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农村办白事,有一种现象很让人头疼,这就是所说的“薄养厚葬”。对此你怎么看?

这几年没有听说过,哪里办红事,哪里办白事,可能都是为了俭省节约,偷偷的就办了,根本谈不上“薄养厚葬”。大伯直到89岁因病离世时,一直独自生活

这几年没有听说过,哪里办红事,哪里办白事,可能都是为了俭省节约,偷偷的就办了,根本谈不上“薄养厚葬”。








大伯直到89岁因病离世时,一直独自生活。大伯有5个子女,二子三女。大娘二十年前因病去世,大伯便一个人守着老家的小院,独自生活。

子女们也不能说不孝,三个女儿全都嫁到了城里。经常回家看望父亲。来的时候,自然是大包小包的,各种营养品、肉、菜齐全,把冰箱给放满了。

二个儿子一直在村子里,相继成家立业,顶门单过。对老父亲亦是孝顺,早上看望,晚上请安。做得也是周周全全。

村民们没有说子女们不孝顺的,子女们在村子里口碑不错。

大伯却是一个人独自生活着,直到89岁这年。大伯的身体开始不时出现各种疾病。子女们也能及时送到医院,感冒、风寒的,毕竟年龄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直到有一天感觉身体不适,送到医院,一检查,医生确认是胃癌,晚期。

五个子女商量着如何办?最后决定,保守治疗,从医院里拿了些药,将大伯送回了老家的小院。

过了不到半个月,我接到哥哥的电话,说大伯快不行了。我是亲侄子,这是必须要赶回去的。

回到老家的小院,看到躺在炕上的大伯。已经消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了,风烛残年。我感觉生命的气息正在一点点地流逝。

凌晨一点左右,大伯走了。

大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寿衣,我们几个兄弟慌乱着给大伯换好。然后二哥在院里点了一个鞭炮,一声巨响,在宁静的夜里显得极是突兀。这是家乡的习俗,表示家里出了白事。请乡亲们帮忙。

知近的亲戚们相继起来。大多是侄子和孙子辈的。我家在老家是个大户,枝枝叶叶的,五服之内的侄子辈,也就是我的同门兄弟有二十几人。

小院里站满了人。意味着一场隆重的葬礼即将开始。

一个小时以后,镇里操办白事的商家来了。他们负责整个葬礼的一条龙服务。

两个小时以后,一口早已打好的红木棺材方方正正地摆在了院中。操办白事的管家,招呼着我们将大伯小心亦亦的放入棺中。

早上六点,一辆卡车拉着锅碗桌椅来了,这是负责酒宴的厨师队伍。他们的到来,也带来了热闹。支锅点灶,开始做起早饭。白事的这三天里,他们要在这院子里大摆宴席,招待亲戚朋友。

早上九点,院子门外的空地上搭起了戏台。几个盛装的男女在台上开始唱戏,这也是请来的,是个场面。

灵堂前,堆满了花圈和纸人、纸马以及黄纸。盆中火起,三个女儿一声长泣,代表着葬礼正式开始了。

乡亲们陆续赶来,行礼吊唁。子女们跪在灵前,还以礼。

中午宴开十桌,走了三轮,便是办了三十桌。鸡鸭鱼肉,杯盘罗列,极是丰盛。

晚上又是三十桌宴席,依旧是丰盛至极。

这样的酒宴整整办了三天。

这场白事整整办了三天,戏班子唱了三天的戏,厨师们忙了三天的饭。

我坐在院子的角落里,心里一直在想,如果把办白事花销的这些钱,当初去救治大伯,会不会有个不一样的结果呢?

后来我也想明白了。这场白事其实办的是个脸面,是给村子里的人看的。而老人到了高寿,离世是早晚的事,乡亲们也不会过问。但会来看、来参加这场白事,如果办得过于寒酸,便会让村民们认为不孝,没有将老人体面的送走。

薄养,乡亲们不一定知道,但厚葬,乡亲们一定能看见。这大概便是“薄养厚葬”的原因吧。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