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老虎为什么不吃大熊猫呢?
狮子和老虎不吃大熊猫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大熊猫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外数量极少
首先,大熊猫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外数量极少。狮子和老虎在野外捕食猎物时,通常会选择易于捕捉的猎物,如羚羊、鹿、野猪等,而不会选择数量稀少的大熊猫。
其次,大熊猫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也是狮子和老虎不会选择它们作为猎物的原因之一。大熊猫身体笨重,行动缓慢,不具备逃跑和反击的能力,而且它们主要以竹子为食,营养价值较低,对于狮子和老虎来说并不是理想的猎物。
此外,大熊猫生活在中国的高山森林中,与狮子和老虎的生活环境不同,它们的分布范围也比较有限,很难与狮子和老虎相遇。
最后,人类的保护也是大熊猫得以幸存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政府和各种保护组织一直在积极保护大熊猫,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猎杀等,使得大熊猫的数量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增长。
综上所述,狮子和老虎不吃大熊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大熊猫的保护地位、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因素。
大熊猫:你也不打听打听,我以前叫啥,豺狼我能对付6、7个,牙齿咬合力1300N,排位老三,还有一双“铁沙掌”,吃起肉来更是怕吓到小朋友。
大熊猫作为我国有国宝,一直以来都是过着包吃包住“养尊处优”的生活,晒晒太阳,打打滚,羡慕了很多年轻小姑娘。因此软绵绵的大熊猫一直被人们误认为光有可爱的外表,除了爬树,毫无战斗力可言。
其实,大熊猫发起怒来危险性极高。
大熊猫:别看我平时吃素,吃起肉来怕害到你
一直以来大熊猫都只吃竹子,天天吃素还长得肥嘟嘟,好像没有见过它吃过肉,但是没有见过,就不代表它不吃肉。
大熊猫属于杂食性动物,和狮子、老虎、豺狼等猛兽一样被归到哺乳纲、食肉目科下。
70~80年代,大熊猫因为大规模的“竹子开花”,开花后的竹子大片大片的枯萎,熊猫们被逼吃肉。它们闯进附近的村庄,把村民家里的牲畜祸害了一个遍。好在当地村民懂法,用羊肉,猪肉把大熊猫诱回了山下,并集中饲养起来。
你可能觉得,大熊猫只是在没有东西吃的情况下,会选择吃肉,那你就错了。即使有竹子吃,野生大熊猫也会偶尔也会开个荤,偷偷给自己加餐。
2011年,野生大熊猫被人类拍到啃食动物尸体的“馋照”,在网上还引起过小规模轰动,完全打破了大熊猫平时萌宠的形象,可谓了人设崩塌。
其实,对于熊猫来说,偶尔吃个肉是很正常的事,只是它们吃肉的样子很少被人发现而已。
曾有人在熊猫的粪便中发现过各种野生动物的残骸,就算是在动物园里的有吃有喝,饲养人员也会专门给熊猫喂一些碎肉加餐。
事实上,很多平时里只吃素的动物会偶尔给自己开荤,毕竟作为杂食性动物,吃肉是天生的,更何况它们本来就是野兽。
只不过熊猫作为一只野兽,曾经也发誓永不为奴,除非包吃包住!
在饲养过程中,大熊猫唯一的食物来源都是竹子,365天,一日三餐,竹子占食物总量的99%,但是直到现在,大熊猫一直保留着一副“吃肉”的身体。
比如:大熊猫的消化道结构和其它的肉食动物一样都很短,而草食性动物的消化道都十分崎岖,像牛和羊这类反刍动物还能利用自己多个胃室反刍,进行二次咀嚼,但是大熊猫没有。它们只有单胃,结构也极其简单。
所以,大熊猫的粪便,拉出来的叶,还是那个叶,枝还是那个枝,甚至还带着竹子的清香。
研究也表明,竹子只能在大熊猫的肠道中停留4-12小时,大熊猫肠道基本无力降解竹子中的纤维素。
因此,不少聪明的商人,利用大熊猫的粪便,通过加工后制成了卫生纸,贺卡等。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就曾推出过一款“大熊猫便便纸”。商品名就为“Panda Poo”,售价为每盒43元。
不知道有人用过没有。
很多人会误以为大熊猫和小熊猫有着什么亲近关系,毕竟他们都以吃竹子为生,还都在四川地区生活,但是他们真的啥关系也没有。
而且早在4000多万年前,大熊猫和小熊猫就分道扬镳了。
大熊猫的祖先,正儿八经吃肉的猛兽。
在800万年前,大熊猫的祖先:禄丰始熊猫,登上了舞台。那时始熊猫也还是杂食性的,而且有着很多食谱,直到700万年到200万年前,始熊猫才开始变成一位素食主义者。
眼尖的人可能会问,它们既然是吃肉的动物,为什么把肉作为主食了,反面要去啃又干又瘦的竹子。
这个问题,同样好奇地研究人员发现:大熊猫食不知肉味,对肉类没有感觉,犹如一台没有感情的竹子消灭机。
大熊猫之所以很少吃肉,是因为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食物匮乏,导致它们渐渐丢失了一个叫T1R1的基因,就尝不出肉的鲜味。而在野生环境中,吃竹子比吃肉容易得多,还没几个动物来抢。
从这一方面而言,大熊猫又是食草动物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大熊猫从来都是吃肉的,并且和食肉类动物没什么两样。
大熊猫的战斗力:排行老三,铁我都能啃
我们知道,吃肉的动物战斗力就没有差的,既然大熊猫也吃肉,那它的战斗力怎么样了?
这么说吧,大熊猫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始熊猫曾经和古猿,剑齿虎等猛兽一起组过队,下过副本的,当时这个队伍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剑齿象古生物群”。
不过和其它队友比起来,始熊猫由于防御能力较低,并不是主攻型队友。
遗传了祖先好战的基因,到了大熊猫这一代,其实力也相当强悍。
几千年前,人类的祖先们曾经就发现了大熊猫下副本的优势。司马迁在《史记.五帝纪》中记载过黄帝打炎帝时,曾组织过一支猛兽大军,其中就有大熊猫。
而在当时,大熊猫可不叫大熊猫这个“熊不熊,猫不猫”的名字,它有一个比它们祖先始熊猫更为拉风的名字:食铁兽
《山海经》中记载:“南方有兽,名曰啮铁,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
它还曾经是另外一个猛人作过搭档,这个猛人就是蚩尤。
当然神话故事不可全信,但是作为“食铁兽”,大熊猫真的可以吃铁吗?
1981年8月,一头名为莉莉的7岁雌性大熊猫,把装食物的铁盆咬成碎块吞了下去。莉莉的举动可把当时的饲养员给吓坏了,想找兽医帮助取出来,结果莉莉已经将铁块排出来了。
事实证明,大熊猫真的是能吃铁!
不得不服,大熊猫铁都咬得掉,还能顺利地排出来,会怕老虎和狮子吗?
大熊猫的战斗力主要在三个方面:
1、咬合力强,牙齿锋利
研究表明:大熊猫的咬合力1298.7N,裂齿咬合力1851.9N,在猛兽当中排第三名。狮子为1314.7N,2023.7N,老虎为1472.1N,2164.7N。仅是比老虎、狮子略低一点儿。
虽然在咬合力数值上,大熊猫略逊于狮子,老虎,但它的牙齿锋利程度比这两个食物链顶端的猛兽都高,老虎狮子也没见谁能咬得动铁的。这谁敢去招惹它,更别说去吃它了。
当然,以上战斗力仅限于成年大熊猫,对于熊猫宝宝和老年大熊猫来说,战斗力就廉颇老矣。
2、掌功深厚
成年的大熊猫几乎没有天敌,一只野外熊猫体重大约在60kg到100kg之间,体型在1.2-1.8米之间,饲养的体重在80kg-130kg。另外,它们虽然没有像老虎一般锋利的爪子和发达的四肢,但它们有比熊还要有杀伤力的手掌。
当它们遇到危险时,会背靠大树或岩石防御的姿态,对来犯者顺手就是“铁沙掌”一挥,轻则重伤,重则丧命,再怎么着不计,也可以把对方拍晕。
3、防御力强
大熊猫防御力很高,皮也超厚,脂肪也多,最厚的有10mm。去动物园可以经常看到它们从数米高的树上摔下来,拍拍屁股就走了。
虽然它们行动缓慢,一只野生的大熊猫,平均每小时的移动距离也只有20米左右,但是它们滚的速度很快,加上大熊猫所生活的地区是高山之上,自己又皮实,还会爬树,所以它们防御能力相当强。
打不过,但跑得过。
当然以上3点都是理论数据,毕竟谁也没有真正见过熊猫打架,但这足以说明熊猫的战斗力很强悍!
为什么狮子和老虎不吃大熊猫:不是不吃,是没得吃
实际上大熊猫成年后,很少会遇到天敌,不是因为它们没有天敌,而是因为一些猛兽的生活区内,没有大熊猫。
一、中国没有狮子
大熊猫主要活动区域是四川,限于秦岭一带。而狮子虽然在远古时期在非洲、亚洲、欧洲都有分布,但是十几万年前,亚洲狮子就灭绝了,后来非洲狮子再次来过亚洲,但并没有进入中国,基因学研究表明,在人类文明诞生(8000年前)之后,中国境内就没有狮子。
而中国的狮文化,包括“狮字”的由来,一是因为狮子被作为贡品献给了中国,二是因为佛教东传入中国的原因。
二、老虎吃不上大熊猫
至于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华南虎,虽然在一定的可能性上,华南虎会遇上野生大熊猫,但华南虎未必是野生大熊猫的对手。
这一点可以参考东北虎对棕熊。
老虎对棕熊,由于棕熊个子大,雌虎极少能捕杀棕熊,雄虎一般也不会去惹成年的公棕熊。而现在野生大熊猫虽然并没有过实战老虎,但从战斗力上分析,野生大熊猫不比棕熊差,加上它们会爬树,会滚,就算打不过,也能逃跑。
所以,狮子和老虎因为地理原因,隔着千山万水,它们不是不想吃,而是遇不上大熊猫,没得吃。
大熊猫的主要威胁
如今,对野生大熊猫造成威胁的只有花豹和豺群。
一般来说,四川那边的豺狼,普遍也就20-30斤左右。一只成年的雄性野生大熊猫可以一次对峙6-7只豺狼,不说能对豺狼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至少能一巴掌拍晕,全身而退。
但也并不是说,熊猫就没有危险,如果面对更大的狼群,熊猫可能就成了对方口中的肉,要不然熊猫也不会越来越少。加上人类的保护,有熊猫地方就不会有凶猛的肉食动物,如果熊猫真的面临着危险,也有人类的救治。
比如,潘文石教授就曾经从豺群口中救下过熊猫,把它治好后又放归野外。
因此,别看熊猫长得一副人畜无害靠卖萌为生的样子,实则它们战斗力超强,在野外,在人类的监护下,大熊猫几乎没有天敌。
写在最后:
达尔文曾说物竞天择,任何动物都避免不了有天敌的存在,也就免不了处于食物链中弱的一方,被吃也是符合自然规律,正常来说,人类不应该过多的干涉。
但是,熊猫不一样,作为濒危物种,人类有义务保护它们的安危。因为一个物种的消失,也是对自然不可逆的伤害。
更何况,目前大熊猫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代言人,它用黑白相间的可爱身躯治愈了全世界人民的心灵。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