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是怎样被解职的?为什么?

1951年4月11日,尚在朝鲜战场前线指挥的麦克阿瑟居然在收音机里听到自己被解职的消息,瞬时间整个会议室陷入了一片死寂。这位70岁的老人不可思议地环顾四周,他倔强地认为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可是看着身边人同样一脸震惊的表情,他失望地垂下了头颅

1951年4月11日,尚在朝鲜战场前线指挥的麦克阿瑟居然在收音机里听到自己被解职的消息,瞬时间整个会议室陷入了一片死寂。这位70岁的老人不可思议地环顾四周,他倔强地认为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可是看着身边人同样一脸震惊的表情,他失望地垂下了头颅。





这一切真是讽刺。真正让麦克阿瑟感到失望的,绝对不仅仅是自己被解职,还要有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杜鲁门居然在毫无预示的情况下,免除了他联合国军总司令、驻日盟军最高司令等所有职务,一生传奇的五星上将居然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变成了一个普通老人、“光杆司令”。

漂亮国的军界中,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政府不会突然解除高级军官的职务,而是采用比较柔和的方法,让他们自己申请辞职,这样既保全了军官的脸面、又维护了政府惜才爱才的形象。

可是这次杜鲁门发了狠,老将军的面子、政府的形象他一概不顾,唯一想要的就是让麦克阿瑟赶紧下台。在没有和麦克阿瑟做任何交涉的情况下,杜鲁门直接在媒体面前宣读了撤职命令,还安排电台进行不间断的循环广播。





仅仅是这样还不足以让杜鲁门泄愤,在命令下达的前一刻,他就安排专机飞往朝鲜,去“迎接”那位黯然伤神的老将军回国。麦克阿瑟抵达漂亮国时恰好是深夜,因为事先已经封锁了消息,机场外没有任何人迎接、也没有任何告别仪式,在沙场驰骋50多年的老将就这样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从麦克阿瑟被解职的经过,我们嗅出了一丝逼人太甚的味道来,杜鲁门为什么表现得如此急迫呢?

如果麦克阿瑟没那么强势,或许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麦克阿瑟指挥漂亮军在仁川胜利登陆之后,自信心立刻膨胀,此时他的征服目标已经不仅仅是北朝鲜,而是位于西北方向的东方大国。





任凭周恩来总理多次通过外交途径提出警告:“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麦克阿瑟把这些当成了耳旁风,当即组织漂亮军展开了突袭战,先是跨过“三八线”、接着占领了平壤,最后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此时的麦克阿瑟已经不把任何对手放在眼里,志愿军入朝作战时,他居然给手下们打包票道:“小伙子们,我们能赶在圣诞节前回家”。真不知道我们是应该称赞他魄力惊人还是该唾弃他头脑简单,朝鲜人民军岂能和身经百战的三十万志愿军同日而语?





果然麦克阿瑟吃了大亏,志愿军通过第一次战役彻底粉碎了他圣诞节之前结束战争的美梦,朝鲜半岛的战事注定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可这样的结果与当时漂亮国政府的预期不符合,杜鲁门一直认为苏联是最大的敌人,这也就注定欧洲才是他们的主阵地,朝鲜战争只不过是个小插曲,为了拉住麦克阿瑟这只脱缰的野马,让他认清楚大局,杜鲁门决定与他进行一场会晤。

杜鲁门低估了麦克阿瑟的倔强。漂亮国总统是全军的最高统帅,所有将军必须对他唯命是从,可麦克阿瑟接到回国的诏令之后,居然直接甩出两个字:“没空”。好在杜鲁门懂得顾全大局,毕竟自己也算是晚辈,迁就一下长辈也没什么不妥,所以他选定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岛作为会晤地点。





面对姗姗来迟且一脸傲意的麦克阿瑟,杜鲁门强挤着笑意握手,他表达得非常明白,朝鲜战争必须是一场“有限的战争”,这样政府才能抽出力量维护在欧洲的势力。可一意孤行的麦克阿瑟怎肯顺从,从威克岛会晤之后,麦克阿瑟又与志愿军打了三次战役,最终被迫退回了“三八线”以南。

此时,麦克阿瑟做了两件事让杜鲁门十分恼火。

第一件事发生在1951年3月24日,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激战正酣,麦克阿瑟居然发布声明称:“一旦漂亮国的军事行动扩大至中国沿海及内陆地区,中国军队将不堪一击”。杜鲁门让他打一场“有限的战争”,意思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结束战争,可麦克阿瑟却反其道而行之,一门心思地想要扩大战局。





漂亮国高层立刻炸开了锅,国务卿艾奇逊和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跳出来,指责此举是蓄意破坏政府政策,麦克阿瑟在国内彻底失去了支持。

第二件事发生在1951年4月11日,也就是麦克阿瑟被解职的当天,可能是被战场上的连连失利刺激了神经,他居然向国会申请对我国东北境内实施核打击。要知道当时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只有漂亮国和苏联,而两者又是两大阵营的带头人,彼此之间相互牵制。如果此时动用核武器,苏联怎会坐视不理?一场局部战争将会瞬间发酵为世界大战,杜鲁门担不起这个风险。





面对咄咄逼人的麦克阿瑟,杜鲁门最终下定了决心,不把他替换掉,漂亮国将在朝鲜战场上被拖垮,于是他一纸令状,把麦克阿瑟一撸到底。

麦克阿瑟被解职,暴露的是漂亮国文武之争。

文官执政一直是漂亮国的国策,而军人出身的麦克阿瑟一直以身犯险,企图左右政府的态度。

1950年6月26日,漂亮军就利用空军优势协助韩国军队作战,直到7月5日才开始正式入朝作战。在这期间,杜鲁门就一再强调此次目的是击退北朝鲜军队,而不是深入追击。可是麦克阿瑟一句话就推翻了总统的命令,他认为仅仅是击退北朝鲜军队治标不治本,彻底消灭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占领全朝鲜才是目的。





为了让杜鲁门接受建议,麦克阿瑟洋洋洒洒写了封一千多字的文件,要求漂亮军能够随时越过“三八线”,那样才能抓住战场主动权,之后是接着进行武装施压还是进行政治谈判,都是自己说了算。这一次文官代表杜鲁门选择了妥协,允许漂亮军越过“三八线”,但要和中苏边境保持距离。

可是有了第一次拖妥协,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接下来逼近鸭绿江、威克岛会晤、企图扩大朝鲜战局,杜鲁门都被牵着鼻子走,而麦克阿瑟也很享受“制服”总统的感觉。可是后来他玩脱了,居然想要忽悠杜鲁门动用核武器,最终触犯了众怒。





所以杜鲁门便拿麦克阿瑟开刀,让武官集团明白手伸得太长是什么下场。




麦克阿瑟被解职的方式,绝对是一个将军的奇耻大辱。

1951年4月11日,尚在朝鲜战场前线指挥的麦克阿瑟居然在收音机里听到自己被解职的消息,瞬时间整个会议室陷入了一片死寂。这位70岁的老人不可思议地环顾四周,他倔强地认为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可是看着身边人同样一脸震惊的表情,他失望地垂下了头颅。


这一切真是讽刺。真正让麦克阿瑟感到失望的,绝对不仅仅是自己被解职,还要有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杜鲁门居然在毫无预示的情况下,免除了他联合国军总司令、驻日盟军最高司令等所有职务,一生传奇的五星上将居然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变成了一个普通老人、“光杆司令”。

在漂亮国的军界中,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政府不会突然解除高级军官的职务,而是采用比较柔和的方法,让他们自己申请辞职,这样既保全了军官的脸面、又维护了政府惜才爱才的形象。

可是这次杜鲁门发了狠,老将军的面子、政府的形象他一概不顾,唯一想要的就是让麦克阿瑟赶紧下台。在没有和麦克阿瑟做任何交涉的情况下,杜鲁门直接在媒体面前宣读了撤职命令,还安排电台进行不间断的循环广播。


仅仅是这样还不足以让杜鲁门泄愤,在命令下达的前一刻,他就安排专机飞往朝鲜,去“迎接”那位黯然伤神的老将军回国。麦克阿瑟抵达漂亮国时恰好是深夜,因为事先已经封锁了消息,机场外没有任何人迎接、也没有任何告别仪式,在沙场驰骋50多年的老将就这样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从麦克阿瑟被解职的经过,我们嗅出了一丝逼人太甚的味道来,杜鲁门为什么表现得如此急迫呢?

如果麦克阿瑟没那么强势,或许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麦克阿瑟指挥漂亮军在仁川胜利登陆之后,自信心立刻膨胀,此时他的征服目标已经不仅仅是北朝鲜,而是位于西北方向的东方大国。


任凭周恩来总理多次通过外交途径提出警告:“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麦克阿瑟把这些当成了耳旁风,当即组织漂亮军展开了突袭战,先是跨过“三八线”、接着占领了平壤,最后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此时的麦克阿瑟已经不把任何对手放在眼里,志愿军入朝作战时,他居然给手下们打包票道:“小伙子们,我们能赶在圣诞节前回家”。真不知道我们是应该称赞他魄力惊人还是该唾弃他头脑简单,朝鲜人民军岂能和身经百战的三十万志愿军同日而语?


果然麦克阿瑟吃了大亏,志愿军通过第一次战役彻底粉碎了他圣诞节之前结束战争的美梦,朝鲜半岛的战事注定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可这样的结果与当时漂亮国政府的预期不符合,杜鲁门一直认为苏联是最大的敌人,这也就注定欧洲才是他们的主阵地,朝鲜战争只不过是个小插曲,为了拉住麦克阿瑟这只脱缰的野马,让他认清楚大局,杜鲁门决定与他进行一场会晤。

杜鲁门低估了麦克阿瑟的倔强。漂亮国总统是全军的最高统帅,所有将军必须对他唯命是从,可麦克阿瑟接到回国的诏令之后,居然直接甩出两个字:“没空”。好在杜鲁门懂得顾全大局,毕竟自己也算是晚辈,迁就一下长辈也没什么不妥,所以他选定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岛作为会晤地点。


面对姗姗来迟且一脸傲意的麦克阿瑟,杜鲁门强挤着笑意握手,他表达得非常明白,朝鲜战争必须是一场“有限的战争”,这样政府才能抽出力量维护在欧洲的势力。可一意孤行的麦克阿瑟怎肯顺从,从威克岛会晤之后,麦克阿瑟又与志愿军打了三次战役,最终被迫退回了“三八线”以南。

此时,麦克阿瑟做了两件事让杜鲁门十分恼火。

第一件事发生在1951年3月24日,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激战正酣,麦克阿瑟居然发布声明称:“一旦漂亮国的军事行动扩大至中国沿海及内陆地区,中国军队将不堪一击”。杜鲁门让他打一场“有限的战争”,意思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结束战争,可麦克阿瑟却反其道而行之,一门心思地想要扩大战局。


漂亮国高层立刻炸开了锅,国务卿艾奇逊和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跳出来,指责此举是蓄意破坏政府政策,麦克阿瑟在国内彻底失去了支持。

第二件事发生在1951年4月11日,也就是麦克阿瑟被解职的当天,可能是被战场上的连连失利刺激了神经,他居然向国会申请对我国东北境内实施核打击。要知道当时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只有漂亮国和苏联,而两者又是两大阵营的带头人,彼此之间相互牵制。如果此时动用核武器,苏联怎会坐视不理?一场局部战争将会瞬间发酵为世界大战,杜鲁门担不起这个风险。


面对咄咄逼人的麦克阿瑟,杜鲁门最终下定了决心,不把他替换掉,漂亮国将在朝鲜战场上被拖垮,于是他一纸令状,把麦克阿瑟一撸到底。

麦克阿瑟被解职,暴露的是漂亮国文武之争。

文官执政一直是漂亮国的国策,而军人出身的麦克阿瑟一直以身犯险,企图左右政府的态度。

1950年6月26日,漂亮军就利用空军优势协助韩国军队作战,直到7月5日才开始正式入朝作战。在这期间,杜鲁门就一再强调此次目的是击退北朝鲜军队,而不是深入追击。可是麦克阿瑟一句话就推翻了总统的命令,他认为仅仅是击退北朝鲜军队治标不治本,彻底消灭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占领全朝鲜才是目的。


为了让杜鲁门接受建议,麦克阿瑟洋洋洒洒写了封一千多字的文件,要求漂亮军能够随时越过“三八线”,那样才能抓住战场主动权,之后是接着进行武装施压还是进行政治谈判,都是自己说了算。这一次文官代表杜鲁门选择了妥协,允许漂亮军越过“三八线”,但要和中苏边境保持距离。

可是有了第一次拖妥协,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接下来逼近鸭绿江、威克岛会晤、企图扩大朝鲜战局,杜鲁门都被牵着鼻子走,而麦克阿瑟也很享受“制服”总统的感觉。可是后来他玩脱了,居然想要忽悠杜鲁门动用核武器,最终触犯了众怒。


所以杜鲁门便拿麦克阿瑟开刀,让武官集团明白手伸得太长是什么下场。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