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坎战役中,苏军真的能够完虐日军吗?

苏军是一支落后于二战的军队,主要是作战思想,不是技术装备,所以苏军可以用人和装备的数量优势打赢二战。日军更是一支落后于二战的军队,没有主要次要,制度、思想、装备,一股脑不适合时代,所以日军和谁打也打不赢

苏军是一支落后于二战的军队,主要是作战思想,不是技术装备,所以苏军可以用人和装备的数量优势打赢二战。日军更是一支落后于二战的军队,没有主要次要,制度、思想、装备,一股脑不适合时代,所以日军和谁打也打不赢。两支落后于二战的军队在诺门坎相遇,除了惨,剩不下什么了。很多人知道,诺门坎战役日军被打得很惨,可有多少人知道,苏军也被打得很惨。二战的苏军和日军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最相似的一点就是都很腐败,都很善于抢劫和强奸。

西班牙内战、诺门坎战役,苏芬战争,苏军的战斗力被人看的一览无余,这里面有个人叫希特勒。苏芬战争,不必多说,一句话:苏军的脸丢到了姥姥家。至于诺门坎战役,苏军赢得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精彩。日军擅长谎报军情,苏军也精于此道。

在此之前,咱曾回答过“诺门坎战役当时日本是怎么个惨状?”那时主要说的是日本人如何如何,除了惨,更多的是“笑话”。比如,诺门坎战役是日本人造就的一个“笑话”,也是一支现代化军队和一支古代化军队真正的较量。苏联相当于一个高中生,日本相当于一个初中生,让这两个学生同时做着高中的数理化试题,那日本这个初中生只能眼睁睁地交白卷。这么比喻也许不恰当,但日本人在战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笑话确实不少。整体上来看是:制度畸形,指挥官没文化,战术和日本人一样呆板。

如今,寒碜寒碜苏联人。近代以来,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俄罗斯,杀中国人最多的是日本。这两个货打起来,至少本人看着挺爽。更重要的是日本和俄罗斯没有可比性。俄罗斯领土广袤,人口过亿,资源丰富,人性尚武,虽然打谁都费劲,但自从摆脱蒙古人的统治后,俄罗斯人从未停止过对外扩张。当初280万平方公里的莫斯科公国,扩张到2280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帝国,这种扩张情怀下的执着简直叹为观止。

诺门坎战役,日军集结了第23师团的64、 71、72联队,第7师团的26联队,再加上第7师团28联队的一个加强大队和被打残的东八百藏64骑兵联队余部,另外还有两个坦克联队、两个炮兵联队、两个工兵联队,一个飞行师团、一个汽车联队。重武器共212门火炮,包括反坦克炮128门、山炮24门、野炮60门;飞机182架;坦克82辆、装甲车26辆、汽车400辆。对于“穷光蛋帝国主义”来说,日本能拿出手的都派到了诺门坎。

诺门坎战役,苏军最大的亮点是朱可夫趁机崛起。

1939年6月1日,“胜利之神”朱可夫就任苏蒙联军57特别军军长。他上任后,马上要求莫斯科必须派三个步兵师、一个坦克旅,而且要加强炮兵和航空兵。朱可夫打仗都是这样,跟蒙哥马利差不多,必须拥有绝对优势才会发动进攻。叶廖缅科元帅评价朱可夫的作战艺术就是:必须要有比敌人多5到6倍的兵力,否则,他就不会着手进行战斗,没有人数上的优势,他根本就不会打仗,他如今显赫的地位是用无数鲜血换来的。叶廖缅科如此评价朱可夫,羡慕嫉妒恨肯定是昭然若揭,但朱可夫打得每一次战役都在重复这个套路是铁打的事实。以多打少,损失惨重和“显赫的地位是用无数鲜血换来的”并不矛盾。

斯大林最常下达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

朱可夫比斯大林还狠,只要是投降、被俘的,家属一律枪毙,投降、被俘的逃回来的还是枪毙。

当然,诺门坎战役,苏军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正是朱可夫的这股狠劲和“必须拥有绝对优势才会发动进攻”。注意,拥有绝对优势,不单指进攻,防守同样需要。诺门坎战况最激烈的时候,如果苏军没有装备上的优势,是很难挡住日军的。

诺门坎战役相持阶段,苏联出动了上千辆卡车,昼夜不停地往前线运送援兵和武器弹药。57特别军也改为第1集团军,下辖第36摩托化师,57、82步兵师,第11装甲旅和第7、8、9摩托化旅,还配了一个212空降兵旅。相比于苏军,日军不光没有援军,而且东京大本营跟关东军早已势同水火,想要增援别做梦了。日军在二战时是很腐败的,海军的腐败集中在高层,陆军的腐败在中层便已开始。

日军的军政和军令是分离的,指挥日军的是一群不懂政治、社会的参谋,他们“受了张良的教育,上着韩信的岗,还被给予了刘邦的权力,被大家尊为“精英,不但做不出好事,就做不成事”。

诺门坎战役的日军指挥官全是参谋。辻政信认为肉体可以战胜钢铁,大日本皇军武运长久。日清战争,就是这么打赢的,日俄战争也是这么打赢的,所以日苏战争他们也一定能赢。在他的思想下,日军只好以“武士道”精神进行孤注一掷的亡命之旅。一群一群士兵抱着集束手榴弹,饿狼一般地扑向苏军的装甲车和坦克。

诺门坎战役时,有一个回国述职的日本驻苏武官土居大佐,他在列车上亲眼看到了增援部队,起码两个机械化师。可当他对关东军发出“一定要增援坦克和飞机,否则作战困难”的警告后,辻政信居然对他说:“回到东京以后千万别乱说,要不然那些少壮军官会把你宰了!”

日军第6集团军司令官狄州立冰曾担任日本驻苏联武官,他告诉部下:“此时的苏联红军跟日俄战争时的俄军没什么区别。”

第23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比辻政信还激进,他的心里根本没有日本,只有他自己,为了自己他情愿盲目的进行战争,他名义上的爱国实属于卖国。

诺门坎战役开始前,时任陆军大臣的板垣征四郎有一句名言:只是一个师团的话,就不要那么烦了,让关东军去吧。这是一句很有名的话,曾被很多人引用来证明日本人对于战争的态度。陆军大臣不耐烦的一句话,百分之五六的军队无所谓了。

不需多说,朱可夫面对着一群不懂政治、社会,不顾日军伤亡,只顾升官发财的参谋们,惨胜在诺门坎,有什么可吹嘘的。当兵强马壮的苏蒙联军从南、北、中兵分三路向骑虎难下、半死不活的关东军发动全面反攻之际,关东军按理说除了玉碎应该没有任何活路了。可战斗过程,苏军却没占到什么便宜,足见苏军的战斗力在什么档次上。

苏军步兵第36师攻击日军阵地受挫,伤亡惨重,师长不愿意再次发起攻击,朱可夫强硬的接连换了两个师长后,才最终攻占了日军阵地。这便是朱可夫打赢诺门坎的秘诀。也证明叶廖缅科评价朱可夫的那些羡慕嫉妒恨的话没有任何问题。

诺门坎战役,苏联以一国之力战胜了兵力不足的关东军,朱可夫“名扬天下”的同时,谁也顾不上看看他打败的仅仅是几个混蛋参谋。整个诺门坎战役,苏联光卡车就动用了3000辆。苏军和日军的坦克比例为 7:1,炮兵比为6:1,飞机比例为3:1,兵力比例为2:1。苏军装备的是重达30多吨的重型坦克,而日军装备的则是13吨的轻型坦克,薄皮大馅。

苏军军属火炮是152毫米口径,师属火炮是122毫米口径,团属火炮才是76毫米口径。日军师团装备的都是75毫米口径炮。至于日军所谓的120毫米、105毫米、100毫米口径的重炮,只有军一级或者方面军才能配备。日军火炮射程最远的90式75毫米口径野炮,虽能够打十几公里,但仅仅24门。其它的38式、41式,只能打几公里,伤不着苏联人。

日军的坦克都是短管37炮、57炮,射程很近,它是用来支援步兵的,很难击穿苏联坦克的装甲,尤其是正面装甲。苏军坦克被击中,可以接着往前开,日本人没办法,只能用简易燃烧瓶,就是往苏打水瓶子里面灌上汽油。

诺门坎战役,苏蒙军阵亡9703人(或者6000余人),受伤15251人,病死701人,共25655人。日军阵亡7696人,受伤8647人,下落不明1021人,共计17364人(或者日军阵亡超过2万人,伤亡超过5万人)。日军击毁苏军坦克280多辆,装甲车90辆,而日军仅损失30多辆坦克装甲车。另外,苏军有207架战机被击落,占苏军投入战机总数的一半。

当然,不只诺门坎,张鼓峰也一样。苏军一个军,包括三个步兵师、一个机械化旅,竟然没能完全占领日军两个联队驻守的阵地。张鼓峰事件后,苏军远东总司令布留赫尔元帅没有得到任何奖励,不久就受到清洗,这一点很玄妙。

诺门坎战役中,苏军真的能够完虐日军吗?不可能,充其量算互相虐待。苏德战争,苏联阵亡(军队)和死亡人员(平民)总数为4344.8万人(不包括1380万人的隐形损失),其中苏军战场上阵亡2654.8万人。特别是苏军被俘的620万人中,有超过100万人成为伪军。二次大战,德国阵亡(军队)和死亡人员(平民)总数为595万人。这是苏军干掉一个德国人,至少赔上十个人的根据。以苏军这种战斗力,能完虐谁?




苏军完虐日军是在二战末期的“八月风暴”行动时,而在1939年诺门坎战役时,苏军还做不到完虐日军,实际上这一仗苏军打得很艰苦。诺门坎战役中日军参战兵力前后相加超过58000人,实际参战的只有以23师团为核心的25000余人,其余的部队都是战争末期的8月29日以后才调来的,这些部队实际并未怎么打过仗。关东军第6军的军医部提交给军队高层的报告(未向公众发表)表明了日军的阵亡人数为7696人,负伤人数为8647人,下落不明的人数为1021人。苏军投入约57000名步兵、500辆坦克及350辆装甲车;苏联官方统计人员损失为近4000人阵亡。但据1991年苏联解体后解密的档案显示,苏军真正死亡人数约为8000人,超过1000人失踪,另外16000人受伤。苏军损失最重的第11坦克旅在7月23日~8月28日间得到了BT-7供应155辆补充,8月20日再投入BT-5和BT-7共计154辆,至8月30日止只剩下38辆可以使用,损毁271辆,一共死伤349名士兵。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诺门罕战役中苏军的坦克比日军强大出一个数量级,甚至还有T-28坦克或T-34坦克,实际上参战的苏军坦克均是BT坦克和T-26坦克,装甲也十分轻薄,日军89式中战车、苏军T-26、BT-7坦克的装甲最厚处分别是17毫米,15毫米和20毫米(装甲几乎一样)。


而且苏军坦克用的汽油机生存力也不如89式的柴油机。战役中出现的最大的坦克是日本97式坦克(虽然是少量的)。同样地苏军损失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只有5%被燃烧瓶击毁,而绝大多数毁于日军反坦克枪炮。在战斗中日军发现用7.7毫米穿甲弹集中射击或是车载13.2毫米机关枪射击即能击穿BT坦克的装甲,甚至95式坦克的37毫米炮都有机会击穿苏军坦克装甲。而且战斗中日军发现有苏军将坦克驾驶员锁在车里的行为。

二战后有记者采访朱可夫将军,问及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时,他回答是诺门坎战役。朱可夫对日军的评价是:“与我们在哈拉哈河作战的日军士兵训练不错,特别是近战。他们守纪律,执行命令坚决,作战顽强,特别是防御战。下级指挥人员受过很好的训练,作战异常顽强。下级指挥人员一般不会投降,‘剖腹’自杀时毫不迟疑。军官,特别是中高级军官,训练差,主动性差,习惯于墨守成规。至于日军的技术装备,我认为是落后的。日军的坦克相当于我们的MC—1式坦克,非常落后,武器很差,最大行程小。应当说,在战役初期,日军的空军比我们强。在我们还没有得到改装的‘鸥’型和伊—16以前,他们的飞机比我们的优越。”另外参与过该战役的瓦西里.诺沃布拉涅兹上校在回忆中认为苏军的战斗有很多缺陷,是靠巨量的人力伤亡和兵器优势打胜的。


1939年9月15日双方签署了停火协议,并于翌日9月16日生效。史学界大体上认为诺门坎战役是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这是因为苏联人制止住了日军的侵略,没有让日军继续推进。从这个角度看,苏军当然是胜利者。而从伤亡代价和装备损失的角度看,苏军的损失是超过日军的,根本说不上是完虐日军。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