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为什么给唐僧找三个犯过错的徒弟?

唐僧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不是观音找的,而是佛道两家共同圈定的,观音菩萨不过是负责把他们四人召集起来,外加一匹白龙马,组成了一支佛法东渐的队伍而已。那么,佛道两家为何选定三个犯过错的徒弟,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呢?《西游记》究竟写的是什么,隐藏了什么样的主题?刊刻于万历二十年的世德堂本《西游记》,以邵雍五言绝句《清夜吟》,把一百回划分为二十卷,每一卷五回各取一个字为卷名

唐僧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不是观音找的,而是佛道两家共同圈定的,观音菩萨不过是负责把他们四人召集起来,外加一匹白龙马,组成了一支佛法东渐的队伍而已。那么,佛道两家为何选定三个犯过错的徒弟,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呢?

《西游记》究竟写的是什么,隐藏了什么样的主题?

刊刻于万历二十年的世德堂本《西游记》,以邵雍五言绝句《清夜吟》,把一百回划分为二十卷,每一卷五回各取一个字为卷名。《清夜吟》是这样写的:“月到天心处,风从水面来。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第一卷是“月字卷”,第二卷是“到字卷”……。那么,吴承恩为何要以邵雍的绝句划分大章节呢?

其一,《西游记》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开篇一大段“开辟鸿蒙”的叙述,就出自邵雍的《皇极经世书》。邵雍,是北宋哲学家、术数家,“梅花心易”的发明者。“梅花心易”,这四个字都被引喻进了《西游记》中。

梅:指的是梅花山,也就是明孝陵的案山,东吴大帝孙权的陵墓所在。书中所写的“梅”,就是明孝陵的指代。

花:即花果山之“花”。花儿有果为荣,荣,桐木也,桐木引凤,暗点了凤阳。

心:即书中所说的心猿。“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说的是灵山之心。心,又是王阳明“心学”的寓意。《西游记》中多“心”,第一回就有“心”字,然后,是“禅心”、“本心”、“道心”,指的都是“心学”。《西游记》讨论的是明代宗教文化,主题背景是在万历时期,书中隐藏了来自罗马的利玛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讲的是东西方文化交融时期的明代思想启蒙。“体用”,就是邵雍所创之哲学关系。

易,讲的是变化,隐藏了作者希望以文化交融改变以封建礼教当时社会。易,古字为“日月”组成,“日月”即明。所以,“月到天心处”,寓意明朝已经到了即将衰落的时代,不变即亡。《西游记》中大量的隐语,暗藏了大明国祚,吴承恩非常准确地预言了明朝灭亡的具体时间。

我在解读西游途中所经历的十大藩国时,着重破解了《西游记》主题之谜。书中的“朱紫国”,是“邾子国”的谐音。《明实录·太祖高皇帝》中说,朱元璋家:“其先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邾,就是邾子国。再比如乌鸡国,其实是“吴姬国(《红楼梦》中的无稽崖)”。颛顼帝是姬姓,朱元璋家是颛顼帝两个做过祝融儿子之后

帝喾所封之第一代祝融,是重黎,朱元璋家就是“濠之钟离东乡人”。重黎因为没有消灭造反的共工,被帝喾斩于庚寅日,然后任命重黎的弟弟吴回为祝融。吴回的曹姓后代(《红楼梦》曹雪芹的来历),就是邾国的第一代国君。所以,“吴姬(乌鸡)”指的是朱元璋家先祖。而且,朱元璋在称帝之前,就做过吴国公、吴王,以姬姓而论,“吴姬”指的是朱元璋。

毒敌山上,昴日星官三声啼叫杀死了蝎子精。这个情节,就出自朱元璋的《金鸡报晓》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心”,是残星,因而“月到天心处”。吴回祝融是火神,“天明地德,光照四海”,大明国号和国运(火德),都出自祝融。

《西游记》中,大明符码无处不在,这部小说是以大唐取经故事,暗藏了明朝历史。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三个人物都被贴上了明朝符码。所以,“佛道”两家共同选择了他们三人为唐僧的徒弟,完成了佛法东渐大业。

那么,唐僧的三个徒弟究竟被贴上了什么样的大明符码,他们到底犯了什么样的过错呢?

唐僧徒弟的寓意,他们都有原型吗?

吴承恩《西游记》前,有杨景贤戏剧《西游记》,写的也是大唐玄奘西天拜佛求经的故事。玄奘西行途中,也收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西游记》中的唐僧三个徒弟,大致与蓝本相似,但来历和身世却大有差别。

杨景贤的《西游记》中,孙悟空“盗了太上老君炼就金丹,九转炼得铜筋铁骨,火眼金睛”,“偷得王母仙桃百颗,仙衣一套,与夫人穿着”。盗金丹、偷仙桃(蟠桃),都写在了小说《西游记》中。但是,这个孙悟空本是佛门之行者,不是花果山巨石孕育的石猴。戏剧中称孙悟空是“胡孙”,应当是来自西域的佛徒。又把沙僧写成回回,恐怕,朱元璋家真的与此有关。

小说中,把孙悟空写成石猴,是明朝的寓意。大明建立于戊申年,申肖猴,戊为土,戊申就是一只石猴。所以,孙悟空是四大混世猴,四大混世猴的本事中都带有一个“明”字。所谓“四大混世猴”,就是大明太祖和成祖,大明二祖都是家中老四。说得更直白一点,孙悟空就是大明开国皇帝

朱元璋有一个叔叔名叫朱五六,早年出家,曾经到西域拜佛,取回了贝叶真经。朱元璋知道这个叔叔之后,便尊其为“悟空”。这是孙悟空的另一个原型来历,以此暗喻朱家大明。

猪八戒在戏剧《西游记》中,也不是天蓬元帅,而是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是个赶车的。猪八戒下凡,不是因为大闹蟠桃宴调戏嫦娥,而是他想娶妻了。猪八戒盘踞在黑风洞,号称“黑风大王”,听说朱家庄朱公子要娶裴家庄裴小姐为妻,便化作朱公子的模样,霸占了裴小姐。后来,孙悟空降服了黑风大王,猪八戒便把裴小姐还给了朱公子。

杨景贤是当时的瘦词大家,极善以隐语写戏。永乐皇帝曾经把他诏入皇宫,专门破解民间影射靖难之役的谜语。朱棣没想到的是,杨景贤虽然世居杭州,却是蒙古人。因此,戏剧《西游记》就是讥讽“朱家庄”的。

小说《西游记》把猪八戒写成天蓬元帅,掌管天河。天蓬,是远古神话中,紫薇大帝的第一爱将卞庄。卞庄被紫薇大帝封为九神之首,也就是“天蓬”,后来又做了天蓬元帅。但是,卞庄却没有掌管天河。

猪八戒是天蓬元帅,为九神之首,九神,寓意洪武三年(1370年)时,朱元璋自家出自姬姓,得周武王封建而立邾国,因而,克己复礼,恢复周制而“封建诸子”。朱元璋总共封了十大藩王,其中九个藩王是皇子亲王——这就是《西游记》中,在大唐关文中盖了国印的十大藩国。猪八戒兵器是九齿钉耙,也是说的九大藩王。

吴承恩说,猪八戒因大闹蟠桃会而被贬下界,来到了福陵山,赚了高老庄的高小姐为妻。高老庄之“高”,出自“大明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之高,寓意猪八戒也是朱家庄人。猪八戒,即“朱八”,也就是朱重八。与孙悟空一样,也暗喻了大明皇帝

沙僧,原本不叫沙僧,而叫沙和尚。沙和尚倒是“玉皇殿前卷帘大将军”,因酒思凡,被罚下界,独霸恒河沙八百年,吃了九个取经人。但是,这个沙和尚却没有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玻璃盏,也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被罚到流沙河为妖。

小说中,沙僧大战猪八戒时,说自己“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毫无疑问,沙僧就是玉皇大帝,也就是朱元璋。朱元璋之“璋”,就是美玉。

所谓“流沙河”、“沙僧”,其实是朱元璋家世的隐语,《朱氏世德碑》中说,朱元璋家出自金陵,是“元初籍淘金户”,淘金,当然离不开沙,《水浒传》中,梁山金沙滩、金沙渡就是这样的寓意。沙僧吃了九个取经人,与九齿钉耙一样,说的也是明初九大藩王。

唐僧的三个徒弟来历不凡,其隐藏的身份,都是大明皇帝。而无论是孙悟空,还是猪八戒、沙僧,他们都是犯了过错的。大师兄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猪八戒酒后调戏嫦娥,沙僧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被打入凡界。这些错,怎么会是大明皇帝犯下的呢?

唐僧徒弟“错”在大闹天宫,他们为什么要闹天宫?

《西游记》戏剧故事中,只有孙悟空大闹天宫,小说《西游记》中,似乎也只有猴头要打入灵霄宝殿,与十万天兵交战,做了齐天大圣。齐天大圣之“大圣”,出自朱元璋的谥号:“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这是《水浒传》的发明,施耐庵笔下的飞天大圣、泗州大圣,说的都是朱元璋。

孙悟空是明写的齐天大圣,沙僧却是暗写的“齐天大圣”。“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不就是跟玉皇大帝平起平坐吗?那么,沙僧为何也是齐天大圣呢?这是因为,卷帘大将也曾大闹天宫,吃了王母九千年一熟的蟠桃。

书中说,王母的蟠桃园总共有三千六百株蟠桃树,最后一千二百颗树上的蟠桃,吃一颗就能“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这不就“齐天”了吗?正是因为如此,沙僧才在灵霄宝殿中做了皇上。

孙悟空大闹天宫,闹的并不是玉皇大帝之天,而是闹的王母蟠桃会。美猴王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学艺之时,菩提祖师让他在烂桃山吃了七年饱桃。猴子天生爱吃桃,菩提祖师便专门训练其吃桃,所以,玉皇大帝便故意派他去看管蟠桃园。

玉皇大帝为何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要打压王母,阻止其霸占天庭的企图。《西游记》中,总共有三样东西可以让人(神怪)成仙,一种是佛门唐僧肉,一种是道家人参果,再就是西王母的蟠桃。

唐僧只有一个,即便把唐僧吃干净,也度不了多少神仙。五庄观的人参果只有一棵,一万年才熟三十个果子,也就是说,一万年才度得三十个神仙。而且,人参果的功效远不如唐僧肉,“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吃一个仅只长寿而已。

蟠桃就远远比唐僧肉、人参果厉害多了,总共三千六百株桃树,即便一熟,蟠桃的数量都远远多于佛道两家的成仙长寿之物。就是三千年一熟的蟠桃,“人吃了成仙了道”。西王母之蟠桃,不知能度多少神仙。而且,王母每年搞一次蟠桃会,天地神仙几乎皆入王母彀中。

如此,掌管天庭,众仙之首的玉皇大帝能容忍西王母吗?更为厉害的是,蟠桃之“蟠”是蟠龙之意,是“虎踞龙蟠”之蟠。西王母之蟠桃,寓意来自西方的神要占据大明。

因此,玉皇大帝联手如来佛祖,佛道两家设下大局,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大闹蟠桃会。然后,把这三个“皇帝”罚到下界,作为唐僧的徒弟,沿太上老君化胡为佛之路,沿途阻击来自西方的另一支东渐之教,也就是《西游记》中暗藏的来自罗马的利玛窦。

《西游记》这个终极隐喻,我在很多文章中,尤其是解读西行途中十大藩国时,有十分详细的讲述,此处按下不表。总而言之,唐僧三个徒弟所犯之错,是佛道两家有意设置的局,针对的就是西王母。因而,佛祖在孙悟空打到通明殿时,出面“安天”。

如来所安之天,就是西方之天,孙悟空师兄弟闹的也是西王母之天。道家教主玉皇大帝是在“灵霄宝殿”坐朝,而不是在道家的“皇极凌霄殿”称尊,佛道早就相融,要共同抵御来自罗马的另一支西教。

所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三个犯错的徒弟,并不是观音菩萨找的,而是佛道两家共同选派的。但是,从观音菩萨本身的隐喻来解读,这一切,却又是观音菩萨做的局。

观音菩萨在民间有一个俗称,叫做“泗州大圣”。《朱氏世德碑》中说,朱元璋祖父初一公“困于役,遂弃田庐,携二子,迁泗州盱眙县”。朱元璋是泗州人,其谥号中有“大圣”二字,所以,《水浒传》就以“泗州大圣”暗喻朱元璋。因此,就是“观音菩萨”选定了取经僧,还为取经僧圈定了三个犯了过错的徒弟。

上文讲到,大明有二祖,太祖入过佛寺,在书中象征“佛”。成祖则以真武大帝转世自居,意在标榜他就是“玉皇大帝”的接班人。《西游记》中的佑圣真君即真武大帝,即武当山的九天荡魔祖师,也就是真武大帝。朱棣篡位做了皇帝,便在武当山大建真武道场,这段历史,就写进了《西游记》中。

大明二祖一佛一道,当然要阻止西教进入,破坏他们家的礼教了。




西天取经成大道,就像古希腊神庙里的箴言所说,认识你自己。当你真正认识了自己,我就成了神,得了道。

观音为唐僧找了三个徒弟,全是半人半兽的身形,这有意思,也与古希腊的半神半兽形的人相称,这代表着一种修炼,当你修炼成神,你就有了属于你的真身了,可见得,猴子、猪、妖,三个徒弟以不完善的身形,加入取经团队,实则代表着一种修炼的起步。

第一,修炼就是认识,认识需要克制。

悟空灵性很广大,代表着四大皆空的开悟;八戒欲望太盛,代表悟透色心才能得能;沙僧诚实,承担着苦力活,代表着参悟静心方能纯净。

唐僧取经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要从三徒弟的身上,悟通真经,达到空、能、静的境界,所以,唐僧取经的历程,也是不断地克制自己的欲望,向三徒弟学习的过程。所谓三人行,必有吾师,看起来,对于唐僧来说,三徒之行,也是其师啊!这种互为师徒的方式,实质上代表的认识的不断上升,什么时候你师徒四人,能够认识自己了,你们就西天取经成功了。你说,观世音的安排,何其苦心!

第二,修炼就是成全,成全需要慧根。

悟空的慧根极深,尽管如此,取经路上,还特别安排了一档节目,让他的心魔化作假猴王六耳弥猴,长得与悟空一模一样,无人可辨,这一番考验惊动了三界,最终由如来了断。悟空的慧根终于有了交代。

八戒也是有慧根的,别看他色欲泛滥,动不动就想散伙,就想回高老庄抱着老婆睡觉,但他毕竟是天逢元帅,这呆子要是知道前身如此通天,应当会收敛一些吧?这叫作让其灭亡,先让其疯狂,所以就让八戒在唐僧面前晃来晃去,也是对唐僧的一种考验,师徒共度色关吧!

沙僧倒是老实本分,默默无闻地工作,加班加点也没有怨言,这种勤劳也是他慧根的外在反应,他是卷帘大将,也是偶有失误,才被贬下凡,那么给他一次机会何妨?师徒共修,达成仙果,何其美哉!

第三,修炼就是历难,历难需要共济。

如果让孙悟空翻一个筋斗,就把经取回了,有意义吗?没有意义。八戒和沙僧都有驾雾腾云的功夫,要到一趟西天都不难,但不行,如来的考卷上写着呢,要九九八十一难,一一历过,才算成功,少一难都不成。

那么,三徒弟尽管本领各异,修为有深有浅,但护佑唐僧取经的目标是一致的,共济才能换来得道。

其实所谓的九九八十一难,都是如来安排的,你当它是难,它就是难;你当它不是难,它就并不是难。这叫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来有还无。如来就像个大导演,派出的演员五花八门,甚至有天上各路神仙的家童、坐骑、灵物等都一一用上了,这可是一笔大恩惠,到最后,不仅唐僧师徒取经得道了,那些八十一难的演员们,也各有各的道,在导演的安排下,各归其所,皆大欢喜。

这其实就像我们的人生。我们遇到的所有困难,都仿佛是上天安排来考验我们的,勇者渡过难关,弱者被难关所阻而无所成就,要领就在于悟空的空字、悟能的能字、悟净的净字,你要视困难为空,视战胜困难为能,视静观困境为净,那么,你总会走向成功。

所以说,唐僧取经是一定可以成功的,但需要一个公正的流程,不然呢,怎么封你得道?作为得道高僧,唐僧本身具备了慧根,又有了几位有慧根的徒弟相助,再加上如来这位称职的导演安排得井井有条,观音这位随时观察全局的导演助理掌控方向,OK,取经之路,就这么一程又一程地走下来了。

你说,三徒弟都犯过错?对呀,犯过错就对了,得道的前提是,克制欲望,改错归正,有什么比找悟空悟能沙僧三人,更合适的呢?

认识你自己。师徒几个果真认识了,在西天的祥云里,他们修炼期满,取得了毕业证书,获得了由人而神的入门券,进入自由的境界,观音是从来度人一切苦厄的,这是观音度人的又一案例。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