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出狱后,去看望尚在世的太监,太监是如何称呼他的?
溥仪,一个身世坎坷的人,一位末代君主。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等级制度被废除了
溥仪,一个身世坎坷的人,一位末代君主。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等级制度被废除了。他想见一下服侍过自己的太监,太监们见到他之后,赶紧跪下来,口中还喊着:“皇上,您来了。老奴参见皇上,老奴参见皇上。”这些话吓坏了溥仪,赶紧嘱咐他们,不要说出去,他也没跟太监叙旧,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为何溥仪那么恐惧?
溥仪之前有志向,是想着恢复大清朝的荣光。但是,时代的车轮将大清朝碾压了。虽然他有过很多努力,无一例外,都是失败。他在日本投降之后,就逐渐消停了,因为他知道,时代的发展,不再允许他建立大清朝了。他想着适应新时代,想与时代接轨了。
但人就是这样,一旦没有了冲进,就回忆过去了。他想着之前的事情,尤其是在紫禁城里的故事。他觉得,那个时候的他,虽然想离开。但从物质上讲,还是比较充裕的。他在《我的前半生》里写过,自己的幼年时期,不是很幸福。但在一些太监的照顾下,衣食无忧。
等到他没有进取心了,就想着跟这些太监们走动走动,也算是一个心理上的慰藉。等到他到了太监的家里,太监看到了他之后,依然守着之前的规矩,喊他“皇上”,对于溥仪而言,这是等级制度,要不得的。所以,他叙旧之情没了,只想着赶紧离开,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为何是是非之地?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不让大家搞等级。大家都是国家的一份子,都是社会主义大厦里的一块砖。三六九等的事情,不能有。所以,他很担心这个事情,就觉得这种事情,不合时宜。他离开了太监的家里,也是不愿意给太监添麻烦。
新中国成立之后,倡导新风尚,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工农群众是国家的主体,大家可以一起吃饭、聊天。要是有一些人还在那里讲究,那就是思想上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溥仪在新时代里,自然也想跟上时代的潮流,不要那么多虚头八脑的称呼。
他生活在新时代,而不是等级森严的旧社会。那个太监可能是年纪大了,思想上是真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有人说,人老了,就跟那个老牛一样,按照之前的路走。溥仪看到他的时候,他不仅下跪了,还喊溥仪为皇上。这让溥仪觉得很吃惊,已经好久没有人那么叫他了,他的内心感慨万千。
不过,他也是有理智的人,知道这个称呼不好,尤其是在新时代。溥仪就有点担心,担心别人听到了以后,会不会笑话他。他就赶紧让太监起来,还叮嘱他不要说出去。他也赶紧离开了那个太监,觉得给他添麻烦了,说不定,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溥仪想要进步,是好事。他的主要工作是整理和写作,《我的前半生》对于溥仪而言,意义重大。只是,在写作和整理之余,也想做点其他的事情。跟太监聊天,就是其中之一。没有想到的是,太监的思想,太守旧了。溥仪离开了,不是太监不好,而是跟太监接触多了,会对他产生不好的影响。他不想过之前的生活了,所以才会离开。
溥仪的生活,算是颠沛流离。小时候,成为清朝最后一位皇上。等到记事了以后,就走上了恢复清朝之路。他无论是跟着张勋复辟,还是在满洲建立了国家。这些,都是昙花一现。溥仪更多的是在奔波中,等到他稳定的时候,已经是新中国了
他的生活,国家还是蛮照顾的。他有了新工作,也愿意参加一些活动。他和太监的话,让他觉得,新时代,应该有新思想,新思想就是人人平等。不能再有之前的那种等级界限,不能再有之前的那种跪拜之礼,不能再有之前的那种等级观念。他不愿意过之前的生活了!
溥仪的新思想,在《我的前半生》里有表述,他觉得,看到新时代的变化,他很开心。他也愿意拥抱这个新时代,只是老太监的话,让他觉得刺耳,所以才会离开。他是新时代的公民,不是旧社会的皇上。他愿意跟人交往,愿意跟人平等。只是老太监的说辞,让他如刺在背
他觉得,新时代了,就应该取消老爷等称呼,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吃饭。哪怕是吃糠咽菜,也是快乐的。溥仪的思想,还是能跟上时代变化的。
末代皇帝溥仪的人生非常的大起大落,在他的年龄只有三岁、还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他就被垂垂将死的慈禧太后给选择为了光绪的接班人,在光绪死前就把他接入皇宫中抚养了起来。
溥仪的特殊人生是从1908年开始的,在慈禧离世前的一天,清帝国的九五至尊光绪提前一步离开了人间。
光绪皇帝死后没多久,已经没多长时间可过的慈禧做出了选择。
就在那天,她利用着自己还残存着的权力给予了溥仪九五至尊的地位,让他成为了清帝国未来的皇帝。
接下来的时间里,溥仪的人生经历了很多事情。
溥仪退位后不变的奢华生活
1911年武昌起义的爆发对清帝国打击很大,清帝国仿佛一头老朽不堪的野兽被捶断了自己的脊骨,开始进入了危在旦夕之中。
在清帝国权贵者们的恐慌中,时间又过去了一年。
1912年在袁世凯这位北洋大佬的逼迫下,光绪皇帝的皇后、被慈禧委以掌握朝廷大权的隆裕太后带着年龄刚满六岁的溥仪退下了那尊荣无比的位置。
就是从那一年开始,还不怎么懂事的溥仪丢掉了他的皇帝宝座。
不过从那一年开始,虽然他不再是清帝国的皇帝了,但是人们对他的态度以及他所享受到的待遇却可以说得上是非常尊荣的。
在袁世凯的北洋政府继承了清朝所留下的政治遗产后,他们对溥仪以及满清的皇室给予了很多优待。
这些优待最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没有剥夺溥仪在皇宫、在紫禁城中的居住权。
第二个方面就是每年会调拔400万大洋给溥仪随便花。
由此可见溥仪在退位之后的待遇之良好。
被赶出皇宫后的溥仪
在1924年冯玉祥把溥仪和太监、宫女们驱赶出紫禁城之前,溥仪是一直都没有感受到过民间疾苦的。
不过他后来虽然被赶出了紫禁城,他同样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民间疾苦。
曾经的满清旧臣、遗老遗少们在皇宫外看到溥仪时,他们仍旧会以参拜皇帝的礼节向溥仪跪拜。
甚至连张作霖这样虽然从来没有想过帮溥仪恢复江山的风云人物,在看到溥仪时,也出人意料地给溥仪下跪了。
溥仪被俘虏、关押期间手下们不变的愚忠
伪满洲国时期人们对溥仪这位傀儡皇帝的态度我们就不说了。
我们就说一下溥仪在被苏联俘虏之后的待遇。
在关东军被苏联百万大军轻易击败后,溥仪随同着那些被苏联俘虏的几十万关东军一起被押赴到了寒冷得撒尿都会结冰的西伯利亚。
在那里他过上了俘虏的生活,而即便当时他已经一丝权力都没有了,他以往的手下们还是对他保持着非常恭敬的态度、一直无怨无悔地伺候着他。
时间来到了50年代,这个时候溥仪从苏联的俘虏营被转交回了国内的监狱。
最开始在没有管理人员专门要求溥仪自食其力之前,他的身边也一直有着很多不求其他忠心伺候着溥仪的手下,他们的愚忠使得他们没有因为溥仪的落魄而改变对溥仪的态度。
溥仪出狱后的经历
在溥仪出狱之后所经历的两件事情也可以显示出他在某些人心中留存的地位。
有一次出门坐车的时候,他碰到了闻讯专门赶来参见他的满清遗老遗少们,这些遗老遗少们在看到他的瞬间,立刻尊敬地跪伏在了地上,口中呼着万岁、皇上之类的话。
另一件事情是他去专门收留太监们的寺庙看望太监们时发生的。
那些已经老朽得难以动弹的太监们在认出溥仪之后,他们刹那间挪动着自己风烛残年的身躯,给溥仪行了一个跪拜礼。
仍然像对待溥仪没退位之前一样给他行礼,称呼他为万岁爷。
要不是溥仪怕别人以这样的礼节对待他会招惹来麻烦的话,可能他的后半生将会处在这种相关人员的尊敬中,直至走到自己的生命尽头。
所以说在溥仪出狱后看望那些老太监们时,那些老太监们对他是一直非常恭敬的,仍然称呼他为万岁爷,只不过后来在溥仪的强烈要求下,才改成了非常时代化的同志称呼。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