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太行山开个口,石家庄的天气马上就好。如果真的开了口,会对生态造成何种影响?

太行山,是河北省西部的重要山脉,与燕山一起构成了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屏障。太行山东侧,是河北中南部的平原地区,包括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等城市

太行山,是河北省西部的重要山脉,与燕山一起构成了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屏障。

太行山东侧,是河北中南部的平原地区,包括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等城市。

这些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和工业发展的原因,经常遭受雾霾污染,空气质量较差。

人说如果在太行山上开个口,让西北风能够直接吹进平原,就可以吹散雾霾,改善石家庄的天气

那么,这种想法是否可行呢?

如果真的开了口,会对生态造成何种影响呢?

首先,我们要分析太行山对石家庄天气的影响。

根据气象资料,石家庄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受太行山脉的阻挡屏蔽作用,处于下风方向的“影子区”,天气状况表现为静稳,风小,加之焚风效应的作用,大气容易出现逆温,层结比较稳定,空气易堆积,污染物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扩散。

因此,在太行山上开口,确实有可能增加西北风的通风作用,打破大气层结,促进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

但是,在太行山上开口,并不意味着就能彻底解决石家庄的雾霾问题。

因为雾霾的形成和持续,并不仅仅取决于气象条件,还与污染源排放有关。

根据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河北省尤其是冀中南地区的雾霾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供暖等人为因素。

这些污染源,在没有有效控制和减排的情况下,即使有西北风吹拂,也只能暂时缓解雾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雾霾。

而且,在太行山上开口,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其次,我们要分析太行山对石家庄生态的影响。

太行山,是河北省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能。

在太行山上开口,无论是采用爆破还是挖掘等方式,都会对太行山的地貌、植被、土壤、水系等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这些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圈退化、土地荒漠化等严重后果。

而且,在太行山上开口后,在西北风吹过时,也会带来风沙侵袭、寒潮频发、降水减少等不利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太行山上开口,并不是解决石家庄雾霾问题的良方。

它,既不能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物排放,也会给太行山和石家庄,带来严重的生态危害。

因此,在太行山上开口,是一个不切实际,也不可取的想法。

解决雾霾问题,不能靠异想天开,或者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而应该从根本上控制污染源排放,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能有所帮助。




我对石家庄比较熟悉,在那里生活过几年,前期我还写过头条《为什么现在石家庄的空气质量很差》,可以查阅。2018年国家空气质量评测,河北三个城市都排在后面,石家庄最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石家庄的气象条件有关。

石家庄地处太行山东侧,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受太行山脉阻挡屏蔽作用,处于下风方向的“影子区”,天气状况表现为静稳,风小,加之焚风效应的作用,大气容易出现逆温,层结比较稳定,空气易堆积,污染物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扩散,污染加重。

题主说开个口子,就选择下图高光处,大致在张家口怀安山谷盆地处,工程量还小些,正处于石家庄的西北方向(如下图)

口子宽度大约十几公里,冬季南下的冷空气能冲散霾,大气流动性变好,空气质量会得到很大改善,霾的问题得到解决,空气质量提高了,风的通道也打开了,与此相对应的华北平原生态环境会发生改变。

石家庄纬度38左右,从全年来看,暖空气气团控制天数多,开完口子后,冷暖气团交汇机会多了,降水自然也少不了。

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冷气团从高纬度吹来,寒冷干燥,降雪量比以往减少,冬季风力比较大,天气也比以往寒冷。

春秋季节,暖湿气团活跃,从海洋上携带着水汽,温暖湿润,北上时与冷气团交汇机会增加,降水量增多。石家庄由春秋干燥变为半湿润。

夏季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暖湿气团控制本区,每一次冷空气南下就有降水机会,冷空气活动比以往频繁了,降水量增多。

从整体来看,开了口子,降水量增多,气候变得湿润,相应的生物种类不会有太大变化,植被覆盖度提高了,生态环境向好的方向转化。

解决雾霾问题不能等风吹,还是要练好内功,切切实实把污染源解决好,开口子虽然能改善空气质量,最终控制污染源排放才是正道。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