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明16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却叫做明十三陵?
总的来说,有三位皇帝没有埋在明十三陵里,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以及景泰帝朱祁钰,而这三位没有埋葬在此,这其中涉及两桩帝王秘辛,揭开了明朝叔侄夺权、兄弟争位的皇室秘闻……明十三陵是明朝的皇家陵园,大明王朝历时277年,共有16位帝王,而明十三陵埋葬了13位帝王。包括明成祖朱棣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在内,此外还埋葬了23位皇后、2位太子以及30多个嫔妃
总的来说,有三位皇帝没有埋在明十三陵里,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以及景泰帝朱祁钰,而这三位没有埋葬在此,这其中涉及两桩帝王秘辛,揭开了明朝叔侄夺权、兄弟争位的皇室秘闻……
明十三陵是明朝的皇家陵园,大明王朝历时277年,共有16位帝王,而明十三陵埋葬了13位帝王。
包括明成祖朱棣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在内,此外还埋葬了23位皇后、2位太子以及30多个嫔妃。
严格地说,明十三陵是我国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皇陵,里面奇珍异宝难以计数,更何况还埋葬了明朝的13位帝王,历史研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不是最强盛的王朝,却是最富传奇色彩的王朝。
明太祖朱元璋25岁当兵,41岁当皇帝,曾经的放牛娃摇身一变,成为一代帝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创业最成功的典型。
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在位48年,却整整有28年不上朝,明朝竟然也没在他手上灭亡。
类似让人大跌眼镜的皇家秘闻、宫廷秘史,在明朝历史上数不胜数,而这些秘密和谜团大都埋葬在明十三陵当中,下面就来探寻明朝不为人知的帝王秘辛。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整个建筑群以长陵为中心,依次为长陵、献陵、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景陵、德陵、思陵共13座帝陵。
之所以明朝有16位皇帝而帝陵却只有13座,是因为其中有3位皇帝埋葬在十三陵之外。
他们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还有景泰帝朱祁钰,这其中牵扯两桩帝王秘辛。
(一)朱元璋的陵寝为何不在十三陵?
当时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定都应天府(现在的南京),在他薨逝后时,明朝都还没有迁都北京,所以他的陵寝就建在南京,就是现在的明孝陵。
(二)朱允炆的陵寝为何不在十三陵?
这其中的故事,可以说是近几百年来最大的一篇宫廷夺嫡的故事,这一切都要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
朱元璋一方面要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另一方面对四子朱棣宠爱有加,以至于在他薨逝后,朱允炆登基,朱棣不服。
明面上,朱棣有意无意地给亲侄子找点麻烦,比如见君面不行跪拜礼;暗地里,朱棣招兵买马,勾结亲王,意图谋朝篡位。
朱允炆是朱元璋一手带大的,自然也不是善茬,登基后做第一件事就是削藩,断了叔叔们夺位的念头。
于是,叔侄俩在你来我往中,矛盾越积越深,最后爆发了靖难之役。
朱允炆以边防为名,把四叔朱棣的精兵调到塞外,准备削弱其势力,朱棣自然不甘示弱,于是起兵反抗,挥师南下围攻京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爆发后,朱允炆在开战前,嘱咐所有的将士千万不要伤害燕王,“我们是至亲的骨肉,不要让朕背上杀害叔父的罪名。”
因此,将领们听了皇帝的话,都不敢伤害燕王,本来在战斗当中,燕王喜欢身先士卒,一个冷箭过去,有可能将其处置,奈何要遵循皇帝旨意,此仗打得束手束脚。
结果可想而知,朱棣逆袭成功,夺得皇位,荣登大宝,而朱允炆在皇宫里放了一把火。
从此,朱允炆下落不明,自然也就不会有陵寝了,所以他没在十三陵里。
(三)朱祁钰的陵寝为何不在十三陵?
这说起来又是一出大戏,而且还是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戏,这次是兄弟争位。
公元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来犯,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但是,御驾亲征的朱祁镇竟然把军事指挥大权交给王振。
王振没有军事谋略,在战场上胡乱指挥瞎,结果明军全军覆没,朱祁镇被也先俘虏,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战役。
土木堡战役后,当时的朝廷大臣没有想着救回朱祁镇的办法,而是想着“国不可一日无君”,赶紧确定下一任皇帝,因此把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扶上皇位。
后来,也先把朱祁镇放回明朝,这一下,大明朝同时出现了两个皇帝,按理说皇位是朱祁镇的,而朱祁钰就是代位皇帝。
可那是龙椅,自古以来最神奇的一张椅子,历朝历代引出无数的血雨腥风的位置,朱祁钰虽然阴差阳错地当上了皇帝,但是没那么容易下台。
朱祁钰虽然口头上以“太上皇”的礼遇将朱祁镇迎回,但是回来后立即将人软禁起来。
软禁之后还不放心,毕竟皇位是他捡来的,正主是哥哥朱祁镇,心虚之下,筹谋如何将皇位坐稳。
于是,朱祁钰在将朱祁镇软禁后,不给他吃喝,任其自生自灭,没成想朱祁镇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反而是朱祁钰在儿子死后,自己身子骨也不争气就病倒了。
眼见皇位后继无人,朝臣们暗中联系朱祁镇,发动了南宫复辟,把朱祁镇重新扶上了皇位。
对于朱祁钰的安排,朱祁镇先是找借口把他的皇位废掉,然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朱祁钰也软禁起来。
可是,朱祁钰在被软禁一个多月后身殒,关于他的死法有诸多猜测,有人说他是病死的,有人说他是被朱祁镇暗害的。
朱祁镇觉得朱祁钰不配进皇陵,取而代之,用亲王的葬制给朱祁钰修建了一座墓葬(景泰陵),就葬在现在的玉泉山上。
这就是明朝16位皇帝,却只有明十三陵的原因,其中朱元璋、朱允文、朱祁钰都没能葬在十三陵的种种因由。
明朝有276年,一共有16位皇帝,但是北京的明陵却叫“十三陵”,那么究竟是哪三位皇帝缺席了明陵,缺席的三位又葬在何处呢?
第一位缺席者:朱元璋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北京明陵缺席的第一位竟然是老朱家的祖宗朱元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因为志在推翻元朝,他给自己改名为“元璋”,“朱”的读音和“诛”一样,他是励志要成为推翻元朝的一件神兵利器。
正所谓有心人天不负,朱元璋如愿以偿地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并且战胜了诸如陈友谅之类的各路人马,最终建立大明朝,并且选了风水好到不能再好的应天作为都城。
朱元璋 画像
朱元璋享年71岁,因病死于应天(就是素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因此他被埋在了南京。很多人去南京旅游都要去南京明孝陵,这就是朱元璋的长眠之所。
朱元璋虽然战力超群,但在选择继承人这件事情上却栽了跟头。最后的结果,咱们在书上都读到过,一场“靖难之役”,得到朱元璋传位的亲孙子朱允炆不知所踪,燕王朱棣登上了王座。
朱棣多年镇守北地,知道边境安危对于大明朝的重要性,不能没人镇守。但是如果这块地方留给别人,那么很难以后不会有人效仿他,再来一次什么之役取而代之。所以最后他决定迁都北京,这可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所谓“天子守国门”,就是这么来的。
朱棣迁都北京,可是并没有打算把他老爹的坟也迁过去。他死后葬在了北京,且他此后的历代君王都埋在了北京,这就是咱们今天说的“明十三陵”。
南京明孝陵
第二位缺席者:朱允炆
既然是朱棣和他之后的皇帝葬在了十三陵,那么朱允炆作为朱棣之前的皇帝,肯定没这个资格。
不过,他也没有埋葬在南京的皇陵里。
建文帝的下落,在历史上是个未解之谜。反正大部分人都不相信当年从大殿上被抬到朱棣面前那具烧焦了的尸体就是建文帝。
建文帝 画像
关于他,有很多猜测,有人说他出家为僧,有人说他诈死瞒名。这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很多文学素材,也成了一桩悬案。
第三位缺席者:朱祁钰
明景帝朱祁钰,是第三位缺席“明十三陵”的皇帝。
缺席的原因很简单,他哥朱祁镇觉得他不够资格,把他埋在别的地方了。
这件事情,在明朝的历史上那绝对是一件闹剧。
其实最开始当皇帝的是朱祁镇。他也不知道抽什么风,非要去御驾亲征瓦剌。结果不但没打赢,自个儿还被人家瓦剌给俘虏了。这绝对是历史上最值钱的俘虏,瓦剌决定把他当成长期饭票,没事就拿他为理由,去明朝讹点金银珠宝,粮食绸缎什么的。
但瓦剌没想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最狠的人,只有更狠的人。朱祁镇那满朝堂的文武百官才叫一个狠,他们听说皇帝被俘虏了,直接重新立了一个新皇帝。这个新皇帝,就是朱祁钰。
虽然后来兵部侍郎于谦和瓦剌和谈,之后瓦剌便把没有任何用处的朱祁镇送回了大明,但这个时候刚刚坐上宝座的朱祁钰却已经不愿意起来了,理由很简单:当初不是我要当皇帝的,是你们这些个大臣哭着喊着让我当皇帝了。怎么着?皇帝是你们说让谁当就让谁当,不让谁当就不让谁当的了吗?这天下到底是姓朱还是跟你们姓?
朱祁钰
而且朱祁钰做得十分绝,不光自己当了皇帝,还直接把当时的太子,朱祁镇的儿子给废掉,立了自己的儿子当皇帝。这意思非常清楚:我就是皇帝,谁来我也不让!
对于朱祁镇来说,这可绝对是奇耻大辱。自己被俘虏了,自己的那帮子大臣不仅没有想着营救,甚至直接弃之如敝履。他对这帮子大臣和朱祁钰的恨,可以说是绝对深入骨髓了。所以虽然回到了大明,他却成了“太上皇”,天天在自己的弟弟朱祁钰的严密监视下过日子。
据说朱祁钰对他的监视十分严密,不仅把他关在南宫,还把门锁都关上铅肚丝,天天从门洞里往里送吃的送喝的。先不说能不能憋死朱祁镇,就算是想饿死他都太简单了,只要坚持几天不给送吃的就行了。
朱祁镇已经变成了笼中鸟,似乎在南宫等死就行了。没想到这个时候,年仅三十岁的朱祁钰病重了。而且出现了几个人,代表的一个是大将石头亨,一个是太监曹吉祥,他们决定趁机让朱祁镇复辟。
他们联合了后宫的孙太后,策划了夺门之变,将朱祁镇从南宫救出来,并推上了宝座。大臣们发动这场“夺门之变”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在无形中成全了朱祁镇。
朱祁镇复辟的时候,朱祁钰刚起床,还在洗刷。听到前面撞钟擂鼓,他还以为于谦谋反了。但听说是自己的哥哥复辟了之后。他先是惊讶的半天说不出话来,然后也不洗刷了,重新回到床上,面壁躺下睡觉去了。
夺门之变后没多久,朱祁钰就一命呜呼了,也不过就是三十岁的光景。
他死后,朱祁镇没有用皇帝的礼仪安葬他,也没有让他和历代皇帝安葬在一起,而是在北京西山,按照亲王的规格将他安葬。
朱祁钰的墓地,景泰陵一隅
明十三陵沉睡的皇帝,他们是明朝历史从辉煌到衰败的缩影。
而十三陵外面埋葬的三位皇帝的身世,却让人觉得,在皇权面前,什么父子血脉,叔侄情谊,兄弟手足,都一文不值。他们活着的时候为权利而斗,其中一方不在人世了,另一个也不会善罢甘休。
正所谓:
洪武初建大明强,
建文削藩惨遭殃。
鸠占鹊巢明景帝,
人心不足蛇吞象。
这就是十三陵外的三位皇帝。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