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研制了这么多款半自动步枪,为什么到了二战初期世界各国还是在用拉拴的步枪?

虽然一战期间研制了很多款半自动步枪,但由于各国的工业和生产能力有限,很多步枪还没有完全普及和大量生产。另外,一战结束后,许多国家陷入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导致步枪的更新换代缓慢

虽然一战期间研制了多款自动步枪,但由于各国的工业和生产能力有限,很多步枪还没有完全普及和大量生产。另外,一战结束后,许多国家陷入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导致步枪的更新换代缓慢。同时,二战初期战争规模巨大,军队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需要考虑到生产效率和成本等因素,而基于经验和成本的考虑,拉拴式步枪在当时依然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武器装备,并没有完全被淘汰。直到战争后期,半自动步枪才开始逐渐取代拉拴式步枪,并成为主流武器装备的一种。




材料(冶金工艺)、后勤(弹药补给)、可靠度(自动原理不成熟)、成本都是个问题。

就拿20世纪早期到二战前期的那些半自动步枪来说吧。


像Bang步枪、刘将军步枪、早期版本的M1加兰德、德国G41这类的自动原理都是使用枪口集气井式。但是这种原理现在咱们都看不到了,就因为它的可靠性非常糟糕,枪口的集气装置特别容易脏,脏了之后这破枪基本就变成了一把不大好用的栓动。

雷明顿Model8和莫尼埃尔A6用的是枪管长后座原理,这种结构同样在现代很少见,过长的枪管后座行程让其对尘埃的耐受度很差,打个猎还行,打仗的话真心不可靠。

意大利的Cei-Rigotti和墨西哥的蒙德拉贡用的到是现代看来比较靠谱的活塞导气原理,但是由于这种原理也比较挑弹,因为活塞室不能受不了当时比较脏的子弹发射药,所以射击一段时间后就很容易因为积碳而卡壳,而生产比较干净的发射药对于当时的工艺而言成本比较高。

还有像温切斯特1905,这步枪用的是自由枪机。但咱们知道这种原理用在冲锋枪和手枪上还行,但不适合发射高膛压的步枪弹,所以它用的子弹也是膛压不大的.32 win弹。我都不想把它当步枪看。


虽然说自动原理从马克沁机枪出生到二战开打有40多年,而且自由枪机、气动、枪管后座三大原理的枪械都在这40多年中各种兴起。但事实到最后证明,自由枪机不适合大装药子弹,而枪管后坐对瞄准和精度有影响,而且也会因为枪管后部需要一个护套而让重量增加。

因此步枪这边能选的只剩气动,气动里边那个不靠谱的枪口集气装置因为可靠性被枪毙,以当时而言,能选的只剩下了活塞式导气。

而等到二战或者二战前期,大家才基本明白上面这个道理。

所以你可以看到,漂亮国人加兰德到了1940年才改成长活塞导气

德国人遇到了SVT40之后才将G43改成短活塞导气

而毛子SVT40的前身SVT38(短活塞导气)也是因为AVS36(枪口集气)太不靠谱而在38年定型。


我的意思是,一战那会虽然都已经有很多半自动,但实际上那段时间都是人们对半自动步枪的摸索期。等到正在发现活塞导气是半自动最靠谱的结构,已经是二战期间了。

而且早期即便是活塞导气的半自动,依旧还是有可靠性不足,保养复杂等情况。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