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兵团为何堪称是国军最强兵团,有哪些底牌,究竟有多能打?

在国军中,廖耀湘兵团,拥有最好的士兵,最好的军官,最好的装备,当然毫无疑问就是最强兵团。其中的许多部队,在抗日战争中打出了国威,在解放战争中也曾让我们吃过不少亏,都是能打的主

国军中,廖耀湘兵团,拥有最好的士兵,最好的军官,最好的装备,当然毫无疑问就是最强兵团。

其中的许多部队,在抗日战争中打出了国威,在解放战争中也曾让我们吃过不少亏,都是能打的主。

当然,讽刺的是,这个所谓的最强兵团,最后稀里糊涂就被四野给“秒”了。

强大的廖耀湘兵团1:强军云集

廖耀湘兵团下辖的部队有:新六军、新一军、新三军、七十一军、四十九军。

其中,新六军、新一军,都是国军“五大主力”的队伍。

而且,这两支队伍正是最早更换全套美械的两个军,又在印缅战场上打出国威,曾干掉了日军“丛林之王”18师团;因此,即便放在“五大主力”中,也是最具国际威望的军队。

而其他几支队伍虽然名气不如前两张王牌,但也装备了大量美械,拥有不俗的战斗力。

1、新六军:曾让我军吃过大亏。

新六军,是廖耀湘的基本部队。

新六军是在抗战中扬名立万的。

他与新一军,是最早接受美式装备,并以盟军标准进行训练的部队。

由于“美式”标准对军人的学习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新六军的官兵文化水平多比较高。


抗战胜利后,新六军的一个连,代表中国军人,空运到南京接受了日军的投降,这是对他们在抗日中表现的最佳肯定!

解放战争爆发时,新六军官兵牛得不得了:我新六军,就连拉跑的骡子坐的都是漂亮国飞机!一个新六军的士兵能打十个民主联军战士。

与我军交战之初,新六军确实展现出超强的战斗力。

(1)、威远堡之战。

四平保卫战中,我军阻击新六军。

威远堡,我三纵阻击新六军二十二师六十五团。

此战,除第一次试探性冲锋外,新六军的这个团都是一次攻击成功!

进攻刚取胜时,廖耀湘等人还以为打败的只是三纵的先头部队···

然而,很快,他们就发现:他们打败的是三纵主力!

新六军一个团,就突破了三纵,当时新六军确实牛!

(2)、沙岭之战。

1946年2月11日,新六军二十二师六十六团及师教导营驻扎在沙岭。

东北民主联军遂集中六个团的优势兵力,准备歼灭该敌。


结果:我军遭受沉重损失后撤退。

0此战,我军伤亡2157人,而敌军仅被歼674人。

此后,随着形势的变化,我军越战越强,我军开始屡屡击败新六军的部队,但是,其骨干二十二师,依然对我军保持着胜多负少的战绩。

2、新一军:天下第一军。

新一军,在国军中有“天下第一军”的名号。

在印缅战场上,孙立人将军和他的新一军,成为全球闻名的劲旅。


解放战争刚开始时,林帅对这个“天下第一军”十分好奇,多次亲临前线视察与该军部队的作战。

其中,有好几次,我军都是集中了优势兵力,试图歼其一部,但基本都没有成功。

因此,林帅对该军的评价是:装备好,步炮协同、火力配置、营连进攻和互相掩护的能力一流,唯一的弱点就是不敢拼刺刀。

在“五大主力”中,新一军被认为是“装备出来的”,其装备水平堪称国军之最。

四平保卫战中,该军一个师(还不是其最精锐的38师,而只是50师),能做到百门以上火炮以每分钟二十五发的射速持续轰炸!

而其战术素养,也是在印度由漂亮国人一手教出来的。


总体上,新一军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不如新六军好,不过,他仍毫无疑问是最值得重视的精锐部队。

3、七十一军:难忘的四平之战。

七十一军,也是抗战中组建起来的部队。

该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在抗战的烽火中发展了起来。

到抗战后期,该军已经成长为劲旅。

在陈明仁将军的率领下,该军参加了滇西大反攻,攻克坚固松山要塞,收复龙陵、龙山、畹町等地。陈明仁那句“拿不下回龙山,我就死在山头上”,更使他和七十一军扬名立万。


解放战争中,七一军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死守四平”。

面对占据优势的我军,陈明仁和他的71军在伤亡惨重,丢失大半街区的情况下坚决死守,坚持到敌援军靠近,使我军被迫撤出战斗。

老蒋赞之:“陈明仁守四平,知不可守而守之,东北数省赖以保全”,将七十一军的功劳吹到天上去了。


吹是肯定吹了,不过,七十一军确实算是装备、战斗力都很强,算是稍逊于王牌部队的精锐。

4、新三军:脱胎于新六军的新锐。

新三军,是陈诚主东北时期组建起来的。

新三军的骨干部队,是原新六军的14师。

这个14师,是原18军的骨干部队,后又调入新6军,可以说出身于两个王牌部队之中,十分精锐。

以14师为骨干组建起来的新3军,也装备了大量的美械,装备比较精良,也有一定战斗力。

当然,由于新3军组建时,东北战场的态势已经变得对我有利,因此,该军一直没有太多发挥的机会。

5、四十九军:相对弱旅。

四十九军,是陈诚主东北时期,从江苏调过来的。

在苏中时,该军在粟裕将军的“七战七捷”中就被打得到找不到北。

调到东北后,不到20天,该军又在“秋季攻势”中被林帅打得几乎覆灭。还好,军长王铁汉是东北本地人,靠着本地口音逃了出来,但从此不再带兵了。


此后,四十九军多个部队屡战屡败,基本上不是我军对手。

总的来说,廖耀湘兵团的下面的5个军,有2个(新1军、新6军)是“五大主力”行列的王牌部队;1个虽不是王牌但也算精锐(71军),其装备、战术水平都属上乘,确实是国军的最强兵团。

强大的廖耀湘兵团2:名将云集

这个强大的兵团,不但“兵强马壮”,而且“名将云集”。

1、廖耀湘。

廖耀湘,可能是国军中军事素养最高的将领之一了。


他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和法国陆军大学,对中、西方的军事思想都研究极深。深到什么程度呢?他曾拿着传说中的八阵图与马奇诺防线放在一起研究,并早早预言:马其诺防线虽然坚固,但缺乏变通,不足为凭。(廖耀湘与对手林帅,是少有的两位,早早预言马其诺防线靠不住的军事天才。)

民国顶级战略家蒋百里在与他“论兵”后,大为赞许,将廖与另一位湖南老乡蔡锷相提并论。

而在解放后,刘帅也曾邀请他讲课,介绍丛林战、攻坚战、城市战等方面的战术。

而且,廖可不只是“纸上谈兵”!

作为黄埔六期的毕业生,他“出道很晚”,来不及参加东征、北伐,但却能早早爬到众多师兄前面,靠着是战功!(当时,同级别的军官,多为黄埔四期以前的毕业生。)

他在昆仑关之战的血战中扬名立万,在印缅战场又靠战功赢得了“中国虎”、“丛林之虎”的美名。


当时,廖耀湘是唯一一位同时获得美英中三国最高勋章(“自由勋章”、“十字勋章”、“青天白日勋章”)的将领。

解放战争初期,新六军的表现之所以好于同为王牌的新一军,在于廖耀湘发展了针对性的战术(如在步炮协同中,规定步兵必须在火炮覆盖几分钟内冲入敌阵地等)。

即便在最后的辽沈战役中,当老蒋、卫立煌、廖耀湘等人为方向争论不休时,廖也被军史家认为是“唯一一个头脑还算清醒的将领”。

2、潘裕昆、李涛、郑庭笈、龙天武、向凤武。

而廖下面的5个军长,也都是当时鼎鼎大名的名将。


这5个人有着相似之处。

(1)、都是黄埔毕业生,老蒋的嫡系。

潘裕昆和向凤武是黄埔四期;李涛是黄埔六期;郑庭笈和龙天武是黄埔五期。

(2)、都是从底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除李涛是参谋出身外,其余4人,都是从排长、连长、营长,一步步靠着胜过常人嗯表现提拔起来的。

(3)、都是血战昆仑关、印缅血战中扬名立万的。

也就是说,廖耀湘兵团下的军长,都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且已有威名之人,而且,这些威名都是一枪一炮,在枪林弹雨中实打实打出来的!


最好的兵,最好的将,最好的装备,廖耀湘兵团确实就是当时国军最强兵团。

然而,这个最强兵团,最后确实稀里糊涂被四野秒了···

稀里糊涂灭亡

1、战略分歧下,陷入“等死状态”。

辽沈战役期间,廖耀湘兵团奉命救援锦州。


从廖接到命令开始,关于这个兵团“去哪里”,“干什么去”就在国军内部争论不休。

锦州失守后,老蒋的意思是“东西对进”,廖兵团与锦西、葫芦岛的“东进兵团”合作,一起收复锦州。

廖的意思是:占领营口,并从那里撤退。

卫立煌,则主要主张固守沈阳,实在不行就按照廖的意见往营口撤退。

争执不休,长时间没有结果。

如此,廖兵团长时间处于无坚固据点可依托的“行军状态”。

而廖兵团所在的,狭窄的辽西走廊,恰是最利于打大歼灭战的地方。

可以说,廖兵团,因为高层内部争执没有结论而长期处于“找死状态”。

2、关键时刻,保存实力,拱手让出生机。

在蹉跎几日后,廖兵团认为:无论是去营口,还是下锦州,先攻取黑山、大虎山是最为有利的。


于是,廖耀湘遂发起了对黑山、大虎山的进攻。

黑山阻击战非常出名,还被拍成了电影,咱们这里就不赘述了。

总之一句话:我军打得很艰难,最终靠着英雄主义精神挡住了敌人,为歼灭廖兵团赢得了时间。

黑山、大虎山挡住了廖兵团,既是咱们的部队英雄,也是廖长官在生死关头还以私心作祟,保存实力!

咱们前面提到,廖兵团最厉害的是新一军、新六军,而且,这两支在丛林作战、攻坚作战中杀出威名的队伍,非常适合在此战中担任主攻。

然而,廖将最精锐的新一军、新六军“雪藏”,让其他几支部队先去打。

都这个时候了,还想着保存基本部队···在国军一堆毛病的大染缸中,最好的名将也会犯浑,最好的军队也打不出好仗!

如此,打不下黑山、大虎山,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也就没有悬念了。

主官如此,手下就更不必说了,七十一军、四十九军的将士,都知道廖长官只爱惜自己的基本部队,各怀心思。

很快,这种心思,带来了更严重的后果。

3、吓破胆,自己放弃最后的生路。

其实,即便如此,当时我军尚未形成合围,廖兵团如果仍然全力往营口退,机会还是很大的。


其实,四十九军一部,就曾经逃出了包围圈。

然而,突然,该军先头部队遭到了我独立二师的阻击。

当时,除独立二师外,我军在此方向尚没有大军。

然而,或许是因为我军有重要炮参战,或许是因为实在想不到我军一个师就敢于奋不顾身来冲击,四十九军军长郑庭笈却判断:往营口方向,已有解放军大部队!

郑的汇报,影响了廖的判断,廖也误以为营口撤退之路已经被堵死···

如此,原本可能一路往营口的部队,又准备回沈阳了···

回到沈阳?他们不过在探出一点头以后,重新钻回我军的口袋里罢了···

在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徘徊、踌躇后,廖兵团,哪里很能“来去自如”呢?

4、遭遇“神来之笔”,导致崩盘。

总攻还开始的时候,廖兵团的司令部就被我三纵一支小部队端了···

坦率地说,精确断掉他们的司令部,有运气成分。



但是,这可不是“白来”的幸运。

廖兵团的电台信号,一直在我军的监听之下!

所以,廖司令指挥的电台在哪里,我军的攻击就到达哪里!

廖司令麻痹大意给我们指定了个大致范围,林帅对长短枪等缴获物资的数据分析又“缩小”了范围,最后,是我们的“神来之笔”。

廖耀湘的对手,实在太厉害了!

随后,廖耀湘进一步犯了低级错误。

在他逃到自己的基本部队,新六军二十二师后,或许是连续受到打击,心烦意乱,廖司令居然用明语在电台中呼叫和调动部队!这是怕我军听不懂呀!

林帅知道:总攻的时间到了!

林帅下达命令:不要休息,不要睡觉,哪里有廖耀湘的部队就往哪里打!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打!直到把廖耀湘兵团彻底歼灭为止!

后面的事情,不需说了。


装备精良、名将云集的廖耀湘兵团,稀里糊涂地,就覆灭了!


廖兵团中的新一军,在抗战时是一等一的好部队,将士们浴血奋战,毫不退缩。

解放战争时,到了东北后,士气不再。

为了激励士气,部队播放各种战斗电影。

效果不大。

随即,新一军成立了“军官之家”,招募一些有姿色的“女政工队员”,供军官们吃喝嫖赌,以此来维系士气。

新一军的变化,很有代表性!

廖耀湘兵团,精锐众多、名将云集。

精锐、名将的名号,是廖耀湘及他的兄弟一起打出来的。

当他们意气风发,保家卫国时,他们无愧是精锐、英雄。

然而,到了1948年,这些精锐之师,已经在国军这个大染缸里变质了。

此时的他们,虽有精锐之名,却不堪我英雄部队一击!




如此这般提问,显然是误读了廖耀湘兵团作战序列的变化过程,笔者很负责任地说:廖耀湘兵团从组建到覆灭,无论兵力还是战力,从来都不是什么“国军最强兵团”!造成这个错觉的最重要原因,是部分读者总以为,新一军和新六军始终同时在廖兵团的编成内。

研读军史要细,比如1947年8月廖兵团组建时,只辖新编第六军和青年军第207师,总兵力不过6万余人,全部美械装备倒是不假,但是怎么可能排名第一?而且这个兵团的番号也不是“第九兵团”,而是东北行辕下辖的第四兵团

这是陈诚到任东北以后,大肆扩军期间搞起来的,当时总共成立了四个野战兵团,番号也是东北行辕单独内部排序的。这一时期蒋军还未开始组建大型机动兵团,所谓的“兵团”跟“整编军”级别类似,一般只辖两个军或者整编师。

陈诚扩军的套路是“以老带新”,也就是将各主力军纷纷调出一个师,用来组建新的军级单位,于是1947年11月,他把新六军的第14师调出、第13军的54师调出、再凑上一个暂编第59师,共同组建了“新编第三军”

然后再把这个新三军塞到第四兵团里面,同时调出207师准备扩编为第六军,如此到了1947年底,廖耀湘第四兵团的作战序列为:

新编第六军、新编第三军、骑兵第二军(配属指挥),拢在一起不过7万余人,考虑到六个师的实际情况,其实这个第四兵团就是“加强版”的新六军,实力和战力,都没有随兵力成倍增加而翻番。

陈诚把东北搞得一团糟以后,1948年初灰溜溜跑路了,卫立煌到任“东北剿总总司令”(行辕改的),他也来了一番军力和编制调整,廖耀湘兵团按关内外统一的番号,改称为“第九兵团”,然而除了一些人员调整外,兵团所辖部队和兵力基本没有变化。

兵团基本配置为:新六军(军长李涛)所辖的三个师、新三军(军长龙天武)所辖的三个师、骑兵第二军(军长王照堏)所辖的两个骑兵旅,兵力仍然在7万来人左右,也没有额外配属炮兵和装甲兵,扯什么“国军最强兵团”?最多算中等偏上罢了。

直到1948年5月,东北野战军春季攻势如火如荼,长春被围,卫立煌有些慌了手脚,决定把沈阳地区的30万主力,划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以周福成第八兵团为主组成的“守备兵团”,其二是以廖耀湘第九兵团为基干组建的“机动兵团”

机动兵团的意思,当然是担负东北战场上的机动作战任务,因此卫立煌把猬集在沈阳周边的新编第一军、第49军、第52军、第71军等四个军,全部拨给了廖耀湘指挥,同时配属了大批特种兵分队,应该说,这一时期才是廖耀湘兵团最强的时间点。

它包含新一军、新六军在内的六个军,加上配属部队总兵力超过了13万人,从全国战场看,也应该是蒋军兵力最多的一个兵团,甚至超过了黄百韬第七兵团的峰值(五个军12万人)。然而这个所谓的“最强”,仅仅是昙花一现,因为它根本没有真正投入战场。

东北野战军打响辽沈战役包围锦州后,在微操大师的强硬命令下,卫立煌不得不从命,以廖耀湘机动兵团(称为第九兵团有点勉强)为基干,组建了援锦的“西进兵团”,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兼任西进兵团司令官。

所以要注意,“西进兵团”跟第九兵团不是一码事,它的作战序列是有所调整的,最重要的调整包括:刘玉章第52军脱离兵团建制,奉命单独攻击营口,重新调入青年军207师的一个旅补缺;同时由于战场的具体态势,新一军、新六军、第49军和第71军,当时都缺编一个师。

具体作战序列是:新一军(第50师、新30师)、新六军(新22师、第196师)、第49军(第105师、第195师)、第71军(第87师、第91师)、新三军(第14师、第54师、暂59师),如果再计入207师(整编师编制)的第3旅,应视为12个步兵师的建制。

通常情况下军辖三师,廖耀湘兵团整整有五个军的编制,为什么没有15个师?现在知道原因了吧。不过特种兵确实配备了不少,卫立煌把剿总直属的特种兵部队大部分加强给了“西进兵团”。

包括东北剿总直辖之装甲兵团、炮兵第12团、炮兵第16团大部、通讯兵团的一个营等等,以及骑兵第1旅和第3旅,所以西进兵团的正确兵力描述为:下辖12个师另2个旅、加配属部队共约11万人。

许多军史文献将其描述为“11个师又3个旅”,其实是不专业的,青年军的一个旅就是师级单位,至于骑兵旅确实可以另外计算。老实说,廖耀湘西进兵团的装备水平和兵力规模,尚不及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和黄维的第十二兵团。

那两个以第5军、第18军为基干组建起来的大型机动兵团,均配属一个快速纵队,满编兵力也都在12万人左右,三者相比,廖兵团无论如何也算不得“最强”。许多读者甚至创作者想当然地以为,既然“五大主力”之二编入同一兵团,难道是实力最强?还是错误。

不仅仅是因为兵团内部有四个军缺编,其实新一军也得形容为“哥已不再是当年的哥”,一方面,新一军的核心部队新38师,早已被拉出去扩编为新七军,正在长春挨饿呢,所以这个王牌军实力还不如曾经的一半,根本无法与1946年相提并论了。

另一方面,新一军和新六军在前期与东北野战军的作战中,连续被吃掉了好几个主力团,不少团级建制都是重建的;再比如第71军的那两个师,也多次被歼多次重建(另外一个第88师就在锦州重建呢),因此这三个所谓的主力军,早都是外强中干了。

而邱清泉兵团和黄维兵团,分别是以整编第五军和整编第十八军为基干扩建的,这两个整编军(又被称为邱清泉兵团和胡琏兵团)是我军在中原和华中战场的大敌,作战相对狡猾,至淮海战役之前,从未遭到过毁灭性打击,心气也是不弱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廖兵团被全部歼灭的时间也是最短的,黄维第十二兵团在双堆集撑了23天,最终全军覆灭时,华野和中野仅俘敌46000余人;邱清泉第二兵团在陈官庄也坚持了一个多月,华野仅总攻即整整耗时五天,1949年1月6日动手,至1月10日才全部结束战斗。

反观廖耀湘兵团,自1948年10月26日被东野包围,至10月28日下午便告全军覆灭,仅仅60个小时!廖耀湘以下被俘88000余人,再去掉黑山阻击战该兵团损失的8000余人,在整个辽西围歼中,廖耀湘西进兵团的伤亡至多为10000余人,这就是最强兵团?扯么。

我们承认,东北野战军兵力绝对优势,炮兵火力也居优势,还有意外打掉廖兵团指挥部的神来之笔,但是从廖兵团各军的抵抗程度、整体战况的激烈程度、敌军伤亡数字来看,廖耀湘这个西进兵团,远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强大。

结论很清晰了吧:廖耀湘各时段率领的第四兵团、第九兵团、西进兵团,只能说是东北战场最强的一股敌人,如果称为“国军最强兵团”,则肯定是言过其实了,已经肾虚的两大王牌军,也根本撑不起“最强兵团”的场子。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