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很多老人去了养老院才懂,养老院其实和想象的不一样”,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对于养老的问题,在我看来,现在独生子女的父母是养老院的主力军。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独生子女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好还行,如果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子女还没有退休,那他们谁来照倾,有条件的可以请人照顾,但那心也老是滴了着,但保姆也是要有休息时间的,但那时又没有人照顾了,还是很麻烦,不像在养老院,他们会安排别人替班儿照顾的,你只要按月交钱就可以了,只要你有功,你可以随时去探望

对于养老的问题,在我看来,现在独生子女的父母是养老院的主力军。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独生子女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好还行,如果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子女还没有退休,那他们谁来照倾,有条件的可以请人照顾,但那心也老是滴了着,但保姆也是要有休息时间的,但那时又没有人照顾了,还是很麻烦,不像在养老院,他们会安排别人替班儿照顾的,你只要按月交钱就可以了,只要你有功,你可以随时去探望。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去养老院是一条出路。




农村70多岁的老太太,带着全部存款,到孝顺的儿子家养老。她死后将五十万遗产全捐国家。一封遗书揭开了全部缘由!

老太太其实只在儿子家里,住了一个半月。随后,就和儿媳妇闹翻了。可从小到大都听话孝顺的儿子,这次只听信儿媳妇的一面之词,帮着自己老婆指责她。

老太太又气又恨,从城里回来就病倒了,不到1个月就伤心过度,去世了。老太太的孝顺儿子听说这个消息后,赶紧带着自己的老婆回老家,给她举行葬礼。

但当他们夫妻俩处理母亲的遗产时,他们最在意的东西,丢了。那可是老人用一辈子勤劳和智慧攒下的积蓄,足足50万,怎么就不见了呢?

儿子表示无法接受,这可奇怪了,老太太终身未嫁,只有他这唯一的宝贝儿子。而且她在家里一直都是一个人,在独自生活,无人陪伴。这笔不小的钱去哪了?

而其实老太太养了近30年的宝贝儿子,这儿子也不是亲生的。他是老太太在万源市的一座小山沟里捡回来的。当初捡下这可怜的孩子时,老太太还是个单身的未婚女青年。

那个年代,邻里邻居的唾沫是可以淹死人的。更何况是老太太这样年轻漂亮的单身女娃娃,当时村里村外很多人都乱传谣。大家议论纷纷,说这孩子也不知是老太太和村里哪个小伙子生的。

各种谣言都有。但就是没有人相信,一个没嫁过人的大姑娘,会这么好心收养一个看着还没满月,还哭闹不停的小婴儿。

老太太这一生都是这样善良好心,脾气又倔,也不解释。她干脆一个人带大了这个捡来的孩子。

老太太其实是个很能干的人!除了照顾儿子,她都在变着法儿地挣钱,改变家庭的现状。她心疼这个生下来就被丢弃的孩子,希望自己这个儿子少吃点苦。

让老太太特别高兴的是,好在这儿子从小听话学习刻苦。等她长大后,更是争气地考上了好的大学。等到儿子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好工作,留在了大省城生活。

但儿子还是不错的!只要有假期,儿子都会回来看老太太,买点礼品,有时还会给老太太几百块钱,用于生活打杂。

老太太感到很欣慰,自己的儿子能干又孝顺,养儿防老,自己晚年算是有指望了。她感觉自己当年不结婚,一心照顾这个捡来的孩子的决定,做得很值得。

儿子上了两年班之后,自己攒钱买了个二手奥迪车,开始追求公司里的前台小妹妹。对方没有同意他的追求,但每天上下班都坐他的车往返。

儿子这样接送了这姑娘一个月之后,有些沉不住气了,他把姑娘约出来摊牌。他希望这姑娘能给他个明确的答复。

对方也是个爽快人,说他的车还勉强能看得过去。但大家都是来这个城市打工的,她还是希望找个有房子的,不然以后万一结婚了,睡桥洞哦?

他没有房,周末就开着他的二手奥迪车回村里了。他这人嘴甜心狠,把前台小妹妹的照片往老太太面前一摆,说这是自己女朋友,俩人好了有段时间了,姑娘怀孕了,准备结婚。

把老太太气坏了,无法理解年轻人的想法,还没结婚,肚子先大了,这观念可不行。但老太太心好!

她想着不论如何,都是女孩儿吃亏。老太太赶紧把辛苦经营了30来年的饭店卖了,拿出了一部分钱。然后她给儿子在城里首付,买了个房子。自己继续回老家住。

很快,有了房子的儿子,感觉自己与众不同了!等于有了底气。没过多久,和漂亮的前台小姑娘结婚了。

事实上,儿媳妇娘家其实很富裕!天生的优越感,让她和娘家人都有些看不起,这个穿着朴素的老太太。

儿子也很识趣,很少在自己老婆面前提起自己的家庭。更没说过自己母亲吃了多少苦,才把自己养大了的。

期间,老太太也来过他们家里小住,儿媳妇对她的偏见越来越深。因为她觉得,这是自己和老公的房子。而且房产证上,也是小两口的名字。她这个女主人,有权利决定不要老太太住进来。

老太太是识趣的,很少上门打扰。但人毕竟年纪大了后,实在是感到孤独。她就向儿子诉苦,表达了自己想从村里,搬到城里住。当初她买的三室一厅的电梯房,就是想着年龄大了,腿脚不好时,可以上下楼方便。

但儿子不听这么多,强制性将她送往老人院。所以当老太太突然从老人院跑掉,去儿子家里时,他们俩都感到很别扭和尴尬。

老太太真不是有意要去给儿子和儿媳妇找麻烦的,实在是老人院这个地方,和她在电视宣传上看到的不一样,更和她想象得太不一样了。

小地方的老人院,是好几个同性老人住一个屋,进行统一的安排和照顾。却不具备大城市养老院的人性化管理;护工也大多素质不高;各项设施设备也不够齐全!

老太太虽然是农村人,但她对生活还是一向有要求的。有规律,有要求,爱干净。她喜欢早上6点钟起床,然后简单洗漱、喝杯温开水、做早餐吃。

她在养老院的第一天就惹了麻烦!早上她轻手轻脚地起床,还是不小心吵醒了隔壁床的婆婆。那是个习惯睡懒觉、起床气很浓的老婆婆。

老婆婆揉着眼睛,就给她一顿吼。强硬表示这不是自己家,要有公德心。老太太不擅长和人争吵,憋着一口气去院子里洗漱。护理工却给她劝回屋了,说这个时间应该在房间睡觉,不要到处乱跑。

老太太感觉这也太不自由了,什么事都不能按自己的想法来。她来养老院,却把自己养成了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全部地打乱了重新改。

而且为了考虑整个群体的综合情况,养老院里的很多生活习惯根本就是错误的。老太太是个心态积极的人,她希望自己能活到99岁。

她把自己的未来都规划好了,存折里还有50多万呢。她一直舍不得花钱,习惯了省吃俭用。她想着拿着这钱支持儿子和儿媳做点生意,免得一天到晚都听儿子抱怨自己老板的严苛。

但她得给儿子设置一个考验,才能放心把钱拿给小两口。但她没想到,自己和儿子一起过生活,仅仅只维持了1个半月,就不欢而散了。这主要是儿媳的从中作梗。

从老太太搬进儿子家,儿媳妇就一直说李老太身上的老人味,让自己觉得难受。不给李老太做饭,而是每顿给李老太8块钱让她出去吃。

随后两天,儿媳妇看她非常不顺眼,开始从各方面挑剔李老太,而她的脾气很好,不想跟儿媳妇计较,更不想让儿子夹在中间为难。所以她一直忍气吞声。

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儿子对自己倒是大吼大叫的,面对自己老婆却是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一天,老太太想试着改善和儿媳的关系,忙活了一两个小时,做了晚饭让下班的儿子和儿媳妇吃,没想到儿媳妇却嫌脏,连饭桌都不上。

老太太再也忍不住了,于是指着儿媳妇的鼻子说了很多不愉快的话,没想到儿媳妇回了她一句:“可笑的农村人!看着你儿子买了房子,就跑来蹭吃蹭喝,也不知道闻闻你身上那味儿。”

李老太气得直哆嗦,她很爱干净,怎么老了就有味儿了。她伸出手想要给儿媳妇一巴掌,却被儿子抓住了手。

本以为自己养大的儿子会向着自己,却没想到却听他狠心地说“你回老家吧”,这一句话让老太太失望极了。

老太太提着行李,在儿子家楼下站了足足俩小时。她期盼着儿子能下来送自己回家,这样就可以找机会把存折递给他。自己儿子可以用这笔钱,但儿媳妇不行。左等右等,儿子却没有下楼。

于是,李老太回家后越想越气,就将存折里的五十万全捐了,没有给这儿子留下半点财产。想来她是对自己养了几十年的儿子,太失望了。

最后她写下一封遗书,详细地讲了捡儿子,和养他的辛酸经过,也写清楚了把钱捐给国家的缘由,儿子看着遗书嚎啕大哭,但已经为时已晚。

通过村里70多岁老太太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很多老人去了养老院之后才知道,其实养老院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这个观点说得非常正确。中国的传统习俗,还是养儿防老。

现实生活中,老人大多十分愿意跟着儿女住。或者老伴儿在世时,两个老年人互相依靠。而养老院,更多的是提供一个生活居住场景。也算是老人养老的一个兜底吧。

养老院,特别是小地方的养老院!只有你去了那个地方,才会知道和想象的不一样。村里老太太亲身体验后,回村告诉我们的糟糕体验来看,有以下四点问题:

第一点问题,布局不合理,生活不自由。养老院是面向大多数老年人的,不会考虑个别人的生活习惯。它布局不合理。选择让6个,甚至是十多个同性老人住一起。这就必然导致起居生活习惯不同的老人,时间长了会滋生矛盾,心里不舒服。

第二点问题,护工的素质普遍不好。养老院在宣传时,都会强调有专业的护工。老人的晚年生活,会得到很专业和全面的照顾。

但老太太在那呆了段时间发现,护工的素质真的是普遍不好。在这群护工眼里,来养老院生活的老人,他们大多是儿女嫌弃的人护工总是粗声粗气地对老人们说话。尤其是一些身体不适的老人,护工更是表现出了不耐烦。

第三点问题,儿女很少前来探望。自从儿子把老太太送到养老院,就没来主动看望过她。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老了的爸妈,是负担。扔到了养老院,就可以省心省事了。

所以,大多数老人进了养老院后,和子女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他们对儿女的在意程度,从来都没有淡化过。

对于村里老太太不愿意住养老院,想和子女住这种情况。其实在我们广大的农村,并不是个例,秋秋想说:

1.如果老人不愿意住养老院,而子女也不愿意和老人同住,可以选择自己独居,请个保姆照顾。

2.子女还是要多听听老人的想法,即便是要住养老院,也得好好做老人工作,让她理解子女的良苦用心,从内心接受这个决定。而不是像老太太的儿子这样,强行地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了。

3.老人到了养老院后,孩子们可以多来看看老人,送送水果,买买新衣服,添置添置新物件什么的。

4.其实现在大城市的养老院条件不错,各项设施设备也齐全,老人在这住,子女可以安心工作,子女可以每周抽一天固定时间,带老人出去玩玩,走走,散散心。

这样老人每周有个念想,也不会那么失望,觉得子女想远离她了。

正如老太太对儿子说的:“我现在就想和你住!这也算是我自己的家,我为什么不能住呢?我想活到99岁,我还没看到过我的大孙子,我心很酸的。”

老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其实老人年纪越大,越像孩子,需要我们多用心哄哄,家对她来说,是全部情感的寄托。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草窝;再好的护工,都不如自己的儿子亲。老人对自己的子女有什么坏心思?

他们只不过是都有这个思想概念的,落叶归根也是这个道理。还是多听听老人的心声……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