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有何依据?

个人作者,创作不易,请多多点赞。编制/煮酒烹鹤闲聊历史创作/煮酒烹鹤闲聊历史我来回答这个简单问题,幸好我历史学得好

个人作者,创作不易,请多多点赞。

编制/煮酒烹鹤闲聊历史

创作/煮酒烹鹤闲聊历史

我来回答这个简单问题,幸好我历史学得好。

战国时期,七雄(就是七个分封国)分别为秦、楚、燕、韩、赵、魏、齐,

他们的都城如下:
一,秦:咸阳(现在陕西省咸阳市)
二,楚:郢(现在湖北省江陵县)
三,燕:蓟(现在北京市宣化区蓟县城关镇)
四,韩:信都(现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五,赵:邯郸(现在河北省邯郸市)
六,魏:大梁(现在河南省开封市)
七,齐:临淄(现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战国七雄分布图(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这些都城的确定主要依据于两种资料:

一是史书记载,如《史记》、《汉书》等;二是考古发掘。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1.秦国都城咸阳
咸阳作为秦国的都城,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其中记载了秦始皇在咸阳修建宫殿、陵墓等重要建筑。此外,汉代史书《西京赋》中也有关于咸阳的描述,其中提到:“咸阳者,秦之都也,故城在今沣县之南,去京师六百余里。”这些都表明了咸阳作为秦国都城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

咸阳(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楚国都城郢
楚国的都城郢,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史记·楚世家》中,其中记载了楚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郢城的重要地位。同时,汉代《郢中赋》中也有关于郢城的描述,其中提到了郢城的城墙、宫殿、陵墓等建筑。这些资料一起证明了郢城作为楚国都城的地位和重要性。

郢(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燕国都城蓟
燕国的都城蓟,最早的记载同样可以追溯到《史记·燕世家》中,其中提到了燕国的历史和政治中心在蓟城。此外,汉代《燕都赋》中也有关于蓟城的描述,其中提到了蓟城的城墙、宫殿、庙宇等建筑。这些资料一起证明了蓟城作为燕国都城的地位和重要性。

蓟(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4.韩国都城信都
韩国的都城信都,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史记·韩世家》中,其中提到了韩国的历史和政治中心在信都。同时,汉代《信都赋》中也有关于信都的描述,其中提到了信都的城墙、宫殿、庙宇等建筑。这些资料一起证明了信都作为韩国都城的地位和重要性。

信都(现邓州市)(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5.赵国都城邯郸
赵国的都城邯郸,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史记·赵世家》中,其中提到了赵国的历史和政治中心在邯郸。此外,汉代《邯郸赋》中也有关于邯郸的描述,其中提到了邯郸的城墙、宫殿、庙宇等建筑。这些资料一起证明了邯郸作为赵国都城的地位和重要性。

邯郸(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6.魏国都城大梁
魏国的都城大梁,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史记·魏公子列传》中,其中提到了魏国的历史和政治中心在大梁。同时,汉代《大梁赋》中也有关于大梁的描述,其中提到了大梁的城墙、宫殿、庙宇等建筑。这些资料一起证明了大梁作为魏国都城的地位和重要性。

(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7.齐国都城临淄
齐国的都城临淄,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史记·齐世家》中,其中提到了齐国的历史和政治中心在临淄。同时,汉代《临淄赋》中也有关于临淄的描述,其中提到了临淄的城墙、宫殿、庙宇等建筑。这些资料一起证明了临淄作为齐国都城的地位和重要性。

临淄古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总之,根据历史文献、考古发掘等多种资料,可以确定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分别为咸阳、郢、蓟、信都、邯郸、大梁和临淄。这些都城的位置也基本上得到了证实,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秦、楚、燕、韩、赵、魏、齐等七雄,除楚国独霸南方外,其余六国皆雄居北方,因此其都城,除楚国在南方外,其余秦楚燕等六国皆在北方

秦国

秦国对于都城的选择,曾经历过“九都八迁”,其最初的都城在秦邑(今甘肃天水市故秦城),周孝王时期,孝王封秦国祖先非子于秦邑,使复嬴氏祀,号曰秦嬴。而后,周王室东迁之后,秦国日趋强大,逐步东进,其都城也就开始了东徙之路,第一都就是西犬丘(今甘肃天水礼县大堡子山附近),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等皆以西犬丘为都,居西垂宫。第二都就是汧(今陕西省陇县东南汧河南岸的边家庄一带),《帝王世纪》载:“秦襄公二年,徙都汧”,汧作为秦都的时间很短,仅十二年,前766年秦襄公死后,秦文公离开“汧”返回西垂,重新以西犬丘为都。



第三都就是汧渭之会(今陕西宝鸡市魏家崖),据《史记•秦本纪》所载,前762年,秦文公率兵七百东猎,从“陈仓渭水道”东进,前761年,“至汧渭之会……即营邑之” ,新都于“汧渭之会”。第四都就是平阳(今陕西宝鸡市眉县),《史记•秦本纪》载:“宁公二年(前701年),公徙居平阳”。平阳为秦都的时间也很短,仅为36年,因平阳地处渭河盆地,地势低洼,且还被夹在渭河、秦岭和凤翔原之间,因此对于秦而言,以此为都,无论是东进还是西守,或向南北发展,其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在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都城就迁出了平阳。

第五都就是雍城(今陕西风翔县),《史记•秦本纪》载:“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于此建都,直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年)才迁出,其建都长达294年,为秦国定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有19位秦君在此居住,包括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秦桓公等。第六都就是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前424~前415年,秦灵公为与魏国争夺河西之地,曾在此短暂建都。第七都就是栎阳(今陕西临潼县武家屯东北),秦献公二年(前383年),为重夺河西之地,献公、孝工皆以此为都,前后共34年。第八都就是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前350年,秦孝公为与六国争夺天下,同时防御六国的侵略,遂迁都于此,随后经战国、秦朝两个时代,共144年。

楚国

终楚国八百余年,楚共有七都,其最初的都城在丹阳(今河南淅川境),周成王时期,熊绎被封以子爵,居丹阳,建立楚国。第二都在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楚文王时期迁都于此,至前506年,历经400余年,是楚国处于最鼎盛时期的都城。第三都在鄀都(今湖北省宜城东南),前506年,因和吴王夫差的战争,楚昭王自郢迁于鄀都。第四都在鄢都(今湖北省宜城),楚惠王时期曾短暂迁都于此。



第五都在陈都(今河南淮阳),前278年,秦将白起破楚拔郢,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都。第六都在巨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北),因秦军继续攻进楚境内,为安全起见,楚考烈王迁都于巨阳。第七都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前241年,为躲避秦国的兵锋,楚考烈王再迁都于寿春。

燕国

燕国的都城较之其余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燕国曾先后有五都,但自燕昭王后,燕国实行“三都”制,即同时存在着三个都城,分别是蓟城、中都和下都武阳城。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镇东北董家林古城),燕地即燕都。约前697年,燕桓侯即位,因北方游牧民族越发强大,时常袭扰燕国,恒侯被迫迁都于临易(今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容城县晾马台乡),直到战国初期燕成公时期,临易依然为燕都,持续了两百余年的时间。



当然,在这段时间中,曾经有一段时间,燕都迁移到了上都蓟(今北京),前664年,因威胁燕国的北方少数民族山戎被齐恒公打败,燕国遂开始着手营建蓟,并逐渐将都城移至蓟,至燕襄公时,蓟完全取代临易成为燕国新都。但到了春秋晚期,随着北方山戎再次变得强大,燕国遂又将都城迁往临易。

前314年,子之之乱后,燕昭王在易水高筑武阳城(今河北保定西北部的易县南3公里的高陌乡),是燕下都。自燕昭王后,燕国形成三都,即上都蓟,是为燕国宗庙所在;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以西),是为燕国军事重地;下都武阳城,是为燕国行政中心。

韩国

因韩国地处中原,被魏、齐、楚、秦等强国包围, 终其一百七十余年,韩国都未能向周边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所以相比于齐楚秦等国,韩国的国都迁移的并不频繁,先后只迁移过两次都城。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诸侯,自此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前375年,韩哀侯灭郑,为加强旧郑土地的统治,韩国迁都于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国

前403年,赵烈侯建立赵国,都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赵敬侯即位后,为便于赵国争霸天下,实施北进的国家战略,赵都由晋阳迁往邯郸(今河北邯郸)。前355年,赵成侯二十年,赵国确立双都制,以邯郸为都城,信都(今邢台)为陪都,《赵记》云:“赵孝成王造檀台,有宫,为赵别都,以朝诸侯,故曰信都”。

魏国

前403年,魏文侯建立魏国,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前364年,为谋得更好的扩张之路,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自此百年都未有变化,《读史方舆纪要》载:“战国时为魏都魏惠王自安邑徙都大梁”。

齐国

自前1044年,周文王封姜尚为齐侯,建齐国,直至田代姜,除齐胡公时曾短暂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齐国的都城一直都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八百余年都未有变化。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