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并没失德,秦国却把周朝给灭了,算不算犯上作乱,大逆不道?

周天子并没失德,秦国却把周朝给灭了,算不算犯上作乱,大逆不道?在历史上,周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从周武王建立起,历经了数百年的时间。周天子作为周朝的最高统治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周天子没失德,秦国却把周朝给灭了,算不算犯上作乱大逆不道

在历史上,周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从周武王建立起,历经了数百年的时间。周天子作为周朝的最高统治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周朝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衰落,最终被秦国所灭。对于这一历史事件,有人认为秦国犯了大逆不道之罪,而有人则持不同观点。下面,我将从历史的角度对此进行详细的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周天子在周朝的地位和职责。周天子作为周朝的最高统治者,主要负责管理国家事务,颁发政令,维护国家权威和统一。周天子承担了祭祀天地神明的任务,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从历史上的角度来看,周天子作为周朝最高统治者,是需要得到民众和诸侯的尊重和支持的。那么,秦国为何要灭掉周朝呢?我们需要了解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实力。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秉持着“兼并天下”的理念,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在这个过程中,秦国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周朝在这个时期,却逐渐衰落,国家统一和权威受到了威胁。因此,秦国灭掉周朝,也是符合当时中国政治和军事实力对比的结果。

那么,秦国灭掉周朝是否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呢?我们需要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从历史上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以王朝更替为主要特点的。在这个制度下,王朝的更替是一个常态,不断变化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对比也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和历史。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秦国灭掉周朝并不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秦国灭掉周朝也有其合理性。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中,政治权威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实力,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周朝在这个时期,已经失去了统治的能力和实力。周天子作为周朝最高统治者,也没有能力维持国家的权威和统一。因此,从政治的角度来看,秦国灭掉周朝也是符合政治实际和实力对比的结果。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秦国在灭掉周朝之后,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治措施,建立了一个更加强大和统一的国家。秦朝的建立,也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强大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秦国灭掉周朝归为大逆不道之罪,需要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来全面看待这个问题。

周天子失国,是主动招惹秦国的,不是没有失德,而是不自量力的祸国。

周赧王是周王朝的末代君主,最初居住在成周,也就是现今河南洛阳。在公元前307年,秦国的国君是秦武王,想举东周的周鼎。这位秦王名叫嬴荡,在历史上就以喜欢角力闻名。于是,这秦国的右丞相樗里疾便率兵去了东周国以作试探。周赧王断然拒绝了,并做出了严词批评。丞相樗里疾为此大怒,便直接将周赧王逐出王宫,强行将周赧王迁到了西周公国的王城。

周赧王是周王朝的君主,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是当时华夏最高统治者。可是你看,此时看周赧王,哪里还像什么天子,还算什么天下之主呢?秦国的丞相都可以强行将他驱逐出王宫,强制搬迁。

周赧王这位周天子,过的确实是“窝囊”!

这位秦国的国君在位四年后,因和大臣比赛举“龙文赤鼎”,出现了意外,英年早逝。经过一番争斗,秦昭襄王即位成为新的秦王。这时,正是天下争雄最激烈的时代,也是周王朝威严最为扫地的时代。各路诸侯国你来我往的征战不休,完全不把周王室和他放在眼里。

周赧王作为天下共主,自然心有不甘,为了恢复祖上荣光、王室荣耀,周赧王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的幻想中一旦这个计划成功,他就是周朝的中兴之主,可谁知计划失败了,中兴之主没当成,末代之君的名头落到了他的头上,那么周赧王设想的计划是什么呢?为了这个计划,他又做了哪些努力呢?

原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开始变得国富兵强,依靠虎狼之师恣意欺凌山东诸国,不断龟缩的王室辖区也在秦兵的虎口之下,秦国隐然有一家独大之势。在秦昭襄王即位后的几十年里,秦国南征北伐,东征西讨,各个诸侯国都在秦国手里栽了跟头。周王室占据天下之中,秦国有事没事就要借道征伐。周天子哪里都得罪不起,他不敢借道,也不敢不借道,日子过得小心翼翼。

秦国越发地有统一天下的志向,秦武王公开举鼎,意思已经很明显,有王霸天下的志向。周天子很担心秦国哪天真的不管不顾地就杀了过来,毕竟是虎狼之秦,不懂“尊王攘夷”那一套。

为了避免亡国,周赧王就有了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进犯秦国的想法。正当周赧王犯愁如何与其他诸侯国商量之时,楚国派使者奏请周赧王以天子名义,号令各国协力攻秦,周赧王闻言大喜过望,竟然在没有得到其他五国肯定回复的情况下,急匆匆的命令西周公招募了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准备出征。可是在出征之时却发现缺少武器和粮食,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周赧王便向境内的富户筹借军资,付给他们借券,答应周军班师之日以战利品偿还。这就算是周王室发的战争国债吧,经过管仲的调教后,周天子的金融办法学的还是不错的。

终于到了出兵的日子,公元前256年,在准备就绪后,周赧王任命西周公为大将,率领5000军队伐秦,并约六国诸侯到伊阙会合,一起出击。周赧王以为韩赵魏三国倍受秦国欺凌,此次周天子首倡义兵,天下哪有不从的道理?

可谁知除了楚、燕两国派了些兵来以外,其他四国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也可能是害怕秦国的兵威,竟未派一兵一卒前来参战,只有挑事的楚国和本家实在亲戚燕国派了点人来。周王室组织的联军在伊阙的总兵力不过几万,远远不是对阵的几十万秦兵的对手。

等了3个月,周赧王仍不见其他四国的兵马到来。此时联军士气涣散,西周公只好带着自己的人马无功而回。周国境内的富户见周军回来,纷纷持借券向周赧王讨债。他们从早到晚聚集在宫门外,喧哗不止,声音直传入内宫。周赧王愧悔不及,又无可奈何,只好躲到宫后的一个高台上避债,此即为债台高筑的由来。

这边周赧王疲于应对国内富户之时,那边秦国兴兵攻周问罪,史书言: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令秦无得通阳城。秦昭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史记·周本纪》)为了平息秦国的愤怒,周赧王派西周公到秦国认罪,并把仅有全部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接受了西周公所献的人口、土地(西周君奔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於周。)秦国将西周君绑在柱子上游街示众,贬为平民,最后放他回到西周。

同年,周赧王郁愤而终。秦国不准周天子再传王位,而此时周王朝国权已为西周公与东周公把持,西周公据洛阳,东周公据巩邑。没过多久,西周文公姬咎逝世,西周一地的民众就纷纷向东方逃亡。秦国于是轻易地收取九鼎和其他珍宝,并且未立新王,西周灭亡,同时宣告着历时八百年的周王朝走向终结。

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灭掉东周国。东、西两周就全都归属于秦国,周王朝的祭祀也从此断绝了。总的来说,秦国灭掉周朝虽然造成了一定的历史影响,但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来看,并不算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我们需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历史的背景,理性看待历史事件,避免将历史事件简单地用现代价值观来评判。




周天子没有失德?在韩、赵、魏三家和齐国田氏被周天子正式承认为诸侯的时候,周朝的宗法制就已经崩塌了,既然大夫可以合法取代诸侯,那诸侯取代周天子就顺理成章了,所以秦国灭了周朝是合乎道理的,因就是周天子自己埋下的。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