宗在位只有十个月,洪熙年号也只有一年。朱瞻基继位,定年号宣德,是为明宣宗。
汉王朱高煦是宣宗的叔叔。永乐时,为争太子之位,曾屡次构陷兄长朱高炽,朱棣一怒之下将其贬往乐安。他在封地只消停了十个月,见仁宗暴崩,那颗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在“明史”上,宣德帝朱瞻基也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他注重吏治,善于使用人才,加上他爹仁宗时打下较好的社会基础,因此这段时期的明帝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史称“仁宣之治” 。
仁宗死时,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朱高煦曾准备派刺客在路上截击他,然后由自己篡位。因事起仓猝,没有得逞。
宣德帝朱瞻基即位后的第二个月,朱高煦派人来京呈上奏书,提出了利国利民的四条建议。宣德看到叔父的奏书,十分高兴地对左右说:“永乐时,皇祖(朱棣)常对皇考(朱高炽)和我说此叔有异心,然而皇考对他却极为仁厚。今日他所提四件事,果然也是出于至诚,可见叔父旧心已改”。于是,宅心仁厚的宣宗命大臣按汉王所提的建议施行。他还特地回信表示感谢。
宣德元年(1426),朱高煦派心腹进京献上花灯数盏。有人提醒宣宗说,高煦所派献灯之人,其实是借机前来窥探朝中虚实的。宣宗厚道地表示要厚待客人,没必要妄加猜疑。之后,面对叔父屡屡索要财物,宣宗总是有求必应,赐骆驼,赐马匹,赐袍服,赐金银,均一一满足。
然而,宣宗的宽宏大量并没有感化朱高煦。这年八月,他还是铤而走险,扯旗造反。
他先派亲信潜入北京,企图拉拢英国公张辅做内应,张辅却将那人擒送朝廷。之后,他又邀约山东指挥使靳荣做攻占济南府的内应,计划攻取济南后直捣北京。他致书宣宗,指责其违背洪武、永乐旧制,斥责其犯有许多过错,并将夏元吉等人骂作奸佞之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起兵时,他还分别给王公大臣们写信,以挑拨君臣关系,并大肆造谣污蔑宣宗。
见事情已无挽回的余地,宣宗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发兵平叛一条路可走了。夏元吉建议兵贵神速,由宣宗御驾亲征,即可从气势上压倒色厉内茬的朱高煦。宣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决定亲自率大军赴乐安讨伐朱高煦叛军。
将军薛禄率前锋抵达乐安,约朱高煦次日出战。此时,宣宗率主力踞此尚有近百里,得知这消息后,命大军昼夜前行。大军不眠不休疾驰一夜,黎明时终于赶到了乐安,并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朱高煦见宣宗御驾亲征,不敢开城出战,只命军士在城头架炮轰击。将士们请求宣宗下令攻城,宣宗却没有答应,他连写两封信命人用箭射入城中,想劝降朱高煦,却无回音,他又写了告汉王部下书,射入城中后,城中守军争相传阅,斗志顷刻间被瓦解。
一些守军密谋擒拿汉王朱高煦,以图立功获赏。朱高煦见朝廷大军压境,城内军心不稳,心知大势已去,内心沮丧且惶恐。他这才明白自己低估了对手朱瞻基,有些后悔,又发觉已内外交困,早已走投无路,只得表示愿意缴械投降,以其得到侄儿的宽恕。于是他派人偷偷缒城而出,潜入明军大营,向宣宗表示愿意投降,并乞求宽限一天,让他与妻儿诀别,并保证第二天一早献城归降,宣宗确实大度,当即同意了他的请求。
当夜,朱高煦将私造的兵器以及密谋反叛的文书全部销毁。天一亮,他正准备出城投降,部将王斌等人极力劝阻,表示要拼死一战,宁肯被打死,也不能投降受辱。高煦方寸意乱,只是反复喟叹道“城太小,城太小,难以抵敌”。随后,他换上便装开城出降。
众人纷纷要求宣宗将心怀不轨、举兵谋反的朱高煦处决,宣宗却没有答应,但他把大臣们的奏章一一展示给高煦看,随即带着高煦和他的几个儿子一起班师回京。
宣宗兵不血刃,不战而胜,他严惩了积极撺掇并追随高煦反叛的几个主要将领和谋士,但宽赦了绝大多数胁从者,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命大将薛禄率军镇守,自率大军浩浩荡荡回到北京。
朱高煦被押回北京后,即被开除宗籍,贬为庶人,但生活上仍予以优待,软禁于西内,并取名曰“逍遥城”。宣德四年(1429)某日,宣宗好意前往逍遥城探视高煦,高煦却乘其不备突然用脚将宣宗勾倒在地。这一来,一向好脾气的宣宗终于恼羞成怒,他命力士扛来一口三百多斤重的大铜缸,将朱高煦扣入缸中,将铜缸顶起来,周围堆上木炭,然后点火将高煦活活烹死了。
听说朱高煦被宣宗活烹,赵王朱高燧吓得是魂飞魄丧,于是主动交出藩镇军权,更加小心翼翼,哪里还敢生出忤逆之心。至此,明宣宗朱瞻基的地位已经稳如磐石,难以动摇了。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