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在景阳冈喝了18碗酒、两斤熟牛肉,正常人能一次性吃这么多东西吗?

一次性喝18碗酒,吃两斤熟牛肉,听起来似乎很夸张,但是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这并不算什么稀罕事,说不定你就能做到。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水浒传》的原著中,武松上景阳冈之前,前后共吃了“十五碗酒”,而非是十八碗

一次性18碗酒,吃两斤牛肉,听起来似乎很夸张,但是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这并不算什么稀罕事,说不定你就能做到。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水浒传》的原著中,武松景阳冈之前,前后共吃了“十五碗酒”,而非是十八碗。

酒家道:“这厮醉了,休惹他。”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前后共吃了十五碗。---《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至于武松当时吃的东西,也不止两斤熟牛肉,而是前后共吃了四斤,并且除此之外,还有一碟子热菜。

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这么算下来的话,武松在上景阳冈之前,连吃带喝,一共是吃了四斤熟牛肉外加一份热菜,喝了十五碗酒。

这个饭量,不是一般的大。

那么就有人会问了,按照正常人的饭量,真的能一次性塞下去这么多东西吗?是不是《水浒传》的作者在此处使用的是夸张的描述,故意突出武松非同常人呢?

这个肯定是有的,毕竟《水浒传》是一部小说,而在第二十三回这个章节中,武松又是主角,因此,采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也实属正常。

但有道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武松一次性连吃带喝这么多东西,也并不算太夸张。

为什么呢?我们详细来说一说。

首先,先说武松喝了十五碗酒。

十五碗酒,听起来似乎很多,但需要明白的一点就是,装酒的碗,可不是我们现代吃饭时的碗,更不是那种大海碗。

《水浒传》设定的年代,是在宋朝,而在宋朝,盛酒用的碗有一个最大的特征,那就是“浅腹、平底儿”。

这种碗看起来体积不小,但实际上却装不了太多酒。

有人做过考证,像宋代这种装酒的碗,正常情况下,一次也就只能装大概3两左右,而15碗算下来,大约就是四斤半的样子。

有人会说,这四斤半也不少了,现代人别说四斤半,半斤可能都醉了。

四斤半酒确实是不少,但是,古时候受限于酿酒技术,当时的酿酒工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称之为“大酒”,另一种则叫“小酒”。

相对来说,大酒的酿造工艺更为复杂和精细,因此酿出来的酒口感也更好,不过由于成本以及价格等因素,这种酒大多是达官贵人才能喝得起的。

而类似于景阳冈下的那家小酒店,采用的通常都是小酒工艺。

这种小酒,本质上就是一种米酒,且其工艺也比较粗糙,这一点在文中就有体现,比如店老板为武松打酒时,还需要“筛”出一碗酒来。

之所以要先“筛”,就是因为醪糟和酒都在缸里,不筛的话就没法喝。

但这种小酒,胜在成本低廉,因此售卖价格也十分便宜,历来就是乡村小店必备饮品,同时也是贩夫走卒们的最爱。

同时,当时的这种米酒,可不像现代酒一样动不动就是四五十度,甚至六七十度,而是最多也就是十度上下。

十度左右的酒,跟现代的啤酒差不多。

而我们都知道,就搁到现代来说,夏天晚上去吃大排档,几个年轻人要是放开喝啤酒的话,只要不是那种一瓶就倒的人,随便一个,都能喝上六七瓶。

要是那种250毫升易拉罐装的,十罐基本都没有问题。

按照易拉罐装的啤酒来算,一罐为250毫升,而十罐就是2500毫升,折合到斤的话,那么就是足足5斤了。

就现代的一个普通的年轻人,都能轻轻松松喝个五斤啤酒,就更别说武松这个膀大腰圆的壮汉子了,更是没有问题。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喝的是酒,而不是水。

如果把武松喝的十五碗酒换成同等体积的水,那么就算是他,照样也喝不下去,甚至一半都未必能喝下去。

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酒精利尿,人体在摄入酒精之后,会加速体内的内部想循环,从而增加人的尿液代谢。

这就为为何喝多的人,会频繁上厕所的原因,同样也是人可以大量喝酒,但却无法做到大量喝水的因素。

而还有一点,同样也是武松能喝下去十五碗酒的一个要素。

小说中,武松到达景阳冈下的那家酒店时,时间为“晌午时分”,这个晌午一般通常认为是在接近中午的时间,大概就是11点前后(正午为12点)。

在这个时间,武松进入酒馆开始用餐,而他离开酒馆又是什么时间呢?

答案是“未末申初时分”,之所以知道这么清楚,是因为当时酒馆的老板好心劝武松,不要让他这这个时间过冈,不然会有危险。

这早晚正是未末申初时分,我见你走都不问人,枉送了自家性命。---《水浒传》

而这个未末申初时分,放在现代又是几点呢?按照十二时辰的划分,未时为13点至15点,而申时则为15点至17点,因此,未末申初时分那就是下午刚过三点的样子。

也就是说,武松从上午11点开始吃喝,一直到下午3点方才吃喝完毕,前后共用了4个小时。

4个小时的时间,喝下15碗酒,期间,武松必定是有上厕所的过程,甚至不止一次,而这就意味着他进行了排泄。

一旦排泄出去,那么喝这些酒,真的不算什么。

像我们现代,如果夏天在大排档敞开了喝啤酒,只要允许上厕所,那么,有部分人能一直持续喝下去,甚至喝到后半夜都没问题。

再者,四个小时的时间,说明了武松不是一口气喝了15碗酒,而是边吃边喝,缓缓进行的,像这种不着急的喝法,更没有什么问题。

因此,结合武松是个能弄死老虎的壮汉这还前提条件去看,他的酒量应该比现代的小年轻强不少,加上他有充足的时间,而不是一口气灌下15碗酒,中间还有排泄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武松喝15碗酒完全可以做到。

说完喝的酒,我们再来说说吃的牛肉问题。

在说牛肉问题之前,我们得先知道,武松是个成年人,并且按照小说里的设定,还是一个十分壮实的成年汉子。

壮实到什么程度呢?先说身高,小说里交代,武松“身高九尺”,结合各种典籍,宋代一尺约等于现代的23公分,而九尺,那就是207公分。

当然,考虑到小说有夸张的成分,武松未必超过两米,但一米八九还是有的。

那么,武松的体重又是多少呢?这一点在《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有交代,当时武松在被押解的路上,经过孙二娘的店时,装作被孙二娘下药昏倒,之后,孙二娘手下的两个伙计,就出来抬着武松准备将其做成人肉包的原料。

这两个汉子扛抬武松,那里扛得动,直挺挺在地下,却似有千百斤重的。---《水浒传》第二十七回

结果呢?两个成年汉子,居然抬不动武松一个人,这就充分说明,武松不仅人高马大,同时还相当壮实,不然也不至于两个伙计都抬不动他。

而这么一个十分壮实的成年人,他一顿饭能吃多少东西呢?

按照现代科学的研究发现,人体的胃,极限的容积是大约3000毫升左右(注意,这里说的是极限,通常我们一般吃个1000到1500毫升的东西基本都饱了)。

而武松这么一个壮汉子,胃部的极限,必然也在3000毫升上下,至少不会低于这个数字。

而前文我们讲到,武松喝的酒,一碗约等于现代的三两,也就是150毫升,15碗加起来,那就是2250毫升。

说到这里有人就会说了,这既然胃部的极限是3000毫升,那武松喝酒都占了一多半,他又是如何吃下4斤熟牛肉的呢?

别忘了,武松中间还上厕所呢。

这么一来,2250毫升的酒,并没有完全都停留在武松的胃中,前后去几次厕所,那么暂存在胃里的酒,估摸着也就剩三分之一,也就是7、8百毫升的样子。

而这自然就有了吃牛肉的空间了。

至于牛肉,说是四斤,但是我们的考虑到宋代的计量单位与现代的不同,根据已经出土的相关文物中的记载,北宋时期,一斤也就约等于现代的640克。

而四斤,那就是2560克。

考虑到熟牛肉要比水的密度高点,因此2560克的熟牛肉,换成体积的话,大约也就是2100毫升上下。

这点体积,加上残存在胃里的酒,完全不超过正常范围。

有人可能会质疑,平常人吃个1500毫升的食物都吃饱了,那武松怎么能吃这么多呢?实际上,这也不难理解。

像武松这种混迹江湖的好汉,不像是居家之人,三餐都能按时按点,而是经常的饥一顿饱一顿,没吃的了,那就先饿着,一旦有吃了,那就可劲儿造。

而人的胃,又是一个“能屈能伸”的器官,真一次性吃的多了,也能装得下,况且,四个小时的时间,胃部也在进行着消化,加上他也有排泄,因此肯定就能吃得下去。

并且这里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当时武松吃的不吃牛肉,而是给他来一大桶粥的话,那么他绝对是吃不下这么多的。

为啥呢?牛肉这玩意,尤其是熟牛肉,它不吸水,遇水也不会膨胀,因此就不会阻碍胃部的酒排出。

而那些用各种谷物、豆类熬成的粥,本身就是粘稠的液体,再加上酒一泡,不但极易再度膨胀,占据胃部空间,同时还会形成糜状,导致胃部的食物排空速度下降。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在一个水池里,如果放满了石头,那放水的时候并不怎么影响放水速度,但如果水池里都是淤泥,那水就基本上排不出去了。

所以,这也告诉我们,要是与人拼酒的话,千万不要喝粥,吃点干的、硬的,这样就能喝的更多一点。

说回武松,通过上述的几个具体分析就可以看到,在四个小时的就餐时间里,按照武松的体格,是完全可以做到喝下15碗酒,吃下4斤熟牛肉的,这一点都不奇怪。

并且,不仅是武松,在《水浒传》里,能吃的还大有人在,比如阮家兄弟,在劫生辰纲之前,他们兄弟三人与吴用在一处酒馆用餐,就吃的相当多。

先是在中午,三个人连同吴用,在酒馆里喝了一桶酒,吃了四盘菜蔬,外加十斤牛肉,之后在下午,又吃了一桶鱼(书中交代约有五七斤),最后在晚上,吴用请客,又吃了一瓮酒,二十斤牛肉,以及一对鸡。

仅仅半天的时间,这阮家兄弟就吃下去了几十斤牛肉,这要是与武松相比,那武松的饭量只能算是一般般。

所以综上所述,《水浒传》中武松连吃带喝那么些东西,看起来似乎很多,但认真分析一下,有不少人也能做得到,还是那句话,如果把酒换成同体积的水,把熟牛肉换成同重量的粥,相信武松是绝对吃不下这么多的。




一顿饭18碗酒、2斤熟牛肉,搁现在都不算什么事,更何况在古代!但凡有些宋朝历史知识、生活常识的人,对此都不觉为奇!

武松回家探兄,途经景阳冈下,又累又饿,就到酒家喝了18碗酒,吃了2斤熟牛肉。然后过冈打死了老虎,为民除害,成就一段佳话

那么,武松一顿饭喝得了18碗酒,吃得了2斤牛肉吗?宋朝18碗酒有多大份量,酒精度如何?宋朝2斤熟牛肉多吗?我们逐一了解下。

18碗酒有多大分量?

首先,我们要了解宋朝的酒器。近几年很火的西安永兴坊“摔酒碗”让很多游客慕名前去,即便排上好几小时的队,也要一“摔”酒碗。

这种酒碗,其实跟武松喝酒时的那种烧制黑瓷酒碗是一样的,只不过大小有一些差别,但都不难看出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浅腹、平底

这种黑瓷酒碗要追溯到我国战国时期,那时它叫“羽觞”,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还有半月形双耳,甚至还有饼形足或高足。

这种双耳酒杯-羽觞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到唐朝时已绝迹,明清虽再出现,但仅作礼器或摆件之用,不再用作饮酒。

曲水流觞”就是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取杯饮酒。

(古代的曲水流觞)

到了宋代,我国传统制瓷业高度发展,羽觞这种高成本酒器得到进一步简化,褪去双耳、双足,省去高成本烧制,大量用于民间饮食业。

这种黑瓷酒碗,都是普通人、鸡毛小店在使用,在北宋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我们现在也能看到现在农村蒸烧白、蒸扣肉等,也常用到。

我们对于西安永兴坊的“摔酒碗”也很熟悉,那碗大吗?不难看出,这种酒碗最大的特征就是“宽口、浅腹”,有的还叫它“墩墩碗”。

在中国鉴宝节目上,有一位专家还说过,宋代是瓷器巅峰,从酒器看,武松喝酒的碗其实就是宋代茶器即茶盏子,既是茶盏子就不会大。

这种碗能容纳多少酒?按一碗容量3两算,18碗酒又有多少呢?古代人倒酒很豪爽,一整排倒过去,酒好多溢出去了,碗内还有多少?

古人用此酒碗饮酒,一碗接一碗,更能彰显喝酒人的豪气。就算是8两的酒碗,18碗也不过20瓶啤酒的量,武松本是梁山好汉、狭义之士、海量之人,这都不在话下。

记得公司聚餐,同事里能喝2箱啤酒的大有人在,当然中途是要上厕所的。武松喝酒吃肉时间不少于1个时辰,施耐庵当然不可能事无巨细,交代他上厕所细节吧。

因此,北宋末年18碗酒对于古代与现在真不算什么事,只要不是那种吃饭的海碗,相信一般人都能承受,更别说豪气干云的好汉武松。

武松喝的是什么酒?

水浒里提到一个细节,武松刚进酒家时,就让店小二“筛三碗酒来”,为什么筛酒?店主叫它村酒,其实就是阳谷县当地酿制的糯米酒

因为醪糟和酒都在缸里,自然要筛酒了。筛字用得很形象,打酒时将竹筛坐入酒中,将醪糟压下去,如此醪糟与酒分离,便可盛酒了。

那么既然是糯米酒,它的酒精度自然就低了,最多也就十来度,有的也才五六度而已,不易醉人,不像我们现在的白酒有45度或52度。

(民间做糯米酒)

因此,武松喝的18碗酒,就如同我们现在喝的米酒,最多10多度,还可能只有五、六度,酒精度就像我们现在喝的啤酒一样。

还有发酵出来的米酒,味道酸甜可口,加之武松又累又乏,自然越喝越停不下来,直呼“好酒”“再筛三碗酒来”“亏不了你酒钱”等。

所以,武松回家探兄,走了一天,又累又渴,这18碗酒就像一种饮料,给他解渴解乏。何况武松神威过人,酒量如高于常人也很正常

武松吃2斤牛肉多吗?

根据古代唐、五代、宋、元、明、清的换算公式,1斤=596.8克。那就算1斤大约600克,北宋末年的2斤就相当于现在的2斤4两,后来增加到4斤牛肉,也就接近现在的5斤左右。

5斤熟牛肉放现在多吗?再说熟牛肉还含有一定的水分,一般酒家或可能短斤缺两,更何况在人烟稀少的山村野店里。再有,施耐庵惯用夸张的手法,4斤熟牛肉或可能有夸张成分。

4斤牛肉对一般人可能有问题,但对于身高一米九左右,体重200多斤,如此一个身强体壮、高大威猛的武松,根本就不算什么事了。

我同事的儿子16岁,正是长身体、吃量大的时候,他很喜欢吃牛肉。有一次一大家人外出聚餐,他吃了1斤烤牛肉、1斤黄牛肉,但仍没吃饱,还想再吃1斤黄牛肉。

但被家人拒绝了,家人担心他吃多牛肉会不舒服,毕竟牛肉扎实,没再点牛肉。但孩子说肚里空空,仍对没吃到的那1斤牛肉念念不忘。

但反过来想,武松高大威猛、身强体壮,这样的壮汉,食量会小吗?再加上走了一天路,荒郊野外,又累又饿,吃4斤黄牛肉只能算正常食量。

记得我哥12岁时,能吃5碗3两米的饭,再加5个包子,还不算饱。把我妈给吓着了,想想5碗饭就是1.5斤饭,还有5个包子,这不少吧?

我同事北方人,45岁,最喜欢吃饺子,一次能吃50多个,这也不少于2斤。我有一次给吓坏了,我们西南这边吃10来个就差不多了。

武松这一顿饭不合理?

牛,在我国农耕时代是最大功臣,为我国农耕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为可以用牛来耕田种地,保障春耕春种,以保证人们的温饱问题。

牛虽然算不上一级保护动物,但对于古人,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代农耕开始之前,耕田一直用牛,没有牛,农耕社会会陷入一片灾难。

因此,牛是不能随便宰杀的,即使是自家的牛,未经官府批准的也不能杀。在北宋,私自宰杀会受到很重处罚,最高坐一年半牢。

—北宋初年《宋刑统》:“诸故杀官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

北宋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就审理过一起“牛案”。村名春牛被人因仇割舌后,报官包青天审理,因牛被伤,包公不得已才判S牛卖肉。

但既然北宋这么重视牛的保护,为什么水浒里经常提到吃几斤几斤牛肉,武松还要了2斤牛肉呢?这其中有什么蹊跷呢?

宋朝杀牛是违法的,有钱人大多吃羊肉,以羊肉为主,也吃猪肉。北宋时猪肉价低、羊肉价高,大文豪苏轼就发明了“东坡肘子”“羊蝎子”等。

至于牛肉呢?有些人估计会铤而走险,赚取利润,像山村野店之类的少有官府过问,自然不会放过赚钱机会,武松吃喝的那家极可能是一家黑店。

而明朝禁S牛更严厉,施耐庵之所以这样写,见仁见智,因此武松这一顿饭有不合理性,大家怎么看?

写在最后

初读《水浒传》,大家对武松进店喝18碗酒、吃4斤牛肉而惊骇不已,但认真分析下来,对于英雄武松而言,也就再平常不过了

《水浒传》是一部国学经典,中华传统文化典范之作,充分体现经世治国精神,让人越读越回味,它被誉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实至名归

《水浒传》包含范围广,有古人关于天人合一的思考、探索与总结;有史学大家对政治、社会的真实记录;有吟传至今的诗词歌赋;还有圣贤的经验之谈,对后辈的谆谆教诲等。

总之《水浒传》蕴含了古圣先贤的智慧深见,承载古人对人生、世态的感悟,以及记录一幕幕真实在的历史过程,等等,是一部奇书。

读书就应该读经典好书!《水浒传》的现代价值和文化魅力,以及它的思想内涵,更能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大家怎么认为呢? 欢迎留言~~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