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不删改他做过乞丐的历史?
你说朱元璋出身卑微可以,但你要说他当过乞丐,那可是要让锦衣卫找你喝茶去的。在《明太祖实录》中,就曾记载道朱元璋毫不避讳提到自己的出身,他从来没有否认过自己身份低微,就这一点,比起古代很多平民帝王都要大气得多:朕本农夫,托身缁流,遇时多艰,入于行伍
你说朱元璋出身卑微可以,但你要说他当过乞丐,那可是要让锦衣卫找你喝茶去的。
在《明太祖实录》中,就曾记载道朱元璋毫不避讳提到自己的出身,他从来没有否认过自己身份低微,就这一点,比起古代很多平民帝王都要大气得多:
朕本农夫,托身缁流,遇时多艰,入于行伍。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古代平民出身的皇帝只有朱元璋和刘邦。
事实上,这两位是平民出身的“大一统开国皇帝”,比如著名的南朝宋武帝刘裕,他就是个平民出身。
不过朱元璋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坦荡,不会想着去追溯那些同姓的古代名人,硬给自己打造一个名门传人的身份。
祖上是种地的,那就说是种地的,丝毫不掩饰,也没必要掩饰。
而朱元璋之所以有这种底气,完全是因为他的政治集团,根本不需要讲究“出身”这事。
为什么自古以来难出“布衣皇帝”,这并不是因为布衣皇帝能力不够,事实上,很多在乱世中能力超群的人,都是布衣百姓,限制布衣爬到权力巅峰的,乃是“观念”。
古代权力社会讲究“家天下”,家天下并不仅是对于帝王的狭义概念,更可以视为一种“泛概念”,对于贵族和世家门阀,都是有用的。
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家族,不可能世世代代都是聪明绝对的天才,总会出两个平庸之辈,而这个世界,本质是丛林法则,能者居之是一种自然规律,所以为了“破坏”这种自然规律,将家族的权力不断延伸,于是“世家”观念便出现了。
即便是皇族,也都是“世家”范围内的。
那么世家的核心成分是什么呢?
我们通常可以认为有两种:
一、世家组建起来的圈子,他们形成的“精英世袭共识”,精英不再以能力为主,而是以血脉为主。
二、世家构建的道德文化氛围,输出大量利于世家统治的文化思想,形成枷锁。
第一种成分很好理解,那就是世家之间互相为尊,彼此认可后人的“尊贵身份”,其实这种办法是很符合人性的,试想,如果连世家自己都不尊重世家,别人又怎么会尊重世家。
所谓“共识”,就是需要大家都在这个规则下展开,一旦跳出共识,那就要被踢出游戏。
而第二种成分,相对复杂。
严格来说,传统儒家文化,就是被世家“魔改”之后的儒家文化。
比起暴力手段统治百姓更可怕的是,文化手段。
在任何一个时代,读书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每一个人都有向学之心,而世家正是抓住了这个核心点,于是在文化上不断“加料”,他们植入大量利于他们统治的思想,形成一把把枷锁,即便是寒门出身的读书人,等到功成名就后,他们潜意识看到世家之人都是会显露出“谦卑”的姿态。
也是世家这两种成分的“结合”,缔造出了正统性的概念。
凡是帝王,都难逃别人问一句:
“你正统吗”?
按理来说,刘邦也好,朱元璋也好,他们本身是很难打破这种社会枷锁的,但中国人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当环境和各种因素到了那个程度的时候,世家构建的牢笼,就会出现松动。
朱元璋就是抓准了这个时机。
且看朱元璋的“核心”团队。
文官集团:以李善长、朱升、刘伯温为首。
武官集团:以常遇春、徐达等人为首。
他的核心团队最大的一个特点:
大家都有能力,但出身却是很一般,既有失意的汉人书生,也有不得志勇猛武将。
就拿朱升和李善长来说,这两位是朱元璋打天下的主要掌舵者,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奠定了朱元璋的创业逻辑,李善长管理军需和内政,稳定了朱元璋军队的收支平衡,特别是李善长,被朱元璋视为老师,在大明建立后,成为“六国公之首”。
而如此能力出众的两人,在元末时期、都非常不得志。
原因就是,元朝更讲究“世家”那一套,能力再怎么强,都得乖乖在世家共识下臣服。
所以他们对世道绝望,也是在绝望之际,他们等到来朱元璋。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朱元璋和刘邦很像,他们都是布衣身份,也正好处在一个“任人唯贤”的阶段。
严格来说,“任人唯贤”,就是朱元璋吸引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特殊的世道下,就形成了一种很特殊的观念,不管是李善长还是朱元璋,他们都对彼此的所谓“身份”不在意,按照以往来说,可能他们都会在意的,但此时此刻却不会在意。
这就好比韩信不在意刘邦是个布衣,刘邦不在意韩信曾经在项羽手底下当过将军的道理。
同时,朱元璋又是个非常会处理政治关系的人。
他很睿智地将这些出身一般,或者是郁郁不得志的人安排在高位,让他们在一个新的秩序下,打破对过去世家的“崇拜感”,从而认可一个新的“世家”的诞生。
说简单点,朱元璋就是要用自己的身份,对过去的一切正统来个了断,他已经是新世家,但不需要过去世家的承认。
因此,朱元璋就改变了世家的“共识”特性,只要有人认可,那么他就是新的世家。
而这个过程中,朱元璋是有一定的“运气”成分的。
毕竟徐达也好,常遇春也好,他们两个都不是名门望族,特别是徐达,他跟朱元璋从小玩到大,也是个泥腿子出身,可他的打仗能力却很强,一般来说,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出一个人才那都是不得了了,而朱元璋和徐达长大的地方却“藏龙卧虎”。
这不得不归结为运气成分。
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卑微”的出身反而成为他正统性的来源,因为朱元璋的淮西勋贵集团,几乎都是普通人出身,要说在世家传播的“枷锁文化”下生活那么多年,他们内心不自卑的话,那是骗人的。
这些淮西勋贵们如今成为了大明的新贵族,最怕的就是,别人骂他们“暴发户”,虽然相当一部分人的行为真的就是暴发户行为,但总不能有人当着他们的面说他。
于是乎,朱元璋就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支柱”,他们觉得,自古以来那些个帝王不都是什么世家门阀出身的,但他们的皇帝就不同,就是普通人出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到了这种境界下才显现出真的意义。
朱元璋就是“代言人”,一个新的时代的代言人,他代表了元末的一批新贵族的崛起,也因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正统”。
要说其他朝代的正统都是从世家门阀的手中“接力”过来的,那么朱元璋就是自己开辟新的秩序,而且朱元璋的功绩是建立在“驱逐胡虏”的基础上,这等于是将多年以来的胡汉矛盾来了一次彻底的结算,这就让以往的旧贵族根本无法抨击朱元璋的正统性。
这也是打破过去文化枷锁的最好办法。
所以说,朱元璋保留自己卑微的出身,反而还是一个很有必要的事情,相反,假如朱元璋删去了自己卑微的身份,那么才是有些心虚罢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登基之后,也开始了打造自己的“世家共识”,而这种共识就是建立在“八股文”的基础上的。
为了让后世的文人难以在历史的规律中找到批判他朱元璋当皇帝的“正统漏洞”,朱元璋以自己的意志大程度改变了科举考试的模样,如果想当官,那就得学八股,如果学了八股,那就基本认可朱家的统治地位。
因此,大明朝反而是一个皇权十分集中,集中到近乎病态的一个时代。
假如不是李自成和满清的侵扰,大明根本不可能被人改朝换代。
我们也不难从中得出一个结论,朱元璋创造的文化思想秩序,防的就是读书人,是世家,而破朱元璋设下枷锁的,唯有像李自成这样的泥腿子,因为他离经叛道,不习八股,心中无功名,换路亦帝王。
要不别人怎么说李自成,本质上就是另一个朱元璋呢。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第一,朱元璋承认自己出身卑微,但他从来没说过自己曾做过乞丐。
予本淮右布衣——《谕中原檄》
我本是淮西普通老百姓。
朕本农夫,托身缁流,遇时多艰,入于行伍。——《明太祖实录》
我是泥腿子出身,曾经当过和尚。后来混不下去了,就参加了红巾军。
上世以来,服勤农桑。五世祖仲八公,娶陈氏,生男三人,其季百六公,是为高祖考。娶胡氏,生二子,次即曾祖考四九公。娶侯氏,生子曰:初一公、初二公、初五公、初十公凡四人。初一公配王氏为祖考妣,有子二人,长五一公,次即先考,讳世珍。——《朱氏世德碑记》
我们朱家世世代代都是务农的,最起码祖上五代都是农民。
以上都是朱元璋的自述。
从其自述可以看出,朱元璋的自我定位,一直都是普通老百姓。
他也承认自己曾做过一年云游僧人,期间以化缘为生。
但他从没说过自己做过乞丐。
在现在人看来,化缘和乞讨没区别。不都是找人要饭吃吗?而且普通佃农和云游僧人也没比乞丐高贵多少吧?
确实,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确实没啥区别。
但在古人看来,化缘是化缘,乞讨是乞讨。
化缘和乞讨不是一码事。
至于云游僧人和乞丐,就更不是一码事了。
这不是高贵与否的问题,而是要实事求是。
朱元璋否认自己做过乞丐,一点也不妨碍他承认自己出身卑微的事实。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朱元璋确实没做过标准意义的乞丐,所以他从来不说自己曾经是乞丐。
第二,在朱元璋看来,自己出身卑微,对巩固统治是有利的,并不需要特意隐晦。
因为古代改朝换代,讲究顺应天意。
啥叫顺应天意呢?
无非就是两种情况。
一种是朝庭昏庸,民不聊生,某义士以所谓汤武式的革命,取而代之,建立新朝;
另一种是外敌入侵,荼毒生灵,某义士以恢复中华为口号,抵御外族,建立新朝;
只有这两种情况,才能算是名正言顺,才能称之为“得国正”。
除此之外的改朝换代,都会被视为“窃国”。
饱受老百姓的窃窃私语。
就拿赵匡胤来说。他建立宋朝,结束五代十国混战,对中华文明的延续有大贡献。
但是老百姓提起他时,却总是第一时间就想起他领后周俸禄,却欺负孤儿寡母,篡了老领导的政权,做了卑鄙小人才会做的事,不配称为男子汉大丈夫。
相比于赵匡胤,朱元璋的出身就太“正”了。
他多次强调自己出身布衣。一来,可以表明他从没受过元廷恩惠。
自己起兵灭元,驱逐外族残暴统治,恢复汉人统治,完全是顺应天意,名正言顺之举。
别说他没抓到元朝皇帝,就算是抓到了,拉到菜市口直接斩了,他也不用背负弑君的道德谴责。
二来,也可以表明他是从最基层一路走上来的全知全能型皇帝。底下的事,他都懂。那些人生阅历远比不上他的大臣,就别在孔夫子面前读孝经,关公面前耍大刀了。别想着忽悠他。
很明显,朱元璋的这种自我定位,对他的统治是有利的。
基层经历,对于上层人物而言,从就不是黑历史,反而是加分项。
只有那些不上不下,想混进某些圈子,却被圈内人排斥的人,才会刻意利用贵族身份和文艺范给自己增添入圈的砝码。比如田女士。
三,朱元璋对自己的过去貌似也有隐晦。
比如,他是如何控制郭子兴的军队,他就很少拿出来说。
实际上不止朱元璋,现在的很多商业大佬也是如此。
就拿李嘉诚来说。他成为首富后,也是喜欢对外宣传,说当年自己家里有多穷,自己是白手起家,一路奋斗,历经千辛万苦后,才成为首富。
结果最后被狗仔队一查才发现,他出身贫寒是不假。
可他的第一桶金,是靠老婆成就的。
这段过往被爆出后,他所谓的发家故事,在老百姓眼里,立马就不那么传奇了。
内地的很多大佬也是如此。
经常对外宣称自己当年都是白手起家,屌丝逆袭,结果一查,要么有家庭背景,要么是老婆家族有背景。
真正是从屌丝逆袭为大佬的人,屈指可数,貌似也就刘强东和雷军。
总而言之,优秀人物的思路跟平常人是不一样的。
平常人觉得,出身卑微是黑历史。自己认识某大人物,能走“捷径”,是值得夸耀的事。
优秀人物是正好相反,他们只会觉得,自己走捷径,才是黑历史。不会拿出来说。
朱元璋对自己的出身,完全不在意。但对他参加红巾军后的三年时间,到底干了什么,到底是怎么娶到马皇后,到底是如何获得郭子兴的信任,他却从来不提。
当然,他的这段历史,现在也不是秘密了。
他其实也没走多少捷径,他的成就,还真是自己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不过,朱元璋极少提及1352~1356年期间的自身经历,也是事实。
可能这段经历才是朱元璋一直想避讳的吧。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