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抗日时期国民党军队军服有黄色和蓝色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军服有两种主要颜色:黄色和蓝色。这些颜色代表了不同的部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军服有两种主要颜色:黄色蓝色。这些颜色代表了不同的部队。

黄色是国民革命军的传统颜色。在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的标志色就是黄色。因此,在抗战期间,继承了国民革命军制度的中央军也采用了黄色军服。此外,还有一些独立团体和游击队也采用了黄色军服,以显示他们属于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

蓝色则代表了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一些抗日武装力量,这些都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或正规军。在国共内战之前,中共领导的红军曾经采用过全身红色的军装。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避免与国民党军队混淆,八路军、新四军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改为采用蓝色军装,并在胸口佩戴了一枚明亮的五角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少数族裔的军队采用了其他颜色的军装,如满族军队常穿蓝衣,回族军队常穿绿衣等。

总之,中国军队军服的颜色是由不同部队的历史和文传统所决定的。黄色和蓝色的军装代着国共两党领导下的不同武装力,但他们都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构成非常复杂,国民党军队除去中央军嫡系部队外,还有保持一定独立性的各地方武装,蒋介石终其一生也没能完成国民党军队的“大一统”,所以各部的军制、军装和装备也不能统一,甚至包括中央军内部,军装的颜色也略有不同。



笼统地说,国民党军队的军装颜色大体分为两种:黄绿色和灰蓝色,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云南龙云的滇军仿自法式的军服,接近墨蓝色;四川军阀的一些部队军服是土黄色,我们集中探讨提问中的“黄绿色和灰蓝色”,它有二种区分:

一、“中央军”军服颜色的时间段区分。

黄埔军校初建时,无论官兵均为“童子军”式灰蓝色军装,配大檐帽,军装上没有军衔等标识。但是根据史料记载,黄埔教导团初建时有部分苏联援助的米黄色军装,盖因军校初创时期各方面较为困难,无论枪械还是军装,能弄到什么就装备什么。


1928年张学良宣布易帜后,国民党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统一,1929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规定了新式军装的样式,大檐帽更换为“圆小帽”(类似德军的滑雪帽),军装以“黄绿色”为标准,从中央军开始更换,向地方军中推广,但是由于中原大战等混乱的政治军事形势,仅有部分中央军完成了换装。



一直到抗战前夜的1936年,国民政府再次颁布《陆军服制条例》,规定了军服的种类、材料和颜色,才开始大规模换装。 根据已故历史学家黄仁宇教授的研究,国民党中央军的“黄绿色”军服使用时间大概从1931年到1942年,换装的范围也是逐步扩大,期间出现过灰蓝与黄绿色军服并存的情况;



(1931年起中央军换发的黄绿色军服)

1942年以后大部分中央军更换成“土黄色”的夏常服,但由于国力贫弱,中央军许多部队的冬装仍然使用之前的灰蓝色,换装不起。

二、“中央军”与地方军军服的颜色区分。

首先说明,无论中央军还是地方军,冬常服的颜色皆以灰蓝色棉服为主,无非产地、面料、质量的不同,多少有些色差而已。 而地方军队的军服,由于财政和军令基本是独立的,所以质量和颜色完全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



1、阎锡山的晋绥军颜色为灰蓝色,其他如领章、胸章等完全效仿中央军。

2、西北军余部(比如宋哲元第29军、庞炳勋第3军团等)的军服颜色为灰蓝色,其他如领章、胸章等完全效仿中央军。

3、桂系军队的军服样式与颜色与中央军相同,区别在于使用英式钢盔。



4、粤系军队的军服样式与中央军相同,主色调为土黄色,但是比中央军略浅。

5、川军军服颜色自身就是五花八门,既有土黄色、也有灰蓝色,甚至还有深蓝色等等。

6、滇军比较特殊,由于滇越铁路的存在,滇军军服和装备贴近法式,军服为墨蓝色,戴法式钢盔。



三、总结“黄色系”和“蓝色系”的军队区分。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在1931年之前,全国的军队无论是黄埔系中央军还是各地方实力派的军队,基本以“灰蓝色”为主,戴“青天白日”帽徽,但是由于从中央到地方的经济能力不同,军服质量不同,颜色有一定色差。

(影视剧里的晋绥军)

2、自1931年到抗日战争爆发,中央军开始更换“黄绿色”军服,但不能一下子完成换装,所以是灰蓝色和黄绿色并存时期。

3、抗日战争爆发后,“黄绿色”和“土黄色”系的军队有中央军、桂军、粤军和部分川军;其他部队如晋绥军、西北军、东北军(《少帅》里的军服颜色不正确)仍然使用以灰蓝色为主的军服。滇军没有变化,继续着墨蓝色军服。


(影视剧里的中央军和地方军)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