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将岳钟琪兵败被捕,雍正为何没有杀他?

雍正十年初,大学士鄂尔泰上奏弹劾岳钟琪,称其“专权于边疆,智不能料敌于先,勇不能歼敌于后”,随后张广泗也弹劾岳钟琪“调兵筹饷,统驭将士种种失宜”。雍正帝遂以“误国负恩”之罪将岳钟琪免官拘禁,最终在一干满臣喊斩喊杀声中,在“奏拟岳钟琪斩决”的折子上签下的“斩监候”三个字,与对待年羹尧时候的狠辣决绝却是大不同,是雍正帝动了恻隐之心手下留情了吗?其实不然,之所以会对岳钟琪手下留情,是因为他要榨光岳钟琪最后一丝利用价值再杀,只不过雍正帝死的有些仓促,最终让岳钟琪逃过一劫,具体情况我们慢慢来讲

雍正十年初,大学士鄂尔泰上奏弹劾岳钟琪,称其“专权于边疆,智不能料敌于先,勇不能歼敌于后”,随后张广泗也弹劾岳钟琪“调兵筹饷,统驭将士种种失宜”。雍正帝遂以“误国负恩”之罪将岳钟琪免官拘禁,最终在一干满臣喊斩喊杀声中,在“奏拟岳钟琪斩决”的折子上签下的“斩监候”三个字,与对待年羹尧时候的狠辣决绝却是大不同,是雍正帝动了恻隐之心手下留情了吗?

其实不然,之所以会对岳钟琪手下留情,是因为他要榨光岳钟琪最后一丝利用价值再杀,只不过雍正帝死的有些仓促,最终让岳钟琪逃过一劫,具体情况我们慢慢来讲。


岳钟琪何许人也?

岳钟琪,字东美,四川成都人,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后裔,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其父岳升龙曾随康熙西征颇有建树,以军功升四川提督,一度时期还是康熙帝的议政大臣。康熙帝也对其宠信有加,曾亲赐匾联“太平时节本无战,上将功勋在止戈”,可见岳升龙在康熙帝心中的地位。

岳钟琪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幼熟读兵书,习武骑射样样精通。按道理,当时清王朝已定鼎中原多年,文官远比武官要有前途,但岳钟琪却反其道行之,从同知的文职改为游击的武职,并在康熙五十八年随皇十四子胤禵讨伐噶尔丹部的策旺阿拉布坦。

岳钟琪第一次的战绩就亮瞎了众人的眼。那是在抚定理塘、巴塘之乱时,仅仅带了六百人的岳钟琪以闪电之势突入敌营,将叛乱首领达哇兰坚斩于军前,击溃叛军三千余人,顿时名声大噪,震慑效果非常明显,等清军主将噶尔弼到来时,各部已经献出户籍图册,只能清朝军队过来接收。岳钟琪以此功在军中站稳脚跟。

康熙五十九年,岳钟琪再次上演了类似的戏码。当时定西将军噶尔弼令岳钟琪为前锋,率四千人先到昌都待命,可岳钟琪到达指定地点后发现叛军已经先行占领了三巴桥,阻止清军继续西进。由于该桥守着怒江天险,敌若断桥,清军则难以寸进。在这种情况下,进则违反军令,请命则贻误战机,两难之下岳钟琪果断作出决定:“宜乘敌未集而先发制之。

遂会同懂本地土语之兵三十余人,穿着本地民族服饰昼夜兼程,从小道入叛军驻地沙隆,趁敌不备斩数人,擒叛军头目五人,借势招降六部数万户,直接打通了前往叛军大本营拉里的道路,为平定准噶尔叛乱奠定基础。

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岳钟琪以军功卓越升任四川提督,并授左都督,此时的岳钟琪才34岁。

雍正元年,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奏请皇帝要求岳钟琪随军“参赞军事”。岳钟琪再次表现出其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仅凭本部兵马六千人,一路西行,出师十五天就抚定上寺东策卜等诸番部,歼敌八万余人,收复了被叛军占领的青海大部分地区,并生擒罗卜藏丹津母亲等叛军将领,多数部落都是望风而降,即便是叛军主力也宁可与年羹尧的清军主力周旋,不敢与岳钟琪部作战,这就是名将的威慑力。

青海之战后,雍正帝大喜,授岳钟琪三等公,并连写诗数首加以褒奖,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岷峨称重镇,专阃赖干城。旧著宁边略,新闻奏凯声。风霆严步伐,云日耀麾旌。三捷成功速,欢腾细柳营。

这样的待遇就是雍正宠臣年羹尧都没有的,更何况诗中口口声声将岳钟琪称为“干城”,又比作汉代名将周亚夫,38岁的岳钟琪算是走到了人生巅峰。

雍正三年四月,年羹尧被解除兵权,岳钟琪又以“奋威将军”署川陕总督兼甘肃巡抚、甘肃提督三职,岳钟琪也没有自大骄傲,先后平定了郭密九部、谢尔苏部、乌蒙部和镇雄土司,在整个西部推行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建府置县,为西北边疆安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极为久远。

但是,“卢汉民事件”的发生将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卢汉民事件和张熙递书案,猜忌丛生

雍正五年的一天,一个叫卢汉民的人在成都大街上大喊大叫:“岳公爷要造反了,西城门外开有黑店,要杀人!”官府很快拘捕了此人,但经审讯,此人不过是一个不知冷暖饥饱的疯子而已,也不知道他说这些话是何原因。

但是,就这么个疯子说的话却弄得人心惶惶,谣言四起,百姓们认为岳钟琪一定会像岳飞一样,找个机会造反,将满人赶出山海关。岳钟琪怕自己变成第二个年羹尧,遂慌忙向朝廷引咎辞职。

但没想到雍正帝的态度却是出乎人们意料,他对岳钟琪道:“鼓励精神,协赞朕躬,造无穷之福,以遗子孙。”同时又对朝臣们说:“自三年起,谗毁岳钟琪者甚众,多说其乃岳飞后裔,欲效法其祖光复汉室,真真荒谬之至。岳钟琪数建奇功,以朕命镇守西陲要地,现有狡诈之人造谣生事,煽惑人心,诋毁朝廷重臣。其罪死有余辜!

岳钟琪万万没想到雍正帝如此信任自己,自然是感激涕零,顿生士为知己者死之感,但是他没想想年羹尧这才过去几年?以前雍正帝对年羹尧说的这些话还少吗?

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卢汉民事件”的影响还未完全平息,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更加让岳钟琪头疼之事。

雍正六年九月的一天,岳钟琪在回总督衙门途中遭遇一个年轻书生拦轿,那人说奉命给他带封书信,只见那信封上写着“天吏元帅岳钟琪大人亲启”,岳钟琪虽知多半没什么好事,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又不便多言,只好将这个书生带回衙门。

回到衙门后岳钟琪拆信一阅,顿时吓得挺身而起,冷汗直流。原来此信竟然对当今皇帝进行了极为恶毒的攻击,不仅列举了雍正帝“谋父、逼母、弒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诛忠、好谄、任佞”的十大罪状,还说雍正即位后连年灾害,民不聊生,并对雍正的继位正统提出了严重质疑。

同时信中还说,“华夷之防断不可开”,满人是夷,满人皇帝不配统治汉人。既然如此,岳大人作为大英雄岳飞的后人,何不继承祖上之志,利用手握重兵的机会,振臂一呼,成就反清复明之大事业,青史留名,流芳千古,何乐而不为呢?

原来这书生不是来喊冤的,而是来策反的。

岳钟琪暗暗叫苦。他一面命人将书信迅速密报雍正,一面命人审问那个书生,问他到底是受何人指使,用意何在。那书生只说自己名叫张倬,书信乃是他的老师夏靓所写,其他的紧咬牙关,一概推说不知。

岳钟琪见他不招遂命人将其引入密室,假装同意反清复明,张倬信以为真便将事情和盘托出。摸清了底细的岳钟琪快马向雍正帝告发了书信的真正主人——曾静。

这就引起了著名的“曾静案”,结果自不必说,汉人被株连无数,就连死了四十多年的吕留良都没有幸免,被开棺戮尸。

岳钟琪自然以侦破此“谋逆大案”再次立功,他也以自己的方式再次向雍正帝表明了心迹。雍正帝也不吝赏赐,晋升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加少保,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军事需要,其实在雍正帝的内心深处,猜忌已经开始生根发芽。

那么,岳钟琪会不会重蹈年羹尧覆辙呢?


受冤入狱,岳钟琪死中得生

雍正七年,西北再起战事,噶尔丹策零屡犯喀尔喀,喀尔喀向清廷求援。雍正帝命傅尔丹为大将军出师北路,以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纪成斌参赞军务出师西路,分进合击。

噶尔丹策零闻讯遣使进京,声称愿将钦犯罗卜藏丹津押送清廷,雍正帝闻之遂暂缓军事行动,又召岳钟琪和傅尔丹入京商议,岳钟琪在进京前,奏请以纪成斌代行大将军职权。

谁知噶尔丹策零竟是明为乞和,实乃缓兵之计,待得知岳钟琪进京后,便乘机以两万骑兵进犯科舍图岭。

科舍图岭是岳钟琪大军的牧场,在岳钟琪进京后,副参领查廪率本部万余人进驻此地。谁曾想这查廪荒于值守,竟被噶尔丹策零打的大败,虽有曹勃前来增援,但奈何兵少将寡,也落得败退的下场,牧场中五万余驼马仅剩三成。

岳钟琪在京城得知消息,急忙向雍正帝请罪,但雍正不仅没有处罚有关科舍图岭之役有关人员,反而再三劝慰岳钟琪,还命人在安西立祠祭祀阵亡将士,并在京城亲自以三杯酒遥祭。

岳钟琪以为皇帝英明,遂倍感振奋,于雍正九年策划毕功一役的大战略,并上书请求移兵驻防于吐鲁番。其实,依照岳钟琪往日的战法,不难看出他经常是以直捣敌巢最终取得胜利,所以提出移兵驻防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奇怪的是雍正帝不知为何并没有批准此次行动。

雍正九年四月,噶尔丹策零以主力进攻西路,又派小策零墩多卜进攻北路。针对这种情况,岳钟琪认为敌众我寡,应该固守,同时让北路大军回援,以形成夹击之势。此举本来是避敌锋芒、以静制动的正确策略,不料却招来雍正帝的训斥。“樊廷两千兵马对敌两万,战七日不坠,尚歼敌数千。汝将两万九千军竟说敌众我寡?为将者岂能如此怯懦?

雍正帝的语气比以前处处宽慰已是大不同了,训斥多于褒奖,不信任感也在逐步增加。无奈之下,岳钟琪只好主动迎战,以惨胜击溃了来犯之敌,而北路大军却没岳钟琪这么好运了,内大臣傅尔丹中了叛军诱兵之计,不是岳钟琪派纪成斌和曹勃等人支援,恐怕北路军已被全歼。

但总的来说,惨胜也仍然是胜利,叛军主力被击溃,西北再次平定,这仍然是大功一件,雍正帝也对所有有功人员加以褒奖。

但是到了十二月风云突变,雍正帝突然下诏追究科舍图岭之战失利的责任,而此时的岳钟琪却还在哈密忠心耿耿的为大清朝清剿残余叛军。种种迹象表明,雍正帝已经准备向岳钟琪发难了。

雍正十年,皇帝突然下旨削夺岳钟琪所有官爵。鄂尔泰、张广泗等人先后上书弹劾岳钟琪,本来在科舍图岭之战中负主要责任的查廪也弹劾岳钟琪的布置失当以致大败,将责任全推至岳钟琪、纪成斌、曹勃三人身上,其叔查郎阿接任大将军职后也以谗言进之,随后纪成斌和曹勃被“明正典刑”,两位战功赫赫的汉人将领没征战沙场十余年,没死在战场上却死在自己人手中。

岳钟琪没有被“明正典刑”,却被批了一个“斩监候”,这是皇帝心软了吗?然而并不是,这个“斩监候”是查郎阿一手促成的,他建议雍正帝让岳钟琪赔偿科舍图岭之战中让准噶尔兵抢掠走的驼马,而岳钟琪家人也多方奔走筹集银两,企望能够筹集到足够的银两可以为岳钟琪脱罪,这才给了岳钟琪死中逃生的机会,如果不是雍正帝死的突然,岳钟琪最终也难逃“明正典刑”。


结语

显而易见,雍正帝本就有意网罗罪名,欲置岳钟琪于死地,他不能容忍家奴年羹尧手握重兵,又岂能容忍岳钟琪这样的汉人功臣实掌兵权?既然连给雍正当了一辈子的家奴年羹尧都杀了,又岂能对岳钟琪这样的汉臣心软?如果不是为了榨取岳钟琪家族中的最后一滴油水,雍正帝也不会批下“斩监候”……只是可怜了岳钟琪,父子二人为清廷出生入死,对皇帝忠心耿耿,到头来竟然落得如此下场,其先祖岳飞所受之冤险些再次落到他的头上。

岳钟琪于乾隆二年获释,并在平定大小金川时再次起用,这位老将一如当年的勇猛,他在西北的威望无与伦比,仅带13人便可逼迫敌军首领莎罗投降,使清政府可以兵不血刃平定金川。乾隆十九年,四川发生叛乱,六十八岁的岳钟琪亲自前往平叛,在凯旋途中将星陨落,病逝于资州,乾隆帝大恸,赐谥襄勤。




雍正最开始还真想杀了岳钟琪,甚至都已经下令对其“斩立决”, 而最终之所以没杀他,主要是雍正当时有说不出来的苦衷。


岳钟琪是南宋名将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23岁的岳钟琪踏上仕途,两年后投笔从戎,由文职改为武将,由此踏上了戎马生涯的征程。

雍正继位后,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台吉罗卜藏丹津聚兵十万,于西北边陲作乱,并且还将前去调解的钦差大臣扣留杀害,对此,雍正极为震怒,下令大军挥师西征。

而当时的岳钟琪,就被委任为征西副将军,随同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一起,远征罗卜藏丹津。

之后,岳钟琪屡立战功,雍正皇帝对他也相当看重,尤其是岳钟琪在抚定青海,以及改土归流工作中有出色表现后,雍正对其更是信任有加。

也正是因为自身能力不错,加上皇帝的信任,让岳钟琪在雍正三年,不仅位列三等公爵,并且手握川陕甘三省兵权,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

不过,在岳钟琪位极人臣之际,一场几乎让他遭受灭顶之灾的危机席卷而来,最终导致岳钟琪不仅被捉拿下狱,并且雍正还要对他处以“斩立决”。

是什么原因导致岳钟琪从位极人臣到被判“斩立决”呢?这还得从雍正五年,一个突然出现在成都街头上的“疯子”说起。


雍正五年,成都街头上,行人如织、商贾云集,几个官差也在来回巡视,一切都如往日一般,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

不过,一个人的突然出现,打乱了眼前平静的一切。

这个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并且,形状疯癫,走起路来踉踉跄跄,有如醉酒一般,单从外表上看,与街边的乞丐没什么两样。

只不过,他此时的动作,却和乞丐颇有些不一样。

什么动作呢?他左右手各持有一块石头,并且还光着脚在大街上狂奔,这种造型,让周围的人无一不纷纷避让,生怕这个“疯子”伤到自己。

与此同时,在这个疯子赤足狂奔的同时,他嘴里还不住地高声嚷嚷着一句话,这句话,让听到的人均为之色变。

疯子高声喊道,“岳钟琪要率川陕兵丁造反了、岳钟琪要率川陕兵丁造反了”!

岳钟琪何许人也?成都街头的人都知道,他可是两年前刚接任川陕总督的朝廷命官,也是雍正皇帝跟前的大红人,手握川陕甘三省兵权,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要造反了?真的假的?

一时间,街边的议论声不绝于耳,同时目光均望向那个高声叫嚷的疯子,试图从他身上,看到更多的答案。

不过,没等众人议论多久,一队官兵急匆匆赶来,迅速将那个疯子打倒在地,三下五除二捆了起来,又以极快的速度,带着这个疯子迅速消失在街角。

而此时的成都大街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不过,在人们茶余饭后,多了一个话题和谈资。

这就是发生在雍正五年,成都街头上的一个小案子,案子发生后,那名在大街上声称岳钟琪要造反的疯子被缉拿,而当地官府经过审讯,得出这人确实是个疯子,所说的话也是胡言乱语的结论,最终将该案件一五一十的汇报给雍正皇帝。

而与此同时,岳钟琪本人却坐不住了,为什么呢?倒不是说他真的要造反,而是他太了解雍正的脾气了。

只要被雍正怀疑,或者失去了雍正的信任,那下场都不会好到哪里去,他的前任上司年羹尧,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因此,在岳钟琪知道这件事之后,没等雍正对他询问,就赶忙主动写了一封奏疏,在奏疏中,岳钟琪强调,这是有人在对他恶意诬陷。

说白了,岳钟琪就是想澄清视听,洗刷冤屈。


那么,岳钟琪到底有没有想谋反的意思呢?按照史料中的记载来分析的话,大概率是没有的,虽说他是汉人,并且也是名将岳飞之后,但包括他以及他的父亲,已经在清廷为官多年,如果想反,根本就不会走到当前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清朝到了雍正这一代,其统治也已经相当稳定,即使是造反,成功的几率并不大,所以,岳钟琪没有理由和必要进行造反。

而雍正在接到岳钟琪“自证清白”的奏疏后,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他在这封奏疏上,用朱批写了很多批语,这些批语几乎遍布整个奏疏。

至于内容,基本上是说自己不会相信谣言,并又对岳钟琪说了许多安抚的话,让他安心好好干。

之所以要说这个细节,主要是因为,雍正看似对岳钟琪毫无疑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至少在这个时候,他已经对岳钟琪开始有点防备了。

为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岳钟琪当时的地位,前文讲过,他位列三公,最重要的是,他当时担任陕甘总督,手握三省兵权,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实权人物。

远离京畿,又是封疆大吏,手里还握着庞大的兵权,另外还是一个汉人,这样的人你说雍正能完全放心,任谁也不相信。

更何况,年羹尧事件,才刚刚过去两年而已。

因此,在看到下面上报关于说岳钟琪“造反”这件事时,雍正第一时间也犯起了嘀咕,依照雍正的性格,他有这个反应,也实属正常。

不过,最终他并没有因此质问或者对岳钟琪追责,一来,这事儿当地官府已经查得明明白白,在大街上叫嚷的那个人没有同党,因此雍正也不好说什么。

二来,岳钟琪当时位高权重,如果过于追究此事,影响面太大,况且,年羹尧事件刚过去不久,雍正不敢冒这个险。

因此,雍正才会对岳钟琪好生抚慰,告诉他自己不会相信谣言,并在朱批中,勉励岳钟琪好好干。

不过,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很快生根发芽。

所以,在雍正六年时,也就是距离“造谣事件”过去一年后,又发生的一件事,算是让岳钟琪在雍正心中的地位彻底一落千丈。


雍正六年,靖州秀才曾静派自己的门生给岳钟琪送去了一封信,而这封信,惹出了天大的祸。

先说一下这个曾静是什么人,曾静生于公元1679年,也就是清朝刚建立不久,他本是一名学者,并且学问也相当不错,不过,他却是一个坚定“反清”的思想拥护者。

至于说曾静为何会有这种思想,史料上记载的是,他年轻时曾偶得明末学者吕留良的部分著作,在拜读之后,对吕留良的“夷夏之防”论点深以为然,之后,他不远千里前往吕留良的家中,得到了吕留良临终前的留下来不少书籍。

至此,他就成了一个“夷夏之防”的坚定支持者,并在其著作中,写下了“中原陆沉,夷狄乘虚,窃据神器,乾坤翻复”等观点,总之意思就是,如今清朝入主中原,是不可能长久的,早晚的被推翻。

而到了康熙去世、雍正继位之际,雍正为巩固统治,囚禁了皇八子胤禩等诸多兄弟,这件事被传至坊间后,又被添油加醋,最终形成了一个雍正登基,属于是阴谋夺位的版本,并广为流传。

且不说雍正登基是不是阴谋夺位,而曾静在听说了这个版本的说法后,大为激动,他当时就认为,雍正得位不正,这是清朝国运将末的预兆,因此,便开始积极筹划如何推翻清廷。

但他一个秀才,虽说有一定的学识,但又拿什么来推翻清朝呢?思来想去,他就想到了一个人,认为只要说动这个人,大事可成也。

谁呢?没错,正是担任陕甘总督的岳钟琪。

在曾静看来,岳钟琪身居高位,并且手握兵权,只要他能同意,那么推翻清廷指日可待,那么,曾静凭什么认为他能说动岳钟琪呢?

很简单,因为岳钟琪是名将岳飞的后人,曾静就觉得,自己只要把岳钟琪先祖的事例搬出来,同时结合自己“夷夏之防”的理论,再用岳飞抗金的事迹对岳钟琪晓之以理,那么必定能唤起岳钟琪的民族大义,到时候,振臂一呼,清廷便可被颠覆。


因此,曾静就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大骂雍正皇帝,还列举了雍正的诸多罪状,之后,郑重其事的派门人送到了岳钟琪的府上,劝说他调转枪头,起兵对付清廷。

而岳钟琪呢,这次留了个心眼,他在接到信之后,深感事关重大,为了自证清白,同时也为了搜集更多证据,先是假意同意,之后又骗出曾静的口供,最终在证据确凿之后,一举将曾静抓获。

当然,岳钟琪最终又将这件事完完整整地汇报给了雍正,而雍正在当时,嘴上说没事没事,还褒奖了岳钟琪的忠心,表示自己不会追究刺死,并且在不久后还对他委以重任,但背地里,他已经对岳钟琪失去信任了。

为什么雍正会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呢?很简单,因为当时他需要用岳钟琪。

年羹尧死后,雍正其实能用,并且用得顺手的武将已经不多了,而岳钟琪则是对雍正十分重要的一个,他参与过多场战役,经验丰富,带兵也有一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并且,雍正在继位之后,平定边疆的几场关键性战役,岳钟琪都有参与,而当时边疆战火又起,如果此时大张旗鼓地处理岳钟琪,让雍正找谁去带兵打仗?

说得简单点,之所以雍正会显示出“大人大量”,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岳钟琪还有利用的价值。

因此,在对付准噶尔的噶尔丹策零的战役中,岳钟琪依然被雍正任命为宁远大将军,与靖边大将军傅尔丹一起,率军出击准噶尔。

不过,这场原本被雍正寄予厚望的战役,最终以清军惨败而归宣告结束。

先是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的六万人马,遭到了噶尔丹策零的伏击,双方交火后,战况一度极为惨烈,清军虽说勇武,但奈何应战仓促,最终,六万大军仅剩两千人马仓皇逃出。

之后,傅尔丹上疏请罪,雍正听闻战况后,差点没被气疯了,精心部署的六万大军,就这么交待了,但气归气,考虑到战事未完,雍正咬着牙告诉傅尔丹,没事,你回来就好。

轻信贼言,冒险深入,中贼诡计,是尔之罪。至不肯轻生自杀,力战全归,此尔能辨别轻重。——《清史稿》

傅尔丹这边弄成这样样子,岳钟琪那边也不乐观,虽说他在傅尔丹被围困之际,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拿下了准噶尔的乌鲁木齐,但该城已经成了空城,准噶尔的主力部队并未受到太大损伤,所以,即使占据乌鲁木齐,对整体的战略上,意义并不大。

不得已,岳钟琪只能撤出乌鲁木齐,退守兰州,清军自此也和准噶尔进入僵持阶段。


在此之后,准噶尔又偷袭了哈密,而岳钟琪计划在准噶尔军回程的路上埋设军队进行伏击,本来计划万无一失,但结果不曾想,岳钟琪安排的伏击部队,没哟按照规定时间抵达指定位置,这就造成了准噶尔军不仅全身而退,顺手还劫持了清军的大量物资。

这一次,雍正真的怒了,他下令斩了岳钟琪手下的两个将军,同时在诏书中对岳钟琪严加申饬,批评他“攻敌不速,用人不当”,才导致遭受如此大败。

此时,雍正对岳钟琪的已经失去了信任,见此情景,就有大臣上疏弹劾岳钟琪,而雍正也批准了大臣的弹劾,下谕将岳钟琪“交部议决”,最终,岳钟琪被革去三等公爵和太子太保封衔,降为三等侯。

不久后,雍正再下旨意,命岳钟琪离疆返京“商办军务”,而抚远大将军之职,则交由他人代理。

到了这个时候,岳钟琪已经在雍正心里失去了曾经的恩宠,而等到岳钟琪刚回到京城,马上就被“交兵部拘禁候议”,足足在大牢里蹲了两年后,雍正对于岳钟琪的最终判决才下发下来。

判决的结果,是将岳钟琪“斩立决”。

不过,岳钟琪并没有被处死,雍正将“斩立决”最终改为了“斩监候”,又罚了岳钟琪七十多万两银子后,将其关进大牢,留了他一条性命。

那么,为何雍正在决定将岳钟琪“斩立决”后,又改为“斩监候”,放了岳钟琪一马呢?其实这说起来,雍正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有三个原因。

其一,岳钟琪在当时,对雍正已经构不成威胁。

雍正之前怀疑和不信任岳钟琪,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岳钟琪身居高位,并且手握兵权。

所以,雍正才会在“谣言事件”以及“曾静事件”中,对岳钟琪百般隐忍,不为别的,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个处理不好,那么说不定还真的就反了,毕竟他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资本。

但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自打雍正下诏,让岳钟琪返京“商办军务”开始,其实雍正心里就绷着一根弦。

他担心岳钟琪违抗命令拒绝返回,更担心岳钟琪借此机会做出一些事情出来。

只不过,岳钟琪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老老实实地返回,并被迅速拿下,送进大牢,而直到岳钟琪被关进大牢的那一刻,雍正才算松了一口气。

这样一来,岳钟琪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办法做什么了,毕竟深陷牢狱的同时,也意味着岳钟琪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换句话说,岳钟琪已经没有威胁了。

也正是因为没有威胁,所以雍正迟迟拿不定主意究竟该如何处理岳钟琪,那个“斩立决”的诏令,也是足足拖了两年之久才下达。

如果真的想杀,那么不会耽误这么久,早就将岳钟琪斩了。

既然原本就没打算将岳钟琪处死,那么雍正在下达斩立决的诏令后,又饶他一死,也就不意外了。

其二,岳钟琪功劳太大,且没什么太过出格的错误。

前文讲到,岳钟琪早在康熙年间就投笔从戎,而在雍正登基初期,他在平定青海之战时战功显赫,又在雍正推行的改土归流工作中成绩卓越,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功绩。

有了这些功绩傍身,雍正帝在考虑如何处理岳钟琪时,就必然得慎重一下。

毕竟不管怎么说,岳钟琪是实实在在做出来了很多成绩的,这些也都是雍正以及朝臣有目共睹的。

也许有人会说,那岳钟琪的老上司年羹尧不也做出了不少功绩吗?但最终不还是照样被雍正赐死了?

话是没错,但岳钟琪和年羹尧不一样。


不一样在哪里呢?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岳钟琪自始至终,没有犯过太过出格的错误。

当初年羹尧最终被杀,除了他得罪了不少同僚之外,还与他插手人事选拔,甚至出现因贿而荐等问题有关。

此外,年羹尧后期的狂妄自大,且自恃己功,对雍正显露出不敬之意,都是他最终被赐死的原因之一。

但反观岳钟琪,在功绩上,与年羹尧不相上下,但他一向为官谨慎,做事也十分低调,从来没有忤逆过雍正,并且在有人造谣他造反时,第一时间就是请罪。

总之,岳钟琪在身居高位后,一直到他被下狱前,基本上没有犯过什么太大的错误。

而导致他下狱的罪责,也是和战役有关,虽说他确实有一定责任,但没有触犯到原则问题,只不过是因为用人不当,导致了最终的失利。

所以,他有失职之罪不假,但罪不至死,因此雍正才会将斩立决改为“斩监候”,毕竟就凭失职之罪杀了他,也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其三,岳钟琪的身份,救了他一命。

众所周知,岳钟琪是名将岳飞之后,而岳飞是什么人?是世人皆知的大英雄,属于已经在民间被立碑建庙的那种人物。

这样的人,他的后裔,就因为战场上的失职,就被当朝皇帝杀了,那么,让天下会怎么看待雍正?怎么看待清廷?

况且,人家还曾给清廷立下过汗马功劳,如今却因为一个罪不至死的错误,就这么被杀了,这样是说出去,那雍正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形象,算是彻底毁了。

本身雍正对自己形象这问题就很在意,登基之初为了说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亲自编纂了《大义觉迷录》,其目的就是为了澄清自他即位以来种种流言,并清理异议,以便稳定自己的统治。

因此,如果在明知道岳钟琪没什么大罪,并且还是个有功之臣的情况下,再把他咔嚓了,那雍正在朝野上下,甚至是民间,指不定就会被编排成什么样子。

因此,出于这一点考虑,岳钟琪确实不能杀,最好的结果,就是留他性命后关起来。


所以,在雍正十二年,经过雍正的左右权衡,最终将岳钟琪的“斩立决”改为了“斩监候”,至此,岳钟琪开始了他的牢狱生涯,一直到乾隆皇帝登基后,他才被得以释放,并再次受到乾隆的重用,先后又参与了平定大小金川,以及保障西南边疆稳定的多场战役,最终在其六十八岁那年,去世于任所之上,结束了他戎马一生的征程。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