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明朝,清朝留给中国的领土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疆域,无论初期多么大,只要王朝在末期没有保住,那就是过眼云烟,我们就以明清两朝末期所剩疆域来进行对比,相对于明朝末年仅存可怜的350万,相当于一个大一点的北宋疆域,清朝末期留下来的疆域则是比明末的三倍多,足有一千一百多万。疆域初期面积超过或者很接近一千万的封建王朝有唐,元,明,清

疆域,无论初期多么大,只要王朝在末期没有保住,那就是过眼云烟,我们就以明清两朝末期所剩疆域来进行对比,相对于明朝末年仅存可怜的350万,相当于一个大一点的北宋疆域,清朝末期留下来的疆域则是比明末的三倍多,足有一千一百多万。

疆域初期面积超过或者很接近一千万的封建王朝有唐,元,明,清。

唐,元,明虽然有千万疆域,但是其内还有很多羁縻之地,这些羁縻之地,唐明元强盛时就毕恭毕敬的朝贡臣服,一但衰弱,立刻反叛自立 ,很不稳定。

明朝初期也是巨无霸,疆域约997万,但是自永乐开始就逐步丢弃,到了末期就只剩区区350万,倘若现在只接受那350万的话,那将惨不忍睹。

所幸的是有清朝来接替明朝并再度开疆拓土,也幸有清朝,把之前王朝的羁縻之地变成实控之地。

清朝坚持国家与民族的“大一统”,坚决反对分裂,为实现统一,巩固统一,发展统一,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取得了超越前人的辉煌业绩。“大一统”的理念与政治实践“大一统”的理论,早在春秋时代已经提出,而秦始皇把这一理论变为政治实践,开创了中国“大一统”的新时代。历代奉秦制如铁的法则,不断推进“大一统”的发展。在统一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分裂,这只是中国内部的政权分裂,而中国作为一个凝聚的整体却是牢不可破的。

清朝的统一之战,最早始于建国前女真内部的兼并战争,然后,打破明朝的旧的统一,为清朝的新统一,展开了长达100多年的斗争。清定鼎北京,对大顺、大西、南明诸政权毫不妥协,不让步,坚持国家统一的战略方针;而大顺等已无力完成统一,很快被清朝逐个消灭,避免了可能长期分裂的结局。

最能体现清朝“大一统”政治观念的几例事件:一是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发动叛乱,来势凶猛,以圣祖为首,采取坚决斗争的方针,经8年苦战,消除叛乱,清朝转危为安,维护了中国的统一。

二是台湾郑氏政权提出不登岸、不剃发,仿琉球、朝鲜例,只同清朝保持朝贡关系。如果清朝答应这个条件,今日之台湾必非我有!值得赞赏的是,康熙断然拒绝,这就保证了台湾不会从中国版图分离出去。在谈判未果后,康熙果断下令,向台湾进军,将台湾收复。

三是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康熙明确表态:环黑龙江流域一水一溪,皆我领土,沙俄不得侵占。先后发起两次雅克萨反击战,将沙俄逐出中国领土。尼布楚谈判,签订条约,保住了国家大片领土。

中国历代所谓“边患”,皆起自东北、西北和北部的“三北”地区。这一地区,东西延袤万余里,从来就是游牧民族生息活动的广阔舞台,构成了对历代中央王朝的主要威胁。因此,早在秦始皇时就修建了万里长城。历代沿用,增修不已。长城不仅是一道军事防御工程,也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地理观念,所内外,塞内塞外、关内关外等,都是以长城为限隔的。能否实现“大一统”,关键就看能否有效地将“三北”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可惜,历代王朝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边患”也难以根除,仅在和平时期保持朝贡关系。惟元朝有过短暂的大统一,当元朝崩溃,其统一不复存在。清代集历代之大成,发展“大一统”。

以康熙三十年(1691)罢修长城、撤长城之防为标志,康熙明确阐明“中外一家”、“中外一视”的新的战略思想,为两千年一巨变。于是,在东北与北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置于中央的直接管辖与控制之下。西北地区如青海、新疆等处,有准噶尔部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罗卜藏丹津、噶尔丹策零、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等相继为乱70多年。自康熙,中经雍正,至乾隆前期,同分裂活动进行了长期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乾隆时又平定新疆回部霍集占的叛乱。最终将这一地区纳入清朝版图,设机构,驻军队,遣官治理。在西南地区,废土司,置流官,“改土归流”,一改千百年来的旧制度,归入中央政权直接管辖。在西藏,亦废旧制,改由驻藏大臣执行中央管辖权。在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其极盛时期,把“大一统”发展到了极限。世宗以自豪的口气说:“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特别是“塞外之一统始于元代而极盛于我朝”,而“今六合成大一统之天下,东西南朔,声教所被,莫不尊亲”。这些话,是对清朝实现并发展“大一统”的生动写照。

实际上,清朝“大一统”达到全盛,是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定新疆回部霍集占之乱而实现的。如高宗所称:“关门以西,万有余里,悉人版图,如左右哈萨克、东西布鲁特及回部各城,以次抚定……以亘古不通中国之地,悉为我大清臣仆,稽之往牒,实为未有之盛事……”至此,历经4代人不断开疆拓土,在辽阔而广大的一千三百多万疆域上稳固地建立了清朝的实际统治。

清朝鼎盛疆域其北自恰克图,南尽南沙与西沙群岛;西北达巴尔喀什湖与葱岭以西,东南至台湾及属岛钓鱼岛;东北接外兴安岭、乌第河,极东至库页岛。疆域之广,掌控之实,远超历代,实属空前。当代中国的疆域,就是清朝留下的基业遗泽。这一点,人们不应该忘记,应给予高度评价。

晚清时虽然遭遇列强频繁侵略,国土沦丧,但是清朝落幕时仍然能以一千一百多万的大部分疆域以法理形式托付给继任者。

由于清朝对其千万疆域是长期且有效的实际控制,所以即使清朝落幕的同一天,其退位诏书依然有效,诏书里:“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明明白白地把疆域托付给民国,也让那些想割据自立的宵小之徒没有了理由。




不是增加还是减少,而是增加太多了!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个历史名词:羁縻政策。

羁縻,简单解释就是笼络和牵制,具体说就是用军事手段加以压制,用经济手段给予抚慰。

羁縻政策在历史上使用了两千年,从秦汉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清,这是中原政权对边疆区域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常用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羁縻政策和实际控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

以青藏高原为例,明朝建立后,通过册封形式搞了乌斯藏都司、朵甘行都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等机构和相应官职,但是,由于朱元璋的思想始终以恢复大宋江山版图为主,所以明朝对于青藏高原的态度是臣服即可,不派官不征税也不派军队驻扎。

明朝中后期,俺答汗等蒙古部落首领先后几次进军青藏高原,直到控制了整个青海和西藏,对此明朝的态度依然是不管不问。

因此,明朝对青藏高原的管理就是典型的羁縻政策,当明朝强盛时,对方保持臣服的状态,双方相安无事。当明朝衰落时,对方则完全不听号令。

更糟糕的则是明朝对东北女真各部的羁縻政策,在明朝强盛时尚且安分守己,到了明朝中后期干脆和明朝为敌,直到最后建立后金和清。

清朝入主中原后,他们对青藏高原的管理一开始也是羁縻政策,从康熙开始,清朝逐渐开始实际控制青藏高原,康熙时先是将康定地区划入四川,随后康熙派兵驱逐了盘踞在青藏高原上的准噶尔部,控制了整个高原。

雍正时年羹尧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然后雍正先后设立西宁办事大臣和驻藏大臣。乾隆时则万里调兵从黑龙江流域派索伦兵进藏协同八旗兵,在藏兵协助下击退了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并一直打到加德满都,清朝完成了对青藏高原从上到下的实际控制,真正将青藏高原纳入清帝国版图。

按照现代国家概念,青藏高原对于明朝来说连自治领都不算,而对于清朝来说就是版图疆域,这就是羁縻政策和实际控制的本质区别。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明朝和清朝在各自鼎盛时的疆域范围。

除了毫无争议的汉地十八省区域外,明朝和清朝最大疆域范围主要区别在于对边疆的控制。

东北地区

明朝在辽东建立了军事卫所,以此为基地,对更广大的辽西、长白山和大兴安岭区域实行羁縻政策。明朝中后期,明朝在关外只剩下辽东,在后金和清的不断进攻下,明末连辽东都给丢了。

清朝发源于东北,因此他们对东北的控制是最强的,清政府先后在东北设立了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和盛京将军三大将军府进行直接管理,清末又设立了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

虽然清朝末年由于不平等条约在东北被割走了上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但清朝实际控制的东北地区面积依然远远大于明朝实际控制的辽东一隅。

从秦汉开始的各封建王朝,只有金国和清朝对东北地区是真正的实际控制,毕竟他们都是从这里发源的。

北方地区

明朝在北方设立了著名的九边重镇,其中除了辽东镇是防御东北地区外,其余八个重镇基本上都是用来防御鞑靼和瓦剌等蒙古各部的,这就说明,明朝对外蒙古和内蒙古的实际控制几近于零。

清朝还在皇太极时期就开始了对蒙古各部的征服,皇太极击败林丹汗之后实际控制了内蒙古地区,后来清朝在这里设立了绥远将军府,外蒙古喀尔喀各部表示臣服。

康熙时期,康熙帝击败了准噶尔部噶尔丹,实际控制了外蒙古各部,雍正在喀尔喀蒙古设立了乌里雅苏台将军府,乾隆时期又先后设立了唐努乌梁海、库伦和科布多办事大臣对外蒙古进行实际管理和控制。

直到清帝退位,外蒙古依然牢牢留在中华民国的版图内,论起各封建王朝对外蒙古和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控制,清朝的控制力度无疑是最高的。

西北地区

从西汉开始,中原王朝第一次涉足西域,之后对西域的统治一直延续到唐朝,安史之乱后唐朝设立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先后丧失,西域从此和中原王朝隔绝上千年。

即使到了元朝时期,西域的统治者也不是元朝,而是察合台汗国。

明朝建立后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嘉峪关西部哈密一带,明朝在这里设立了哈密卫等卫所,但很快就丧失了,到了嘉靖帝时期,明朝的控制区域撤回了嘉峪关以东。

清朝对西域的控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康熙帝击败了准噶尔部的噶尔丹,雍正继续康熙的政策始终对准噶尔部进行打击,乾隆时期则借助准噶尔部发生内乱时派兵一举平定西域,并改名为新疆,设立了伊犁将军府。

清朝末年,新疆遭到了来自中亚势力的侵略,左宗棠率军西征将侵略者驱逐,保住了新疆。

论起对西域也就是新疆的实际控制,清朝和唐朝相比不仅不逊色甚至还要略胜一筹,因为唐朝主要是驻军管理,清朝则进行了有现代国家概念的统治,军事、行政、农业、商贸甚至包括教育各领域全都涵盖,是实打实的实际控制。

西南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上文已有不再赘述。

综合来看,除了汉地十八省之外,清朝在鼎盛时期实际控制的版图要比明朝的鼎盛时期多出东北、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各个区域,这个面积有多大,一目了然。

最后要看一下的是明朝和清朝灭亡时的版图。

明朝灭亡的标志是崇祯帝上吊,随后清朝大举入关,李自成大顺军退回陕西,顺治进京。

此时的明朝残余势力南明只控制了东南半壁江山,再加上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即使再算上清朝和他们控制的东北、华北和内蒙古,整个华夏版图对比现在也缺失了近一半,新疆和青藏高原以及甘肃大部分地区都是没有的。

对于明朝灭亡时的版图面积,有350万、400万和500万平方公里几种算法,一般来说,把南明、大顺、大西和清朝控制的华北和辽东全算上,也确实不超过500万平方公里。

清朝灭亡的标志是清帝逊位,随后中华民国成立,几乎是无缝衔接。

中华民国的版图对比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外蒙古还在版图之内,整个版图面积达到了1141万平方公里。

明末对比清末,500万对比1141万,留下的面积当然是增加了,而且是大大增加了。

最后说一句,据说历史领域也有这个粉那个粉的,还经常争吵甚至互相攻击,这很没有必要。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已经发生过的,不会因为你粉谁,谁的历史就会改变,我们还是要用客观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历史。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