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会衰退?
东北目前的经济衰退和落后是有原因的。一、资源枯竭
一、资源枯竭。过去东北以资源为优势,比如煤炭、森林木材等。经过几十年挖掘,东北有相当一部分城市的煤炭资源没有了。像抚顺露天煤矿,过去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现在留下了一座最大的天坑。阜新市,过去以生产煤炭资源为主,现在成资源枯竭性城市,本溪的矿务局是市地级单位,煤炭挖光了,矿务局现在没有了。黑龙江省的鸡西市、鹤岗市、七台河市,都是以产煤为主,现在几乎枯竭。过去,东北的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有大量的原始森林,经过若干年开发使用,木材没有了。这是一种原因,资源枯竭。
二、上世纪90年代大量的国有企业关停并转。东北号称“共和国的长子”,20世纪30年代,沈阳铁西区曾经是亚洲最大的工业区。本溪钢铁公司有好几个集体宿舍,其中第二工人宿舍是亚洲第二大工人集体宿舍,现在都没有了。
上世纪90年代,企业改制,关停并转,东北各省大量的国有企业下马,工人下岗。企业消失,没有了生产企业和项目,便失去了经济增长点,没有经济增长点,哪有效益?在这种困难的形势下,没有新的投资?没有新项目?何来新效益?
三、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国有企业下马,民营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就业率低,经济形势不好。
这是三条东北衰败的主要原因,当然,其它情况可能还有。
没有营造民营经济的生长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等等。
目前,东北需要新项目,新投资,新的社会大融合,培养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是东北女婿,老婆来自吉林靠近辽宁的一个小城市。因此,我到过几次东北,说说我的经历。
故事一
和老婆回东北,飞到沈阳,改大巴,预计半夜两点到老婆老家小城汽车站。
在大巴上,就接到丈人的电话,说有位朋友非要开车来车站接。
老婆说不要,自己打车回去。
丈人说不行,朋友老热情了,难以推却,让我们下车后在哪里哪里等。
半夜两点下了车,老婆很久没有来过,也不熟,问了几个人,才找到约的地点。到了那,却没有找到朋友,只好打电话给丈人。丈人又打电话给朋友,再回给我们,来回几次,终于接上头了,却发现这位朋友自己就是出租车司机。
城市很小,开车一会就到,路上没来得及说上几句话。这位朋友说约的时候没有说清楚,等岔了,他在另一个地方等了一个多小时。
到了家,丈人对朋友一阵感谢,然后要给他50块钱。朋友说,你这瞧不起人呢。于是,两个人厮打起来,打了五六分钟,朋友拿着50块钱走了。
没有一个人在这件事情上得益:
丈人担了人情,花的50块钱远远超出应该的出租车费;
朋友耽误了一个多小时生意,如果正常做,恐怕不止50;
而我和老婆在寒风中多折腾了一个小时才到家。
这,就是东北的风格。
故事二
在东北请老婆的亲戚吃饭,找了家上档次的馆子,吃的也不错,最后买单的时候,我让服务员把账单给我看看。
我拿到账单,扫了一下,是不是所有菜都上了,又大致算了一下十位数以上的部分。
期间,丈人在旁边说,不用看了,不会错的。
我没有听出这句话的语气,以为只是顺口一说,只是答应了一声,看完拿出信用卡买单。
回家的路上,丈人一路没有说话,回家后忍不住发脾气,我的所作所为让他今后在家族里抬不起头了。
我做错了两件事情:
- 不该看账单
- 不该用信用卡
这两点都会让人觉得,我不是真心想请客。
故事一和故事二,发生在十来年前,不知道现在情况有没有改变。
故事三
这件事就发生在两三年前,丈母娘打电话给我老婆,让买四瓶安眠药。
我打电话给朋友,朋友说,这是二级精神管制药,即使是药房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在医院系统里查到这种药在库里的数量,而且每个月要清点一遍,出了问题责任很重。开这种药,一定要病人本人就医,而且医生每次最多开半瓶。
朋友问我,你丈母娘有处方吗,为什么要这么多?
老婆把这些问题回馈给丈母娘。丈母娘说,就是谁谁谁的谁谁谁的......的谁谁谁呀,你小时候她还抱过你呢。
老婆把这种药的麻烦程度告诉丈母娘,丈母娘说,人家都知道我女儿在上海,结果你什么都做不了,我怎么给别人解释?你就是不肯帮忙,你现在变得跟南方人一样坏。
三件事情,都说明了,对于东北人来说,做事情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结果,而是为了挣得面子,而这与商业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尤其当身边全是这种想法的人,这成为全社会的行事风格,这个社会就逻辑混乱,无法发展了。
我不知道其他到过东北的南方人是什么感受。从一下飞机开始,就感觉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中国其他地方都欣欣向荣,哪怕是中部,西南,并不富裕的省份,仍然让人充满活力。而东北的气氛让人窒息,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辩解,每个人都在抱怨不公,每个人都在等待。---- "振兴东北"计划已经好几轮了,你们究竟还在等什么?
气候,港口,会影响经济生活,但是最后决定作用的,还是人。如果东北人不做出改变,我在这片土地上看不到希望。
========
没有想到参与的人这么多。
我认为,人情社会是农业社会的特点。农业社会里,农民被约束在自己的土地上,大家需要相处一辈子,所以自然形成了人情社会。
而商业社会里,人员流动大,需要经常和陌生人打交道,没有了农业社会的人情互相,就只能依靠法规来约束彼此,否则商业无法进行。
就像体制外单位人员的人情世故明显低于体制内单位人员,因为体制外单位大家无需打一辈子交道,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打理自己的面子。
中国社会从农业社会跑步工业化,商业化,还有大量人情社会风气,是正常的,在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已经明显从人情社会向法规社会过渡,而东北则是少数还保留浓重人情色彩的地区。
我也不知道,是东北的改革不成功,造成社会风气仍然停留在人情社会;还是社会风气使得改革不成功;也许是互为因果吧。
关于另外一个特征,大家都在等待,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这样。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